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牛根生
对于质量管理,牛根生非常重视,苛刻的程度难以想象。在这里我们来分享一下牛根生“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的文章,相信能给创业者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一道工序控制不到位,整条生产线出品的都是问题奶!牛奶浪费了,包装浪费了,设备浪费了,人力浪费了,机会浪费了——此时,生产是负数,收入是负数。问题奶如果流出工厂,流到市场,顾客索赔,商家退货,媒体曝光,舆论抨击,政府问责……特别是买过问题产品的消费者,不仅不再回头消费,而且会一传十、十传百,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此时,营销是负数,品牌是负数,广告也是负数。当质量与广告方向相反的时候,广告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是一根“催命索”:广告越好,死得越快。评名牌,不如争民牌;拿奖杯,不如树口碑。“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
雪糕变形、发苦、细菌超标、吃出异物,受损失的仅仅是一根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雪糕。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雪糕”吗?不,是你生产的所有产品,连同牛奶、奶粉。受损失的仅仅是“所有产品”吗?不,是你的生存资格和发展机遇。反之,牛奶、奶粉出了问题,同样也会祸及雪糕,“株连九族”。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同样的劳动,优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利”,劣质产品换回的是“一本万名”。没有质量,一切等于零——不,一切等于负数。质量问题已经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之多,间接损失更是超过千万元!我们扪心自问,公司征来土地、雇人盖起厂房、请人装上设备,接着买水、买电、买气、买包装、买劳动力,然后租上车、收上奶、制上冷、缴上税,星星点点,哪个花的不是真金白银?结果,一招不慎,正品转眼间化成了废品,上千万的真金白银在我们昼夜忙乎、汗流浃背中变成了一堆堆垃圾,不但损失钱财、前功尽弃,而且损失声誉、后患无穷……从中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反省什么?可是,有时候问题批量出现,我们自己的检验报告却依然显示:产品合格率接近100%。这与实际损失是不匹配的。因此,盖棺论定的时间要后移,我们要把检验口径放到市场链的末端:根据最终拿到的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来评功判过。有问题就拿“差额工资”,没问题就拿“全额工资”,成效卓著就拿“超额工资”,铸成大过就拿“负数工资”。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应该从这句老话中寻找: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质量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涵盖检验阶段、制造阶段、设计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事后补救的“降落伞”。
质量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凡是影响质量的人,一定要承担后果:与后果挂钩的责任是到位的,与后果脱钩的责任是苍白的。如果在出现质量事故时,股东赔钱,经营者、管理者受罚,生产者、肇事者却工资照拿,待遇照要,没有“战战兢兢”之态,那就很不正常。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家跳楼?因为他不仅要为企业承担经济责任,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精神崩溃,牢狱之灾。要想为质量提供“铁的靠山”,光有企业家一个人的“跳楼机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面向全员的“跳闸机制”:每出现一次质量事故,都要问责到所有相关层面——班组承担多少,车间承担多少,工厂承担多少,事业本部承担多少,集团公司承担多少……要让责任最大(最直接)的那个单元,吞下最多的苦果。
所谓管理的学问,既含以少制多、以小博大的“四两拨千斤”,也含以多制少、以大博小的“千斤拨四两”。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追究工厂来约束车间、通过追究车间来约束班组、通过追究班组来约束个人?也许,当整个班组被个别人“株连”的时候,班组这个“千斤”就会强有力地拨动个别人这个“四两”!
在质量函数中,人是最主要的变量。当人是负数的时候,质量必然是负数。在紧密依存的集体协作中,班组里只要出现一个“负数人”,其他人的劳动往往就会被变性为“负值”。这里没有“负负得正”,只有“一负百负”。决定人的正负的是什么?是态度,也是方法。责任心不强是负数,知识技能不过关也是负数。
要想实现质量没有负数,首先要做到没有“负数人”。要想做到没有“负数人”,办法只有一个:谁创造的负数,谁负责吞下。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年底前,我们是否也该像运动员一样铆劲儿冲刺:大干60天——管理人员大学习,操作人员大练兵,开创质量新纪元!
