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规则
6637100000003

第3章  与上司相处的规则

只有一个上司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身为员工,你该对谁负责?很多人可能嘴上会回答:对你的工作负责,对你的直接上司负责。但实际上,大家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这一条来操作。当今职场中,谁都想升职、加薪。尤其是现在部门职位非常有限,晋升就像挪凳子排队一样,你前面的位置空缺了,你才有机会排上去。很多人喜欢去巴结上司的上司,喜欢为他们效劳,希望得到他们的青睐和提拔。可结果真的如你所愿吗?答案是否定的。许多越级巴结的员工,其结局往往都比较惨。

有位主管的助理,权力欲非常强,见了公司的大老板就去巴结。有一次,公司某位董事成员让她独立负责公司的文控体系,并直接向董事汇报。那位女助理以为自己飞上天了,做事风风火火,编文件管理程序、出报告、派文件……结果都不向自己的上司及部门经理报告,而是迫不及待地直奔董事的办公室,直接汇报她的成绩。但两个月过后,她不但没升上去,反而直接被上司及部门经理封杀,谁也不愿意分派任务给她,也不支持她的工作。结果,她文控工作没做好,也失去了上司的信任,被打入冷宫。

喜欢越级的员工,往往结局都不理想。要知道,能够决定你工作和前途的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这个问题,认为能给自己升职、加薪的是上司的上司,他们才最有权力。但是,能指挥你工作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常常拥有对你工资的评议权,甚至直接决定发给你工资的多少。如果你想越过他而去面对他的上司,他会认为你想取代他,而别的上司也会觉得你野心太大,对你会很反感。你要很清楚,你只有一个老板,绝对不要“越级汇报”。不管你的叛逆精神多强,也不管你的人权平等意识多强,除非你打算和老板对着干,不然,就不要做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否则,境遇会对你很不利。你的上司能爬上这个位置,有他的功绩、关系,想取而代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你只需要对自己的老板负责,对其他人和颜悦色一点就好,不必过分地逢迎。毕竟,如果连你的老板都保不住自己了,你更不可能会是那些人的对手。你所要做的就是绝对地支持你的老板。当然,有意见可以提,但一定要在两人单独的场合。而且,老板就是老板,提意见也要用请教的口气。

上司看重的是什么

一盎司的忠诚胜过一盎司的智慧。工作中,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与忠诚度相比,上司更欣赏你的后者。要想得到上司的欣赏,要么你就只低头做事,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要么就成为上司的心腹,跟他上同一条船,保持利益一致,而且还得表明你对他不会形成威胁。如果你能力太强,一眼就能看穿上司的棋局,却又不够安分,那你注定会被上司放在一边晾干。

一个工作快10年的中年人说起他公司的一件事情,他说:“公司里一位负责供应商管理的主管另谋高就了,他是经理的心腹。他的辞职给经理带来了很大麻烦,一大堆工作晾在那里,经理宁愿加班也不愿把工作转交给我的上司或我去做。后来,又去外面招了个能力平平的人接管这一块工作。有一次,上司跟我一起吃饭,他谈起了经理为什么宁愿从外面招人也不要他去接管。我笑着回答他:‘你能力那么强,又那么聪明,你去接管供应商这一块,岂不是挡了经理的财路?’上司听了,哈哈大笑。”

对职场了解不深的人会认为能力很重要,只要做出了业绩就能得到上司的欣赏和重用,有时甚至公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抱负,以便让自己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然而,职场真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上司不会去关注下属的业绩,他们关注的是下属的忠诚。因为大多数上司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如果下属能力很强,但不忠诚,将会严重威胁到他的利益。公司里真的能做到爱惜人才、重视员工业绩的可能只有公司的最高老板,但这种人物往往是底层的下属接触不到的,上司也不会让你在他面前闪光。

有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认为只要业绩出色就能得到公司上司的欣赏,于是平时非常卖力,很关注公司的发展,也常给上司提一些良好的建议,但上司对这些一直没有兴趣。有一次周末下班后,上司跟他说了一句心里话:“你以为公司经理们会为公司着想吗?在你忙碌着给公司卖力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外面大把赚钱了。”一句话点醒了他,他忽然觉得以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像未经世事的小孩子一样。公司的高层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忙碌,怎么会有兴趣关注一个下属的那点小业绩呢?

的确,上司关注的是你能不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只要你成为他的一颗棋子,能按照他的布局为其卖命。所以,他更关注你的忠诚,而不是你的能力。有时候,他宁愿用一个能力很平庸、处处听他摆布的人,也不肯用一个办事能力强的人,因为用一个不可靠的人很可能会坏了他的大局。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想通很多能力不错的人一直得不到上司重用的原因。

成为上司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

“有业绩,更要人际。”这是职场中的一条规律。

在工作场合中,与上司建立良好关系并获得赏识,工作起来会比较顺。即使业绩不好,也会受到上司关照。可有人偏认为与上司搞好关系是走旁门左道,只有拿出好的业绩才是真本事。这种观念就大错特错了。

曾经连续3年被评为“销售业绩之星”的何小姐近日接到了公司人事部门“不予续签劳动合同”的通知。问及其中原因,她说:“在公司里,与上司处好关系比做什么工作都重要。”

用何小姐的话来说,唯一有资格对你的业绩进行综合评判的是你的顶头上司。你的销售额再高,如果与上司处于对峙状态,上司也会从“团队建设、是否安心本职”等其他方面挑出毛病,让你无法安心工作,最终导致销售业绩下滑。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属于上司的嫡系人马,又不会讨好上司,即使像老黄牛一样勤恳,你的业绩评估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也许你像爱因斯坦一样聪明,创意也绝对独特,可为什么在别人眼中却依旧是无足轻重呢?先不要因此而抑郁,生活往往是可以改变的,试着按以下的要点做,你会成为上司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

(1)早到。别以为没人注意到你的出勤情况,上司可全都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办公室,就显得你很重视这份工作。

(2)不要过于固执。工作时时在扩展,不要老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当额外的工作指派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考验。

(3)苦中求乐。不管你接受的工作多么艰巨,鞠躬尽瘁也要做好,千万别表现出你做不来或不知从何入手的样子。

(4)立刻动手。接到工作要立刻动手,迅速、准确、及时地完成。

(5)谨言。职务上的机密必须守口如瓶。

(6)紧跟上司。上司的时间比你的时间更宝贵,不管他临时指派了什么工作给你,都比你手头上的工作重要。

(7)荣耀归于上司。让上司在人前人后永远光鲜。

(8)保持冷静。面对任何状况都能处之泰然的人,一开始就取得了优势。老板、客户不仅钦佩那些面对危机声色不变的人,更欣赏能妥善解决问题的人。

(9)没存有太多的希望。千万别期盼所有的事情都会依照你的计划而行。相反,你得时时为可能产生的错误做准备。

(10)决断力要够。遇事犹豫不决或过度依赖他人意见的人,是注定要被打入冷宫的。

对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策略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的上司往往有不同的上司风格。仔细揣摩每一位上司的性格,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就会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1.与控制型上司的沟通技巧

