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投产后,其盈利能力、成本水平、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等都在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企业必须及时掌握这些变化的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对产品进行调整,淘汰过时的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新的产品,相应地增加或者减少产量,或者干脆转产,重新进行产品组合。产品整顿与产品组合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多样化、系列化和关联性。多样化是指产品的品种数目增加。由于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范围广泛的技术进步,有些企业同时生产着多种类型产品,产品的多样化色彩越来越浓,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产品的系列化则反映了生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它是指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或同一设备群上,生产不同规格类型和不同数目的产品。比如一个生产美容产品的企业,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十多种不同规格的家用电烫发器,以满足消费者做各种发型的需要。企业生产发展还有一种趋势,那就是其关联性,即各种产品在生产条件、最终用途、销售途径以及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程度。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关联性较强,例如,一个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往往同时生产轿车、大客车、货车等多种类型汽车。而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关联性不强,例如,造船业发展房地产,服装企业进军网络产业等。
产品整顿与产品组合的理论基础是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及其相应的可能销售额和利润,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中的一种,来决定一种产品是继续生产还是停产。以下几种策略可以考虑。
早进晚出。从产品的寿命周期的开端直至其终点始终生产该产品的策略。当然这期间可以进行产品型号的变换,也可以投入与该产品关系密切的其他新产品,但只要这种产品在市场上还能够生存,即“寿命”还没有到期,就不考虑停产或转产。很多具有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系统的企业,往往采用这种产品进出策略,以便使其系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早进早出。只在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从事该产品生产的策略。如果研制开发出的一项新产品刚进入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成长,为使这种产品能尽快被市场所接受,最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开发这种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在初期进行生产。合成纤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新合成纤维的发明企业在这种纤维制成的最终产品在市场上成长、成熟起来以前,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使市场认可,就会采用这种策略,即自己生产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待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地位稳固以后,就停止生产最终产品,只供应这种纤维材料,成为专营原材料的厂家。一些开发能力较强、具有较灵活的生产系统的中小企业,也往往采用这种策略。
晚进晚出。当一种产品的市场已经被有效开发,产品已进入成长期或接近于成熟期以后,企业才开始从事该产品生产的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通常技术革新能力与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但是有较优越的制造能力、生产应变能力和销售能力。这种策略可以避免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但反过来,开发这种新产品的企业既然开发这种产品,就不可能不对未来市场的控制有所顾虑,所以,等到产品在市场上稳定以后才开始进行生产并投放市场,不一定能有很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