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受辱之后,不是不以为然,而应该用积极地用行动去洗刷耻辱。四是忍辱是自己地位改变之后,对于强加给自己羞辱的人要善而待之,这才是你真的能忍受辱的表现。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魏国范睢曾经跟随魏国使臣须贾一起出使齐国,齐王听说他的口才很好,就赏赐了他很多东西。须贾怀疑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王,回来告诉了魏国丞相魏齐。魏齐生气得打断了范睢的肋骨和牙齿。范睢装死,被用席子裹起来仍到厕所中,让喝酒的人轮流着撒尿来处罚他。后来范睢说通了守卫的人得以逃出来,改名张禄,跟着秦国使臣王稽到了秦国,被推举给昭襄王,当了客卿,后来被封为应侯。
西汉的韩安国,字长儒,成安人。起先他为梁孝王做事,当了大夫。后来因罪坐牢,狱吏田甲羞辱他。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死灰复燃了就浇灭它。”谁知坐牢没几天,梁国缺少内使,汉王府差人拜韩安国为梁国内使,田甲知道这个消息吓得逃跑了。于是韩安国传出话去:“如果田甲不来投官自首,我就消灭他的家族。”田甲只好光着上身来请罪。安国笑着说:“你可以安全浇灭那死灰吗?”说归说,最后还是优厚地对待田甲。
唐朝的娄师德,字仁宗,郑州人。武后时是江都尉,后来又升为平章。他的弟弟被提升为代州刺史。娄师德对他说:“人们将嫉妒你这久盛的京华富贵,你打算怎么来避免呢?”他的弟弟说:“从现在起,人家就算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也只是把它擦掉罢了。”娄师德担忧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是由于恨你;你如果擦去,就违背了人家的心思,反而加重了他的怒气。
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要擦它,任由它自己干,还要笑着接受它。”娄师德前后总共担任30年宰相。
面对耻辱,能够坦然接受,固然让人佩服,但一个能忍受得住屈辱的人,却未必能够在受到宠幸和获得荣誉之后,依然保持着高风亮节,所以许多人反倒因为荣宠过多,害其自身。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众多。面对荣宠,不少人只看到了高官厚禄,只想到了权势地位,没有想到一旦失去宠幸的后果。所以古人说:“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人梦。重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这段话是说,婴儿生病是由于吃得太饱,富贵的人遭到灾祸是因为受宠。龙阳君为钓到鱼害怕失宠而哭泣,黄头郎进入汉文帝梦中使邓通得宠。董贤长得漂亮,得到割袖的宠爱,皇上用的珍宝和各地进献的物品,都放在董贤家中。汉哀帝想把帝位让给董贤没有成功,董贤已身首分家了。富贵没有和骄奢相约,然而骄奢自动会来;骄奢没有和死亡相约,然而死亡会自动到来。魏牟的临别诤言,可以使穰侯双腿发抖,内心惊惧。唉,怎么能不忍呢!
据《战国策》记载,公子牟在秦国游历,准备向东去,穰侯给他送行临走问:
“您快要行走了,难道就没有一句话来教导我吗?”公子牟说:“您要是不说,我差点忘了告诉您。您知道:官位不与势力相约,然而势力自己会来;势力不与富贵相约,可是富贵自己会来;富贵不与骄横相约,然而骄横自己会来;骄横不与死亡相约,然而死亡自己会来。”穰侯听了大受启发:“您说得好!我诚恳地接受您高明的教导。”
《战国策》载魏王和龙阳君共坐一条船。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突然大哭。
魏王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开始钓得鱼时很高兴;后来钓得多了就想扔掉先前掉到的鱼。现在我能给您扫枕席,爵位到了君主的程度,能够荐举别人为官,走在路上人家都要让路。天下四海,贤而美的人很多听说我被大王宠幸,一定会提着衣裙来投奔大王,我也就像从前钓到的鱼,将要被遗弃。我怎么能不哭泣呢?
”触景生情,流泪而悲,是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西汉的邓通以前是摇船的,被叫作黄头郎。有一天汉文帝梦见天上有一个黄头郎推他,穿的衣服只够遮住屁股。醒来后,四处寻找,在浙台发现了邓通,邓通果然穿着文帝梦中那样的衣服。汉文帝非常宠爱他,赏赐了他很多钱。相面的人说邓通会饿死,汉文帝便把蜀山封给他,封为上大夫,可以自己制钱。后来汉景帝接位,有人告发邓通偷跑到境外造钱,经检查果然如此,因此把他的钱全没收了,不留下一分钱,后来邓通死在别人家里。
西汉董贤,字圣卿,云阳人。长得很俊秀,他先做太子舍人,建平四年,入宫做了侍中,一直做到大司马。哀帝十分宠幸他,他出门与皇帝同坐一车,入宫则陪伴皇帝食寝。他的妻子也住在宫中,妹妹当了皇妃,父亲董恭当了少府,富贵倾动朝廷,权力与皇帝相等。董贤曾经和皇帝白天一块儿睡觉,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上醒来,但董贤没醒,为了不惊动董贤,于是割掉袖子起床,宠爱董贤到了这种程度。皇上为他在北阙修了大府宅,精巧到极点,还赏给他国库中的宝物,把它们都放到董贤家中。元寿元年,司隶校尉鲍宣向皇帝上书说:董贤原本和皇上不是亲戚,不过是凭着美貌往上爬,赏赐太多,用尽国库中的珍藏。国内各地的进贡物品,应该供养皇上一人;现哀帝在麒麟殿摆酒,平静地看着董贤,笑着说:“我想模仿尧舜禅让之事,怎么样?”这时王谭的儿子王闳上谏说:“天下是高祖皇帝的天下,不是您所有的。”哀帝不作声,心里不高兴。第二年,哀帝去世,董贤因为犯罪被罢免,第二天和妻子同时自尽了。人们怀疑他是假死,就打开他的棺材送到牢房检验后,才埋进牢房里。他的家属被贬斥到合浦县。史家说:“这是什么样的人啊!获取这等富贵,积累财富到了这个地步,真可以给后世作为警戒啊!”