控制型上司的性格特征:强硬的态度;充满竞争心态;要求下属立即服从;实际,果决,旨在求胜;对琐事不感兴趣。

沟通技巧:对这类人而言,与他们相处,重在简明扼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面对这一类人,无关紧要的话少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即可。

此外,他们很重视自己的权威性,不喜欢下属违抗自己的命令。所以,应该更加尊重他们的权威,认真对待他们的命令。在称赞他们时,也应该称赞他们的成就,而不是他们的个性或人品。

2.与互动型上司的沟通技巧

互动型上司的性格特征:善于交际,喜欢与他人互动交流;喜欢享受他人对他们的赞美;凡事喜欢参与。

沟通技巧:面对这一类上司,切记要公开赞美,而且赞美的话语一定要出自真心诚意,言之有物。否则,虚情假意的赞美会被他们认为是阿谀奉承,从而影响他们对你个人能力的整体看法。

要亲近这一类人,应该和平友善,也不要忘记留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因为他们对一举一动都会十分敏感。另外,他们还喜欢与下属当面沟通,喜欢下属能与自己开诚布公地谈问题。即使对他有意见,也希望能够摆在桌面上交谈,而厌恶在私下里发泄不满情绪的下属。

3.与实事求是型上司的沟通技巧

实事求是型上司的性格特征:讲究逻辑而不喜欢感情用事;为人处世自有一套标准;喜欢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性思考而缺乏想象力;是方法论的最佳实践者。

沟通技巧:与这一类上司沟通时,可以省掉话家常的时间,直接谈他们感兴趣而且更具实质性的东西。他们同样喜欢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最好直接作答。同时,在进行工作汇报时,多就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加以说明。

勇于近距离接触上司

人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生灵,也是一种感性的生灵。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关系”,也就是感情联络。想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你就要想方设法拉近与上司的距离,和上司全面地接触。

这就要求你学会利用和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些机会相当于“投资”,包括“工作投资”(工作中多汇报、多请示)和“感情投资”(除工作之外的投资)。其中,“感情投资”尤为重要。

与老板多接触,坐在老板身边的功夫绝非拍马屁、捧臭脚那么简单庸俗,怎样才能让老板赏识器重的同时,又让同事拍手称好呢?其中的分寸奥妙需要你智慧头脑的积极参与。

对于陌生的环境,我们往往以沉默拘谨应对,远离同事,尤其是远离上司。其实,这很不利于个性才能的发挥。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坐在老板身边又何妨”?如果能经常有意无意地亲近老板,让他记住你,让他了解你的意见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亲近老板要讲究一些方法和原则,否则,你讨好了上司就很可能失去群众的支持。严重的话,可能连老板也会因为觉得“人言可畏”而放弃对你的“宠爱”呢!

大学刚毕业的章琳和另外七八个年轻人一同被一家向集团化迈进、急需大批新生骨干力量的公司聘用。为了表示对这批“新鲜血液”的厚望和鼓励,老板决定单独宴请他们。

酒店离公司不远,新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唯独将老板抛在一边。章琳看在眼里,不禁替老板觉得尴尬。于是,在进入酒店落座之前,章琳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间。回来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们或正襟危坐、谨口慎言,或低头相互私语窃笑,不仅没人上前跟老板搭讪,更将其左右两边的座位空了出来。看见老板强挤出笑容的样子,章琳赶紧说:“我建议咱们都往一起凑凑吧!”说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边的座位上,并对老板投来的赞许目光报以会心一笑。

怎么样,章琳的做法够聪明吧!我相信,就连再尖酸的人也没道理指责她是在“拍马屁”了。本来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员工亲近一下,说不定还想借此发掘人才呢!可多数腼腆木讷的年轻人却辜负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边,他能高兴吗?

其实,其余的人肯定也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但就是碍于脸面,怕别人说是“马屁精”才退缩的。

一个不能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如果被提升,将来管理公司、面对客户或参加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谈判时怎么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换作你是老板,你会提拔这样的人吗?

那次晚宴,章琳给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毕竟只是一次饭局,何况章琳初进公司,还只是个小白领,她实在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板。俗话说:做事不看东,累死也无功。要是没有老板的赞赏和支持,就算拼死拼活地干,要想超越上面层层“屏障”,也实在是太难太慢了。

章琳是个肯干也会干的人,她知道只有自己制造机会才能接近老板。经过努力,章琳不止一次在电梯里与老板“不期而遇”,有备而来的章琳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硬着头皮和老板没话找话,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着招呼。要是老板问她最近工作如何,她自然是有条不紊、对答如流。但大多数时候老板都会和她聊一些轻松休闲的话题,章琳全都能随和对答,而且还了解到好多老板的个人爱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对她的印象。

其实,聪明的老板是愿意给员工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员工对他亲近相随。可因为自卑感和恐惧心在作祟,许多人见到老板都唯恐避之不及,何况是在几尺见方的电梯里呢?殊不知老板面对一个拘谨无措、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也会觉得非常尴尬呀!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没话说,因为一般在这种场合下,老板为了打消你的顾虑,会和你主动说些家常话。你只把这当做是一次亲近老板的机会,别战战兢兢的就行了。

公司里人多嘴杂,上面又有层层上司,怎样才能让老板看到自己的才能和干劲呢?把自己的工作报告直接呈给老板也太明显了,越级汇报容易让老板觉得你太张扬、太性急了。要是让自己的主管上司知道了,就更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思来想去,章琳写了一份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意见报告书给部门经理,经理看后说“很好”,只是有很多建议的实施自己没那么大权力做主。章琳借机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建议,不如把老板请来和咱们部门座谈一下,这样不是显得咱们部门的人都有为公司着想、愿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决心嘛!”经理一听,觉得有道理,当即邀请老板,老板欣然前来。

开会时,出于对章琳建议的肯定,部门经理安排章琳和自己分坐老板的左右。在会上,章琳又大大地表现了一番,当然是在发言上的慷慨陈词了。

会后,同事们都为能有这样一次与老板畅谈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到兴奋,部门经理更是得到了老板的赞扬。其他部门也争相效仿,谁也没有歪曲地认为章琳是在抢风头、拍马屁。

要想亲近老板,让他赞赏你,又要上下不露痕迹实在是挺难的。稍微做得过火点儿,就容易被冠上“繁荣马屁文化”的“美”名。要是那样,就算老板提拔了你,其他人的风言风语和怒火口水也会淹没了你。但章琳呢,她可是把“苦干加巧干”贯彻实施得很到位啊!难怪老板喜欢她、群众拥护她呢,谁想挑理也挑不出了。

