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五卷)
6693600000009

第9章 东方朔家训

[撰主简介]

东方朔(前154—前93),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武帝时侍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以奇计俳辞得亲近,为武帝宠臣。性诙谐滑稽,后人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善辞赋,《答客难》较为有名。

诫子诗

[原文]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1];优哉游哉[2],于道相从[3]。首阳为拙[4],柱下为工[5];饱食安步[6],以仕代农;依隐玩世[7],诡时不逢[8];才尽身危,好名得华[9];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馀不匮[10],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11];形见神藏[12],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节录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注释]

[1]尚:崇尚。中: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2]优游:优闲;闲暇自得的样子。

[3]道:法则;规律。

[4]首阳:首阳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是伯夷、叔齐为不食周粟而采薇隐居的地方。拙:笨拙。

[5]柱下:官名。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因以柱下为老子或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工:精明。

[6]安步:缓缓步行。

[7]依隐:若即若离。玩世:放逸不羁,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

[8]诡:违反。诡时:违反时势而直言正谏。不逢:不迎合。

[9]华:浮华。

[10]匮:缺乏;不足。

[11]龙蛇:比喻隐匿、退隐。《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2]见:“现”的古字。显露。

[译文]

聪明人处世,没有不崇尚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的,优闲自得地遵循自然规律而生活。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只是一种笨拙的表现;老子为周柱下史,隐居在市朝之中而终身无害,这才是聪明的行为。吃饱了饭,缓缓步行,以做官来代替务农。若即若离,玩世不恭,违反时势而直言极谏的人,是得不到好机遇的。才华耗尽导致的是自身危亡;爱好虚名,得到的只是浮华。和人群一起生活,连累了自身;孤芳自赏,又失去了与人相处的和谐。留给后世的物质不缺乏,自己尽量不要太多。圣人处世的方法是得时就大显身手,不得时就避匿隐居,以保全自身。他们的形体虽然有时如蛇一样显露在外面,然而其精神又犹如蛟龙一般隐藏起来,随万物一起变化。他们随时机择地而居,没有固定的室家。

[评析]

这是东方朔教育儿子如何容身避害的一篇家训。家训中表现出了东方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以折中态度为人处世的思想。我们应理解这是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为避免祸害,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处世态度。这篇家训可以加深人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