匈奴是公元前400年左右在蒙古高原上营建势力的游牧民族。当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正是匈奴征服周围诸部族形成一个民族整体的时期。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手工业品、铁器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手段,所以经常侵略南方农耕民族。
秦始皇受不了其侵扰,因而修筑著名的万里长城,也派遣30万大军加以讨伐。秦帝国灭亡后,匈奴的势力激增,再次威胁长城以南的地区。
下决心扭转这种关系的,是汉朝第五代君主——汉武帝。
武帝16岁临位,即位后立刻派近臣张骞出使西域,欲和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建立同盟关系。22岁时,他又把长久以来无甚提及的征伐匈奴案重新提出,不过当时祖母窦太后干预朝政,武帝的雄心暂时被保守势力所压制。
公元前133年,也就是第一次出征建议被否决后的第二年,武帝再次以边境遭到侵略为由,提出远征案。当年作梗的窦太后已经逝世,朝廷终于形成了一致的决定。
武帝派出30万军队,想用计诱出军臣单于到现在山西省北部的马邑,再加以歼灭,由于一些小错误,让对方识破了秘密布置的包围网,以致丧失生擒军臣单于的机会。
经过一番研究,武帝得了这样的结论:以这样的手段征讨匈奴,必然徒劳无益。必须动用一切国力,实行进攻战略,才有成功的希望。
汉武帝为了制订新的作战计划,一边暂停军事行动,着力充实国家财力;一边选拔一位能实际执行自己新战略构想的将军。武帝选中了卫青。
卫青是一个命运之子。卫子夫和卫青姐弟的生母卫媪,是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侍女,她和一位武帝的下级吏员郑季私通,生下了卫子夫姐弟。
姐姐卫子夫长大后,成了平阳公主的歌姬。武帝一向苦于陈皇后的凶暴,见到卫子夫后,立即被她的温柔貌美所吸引,恳求姐姐把这名歌姬给她,带回后宫作为侧室。
然而与姐姐的不同命运的是,卫青走的是一条坎坷的路。他小时候虽然被生父郑季收养在家,但正妻所出的孩子们却不把卫青当兄弟,叫他看羊,把他当奴隶使唤。
就在那时候,有人给卫青看相说:“你有贵人相,将来也许会封侯。”卫青却淡淡地回答:“不要说将来,就是现在不受打挨骂,也就满足了。”
姐姐卫子夫成了皇帝的宠姬后,卫青好不容易脱离了困苦的境遇,应选入宫,当上了一名下级吏员。但陈皇后嫉恨卫子夫,想在卫青身上泄恨,没有正当理由便把卫青逮捕,监禁在娘家的馆陶长公主家里。这时卫青的一位朋友——后来和卫青一同经历过多次战争的公孙敖带领一队壮士赶来,将他救出。
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由于这次事件,卫青的名字传到了武帝那里,武帝把他提升为王宫的警卫队长。武帝因为北伐作战的新构想而想到他时,他已升任为太中大夫,但也只不过是一位平凡不惹眼的官吏而已。
武帝看出卫青是个深藏锐气的青年,就像一层薄绢包着的利刃。从小赶羊群放牧的苦差,使他在不自觉中自我培育出智慧和毅力。牧羊者不能对任何一头羊特别钟爱,为了把多数的羊赶到一个目的地,必须经常注意羊群的动向;如有饿狼来吃羊,必须牺牲数只羊来救出羊群;如有逃出羊群外的,要施以无情的鞭打。
这就是指挥野战机动大军团应备的条件。而武帝最欣赏他的一点是,卫青从不表现自己。
武帝确信:由卫青来指挥,必定能把自己机动作战的构想付诸实现。
公元前129年秋天,武帝发兵征伐匈奴。骁李广出雁门,卫青出上谷,公叔敖出伐郡,公孙贺出云中,各率一万骠骑兵开始出击匈奴。
留着那么多有名望的将军不用,为什么把这样的重任交给自己呢?卫青一个人静静地思考这个问题。他想到武帝只起用那些他相信能领会自己意图的臣下,对其余的人经常不屑一顾。这就是结论。
李广等人率先冲入匈奴军阵的中央,遭受到强烈的反击,立即陷入混战中。
李广、公孙敖、公孙贺他们没有一个人把握住组织作战的本质,他们只是奋勇以求胜利。
卫青的想法做法不一样,他对有机会建立辉煌军功的白刃肉搏战并不在意,而是一直指向敌人的后方根据地,他率领轻骑兵军团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攻击。
在途中遭遇匈奴军,也只分出一小队去应付,主力部队则避开敌人迅速深入腹地。