基于章琳的出色表现,公司提前结束了她的试用期。

成为正式员工的章琳大受鼓舞,她知道这是公司对她的肯定,更是老板对她的肯定。她想把自己的喜悦传达给老板,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经过细心观察,章琳找到了可以单独接触老板的机会。每天中午,公司里所有人都要去食堂吃午饭,老板总是去得很晚,也许是事情多脱不开,也许是不愿和员工挤在一起“抢饭”,每次老板到食堂时已经没什么人了。

那天中午,章琳借故晚去了食堂,“正好”碰见老板:“董事长,没想到您也在食堂吃饭啊!”章琳自然达成了心愿,单独和老板有说有笑了一个中午。原来,老板也是个挺随和、爱聊天的人。

从那以后,章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经意”地和老板一起吃午饭。为了避免同事说闲话,她有时借口工作没完,有时出去办事晚回来一点,错过吃饭的高峰期。

也许你会觉得章琳太有心计了,也许觉得她颇有智慧,但她的这种做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实有好处。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业余时间轻松一下。那些见到老板就像老鼠见到猫,总想绕道走的人只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何况,章琳也并没有只想着“巴结”老板而放弃对本职工作的钻研,更没有踩着别人往上爬。在职场上,像章琳这样采取“利己不损人”的正当手段为自己争取机会的做法,实属明智之举。

沟通才会消除障碍

谈到和上司沟通,很多下属都面露难色,尤其是不少白领丽人。尽管上司对自己也算不错,而且彼此并无大的冲突,尽管心理上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工作起来,仍会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与上司沟通的机会,或者减少沟通的内容。这样做不利于你的发展,因为与你的上司充分沟通永远是职场人必须熟记的生存法则。“沟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通过沟通才能使你的上司了解你的工作作风、确认你的应变与决策能力、理解你的处境、知道你的工作计划、接受你的建议,这些反馈到他那里的信息,让他能对你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成为你日后能否提升的考核依据。

职场中很多员工都在抱怨,每天超过一半的工作时间都用在了“上上下下的沟通上”。有时候沟通得不好,还会使好事变成坏事,不但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还使自己受到上司的指责。

在一家美资公司做行政主管的Cindy对此深有体会:公司要召开经理级会议,老板让她拟好会议日程和安排,然后下发到每位参会者手中。Cindy很快做完了这件事,并把提纲E-Mail到老板的私人信箱里。可是,临近开会的前两天,老板却很不满意地责问她为什么还没有看到她的计划。原来,老板那几天正好和客户谈合同,很忙,根本没时间看电子邮件。老板提醒Cindy以后要注意,重要的事情应该再打个电话追问一下。

千万别假定自己所寄发的信或传真、邮件已被对方收到,这是Cindy的深刻教训。

“一半的时间用来沟通”并不意味着你的沟通是有效的。但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人的发展瓶颈就集结在人际沟通上。由于与上司或同事的沟通不畅,导致业绩不佳或人际关系紧张的案例非常多。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许多过失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沟通技巧而造成的。比如,由于对上司的指令没有及时反应,或不能迅速贯彻他的计划,导致他对你失去信任,这就会影响到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假如老板说:“这份合同利润太低,我们不做了。”你可能会因为前期投入较大的精力而对这种放弃的决策心存异议,甚至因为你没有及时通知你的下属终止这份合同,从而使一切按照你原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又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下属?你会对违背你命令的人委以重任吗?所以,如果你不能通过沟通让上司采纳你的建议,那就一定要把上司的决定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有关人员并立刻执行。

经验告诉我们,个人的事业成功在初期主要依靠自身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能力,上升到中高期时就会遇到人际沟通的天花板。作为下属,要有效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沟通是很重要的。

重视上司身边的“红人”

每个公司都有一些与上司关系非常密切的“红人”,他们对上司的决策、用人及其他问题的看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许多时候可能会是决定性的。

有些人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欢心,加薪提升便指日可待了,而没把上司身边的那些心腹放在心上。他们认为,这些人跟自己也没什么直接关系,没必要重视他们,只要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这样一来,会让自己走不少弯路。

有个小伙子刚满24岁,就已经是部门主管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部门主管开会的时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中老年人,越发显得他更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切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公司的老板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老板倒不那么恭敬,而对老板的得力助手——分管人事的副总却出人意料地亲近。逢年过节,必会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

大家很奇怪,老板明明是一个很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可他为什么一个劲地讨好后者呢?于是,有关系比较近的朋友去问他,他说,老板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那副总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如果他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么好,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后给我做手脚,那就谢天谢地了。

那分管人事的副总对这个小伙子也很好,经常向这位小伙子通报一些情况,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品德的人受人尊重,我们跟他比较亲近。对于专门斗心眼,一心钻营的人,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结果呢?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只好磕磕绊绊地走在艰难的谋职路上。

这个小伙子做得对,很多老板身边的“红人”,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十分知情,对老板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副手、上级的秘书、上级的太太,他们对一些事情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时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他和弟弟曹植争夺世子的宝座。曹植自恃文才过人,父亲又重才胜过一切,便不拘小节。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在一次送行时,一语不发,叩头大哭,令曹操感动不已。

曹丕素日尊敬父亲身边的一切人,从而顺利地走上了从政之路。据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个很有政绩的帝王。

现在看来,曹植对父亲的作用过于夸大。他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其他人了。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亲信”为自己说话,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老板身边的“红人”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比老板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的决定权,但却拥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那敏感的神经。

及时梳理与上司的关系

在工作中,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得罪某个上司,而你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个上司误解了你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5年前,李强还是基层车间的一名钳工。后来,厂宣传部调来了一个姓方的部长,见李强文笔不错,便顶着压力将李强调进了宣传部当宣传干事。从此,李强对方部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两年后,李强在厂办当了秘书,成了厂办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李强很快就得到王主任的喜欢。

没过多久,李强明显感到方部长和他渐渐疏远了。经了解,才知道现在的上司王主任和从前的上司方部长之间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长总是怀疑李强倒向了王主任那边。

其实,引发方部长对李强误解的“导火索”很简单:在一个雨天,李强给王主任打伞,却没给方部长打伞。这还是很久以后方部长亲口告诉李强的,而事实上李强从后面赶上去给王主任打伞时,并没有看见方部长就在不远处淋着雨,而误会却就此产生了。

一气之下,方部长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看错了人,说李强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谁是他的上级,他就跟谁关系好。李强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浑然不知所发生的这一切,直到方部长在背后说的那些话传到李强耳里,李强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对此,李强自有他的处理原则。

一是让时间做公证。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方部长在气头上说自己是忘恩负义的人,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现在向方部长解释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方部长肯定听不进去。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让时间来检验吧!

二是遵循“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法则。既然方部长误解了自己,还得自己向方部长解释清楚,自己既是“系铃人”也是“解铃人”。要化干戈为玉帛,还要靠自己用心努力去做才行。

有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李强便采取了以下6个方法来努力消除方部长对他的误解。

(1)极力掩盖矛盾。每当有人说起方部长和自己关系不好时,李强总是极力否认这回事,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长和自己有矛盾。李强此举的目的是想制止事态的继续扩大,更利于缓和矛盾。

(2)公开场合注意尊重上司。方部长和李强在工作中经常碰面,每次李强都是主动和方部长打招呼,不管方部长爱理还是不理,李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长同在一桌招待客人,李强除了主动向方部长敬酒,还不忘告诉大家自己是方部长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长。李强此举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方部长的恩情,又怎会是忘恩负义之人?

