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6716000000023

第23章 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韦庄

韦庄(约公元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登进士第,任校书郎。工诗能词。

灞陵送别,折柳相送,是唐代长安最常见的镜头之一。灞陵的风景,折柳的原因,诗人韦庄和罗隐各有诗记之。

一年春天,诗人韦庄路过灞桥,虽然不为送别而来,但是桥头的景致,别离的感情,还是让诗人提笔抒怀:

灞陵道中作

韦庄

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

秦苑落花零露湿,灞陵新酒拨醅浓。

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褥袱隔九重。

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春天从灞桥南望,碧水不停地北流,终南山的一排山峰倒映在水中。秦时的芷阳宫苑(在灞桥附近)中,露湿的花瓣纷纷落下,灞陵人家酿的酒新熟,滤出的酒液正浓。长安皇宫的双阙上盘着屈曲的青龙,羽毛被春雨所打湿的丹凤站立在远处的宫殿顶上。这里是自古以来人们离别的地方,吟完此诗之后,夕阳西下,古寺的钟声带来多少凄凉惆怅。

秦建的灞桥早就毁坏,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秦汉桥之南,修建了南桥,此后历代屡次重修。如今的灞桥,已经是修建的新桥,但是桥头的柳树没有变,离人的心情,也没有变。

关于折柳的习俗,有各种说法。一说古代柳树多种在送行的大道旁边,长条低垂,似有恋恋不舍的留人之意,因此折它送给远行的朋友,以表留恋。二说“柳”和“留”同音,折柳是希望朋友可以留下来不要离开。三说柳条柔软,折柳赠远行的亲友是希望可以将他的心拴住。罗隐的诗中是这样说的:

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把长条绊得人。

自己的柳絮还随风飞舞,飘浮不定,怎么能用长长的柳条拴住离人的心呢?罗隐反其意而用之,颇为别出心裁。

登咸阳县楼望雨

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蒙无所见,雁行斜去号联联。

此诗的意思是:形似怪兽的乌云从山里涌出,这渭河的平川上满是轻风飘着细雨。一天都是雾蒙蒙的在楼上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排成人宇的大雁斜着向前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