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6695300000019

第19章 步入婚姻的殿堂

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

——泰戈尔

直面痛楚

1883年,全家人都窃窃私语地商议,要为年轻的诗人挑选合适的配偶。泰戈尔的父亲在宗教事务方面是个开通的进步人士,在维护社会习俗方面却显得异乎寻常的保守,他要求未来的儿媳妇必须是婆罗门种姓的姑娘。

泰戈尔是怎么样看待恋爱和婚姻的呢?他在恋爱和婚姻方面所持的具体观点又是什么呢?

泰戈尔的婚姻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对封建式的包办婚姻,反对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童婚陋习,反对带有买卖性质的陈旧的妆奁习俗,反对印度教社会中一度流行的赞美寡妇守节和焚身殉夫的恶习,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把为社会服务同享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对立起来。他赞美和向往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式的婚姻,主张寡妇可以自由改嫁。

泰戈尔的婚姻观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婚姻种种陋习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反映了泰戈尔在婚姻方面的进步性和超前意识。

《莫哈玛娅》是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泰戈尔在这部作品中以欣赏赞美的文笔描写了少女莫哈玛娅中午与自己的情人幽会的场面。不料,这种幸福的幽会却被莫哈玛娅的哥哥撞见了。

恼羞成怒的哥哥当晚就逼迫莫哈玛娅嫁给了一个垂死的老婆罗门。随后又把她捆绑在焚烧老婆罗门尸体的柴垛上,让她焚身殉夫。当柴垛被点燃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火焰被瓢泼般的雨水熄灭。

莫哈玛娅得救了,但是她那俊美的容颜被烧毁了。莫哈玛娅来到自己心上人的住处,向他提出了他们结合的条件:她要求她的爱人许诺,永远不能瞧看她的脸。两个有情人逃往外地结合了。从此莫哈玛娅脸上一直蒙着面纱。这层薄薄的面纱仿佛就像一堵墙,把两颗心隔开了。

在一个皎洁的月夜,她的爱人乘莫哈玛娅熟睡之际,悄悄地来到她的床前,揭开了她的面纱,看到了妻子那张被烧伤的脸。这时莫哈玛娅被惊醒了。她站起身来,重新蒙上面纱,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包办婚姻和寡妇焚身殉夫恶习毁灭人性的本质,热情地赞美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婚姻。

《笔记本》是泰戈尔创作的又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乌玛是个喜欢学习的小姑娘,可是她刚9岁时就出嫁了。出嫁时也带走了她哥哥送给她的一个笔记本。她在想家的时候就打开笔记本写一点儿自己的感想。

乌玛秘密学习的事,被她的3个小姑子发现了。她们告诉了哥哥。小乌玛那个粗暴的丈夫命令她交出笔记本,从此剥夺了她学习的权利。

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无情地鞭笞了童婚制度对儿童心灵所造成的摧残,以及对处在成长和学习阶段的儿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河边台阶的诉说》这篇短篇小说,以河边台阶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包办婚姻所酿成的悲剧。

库苏姆很小的时候就结婚了,婚后和丈夫在一起只生活了一两天,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到她的丈夫。她从一封信中得知,她的丈夫死了,她当时才只有8岁。于是她又回到位于恒河岸边的家乡。一晃10年过去了。

如今她已经18岁了,出落为一个俊美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姑娘。一天,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位年轻英俊的苦行者。库苏姆认出来了,他就是自己的丈夫。因此,她心里又燃起了重新生活的希望之火。

一天黄昏,她向苦行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曲,可是却被苦行者拒绝了。库苏姆绝望了,于是她慢慢地走进恒河的怀抱。通过这个凄惨的故事,作者愤怒地控诉了包办式的童婚和禁欲主义。正是这两种恶习毁灭了库苏姆年轻的生命。

《新郎与新娘》是泰戈尔创作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青年形象。父亲让朱克多·绍诺特库马尔与一个婆罗门富翁的女儿结婚,被他拒绝了。

他顶撞父亲说:“从小时候起,您就教育我吃饭、睡觉、走路、回家都要自立;而现在,到了结婚的时候,为什么倒不让我自立了呢?”

父亲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尽管在婚姻问题上这位青年经历了周折坎坷,最终也没有结婚,但他并不后悔。但是,当泰戈尔面对自己的婚姻时他却表现得无能为力。

父亲选中了在泰戈尔家谋职的韦利玛塔次·拉叶乔塔利先生的10岁女儿,作为泰戈尔的未来妻室。

与人口众多的泰戈尔家庭相比拉叶乔塔利家庭的地位更低下,姑娘长得也不大漂亮,而且,仅仅读了一年的孟加拉课程,几乎是个文盲。

这位最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的毫无浪漫色彩的婚姻,就这样草率地定下来了。就当时的社会习俗传统来说,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

泰戈尔默许了这门亲事,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尽管他在文学创作中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和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但他在父亲面前是一个听话的孝子。然而,父亲的这种随心所欲和不适宜的选择,并没有在泰戈尔身上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这位平常的媳妇,倒是位贤妻良母,而这对他是十分必要的。