(3)背地场合注重褒扬上司。李强深知当面称赞赞别人不如背地褒扬别人效果好。于是,李强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起方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感激方部长。当然,这些都是李强的心里话。如果有人背地里说方部长的坏话,李强知道后则尽力为方部长辩护。李强此举的目的是想通过别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如方部长知道了李强背地里褒扬自己,肯定会高兴的,这样更有利于双方误解的消除。

(4)紧急情况“救驾”。平时工作中,李强若知道方部长遇到紧急情况,总是挺身而出及时前去“救驾”。如有一次节日贴标语,方部长一时找不到人。李强知道后,主动承担了贴标语任务。类似事情,李强一直是积极去做。李强此举的目的是想重新博得方部长的好感,让方部长觉得李强没有忘记他,仍是他的部下,有利于方部长心理平衡,进而消除误解。

(5)找准机会解释前嫌。待方部长对自己慢慢又有了好感以后,李强便利用同方部长一同出差去外地开会的机会,与方部长很好地进行了交流。方部长最终还是被李强的诚心打动,说出了对李强的看法以及误解李强的原因——“雨中打伞”的事。李强闻听后,再三解释当时自己真的没看见方部长,希望方部长不要责怪他。方部长也表示不计前嫌,要和李强和好如初。李强此举的目的是利用单独相处的机会弄清被误解的原因,同时让方部长在特定场合里更乐意接受自己的解释。

(6)经常加强感情交流。方部长对李强的误解烟消云散之后,李强不敢掉以轻心,而是趁热打铁,经常找理由与方部长进行感情交流。或向方部长讨教写作经验,或到方部长家下棋打牌。久而久之,方部长更加喜欢这个昔日部下了。李强此举的目的是通过经常性的感情交流来增进与老上司之间的友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强的不懈努力下,方部长对李强的误解彻底消除了,反倒觉得以前说的话有点对不住李强。从那以后,方部长逢人就夸李强是好样的,两人的感情也与日俱增。

与上司交谈要有规矩

与上司交谈,无论聊天还是谈论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无所顾忌,这样才不会给上司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作为下属,不要随便打断上司的讲话。

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随便打断上司的讲话,都会被酷好面子的上司认为是不尊重他。中国官场有句话,官大半级压死人。上司认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讲话时就应该具有优越性,就不应该被下属随便打断。你随便打断他,就是无视他的权威,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不给他面子。

初入办公室的新人,往往容易犯这个错误。在学校时,“民主”的气氛相对浓厚一些,学生们往往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踏入职场,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时消除不干净,就忍不住冲动,好表现自己。当上司讲错话时,就挺身而出,打断上司的讲话,指出上司的错误,并洋洋自得地给予纠正。或者自己有更新的观点和更好的创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上司,阐述自己的观点。小心眼的上司被你这一搅和,自然心中大为不悦,过后给你小鞋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牛俊如履薄冰一般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亲自来授课,点名时一疏忽,将一个人的姓名念错了。这个人是牛俊的同学,姓名比较生僻,经常被读错,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应了一声。总监正想继续点名,牛俊却笑着说:“错了,错了!”总监愣住了。牛俊纠正完毕,除了总监,在座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总监从此记住了牛俊,当然是记恨牛俊。分配工作时,别人都分到了比较重要的岗位,牛俊被总监“美言”了几句,被分配干公司的网络维护。这种无足轻重的岗位,干一辈子也不会干出什么成绩。牛俊的专业跟软件开发相吻合,他也是奔着这样的岗位来的。于是,他就去找老板,声明自己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要求调换岗位。

老板的答复是:对公司来讲,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

牛俊明白,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时,他才隐隐感到自己把人力资源部总监得罪了,让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背后搞的鬼。

与上司交谈时,尤其在正式的场合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不要贸然提出与上司不同的意见。因为这容易被上司看成是公然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要坚持己见,据理力争。唱反调已经引起上司的不悦了,再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那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单国强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统计,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营销专业,喜好在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学识。一次,市场部总监召开营销人员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营销工作,单国强列席参加会议。总监让单国强参加会议的目的,就是让他了解市场工作。没想到总监宣读完一份销售方案后,让大家发表意见,单国强却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单国强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执行性。其实,总监的意图是放弃那些业绩差、没潜力的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这些市场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想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潜力的市场。总监阐述完制订方案的指导思想后,单国强又跟总监争论起来。最后,方案自然以总监拟定的为准。

除了单国强,别人都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些表决心的话,如一定好好执行新方案,力争做出更大的业绩等。这就更衬托出单国强的桀骜不驯。

没过几天,总监找单国强谈话,让他到一个业绩差的办事处工作。单国强曾私下称去那个地方工作叫“发配”,没想到自己要被“发配”了。况且,按照新方案,那个办事处很可能要撤销,那为什么还要派自己去呢?单国强向总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总监说:“你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在统计岗位上根本发挥不出来。派你去,是让你改变那里的局面,相信你会取得好的业绩的。”

单国强又不情愿地找到老板,他没想到老板说的话跟总监对他说的话一模一样,显然他们早沟通好了。老板给他高帽戴,单国强只好同意。

同事问单国强公司为什么派你去,单国强还炫耀说:“让我去改变那里的局面。”同事心中暗笑,那只不过是老板的一个借口罢了,下一步办事处撤销,单国强恐怕也要跟着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办事处撤销了,单国强也被裁掉了。

总结一下,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不该说的别说。所谓不该说的,就是上司忌讳和感到不悦的,比如上司的隐私、疮疤和一切能让他感到有失脸面的事。特别是跟上司聊天开玩笑的时候,更要特别注意。

(2)轮不到你就别说。在职场,如果你还没得到上司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上司也未必会采纳。相同的意见,由上司信任的人提出,上司就认为是正确的,并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上司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随意向上司进言,因为你说了也白说,反而可能引起上司的反感。

(3)说时要拐弯抹角。所谓拐弯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说出你要说的话,先说别的话题,让上司感到你真正要说的话是为他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保全上司的面子。西方有句谚语:“一滴蜜汁比五加仑胆汁更能吸引苍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4)学说“官方语言”。有时候,完全保持沉默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时,你可以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官方语言”,让上司觉得很舒服,自然不会被上司抓住把柄了。

学会忍耐不如意的上司

职场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难相处的上司,我们应该怎样办呢?辞职,到另一家公司,可能这位新上司更难相处。因此,辞职是一种方法,却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与这些上司相处的技巧。通常感觉上司难相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如果你觉得你的上司独断专行,要求下属无条件服从他的意愿,作为员工最好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因为这样他就可能会觉得你有意与他作对。但你也不能一味服从,要不卑不亢,该服从的服从,该拒绝的拒绝,否则会更加助长其独断专行之势。你还可以寻找机会显示你超越他的才干,影响他并争取他的重视,或者动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他。

