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
敌方内部矛盾越尖锐,越是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因为事物从来都是刚强存在于柔弱中。“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按语译文”
敌人有内乱,就可攻占它的领土;敌人有外患,就可以乘机笼络它的民众;敌人如果是内忧外患同时存在,就夺取这个国家。“计语出处”
此计名出自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计语详解”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于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他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已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荆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范例解析:清兵趁乱入关”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陷京都,崇祯皇帝跑到煤山,在一棵老槐树上自缢而死,李自成自称为帝。当时,起义军在京城内到处抄没明朝大臣的宅院,抢掠富贵人家的财宝,搜刮皇亲国戚及其余党,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李自成称帝后,把明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抢去,而后又将吴三桂的老父吴骧关押起来,以此胁迫吴三桂投降。
吴三桂乃明朝名将,统领数十万人马镇守边关,抵御满族的入侵,此时接到父亲发来的劝降书,得知李自成已在京都称帝,定国号为“顺”,自忖大势已去,意欲归降。正在回信写降书之时,逃难的家僮从京城赶来。
吴三桂问:“家里的情形怎样?”
家僮大放悲声地说:“老主人已经被下放大牢。”
吴三桂不以为然地说:“这无妨,我这一封书信过去,老人家立刻就会出狱的。”
吴三桂又淡淡地问:“夫人呢,她现在何处?”
家僮顿时禁住了哭声,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三桂一见此情,心中焦躁,厉声喝道:“她究竟怎样,你可照实说来,我不怪你,倘若有半句假话,我定不饶你。”
家僮涕泪横流地说:“是小的们不中用,没能保护好夫人,夫人早已于半月前被叛军抢去,现在押在李自成宫中。”
“气死我也!”吴三桂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嗖”地一声拔出剑来,“呛啷”将书案劈下一角。
“夺妻之仇,押父之恨,此仇此恨不报,枉活人世。不杀李自成誓不为人!”
吴三桂将原本已写好的降书撕得粉碎,然后重新铺开纸张,他在给吴骧的信中写道:“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把国家大业弃置脑后,心里头想的都是如何报一家之私仇了。
他一边操练人马,准备回师讨伐,一边暗地进行部署和谋划。风闻闯王有雄兵40余万,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自己只有10余万大军,兵力单薄,未必是闯王的对手,怎么办?
被仇恨之火煎熬得失去了理智的吴三桂,把救助的目光瞄向了昔日的死对头,自己领兵为将以来一直与之死战的满清军队。
那时满清顺治帝即位,因年方7岁,一切军机大事皆由摄政王多尔衮做主。多尔衮见中原烽火不断,明王朝与太平军正在火拼,早就想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了,只是慑于吴三桂精兵10万镇守边关,因此一直未敢轻举妄动。
这一天,多尔衮听说吴三桂来访,他对中原发生的事情也了解个大概,约摸猜测出吴三桂的来意后,心中大喜,立刻传令以嘉宾之礼召见。
多尔衮见吴三桂眉头紧锁,便明知故问地说:“吴将军驾临,不知有何见教?”
吴三桂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横下一条心,宁可落个万世骂名,也要先解心头之恨,于是便直截了当地说:“明清两国,世通修好,当年清国内部自相侵扰,我明朝也曾发兵相助过。今日明朝不幸,盗贼横行,京都沦陷,君王晏驾,百姓涂炭,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勤王起师,原是我辈本分,怎乃本将兵微将寡,难当乌合之众。清国如尚念邦之谊,亦应举国发兵,助我一臂之力。”
多尔衮久欲入侵中原,只是苦于边关有精兵悍将当道,如今,非但面前关隘皆除,且自己竟成堂堂正义之师,内心狂喜。但脸上却故现难色,推搪拒绝地说:“贵国内乱,按说应尽邻邦救援之宜,只是我国国小兵弱,恐救助不成,于事无补,将来反自受其累,落得千古骂名。此事本军乃力所不及,实难如愿,请将军多多谅解。”
吴三桂苦苦哀求着说:“贼虽然人数很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只要贵国肯出兵相助,无不奏凯之理。”
但多尔衮就是不轻易松口。
这样谈谈扯扯,转眼已是半月,多尔衮虽然嘴上一直未说山兵,但暗地里却早已开始秣马厉兵,进行作战的准备了。
待一切都已备妥之后,多尔衮才假惺惺地说:“既然将军连番数次恳求,本帅亦被将军忠心所感动,不管我国有多大困难,都会以邻国之难为己难,决定出兵相助。”
吴三桂闻言大喜,立即回来收拾兵马,与多尔衮的清军合兵一处,浩浩荡荡穿过山海关,向着中原大举杀来。
行至一片石积如山的地方,清军与闯军相遇,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搏杀。战斗结果,闯军大败,清军乘胜追击,几天之间便直捣京都,李自成只好弃城西遁。清兵占据了京都后,完全把当初相助的许诺抛到一边,竟然大大方方当起皇帝来,从此中原大好河山,尽归满人之手。
李自成领导的闯军被平定之后,清军又挥戈向着明朝的官兵杀来,血屠七日,杀得满城老幼无存。再血洗嘉定,将一城男女全部屠戮,明王朝的遗臣或被收买,或被杀害。中原人民罹难之惨,牺牲之多,死伤之重,均为史所罕见。
至此,吴三桂见大罪铸成,悔之晚矣,他也只好为虎作伥,成为清军的一个马前卒。当大好河山尽归清兵之后,清王朝怕他谋反,给将他封了个平西王,让他偏安一隅,做他的地头蛇去了。
多尔衮给史可法的信中说:“国家之抚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职之于明朝也。”“智谋小结”
清兵虎视中原已久,却碍于吴三桂的10万精兵。这时恰逢明王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吴三桂对李自成又怀有极大的成见,却又力不从心,主动要求清军入中原助战。清军趁乱入侵中原,成其霸业。在我国历史上,这是最为典型的“趁火打劫”的一例。
“兵法妙用”趁叛乱发横财
1973年3月,扎伊尔发生了叛乱。这件事,对于远隔重洋的日本企业,似乎没有多少意义,但日本三菱公司的决策人员却没有放过这一信息,他们经过分析认为,与扎伊尔相邻的赞比亚是世界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有可能受到叛乱的影响,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三菱公司的决策人员命令情报人员密切注视叛军的动向。不久,叛军向赞比亚移动。公司总部接到这一情报后经过分析,预见到叛军将切断交通,由此必将影响到赞比铜矿的输出,从而影响世界市场上铜的价格。
三菱公司经过推断,果断地作出决策,大量收购市场上的铜。而当时,叛军尚未切断交通,市场上的铜的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三菱公司趁机低价购进了大量的铜,待机卖出。
果然,后来叛军切断了交通,每吨铜价上涨了60多英镑,三菱公司将先前购进的铜卖出,赚了一大笔钱。
三菱公司乘扎伊尔发生叛乱之机,劫了一笔横财。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公司决策人员多谋善断,从信息情报中寻找“火”源,并科学推断,从而将一般人所不曾留意的信息变成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