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着大师学方法
6630400000061

第61章 杨叔子:傻乎乎的科学家

陈景润、杨叔子傻不傻、笨不笨?想一想,是又不是。其实,在是与不是之间,展现的正是天才的特质:异于常人,方法独到。异于常人,得赏特殊风景;方法独到,偏能曲径通幽。

妈妈给三年级的儿子讲成语故事。

说古代有个人,偶尔在树下拾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于是,他便天天在树下等待,希望还能遇到那种好事。

说古代有个人,偷铃铛怕铃铛响,便先捂上自己的耳朵。

说古代有个人,坐船过江,不小心把带的剑掉入水中,便在船上刻下记号,想着等船停下来时下水去找。

妈妈问儿子:“学了这几则成语,你受到什么启发?”

儿子说:“古代的呆子真多。”

这种呆子现在也有。

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题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后面添个零。老师对这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办法。

这个笨孩子就是后来写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世界名著的俄国诗人普希金。

20世纪70年代,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商店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要营业员找回少找给他的一毛钱,当营业员和他核算了好一阵子,终于确认是少找了一毛钱时,他得到了那一毛钱。营业员觉得这人不可思议,不就是一毛钱吗?值得那么认真?后来知道他是老远地从中科院宿舍花了好几毛钱坐公共汽车来要这一毛钱时,更是笑坏了:这不是大傻瓜吗?

这个大傻瓜就是把“哥德巴赫猜想”这道著名的世界数学难题推进到1 1的中科院数学家陈景润。

造物主很公平,给你一长必给你一短,给你一特别之长必给你一特别之短,所以它总是把天才的另一面制造成笨蛋。

杨叔子是我国知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9岁时对数学还是一团糨糊。加法马马虎虎,减法迷迷糊糊,乘法稀里糊涂,除法一窍不通。不会进位、借位!一考试,数学成绩不到10分。

有人讲:“笨蛋,考好那还不容易,东看看,西看看,不就及格了嘛。”杨叔子认为,不行!孔夫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动就是非礼,非礼就是小人。

“小人”是什么意思?卑鄙无耻,龌龊。杨叔子要做君子,不能干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干。作业不会,也不抄别人的。不懂当然可以问,29÷7,为什么上4?但是想想也不能问,为什么?又违背孔子教导。孔子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没学到点子上面,没想到思路上面,就不要点破。我什么都不懂,我问什么啊。

那怎么办呢?孔子又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庸》里有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是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干一遍就会,你干一百遍;别人干十遍就会,你干一千遍。如果你真照这个道理做,笨蛋会变得聪明,优柔寡断的人会变得很坚强。杨叔子相信这两条,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懂。

但是杨叔子只有9岁。“八岁九岁狗都嫌”,八九岁的男孩最贪玩、好奇、调皮,甚至讨人嫌,杨叔子也毫不例外。杨叔子一进小学就和调皮的孩子在一起,秋天玩斗蟋蟀,听说棺材里的蟋蟀最好,棺材越老,蟋蟀越好,于是爬上高山掏祖坟。又想到《聊斋志异》里说,古墓里有狐狸精,要是掏出了狐狸精,怎么办?想要掏蟋蟀,又怕狐狸精,脑子还在想:29÷7,为什么上4?

大约上学一个多月后,一天晚上,杨叔子突然从梦中醒来,把被子一掀,说道:“我想通了,我想通了!”哥哥跟杨叔子睡在一起,他问弟弟:“你想通了什么?”杨叔子答:“我想通了除法。”哥哥问:“想通了除法什么?”他说:“除法就是试试看。你看,29÷7,先上1,有多;上2,有多;上3,有多;上4,有多;上5,不够。这就行了,上4剩1呀。任何除法从1上起,总是对的,这不是试试看吗?”哥哥说:“为什么别人不从1上起?”杨叔子说:“哥哥,别人念了4年小学,我念了5年古书;别人做了4年的加减乘除,我写了5年的大字。除法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试试看就行了。”除法就是“试试看”,杨叔子的确想通了。

其实,在这里,杨叔子不仅想通了除法,还涉及数学思维方式。除法是逆运算,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逆运算,也就是现代科学前沿之一的“求逆”,都得“试试看”,问题在于如何去“试试看”了。

比如,逆运算就要试试看,正问题不试试看,逆问题要试试看;从原因到结果不试试看,从结果到原因要试试看;从本质到现象不试试看,从现象到本质要试试看。为什么看病很难?为什么搞地质勘探很难?因为都是从现象到本质,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个时候要先丢掉不可能的答案,选取可能的答案去试试看。就这么简单。

陈景润、杨叔子傻不傻、笨不笨?想一想,是又不是。其实,在是与不是之间,展现的正是天才的特质:异于常人,方法独到。异于常人,得赏特殊风景;方法独到,偏能曲径通幽。

天才从不入流,不随俗,你走你的阳光道,他却爱走独木桥。走独木桥的结果是获得了独特的思维训练、心理体验和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