上司独断专行,你既要会忍,也要会劝阻。因为同处一个集体中,他出了问题,你也可能受到牵连。纠正了错误而取得成绩,上司也会感激你。

(2)如果你觉得你的上司爱挑剔、指责,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司的水平很高,确实高于下属。因而总是按照他的经验和能力要求下属,所以下属做事总不能让他满意。另一个是上司水平并不高,但他却不愿认为自己能力差。所以,只有挑出下属毛病,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高。

(3)经常会有这样的上司,工作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放手的不放手,整天忙,又忙不到点子上,弄得下属也跟着转,一天到晚不得清闲。

遇到这样的上司,你不跟着他忙,他会怪你躲清闲;你跟着他转,就会陷入毫无效率的忙乱之中。

这时候,你不必跟着他转,也不能拒不服从,你可以认真地理清完成任务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完成得比较出色,又不似上司那般忙乱,这样就可以减轻上司的焦虑、紧张的心情,说不定他还会跑来向你请教工作方法呢。

(4)有的上司特别注重别人,尤其是下属对他的态度,害怕下属会轻视他,经常非常敏感地观察下属的一言一行,并企图从中发现别人对他是否在乎的端倪。

和这样的上司相处,你可一定要谨言慎行。因为这样的上司往往能力不是很强,因而才期望下属高看他一眼。你只要适当地、从心理上不轻视他,就能让他在你面前更加坦然。

(5)还有一种上司,不信任下属,一些本该交给下属去做的事情,他都亲自去做。或者即便交给下属去做,也极不放心。交代完事后,常唠叨一番,让下属感到极不舒服。

在这样的上司手下,要想获得他的信任,不妨先把手头的一些小事情做好,做得相当漂亮。有的上司就是用小事来考验下属。当他发现你小事做得谨慎细致的,才会把大一点的事情交给你做。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由小到大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做好了事情,不要只顾自己高兴,不妨把功劳分给上司,感谢他的栽培,让他觉得你既能做事,又明事理,还会不信任你吗?

(6)生活中嫉贤妒能的上司很多,他们不能容忍下属超过自己。他们要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威地位,颇有武大郎开店之势。

魏公子无忌一次与魏王一起玩游戏,这时北方边境传来烽火台点火的消息。魏王停止游戏,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阻止魏王说:“这不过是赵王在打猎罢了,不是举兵犯边。”后来,传来消息果然是如此。魏王于是疑惑地问公子:“公子怎么对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公子说:“我的门客中有深知赵王隐秘事情之人,因而我也就知道了。”事后,魏王畏惧公子的才能,没有重用他。

在这样的上司那里,要藏锋露拙。你如果一露出头来,他就觉得你出风头,想把他比下去,这还了得。所以,他就会把你压下去,因为他手中有权。那你不妨向他求教,满足他的权力欲,将武大郎抬上“高跷”,“店小二”就可以伸腰了。

(7)很多人想投身于一个好上司的麾下,有个英明的头儿带领着,做出一番业绩来。希望“主上”圣明,这是人之常情。可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上司却常是平庸之辈。

三国时的刘禅,是一位“名传千里”的昏庸之辈。以诸葛孔明的才华,位居其下,实在让人觉得是万般无奈了,而孔明先生受刘备托孤之嘱,又不能撒手而去。

但孔明毕竟是孔明,他明法纪、照章法,上书陈情,使刘禅心服口服,因而对诸葛孔明言听计从。

不要成为上司眼中的“定时炸弹”

在工作中,自己的能力越强、表现越突出,就越受上司的青睐吗?其实不然。这样做,反而让上司有种威胁感,他时刻觉得身边有个定时炸弹。

许多职场人士常常有一个困惑,找工作时,明明自己能力很强,很能胜任这份工作,但对方就是不聘用,反而聘用一个能力非常一般的人。工作时,明明自己能力很强,很能办事,但就是得不到上司的重用,被晾在一边,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其中原因也很简单:上司并不一定需要最有能力的人。每个老板需要的人有两类,一类是能干活,另一类是忠心。如果只能干活,但缺乏忠诚度,一定没有晋升的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继续干活,成为老黄牛。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你总有一天会上去,因为忠诚比能力更稀缺。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诚,老板也会疑心,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取而代之呢?所以,你需要有能力,但不一定要有很强的能力,但对老板一定要忠诚,这是晋升的最快途径。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游玩,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那天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家中作客。朋友非常高兴,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大雁杀了,用来招待我的好友。”

庄子的学生听了感到很疑惑,于是向庄子求教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得享天年,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那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

庄子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选择有用和无用之间吧,虽然这之间的分寸很难掌握,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已经可以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世了。”

的确如此,一个人不能锋芒太露,而要善于自己拿捏。如果你能力很强,继续努力去吧,但别怪上司不提升你。你干得好,说明你胜任这个位置,既然没有人比你更胜任这个位置,上司又怎么舍得让你离开呢?你很能干,但是提升了你,你还能像过去那么能干吗?这可不敢担保。再说,还有一个你的同事,他也和你一样能干。如果我提了你,会影响他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们俩暗中竞争,前面永远挂一块肉。这样一来,公司整体效率才会越来越高。

某经理下面有两个能力很强的人,一个是他的助理,做事干练,富有心计;一个是主管,学历高,知识渊博,办事很得力。但这两个人都让经理不安心,生怕有一天被他们取代。所以,重要的事情都是经理亲自出马,一些鸡毛蒜皮的基层工作都分摊给两位下属。两位下属虽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做不出什么漂亮的业绩来,自然也就没法让公司的董事看到他们出色的表现。此外,为了稳住下属,经理分别对他们许诺,等他升上去了就把主管升为经理,主管升上去了就把助理升为主管。但经理没有升为董事,所以主管也自然升不上去;主管上不去,助理也自然升不上去。最后,导致助理与主管之间两虎相斗。

任何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上司不可能顾及公司的利益而把你摆在刀刃的位置上,让你大展身手、为公司创造业绩与价值。如果你表现得太出色,那会显得他很无能,将威胁到他的声望和饭碗。所以,他会安排你做些琐碎的工作。这样一来,你的能力、业绩以及在公司中的声望永远比他差一截。

上司始终是上司

有些人与上司相处得很好,自己又小有成绩,说话时往往口无遮拦,没有上下级之分,甚至有时越权代上司发号施令。其实,这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了。

并不是每个上司都很威严,职场中有许多上司个性随和,有的与下属私交很深,有的与下属相处得很亲近。但这也会产生一个误区,长期与下属关系太近,会淡化彼此间的上下级关系。有些下属与上司交往或相处时,往往说话做事没什么顾忌,有时可能会严重伤害彼此间的关系。