在质量函数中,人是最主要的变量。当人是负数的时候,质量必然是负数。在紧密依存的集体协作中,班组里只要出现一个“负数人”,其他人的劳动往往就会被变性为“负值”——这里没有“负负得正”,只有“一负百负”。决定人的正负的是什么?是态度,也是方法。责任心不强是负数,知识技能不过关也是负数。要想实现质量没有负数,首先要做到没有“负数人”。要想做到没有“负数人”,办法只有一个:谁创造的负数,谁负责吞下。总而言之一句话:产品的命运是由产品自身决定的。销售技巧可以改变产品一时的销量,却不能改变产品本身的命运。所以,好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说产品的质量好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创业者要使企业立稳脚跟,同时谋求自身的积极发展必须有强烈的产品意识,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而一旦自己与其他企业在产品质量中发生了纠纷,又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寻求保护。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吉林日报》的一篇名叫《11年质量零投诉——修正集团创业记》的文章。
从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修涞贵在通化市做了一名交警,一干就是20年。但出身行医世家的他,从小就有“悬壶济世,造福苍生”的理想,早就把目光锁定了制药行业。当时,通化市医药局下属医药工业研究所制药厂正准备改制,医药局的领导找到修涞贵,问他是否愿意承包。修涞贵喜出望外,爽快地签订了承包合同,从此开始了修涞贵的制药商旅。
1995年5月,刚到通化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制药厂时,厂房里杂草丛生,两扇破烂的大门东倒西歪。修涞贵没有管理药厂的经验,但喜欢哲学的修涞贵,深深懂得“智者将借力而行”的道理。修涞贵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人才战略,汇聚众人的智慧共创大业,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制药人和有思想的年轻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修涞贵选择了传统品种“天麻丸”,作为其商战出击的第一把利器。当时成本两块多钱的“天麻丸”,市场零售价只有一块七八。修涞贵分析市场后得出的原因是,部分厂家在偷工减料。修涞贵决定遵循“先舍而后得,不舍就不得”的哲理,在舍与得的辩证转化中立足市场。他认为药品和其他商品不一样,消费者看中的是疗效。企业只要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货真价实的产品,就不怕找不到市场。他决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从采购到生产不断降低成本,先用低价占领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导者。经过半年的时间,“天麻丸”很快成为全国畅销产品。修涞贵不仅填平了账面上的亏损,而且实现利税12万元。
1996年初,修涞贵的制药厂改制成功,被命名为“修正”。经过10多年的不懈奋斗,修正药业已建设成集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的科研、生产、连锁经营及中药规范化栽培、梅花鹿养殖和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医药企业集团,形成“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六大原料基地、八大制剂基地、十大销售平台”的发展格局。拥有13个剂型,制剂基地和原料生产全部通过GMP认证,十大销售平台全部通过GSP认证。集团下辖18个全资子公司,员工2万余人,资产总额25亿元。企业效益连年攀升,2000~2006年创利税近20亿元。连续7年在我省医药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中,位居榜首。
在跨越式发展中,公司完成了三大历史性转变:由“价格吸引消费者”转变为“质量吸引消费者”;由“人情式管理”转变为“制度式管理”;由“宣传赢得市场”转变为“品质、服务赢得市场”。
修涞贵常说:“做药就是做良心!”因此,他对企业产品质量非常重视。修正集团在产品质量检验中实行的是三级检验制,77道产品生产现代化质量检验工序,保证了11年质量零投诉!一次从安徽亳州进了一批柴胡,价值20多万元,经检验质量没有达到标准,企业决定退货。客户提议要降价一半处理,并托人上门说情,企业为确保质量,没有为眼前小利所动。美国奥克兰市市长布朗先生曾委托中国医药权威人士介绍有实力、重质量、守信用的制药企业与加州医药部门强强联合。经过长时间筛选,他们最后选中了修正药业集团,这为修正药业进军美国加州做好了铺垫。
2002年3月18日,修正集团荣获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这是在我省众多制药企业中首家荣获此殊荣的企业。获得IS014001双认证,就意味着修正药业从此拥有了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技术,是质量和信誉的又一保障。修涞贵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倾其所有也要搞研发”。2001年2月,修正集团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总投资近亿元的2个国家一类新药、4个国家二类新药、9个国家三类新药已投入市场。在17个主导产品中,有的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的是中国质量协会特别推荐产品,有的荣获中国名优产品金奖,有的被评为国家优秀新产品或知名医药产品。
1996年,修涞贵聘请资深医药专家,购置现代化生产设备,终于将他研究了大半生的“太和圣肝”胶囊研制成功,当年实现产值3700万元。接着,企业又推出数十位博士和医药专家多年研究的成果——胃病良药“斯达舒”胶囊,取得了胃病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2000年,修正集团投资4000万元开发国家二类新药“格平”,使我国的抗高血压治疗药物与发达国家同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首创。2001年,在国内一位著名医学教授的协助下,修正又成功研制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国家级中药一类新药“溶栓素”。
如今,修正集团的新药研发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上百种,30多名国内外知名医药专家和近百名科研人员专门从事高科技制药研究,做到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继2005年“斯达舒”被认定为国内胃药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后,2006年6月份“修正”又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制药行业中首位“中国驰名商标”的双冠军。
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没有质量保证,任何产品都是伪劣产品,因此,创业者必须自身把好质量关,自觉接受监督。在产品质量以及包装上多下工夫,使其产品能够真正经受得住消费者的检验。一般来说,首先,产品不应当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因此如果国家、行业对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与标准的,应当符合规定与标准。其次,产品应当具备其应当具备的性能,并且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注明产品标准、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另外,我国法律还规定在产品上须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因此,创业者把好质量关很重要,否则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无论对创业者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