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牛根生
在创业的路上,创业者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此时常常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碰见困难避而远之的创业者;另一种则是迎难而上,主动去寻求方法的创业者。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成功机会较大,于是,他们创业成功了;碰见困难避而远之的创业者肯定沦落为失败者。牛根生在青年创业论坛上强调:“创业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必有原因。近年来,关于成功的书籍数不胜数、形形色色。然而,一个创业者要真正地取得成功,仅靠立志成功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际有效的方法才行。”
从1999年7月诞生,到今天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跻身中国乳业四强之列,内蒙古蒙牛乳业只用了4年时间,并以年均递增350%的速度创造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2002年10月19日,在“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蒙牛公司以1947.31%的成长速度荣获“2002年成长企业百强冠军”称号。2002年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英联投资、鼎晖投资有限公司3家投资公司一次性向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600多万美元,参股比例超过了32%,这是迄今为止内蒙古民间引进外资数额最大的项目。蒙牛确立了中国乳业著名品牌的形象,它凝集了蒙牛人的不懈追求及其“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企业文化。
“把最优秀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在乳业打拼20多年的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根生,一直以此为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鲜奶辗转九州而不失原有的“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蒙牛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一是“净”,在国内第一个建起了奶车桑拿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及蒸汽和开水清洗,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二是“稠”,添加了“闪蒸”工艺,在原奶的基础上再去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草原牛奶更香更浓。蒙牛虽然增加了成本,却赢得了消费者的心。
对于食用类产品必须从原料开始,实行全方位控制。蒙牛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对产品质量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的全方位控制。在原料控制中,凡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全被拒之于车间门外;在生产过程中,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将严谨的过程质量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细化到每个人、每台机器、每个操作规程;在终端控制中,实行自检、专检、互检的“三检制”原则,确保了产品出厂合格率的100%。
为确保产品质量,蒙牛用最先进的设备装备自己。2002年12月投资建设的蒙牛三期工程,为目前全球旋转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的单体车间,也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全部采用世界最权威的无菌管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所含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
高质量是蒙牛品牌在市场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早在2000年,蒙牛就通过了3项认证:中国绿色食品认证,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英国本土NQA质量保证审核。2002年,蒙牛又赢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事实上,一个有办事能力的创业者,必然是一个智慧型的创业者。处处运用你的智慧,时时运用你的智慧,这样,你才能超越平庸,成为影响世界的企业家。因此,牛根生提倡做一个智慧型创业者,因为只有这样的创业者,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经受住市场的洗礼,成为这个时代的管理大师。
几年前,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还是一片荒滩,甚至没有一间房屋作参照物,然而,蒙牛就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起步、壮大和腾飞,把昔日的荒滩地建成为中国乳业的王国,总资产从1000多万元增长到近50亿元,年销售额由1999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70多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3位。蒙牛何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2005年4月,四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率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冒雨驱车近100公里,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探访蒙牛高速成长之谜。
“从1999年打品牌,蒙牛每年都以翻两番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蒙牛的发展创新理念影响着全内蒙古自治区。”陪同考察的呼和浩特市领导这样评价蒙牛。走过成功走过失败,但从没走过放弃。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学习考察中,蒙牛独特的企业文化令人耳目一新,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发展更有自己独特的诠释:“蒙牛的成功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内蒙古优越的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厚积薄发的团队经验和中西兼容的企业文化。”
“蒙牛的企业文化折射出蒙牛的企业理念和核心竞争力。”在与企业的座谈会上,李春城说,蒙牛高速成长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发展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重要的是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和抓发展的力度。希望蒙牛集团把在成都的事业做大,把成都的养牛基地建设好,实现辐射西南的目标。对蒙牛集团在成都的发展,葛红林给予了特别的关心,要求有关方面全力做好服务。
毋庸置疑,在创业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你遇见问题时,创业者要先分析工作的具体情况,然后看该怎么做,在工作中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总是能够想方设法解决,这样的创业者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如今,日本的索尼电器在中国非常有名,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索尼电器在日本国内就已经很有名、很畅销了。然而,当时打进美国市场的第一种产品也是唯一一种产品——索尼彩电,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却相当惨淡。
原来在那个时候,在美国人看来,日本货就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因此,被索尼公司派到美国的负责人,都一个个铩羽而归了。这些人不但灰溜溜地回来了,还为自己的失败找出了一大堆借口,以此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日本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索尼公司也绝不会放弃美国市场。于是,公司任命卯木肇为索尼海外部部长。上任伊始,卯木肇便被委派到了芝加哥。
风尘仆仆的卯木肇一到达芝加哥市,就发现了一个让他吃惊不已的事实——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索尼彩电蒙尘垢面,无人问津。为什么在日本国内十分畅销的优质产品,在美国会无人理睬呢?卯木肇决心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经过一番调查,卯木肇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原来,以前派来的负责人在面对惨淡的市场时,非但没有想出好办法来改进,还在糟蹋索尼公司的形象。他们曾多次在当地的媒体上发布减价销售索尼彩电的广告,使得索尼这个牌子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进一步形成了低贱、次品的糟糕印象,索尼彩电的销售由此越发地受到严重的打击。
在这样糟糕的现实面前,卯木肇完全可以找借口推掉这份工作,然后回国的,因为这样的借口合情合理:“我没法干了,前任们把市场都破坏了,这不是我的责任!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挽救局面。”如今,卯木肇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改变索尼彩电在美国人心中既成的糟糕印象?如何去改变彩电销售的糟糕现状?”
经过数天苦苦的思索,“带头牛效应”启发了卯木肇,卯木肇决定找一家实力雄厚的电器零售商作为销售突破口,彻底打开索尼彩电的销售局面。卯木肇最先想到的是马歇尔公司——芝加哥市最大的电器零售商。第二天一大早,卯木肇就前去求见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但卯木肇递进去的名片很快就被退了回来,原因是总经理不在。第三天,卯木肇特意选了一个估计总经理比较清闲的时间去求见,这次得到的回答是“总经理外出了”。第四天,当卯木肇又一次登门时,总经理终于同意接见他,但拒绝售卖索尼的产品。总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倾听着总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产品的形象。
一回到办公室,卯木肇就立刻让人从寄卖店里取回了货品,并取消了减价销售,还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了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扣响了马歇尔公司总经理的门。这次,卯木肇听到的拒绝理由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于是,卯木肇迅速成立了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同时在报刊上重新刊登广告,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承诺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尽管卯木肇做出了种种努力和承诺,但马歇尔公司还是不愿意销售索尼的商品。虽屡遭拒绝,卯木肇依然痴心不改。卯木肇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求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求购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总经理大为光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他们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只是微笑着听总经理的责骂,等他发完火之后,卯木肇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总经理说:“我几次求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的。”在卯木肇的“攻势”下,这位经理终于同意试销两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卯木肇满口答应了。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元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两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他们就送来了好消息。接着,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两台,也在当天卖出。就这样,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1个月内,竟卖出了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市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到3年,索尼彩电占据了芝加哥市电器市场份额的30%。
只有像卯木肇这样遇到任何困难和糟糕处境,都能想尽办法去解决的创业者,才是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因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主动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人都会像金子一样光芒四射。哪怕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机会,机会也会主动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