周莉在一家外资公司当行政助理,她很幸运,遇上了一个好上司——一个爽朗直率的香港女人,办公室里经常充满着她的欢声笑语。她喜欢在假期出游,每次回来的时候,总不忘给下属们带一些礼品。下班后,还经常跟下属们一起组织饭局。于是,上司跟下属的界限变得不再明显,这也许是上司的一种用人策略——不故作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亲和力来感染下属,由此获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

这种关系维持一段时间后,就出麻烦了。一方面,周莉认为上司和气、好说话,结果把上下级的关系给淡化了,她把上司当成同事一样,上司丧失了威严;另一方面,权力都收到下属手上去了,有时下属甚至代替上司发号施令。这样一来,就让上司很不愉快。

要知道,无论多亲近,她始终是上司。工作中不能带有太多私人的情绪,这样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大家可以在私下谈论彼此的生活或感情状态,但绝不能与工作混为一谈。下属与上司相处时,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非敌非友,若即若离,是最适合的一种方式。真诚待之,免于生疏而造成工作上的隔阂,亦不会因为过分热忱而左右了工作上的判断。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因为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相互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上司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但还需要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的确,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一个度,距离太远了,下属会因为惧怕上司的威严而整天提心吊胆,自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与下属关系太近了,丧失了上下级间的层次关系,就容易纵容下属以下犯上。所以,下属要与自己的上司融洽相处,不管平时关系多么亲密,上班时必须尊重上司,生活中则可以兄弟姐妹相称。如果不把握好这个度,很可能会给双方的关系及工作带来伤害。

与上司斗吃亏的是自己

与上司之间的战争,下属永远是输家,因为你跟上司处在完全不对等的位置上,他可以利用权力来压制你,给你各种小鞋穿,或者把你打入冷宫,将你的工作安排给别人做。在没有工作可做,没有表现机会,又被上司压制的情况下,很多人走投无路,最后只得选择辞职。

任何组织的架构都是金字塔形状,越往高层,职位越少。所以,职场中的晋升就像行车一样,得按顺序开在前辆车的后面。有时上司能力平凡,长时间升不上去,位置也就不可能腾出来,而上司又不让你超越他。这样一来,就开始堵车了。时间长了,下属与上司之间的矛盾就爆发出来了。下属很想取代甚至越过上司,而上司又要死死地压住下属,不愿意让他升职而威胁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下属可能就会通过越级表现来得到提升,或者与上司的敌对势力合作,挖坑把上司“埋掉”。而上司也会把“脑有反骨”的下属打入冷宫,处处压制。这种情形在职场上随处可见。

有位高级主管能力虽然不错,可性格不是太好,特别好斗,在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可职务却只升一级。因为在与公司高层相斗的过程中,树敌太多,而且名声远播,哪个高层都不肯重用他。不管他做出什么业绩,升职基本上不会考虑他。该主管有位助理,能力也比较强,跟随他两年,也一直是在原地踏步。为了稳住他,主管许诺:只要他升了经理,立马把他提升为主管。于是,助理又跟着他卖命。结果到了次年5月公司升职期间,不少主管升上去了,该主管依然坐冷板凳。助理灰心了,便与部门的经理合作,工作上也不听主管指挥。就这样,一场下属与上司之间的战争拉开了序幕,而且愈演愈烈,互相间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最后,该主管利用职务之便,将助理赶到部门另外一位女主管手下当助理。由于那位女主管也非常精明,见这个助理手段太辣,也处处压制他。被逼无奈之下,那位助理只好辞职。

上司与职位最近的下属之间的确会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可能也有人会说:如果下属把上司斗败了,那不就赢了吗?其实,这样你会输得更惨。如果你把上司干掉了,那你在公司的名声也臭了。同事们会戴上有色眼镜来看你,而公司的高层也没有哪个敢用你。因为谁也不想留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你能干掉前任上司,那你将来可能也会干掉现在的上司。

有位女员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担任培训助理。不到半年时间,她就逼走了自己的两任上司。第一任上司是个专科生,那位女助理瞧不起他,所以整天跟上司对着干,甚至在办公室里对着骂。由于只有她一个下属,又不能开除她,这位主管无计可施,最后只好辞职了。紧接着,公司招聘了一位本科主管,她又欺负对方是新来的。主管一上任,她就开始给上司下马威。整天跟上司争权,要平起平坐。新来的上司苦撑了几个月后,就调到别的部门去了。正当她得意地等着坐上主管的位置时,部门经理已经安排了其他主管。而那位主管开展工作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位女助理辞退了。

其实,下属与上司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上司能力强,下属就应该尽力协助上司,成为上司的心腹和得力助手,上司升职时自然也会带着你升职;如果你的上司能力平庸或者树敌太多而且长期升不了职,那你要么辞职要么转投其他部门。千万不要自己迫不及待地出手,与上司展开争斗。否则,不论输赢,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一句失言足以毁掉你的业绩和前程

说话要看时间、地点和对象,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不得体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你背后说上司的那些话会添油加醋地传到他耳里。要知道在职场中,你的发展空间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能力和业绩,而往往取决于上司对你的主观喜好。如果你在上司的心中留下了疙瘩,日后无论你怎样努力,疙瘩都很难解开。人们常说:一句话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一句失言足以毁掉你的业绩和前程。

与上司闲聊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跟上司关系不错,内心似乎没有上下级之分,说起话来往往就不会深思熟虑,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可是,往往一句不小心的话,让上司大感不快,也让你前功尽弃。有些下属感觉上司比较随和,没有什么威严,于是见面可能直呼其名,说话做事可能反客为主。有些下属认为,平时上司很宠着自己,私交比较深,说起话来更是口无遮拦。比如,一位老板带着他的助手去谈生意,宴席上对方热情招待。酒过三巡,对方试探着说本地女孩子长得不错,没想到那位老板的助手当着众人的面脱口而出:“我们老板就好这一口。”—下就让老板脸色铁青,下不了台。后来,这位助手就被辞退了。在职场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为了口舌之快而丢了自己的饭碗。

某公司总部的市场经理高洁初次来办事处指导工作,中午请部门同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一位刚刚离职的经理周芸,入职不久的赵芳说周芸脾气不好,很难相处。高洁说:“是吗?是不是她的工作压力太大造成心情不好?”赵芳说:“我看不是,30多岁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没结婚也没男朋友,老处女都是这样心理变态。”

闻听此言,刚才还争相发言的人都闭上了嘴巴。这是因为,除了赵芳,那些在座的老员工可都知道:高洁也是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同事及时扭转话题,才抹去高洁隐隐的难堪,而事后得知真相的赵芳则为这句话悔青了肠子。不久,她就被炒了鱿鱼。