匈奴军队的将军,各自率领手下驰骋疆场,争功好胜,无法掌握卫青军团的真正目标,只是一批又一批地派出支援部队,想捉拿疾驱中的卫青。
派往前线的兵力愈多,后方的大本营就更加空虚,卫青的目标就是后方大本营。龙城是匈奴军显要的大本营之一。龙城的匈奴军对卫青军团的快速推进和长驱突入防不胜防,一遭突击便完全瓦解。卫青部队捕获数万敌军,获得汉朝开国以来的最大战果。
这样,卫青把武帝构想的机动作战全部实现了。
其余的三个军团结果都很悲惨。公孙敖军失去了7千骑,毫无战果。至于李广,受伤成了匈奴军的俘虏,不过他到底是一代豪杰,躺在担架上被送到军臣单于本部途中,伺机夺马逃走,还凭一张弓把追击的数百匈奴兵挡住,终于到达友军阵营。
回朝后,李广被交付审判,罪状是失去了多数部将,自身亦受囚禁之辱。被判死罪后李广缴赎金获免,被贬为平民,隐遁于山中。
只有卫青受到武帝的重赏,封为关内侯。
至此,卫青一跃而为大汉帝国军队的新王牌,而且,年年以匈奴讨伐军统帅的身份指挥作战。至公元前124年发动的总攻击为止,共有四次远征,把全部鄂尔多斯地区归纳进了汉帝国的统治下,在对匈奴军事状态上取得了优势。武帝当初的愿望可以说初步实现了。
随卫青出征的18岁少年战士霍去病,在同匈奴军的一次遭遇战中,指挥800轻骑兵,深入敌军中央,杀了包括匈奴贵人在内的2000骑敌军。
霍去病是卫青的二姐少儿与一名下级官吏霍仲孺所生,算是卫青的外甥。这时的霍去病正处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年龄,而且他的骑射功夫足以和李广媲美,更难得的是,他同卫青一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尤其使武帝欣赏的是他那种粗犷的个性。有一次武帝训示他:“为了将来有大成就,你要好好学学孙吴兵法。”不料这个年轻人竟以一种傲慢的态度顶撞说:
“战争可不是什么理论的问题,最要紧的是临场的决断。”他就这样旁若无人,对皇帝也是如此,总是喜欢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霍去病的长处在于一边活用卫青的机动战法,一边又能身先士卒,发挥不逊于李广的无比豪勇的个人武艺。在他面前,匈奴军队只有瞠目惊叹,常常被他的威严所慑服,丧失了斗志。武帝的另一战略又成功了,让霍去病在漠西坐镇,匈奴军必定不敢蠢蠢欲动,就算不可能全部征服,只要有这威慑力量的存在,等于是掌握了实际上的支配权。汉政府开始大幅度削减前线守备队的规模,减少军费。
这番措施,也就是武帝的胜利宣言了。
现在身居显位的大将军卫青,确实看出汉军的中心完全移到明星将军霍去病的身上,即使是大将军自己的旗下,也已无法选拔精强的战士了。这一切令卫青暗自下了决心,自己要暗暗地抽身而出。
时机终于来临。企图挽回颓势的军臣单于想诱出汉军,开始频繁地袭击边境。
武帝决定和单于进行最后拼死决战,一举断绝后顾之忧。同时,也使霍去病的威名固若磐石,永远成为汉帝国的威严力量的象征。
这是武帝用心所在。
战场是包括戈壁沙漠在内的蒙古草原地带。卫青依照武帝的意思,命令由伐郡出击的霍去病攻打军臣单于的本部。
依据惯例,霍的旗下一律是经过选择的精强骑兵团,另有后续的数十万输送部队,这真是以全国力量为赌注,乾坤一掷的大战。卫青在心里渴望霍去病能取得军臣单于的首级,替代自己就任大将军,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结果才是武帝所希望的。
但是在大草原上的混战中,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情况:卫青军和单于本部队不期而遇,而霍去病军却与匈奴军支队的左贤王部队相冲突,只好展开追击战,一直追到贝加尔湖边。尽管如此,卫青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岩石,静止不语,在11年后的公元前106年去世。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里,他就是一名全身全名的善终者,时机一到,便在沉默中退出舞台。他自我认识的正确,才是使他死后享尽了“名将”盛誉的理由吧!他把名誉、荣辱看得很轻,所以就能成就身名。
三、学会点“借题发挥”——随时之忍
时间,不同的时期,也经常成为人们为自己不能忍让和克制进行辩护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