泰戈尔不缺乏任何创作热情,对生活和大地的热爱使他获得了创作的永恒源泉。他是个狂热的幻想家,无须妻子或旁人的激励。他妻子确是一位默默无声地献身于他、帮助他、促进他天才发展的贤惠妻室。

1883年9月11日,婚礼在乔拉桑戈老家举行。新娘的原名叫帕兹达列妮,是一个听起来十分旧式的名字。婚后,她改名为默勒纳莉妮。这个美丽的名字,可能是她丈夫给起的,这就是泰戈尔在这整个事件中表现出积极性的唯一证明。纳莉妮的名字一直萦回在他心间,似乎它也包含在“默勒纳莉妮”里。

结婚这天,新郎穿绣有金色花纹的白衣,由一队身穿镶边红制服的鼓乐手陪着去接新娘。

乐队边走边演奏乐曲,新郎骑着高头白马,胸戴花环,走在队伍中间,他怀里搂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那是他的侄儿纳特,做新郎泰戈尔的伴郎。

队伍中有人专门捧着月光灯管为新郎照明,一群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后边跟着一群女眷。

一大队娶亲的队伍向新娘默勒纳莉妮家走去……

新娘默勒纳利妮起得很早,她先用香花泡过的水沐浴梳洗,用象征纯洁的姜黄粉涂搽身体。用一种植物做成的颜料在身上画出各种各样吉祥的图案。然后,在母亲和女伴的帮助下穿上了美丽的婚纱——“莎丽”,在头上戴上了金银首饰和鲜花。

新娘的父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先去新郎家进行拜访,返回后跪在神像前为女儿祈祷,求神灵保佑等待新郎娶亲队伍的到来……

突然,外面传来了鼓乐的乐曲声,有人跑着报喜讯:“来啦,来啦!娶亲的队伍来啦!”

祈祷的人群急忙起身到门外,点燃了烟花爆竹,欢迎娶亲的队伍。

新郎被隆重地迎进屋内,按习俗先用宝剑击碎了一个柜子。

新娘的母亲手持点燃的蜡烛围着新郎走了7圈。女方的女亲眷们也拿着装满水的罐子绕新娘走了7圈,意思是为了保护新人免受恶魔的侵害。

这时,人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唱起赞美的歌曲。新郎来到新娘的房内,将新娘抱上白马,一队新人骑着白马,迎亲的队伍在前,送亲队伍在后,一同向新郎家走去。

婚礼在泰戈尔家的广场上举行,祭司宣布典礼开始,新郎泰戈尔与新娘默勒纳莉妮,一同栽下一棵新娘纪念树,以保佑爱情万古长青。

然后,祭司又宣布开始系“塔里”仪式。“塔里”是一条黄丝带,打有3个结,象征新娘对丈夫、公婆和未来子女的3种义务。“塔里”又叫结婚带,新娘的姐妹把它放在托盘上,端到来宾面前,接受众人的祝福,然后系在新娘的脖颈上。“塔里”也是婚姻的象征,一旦系上,已婚妇女要终身佩戴,直至丈夫去世。

戴完“塔里”,新娘的父亲拉着女儿默勒纳莉妮的手,来到新郎泰戈尔的面前。把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接着端起一杯“圣水”洒在地下,象征把自己对女儿的责任转交给新郎,新娘便与新郎一家坐到一起。新郎泰戈尔又按祭司的要求,用一根丝带牵着新娘,绕“圣水”转3圈。

婆罗门祭司在高声诵念经文。亲友、来宾欢呼着将鲜花和彩米撒向人群,这时锣鼓齐鸣,人们载歌载舞,婚礼达到高潮。

最后新郎又给新娘戴上趾环和戒指。喜宴开始,餐桌上发光的器皿,丰盛的菜肴,进口的香槟、威士忌,伴着欢快的乐曲。

珠光宝气,衣鬓留香的姑娘和贵夫人为喜宴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接着,新娘的父母为新人往新房里安置嫁妆。

安完嫁妆,新娘、新郎才入洞房,于是闹洞房又开始了。姑娘们把新郎的眼睛用布蒙上:“泰戈尔哥哥,快来摸出新娘的手,找出你的新娘来!”姑娘们排成一队让新郎官儿摸,泰戈尔每次都没摸准。

“哈哈哈哈!错啦错啦!”

“是你!默勒纳莉妮快出来吧!”泰戈尔拽住一个姑娘的手不松开,姑娘被捏得直吵嚷:“快松开我吧,新郎哥哥,我的手都被你抓疼啦!”

泰戈尔急得扯下蒙眼睛的布,一下子抱住新娘。最后,新郎与新娘跳“婆罗多”舞,新娘默勒纳莉妮踏着“叮当”的足铃声,翩翩起舞。新郎泰戈尔也随着各种手势和旋转的舞步配合新娘。

一对新人,在欢快的音乐里不停地轻舞,众人也跳起狂欢的舞蹈。舞蹈结束时,天色已微明,一对新人才入洞房。

热闹的婚礼,使诗人泰戈尔经历了人生最美好的瞬间。感受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甜美与幸福。

1886年,泰戈尔25岁时,他的第一个女儿诞生了,取名为玛吐莉勒达。相隔两年,他的儿子罗梯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