有位员工,工作能力不错,但就是嘴巴比较八卦,喜欢说三道四,喜欢搜集和制造一些新闻。一个部门经理跟秘书关系比较密切,同事们私下里虽有些怀疑,但一直找不到证据。一次周末下着雨,那位员工在菜市场上看见经理和他秘书共用一把伞在买菜。于是周一上班时,那位同事把它当做一条特大新闻向同事们宣布,结果在办公室里掀起了一阵风浪。经理听到后大怒,自然给了那位同事很多小鞋穿。

跟上司相处,你多少会知道上司的一些秘密,而且上司越欣赏你,跟你关系越密切,你知道的秘密就越多。这时候,如果你无意间说到他的软肋,伤到他的颜面,就可能让他觉得你是个心腹大患,你工作再卖力,他也不会欣赏你。

你的成绩离不开上司的“培养”

人们常常认为,能力是决定升职和加薪的关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往往只抢着去做出些漂亮业绩,想方设法在公司里表现自己。大家也常遇到这类人:一旦有能出风头的工作便抢着干,把自己的工作除了汇报给上司外,还要用邮件发给公司的上司层;或者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似乎他们比上司还要出色。尤其是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员工,遇到不如自己的上司时,便不把上司放在眼里,甚至还有一种取而代之的势头。然而,这种人往往越有能力,越有业绩,升职的机会就越少。

人力资源管理专员马妍入职3年,既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也非常不错。但奇怪的是,尽管表现不错,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那些能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

没错,马妍是能干,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为什么?因为她在小节上从不考虑上司的感受:每次开会,老板都指定马妍做会议记录,马妍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顶头主管李虹过目就直接上交老板;她帮其他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李虹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所以,马妍是得到了好口碑,但李虹却对她很有成见。有一次,部门要买个投影仪,李虹让她询价后做性价比,然后准备购买一台。马妍拿到供应商资料后多方比较,自作主张就订了货,还对李虹说出一大串理由,好像她做事是多么圆满。但在看到又一个同事加薪和升职后,马妍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其实,上司心里明白得很,他不会把你的能力摆在第一位,而更关注你是否会对他产生威胁。如果你事情做得太漂亮,你的工作根本不用他的安排和指导,那他就遥控不到你,而且会感到你的威胁。如果你做事自作主张,根本不去请示他,那他会觉得你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时刻想抢他的权,想将他取而代之,自然他对你就很反感,处处对你设防,又如何会重用你呢?

有一位员工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公司负责协助行政工作,或许是受“工作自主”思想影响比较深,再加上性格很要强,刚工作就向主管提出分权:跟上司进行工作分工,各管几块。每当上司交代工作给她的时候,她就直接回敬说:“辅助性工作我不做。”而且她的工作也从来不向主管汇报,而是越过主管直接跟经理汇报。如此一来,她跟主管的关系变得很僵,自己的名声也弄得非常糟糕。后来,在被一个新主管辞退的时候,她很悔恨地总结她的失败:自己太要强,老顾着自己,而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差错,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上司也并不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之类的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是一种明智的策略。

不能强迫上司接受你的建议

无论你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计划多么完美无缺,你也不能强迫上司接受。毕竟,上司统管着全局,他需要考虑和协调的事情你并不完全明白,你应该在阐述完自己的意见之后礼貌地告辞,给上司一段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即使上司不愿采纳你的意见,你也应该感谢上司倾听你的意见和建议,让上司感觉到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可。

对于上司的指示,要认真执行。那么,怎样说服上司,让上司理解自己的主张、同意自己的看法呢?

刚上班时,上司会因事情多而繁忙。到快下班时,上司又会疲倦心烦。显然,这些都不是提议的好时机。总之,记住一点,当上司心情不太好时,无论多么好的建议,都难以细心静听。

那么,什么时候会比较好呢?我们通常推荐在上午10点左右,此时上司可能刚刚处理完清晨的业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正在进行本日的工作安排。你适时地以委婉方式提出你的意见,会比较容易引起上司的思考和重视。还有一个较好的时间段是在午休结束后的半个小时里,此时上司经过短暂的休息,可能会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比较容易听取别人的建议。总之,要选择上司时间充分、心情舒畅的时候提出改进方案。

对改进工作的建议,如果只凭嘴讲,是没有太大的说服力的。但如果事先收集整理好有关数据和资料,做成书面材料,借助视觉力量,就会加强说服力。

小李和小王都是某公司的中层主管,二人同时向董事长提交了某个项目的策划方案。

小王的方案是这样的:关于在××地区设立分厂的方案,我们已经详细论证了它的可行性,大概3~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然后就可以盈利了。请董事长一定要考虑我们的方案。

小李的方案是这样的:关于在××地区设立分厂的方案,我们已经会同财务、销售、后勤部门详细论证了它的可行性。根据财务评价报告显示,该方案在投资后的第28个月财务净现金流由负值转为正值,这预示着该项投资将从第三年开始盈利。经测算,该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是4~6年。从社会经济评价报告上显示,该方案还可以拉动与我们相关的下游产业的发展。这有可能为我们将来的企业一体化方案提供有益的借鉴。与该方案有关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已经准备好了,请董事长审阅。

对比上述两位主管的报告,显然小李的更具说服力,更能得到上司的认可。只有摆出新方法的利与弊,用各种数据、事实逐项证明,才能让上司消除你头脑发热、主观臆断的嫌疑。

上司对于你的方案提出疑问,如果你事先毫无准备,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当然不能说服上司。因此,还应事先设想上司会提什么问题,自己该如何回答。

在与上司交谈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对于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如对于设立新厂的方案,上司最关心的还是投资的回收问题。他希望了解投资的数额、投资回收期、项目的盈利点、盈利的持续性等问题。因此,你在说服上司时,就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回答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而不要东拉西扯,分散上司的注意力。

我们已经知道,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个人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各占50%。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计划和建议充满信心,他无论面对的是谁,都会表情自然。反之,如果他对自己的提议缺乏必要的信心,也会在言谈举止上有所流露。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下属表情紧张、局促不安地对你说:“经理,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信心。”你会不会相信他?你肯定会说,我从他的肢体语言上读到了“不自信”这3个字,我不太敢相信他的建议是可信任的。同样道理,在你面对自己的上司时,要学会用你的自信去感染上司、征服上司。

切忌替上司做主

下属要想同上司搞好关系,就必须明确上司与自己的等级之分,千万别擅自替上司做主。否则,即使对上司有益,他也会感觉很不舒服。

上司在做决策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当他做出决策后,非常需要别人特别是下属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一个下属,如果希望获得上司的欣赏,学会尊重上司的决定是第一要诀。不管你职位多高,你都不能忘记一点:你的工作是协助上司完成经营决策,而不是制定决策。因此,上司的决定,即使不尽如你意,甚至和你的意见完全相悖时,你也得低头顺从。

大多数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充满活力与冲劲,而不会希望下属死气沉沉,成为一个个机器人。执行上司的决策,并不表示你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下属,也不表示你将失去工作中的活力。但你应该知道,表现在工作上的活力与冲劲,一定要符合上司的理想与要求。否则,上司会认为你不够成熟,做事不用大脑,自然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下面这个例子中的下属就做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坏了!坏了!”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接着,宋经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竟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是啊!”秘书刘一萍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可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看到别人家的那么便宜,就认为林老板骗了我。”宋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刘一萍会心一笑,走到宋经理桌前:“不用打了!实话告诉您吧,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刘一萍笑吟吟地说。

“嗯……”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他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刘一萍转过身,歪着头笑笑。

“压了3个礼拜?”

“对!您没想到吧?”

“我是没想到。”宋经理低下头去,翻记事本:“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那么,最近发往美国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刘一萍脸上更亮丽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没想到宋经理霍地站起来,沉声问。

刘一萍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颤抖着、哭着喊:“我,我做错了吗?”

“你当然做错了!”宋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刘一萍感到自己做了好事却挨了批评,心里很不平衡,她总觉得自己是好心没好报。一肚子委屈的刘一萍,再也不愿意伺候这位“是非不分”的宋经理了。

她跑去孙经理的办公室诉苦,希望调到孙经理的部门。“好,好。我会处理这件事的。”孙经理笑着回答她。没过几天,果然做了处理,刘一萍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想这是个“不是人”的公司!宋经理不是人,孙经理也不是人。明明刘一萍救了公司,他们非但不感谢,还恩将仇报,对不对?如果说“对”,你就错了!

正如宋经理说的:“你做主,还是我做主?”

假使一个秘书可以不听命令,自作主张地把经理要她立刻发的信,压下3个礼拜不发,“她”岂不成了经理?如果有这样的“黑箱作业”,以后布置她做事,谁能放心?

再进一步说,自己部门的事,跑去跟别的部门经理抱怨,那工作的忠诚又在哪里?

如果孙经理收了她,能不跟宋经理“对上”?而且哪位经理不会想:“今天她背着经理,来向我告状,改天她会不会倒戈,又向别人告我一状?”

所以,刘一萍不但错,而且是大错特错。她非但错在不懂人情,更错在不懂职场规范。他毕竟还是你的老板,也毕竟还是他做主。出了错,他最先承担;有面子,也该由他来卖。此外,你必须知道,老板永远向着老板,就算在工作上对立,在立场上也往往一致。

一个不忠于自己上司的职员,很难得到别的上司欣赏。当你卖面子,表示自己有办法,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诉别人时,即使他得了好处,也不会尊重你,只可能窃笑说:“这人最没城府,以后找他下手。”

办公室是一个团体,作为上司,一定有其管理原则,有他的经营目标。下属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一管理原则下,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协助上司完成经营目标。

不要看上司的笑话

上司有时候也会有考虑不周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在重要的场合口误;被客户不留情面地批评;生意场上的对手围攻;误入竞争对手设下的圈套,在突发事件面前一时反应不过来等。

当你跟上司一同面对以上情况时,你一定要冷静积极地处理,尽最大努力避免上司丢丑,从而保全他的面子。如果你无动于衷,或者惊慌失措,眼睁睁看着上司颜面不保,你也就很难在公司里有更好的发展。

当上司口误的时候,你要及时向上司传递信息,让上司自我改正。冲上司使眼色,提醒上司他刚才发生严重口误了。如果老板与你心有灵犀,就会从你的眼神里领会到你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回味刚才说的话,找出错在哪里,然后及时改正。上司借机更正后,就会很感激你。

当上司被不敢得罪的大客户批评时,你要做的就是赶快离开;如果还有不识相的同事愣在那儿,你要冲同事使眼色;如果他还反应不过来,你就找个理由把他支开。上司自然会很感激你的做法。

在突发事件面前,如果你能挺身而出,避免上司丢丑,甚至是免遭皮肉之苦,那上司自然对你感恩不尽。

洪飞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一天中午他当班时,有几个人消费完离开酒店后又返回来,说他们感到身体不适,怀疑饭菜有问题,要求赔偿,而且非要见经理。酒店的值班人员让他们拿出证据来,就跟那几个人争执起来。眼看就要动起手来,经理从楼上下来,看见这边情况就走过去,问怎么回事。酒店人员看看经理,又看看那几个凶神恶煞的顾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洪飞冷冷地对经理说:“这件事与你无关,请走远点。”

那几个人接着嚷:“让你们经理出来,不赔偿就砸酒店!”

经理明白了,立即转身走开。洪飞假装去找经理,打电话报了警,因为他看出那几个人是来敲诈的。后来,警察介入,把事情摆平了。

通过这件事,洪飞给经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久,经理就提拔洪飞做了酒店的办公室主任。

丢尽面子,是上司心中永远的痛。如果你成为上司丢丑的见证者,而且本该通过你的努力就能保全上司的面子,那上司对你的袖手旁观一定会让你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消逝,上司可能淡忘了他丢丑的事情。但一看见你,可能就会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这时,上司就可能把他丢丑的事全部怪罪到你头上。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工作,你要想获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可谓难于上青天。

袁峰被公司炒了鱿鱼。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的销售业绩一直不错。他的一个好朋友问他,他才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有一次,袁峰陪同上司参加一个高新技术产品洽谈会。在饭厅就餐的时候,有一个人阴沉着脸冲他们走过来。

袁峰认出他曾经是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他在一次商战中被打败,而且败得很惨,使其所在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也因此被炒了鱿鱼。他从此对袁峰的上司怀恨在心,从对手变成了敌人。这次忽然在洽谈会上遇见,他扬言让袁峰的上司等着瞧。袁峰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上司,上司很紧张地说:“小心他。”

那个人走到上司对面,倒了一杯葡萄酒端着,冲上司阴险地一笑,突然将葡萄酒向上司的脸泼去。上司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被泼了个正着,红色的葡萄酒顺着脸向下淌,仿佛满脸鲜血。上司用餐桌上的纸巾擦拭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潇洒地走了。

袁峰当时愣在那儿了,他醒过神来的时候,上司已经转身离开了餐桌。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冲他们张望着,有的人还窃窃私语。

从此,上司就不再给袁峰好脸色看,袁峰明白,上司恨死他了。上司肯定是这样想的:我已经提醒你了,你应该挡住那杯酒,或者在对方还没泼出酒的时候,先把酒泼到对方脸上,至少也不能让对方那么潇洒地离开,怎么也该冲上去揍对方一顿!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袁峰想通过努力工作,为公司多创造效益来弥补对上司的歉意,但上司根本不领情。在年底的裁员中,他理所当然地被裁掉了。

人事部在他的解聘通知书上写的辞退理由是:“缺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袁峰明白这是上司制造的借口,但也只好走人。因为他明白,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干,永无出头之日。

在职场中,当你同上司在一起的时候,上司一旦处于丢丑的边缘,你一定要积极应对,而不能做一个冷漠的看客。如果不能避免上司丢面子,你就应赶快躲开,而不能目击上司受辱。如果有一丝可能保全上司的面子,就要冲上去挽救。这样一来,即使保全不了上司的面子,上司也会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