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和小丽是很好的朋友,在小辉生日那天,他邀请小丽去他家吃饭。小辉的父母,用一顿丰盛的西餐款待了小丽。
俗话说礼尚往来,小丽自然也要回请小辉。可是,这让小丽很犯愁,甚至有点害怕。因为自己家平时吃的东西就不是很好,一个月也就吃一两次肉,经常吃的也就是大锅菜,颜色黑黑的,和小辉家精美的食物相比,她家里的食物一点都不好看。于是,小丽也让妈妈准备西餐,还要准备精美的餐具,可是妈妈拒绝了小丽的要求。
“我不能因为你要请客就换掉餐具,我们一定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如果小辉因为这就生你的气了,那么她就不是你的朋友!”妈妈严肃地对小丽说道。
到了小辉去她家吃饭的那天,小丽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她想象着小辉告诉同学们她家拥挤寒酸,所有同学都嘲笑自己的情景。
在饭桌上,小丽的妈妈一边给小辉夹菜一边还说:“孩子你太瘦了,多吃点菜。”小丽听了以后就更加无地自容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小辉吃完以后,居然又要了一碗,而且还说很好吃,小丽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地。
在这顿饭之后,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刻了,小丽也变得自信起来,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忧虑那么多余,妈妈的坦诚告诉小丽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贫穷为耻,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母亲的态度和作为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经济不宽裕,没有必要为了面子而去竭力掩饰,只要真诚待客,展现家庭本来面目和处事方式,这种自然反而更容易让别人欣赏。
每一个父母,都渴望拥有一个真诚的孩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怎么可能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攀比的心理,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如果这时候缺乏父母的引导,这种压力在长期累积下的爆发,很可能产生我们不可预估的后果。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包括对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认识、接纳和控制,帮助孩子养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家长来说,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家长们一般都是有求必应,甚至不惜花很多的钱给孩子买一些名牌商品,这样不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对培养孩子的财商也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发现同学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攀比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父母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通过忆苦思甜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消费方式是不现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好功课。孩子的生活条件越好,自信心也就越强,家长在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的同时,还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消费。
那么,父母应该究竟从哪几方面努力呢?
1.正视孩子的攀比心理
在发现孩子的攀比心理之后,父母不要把它当做“洪水猛兽”,而是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这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性都很强,一旦引导错误,很可能会使事情恶化。因此父母一定要仔细权衡利弊,改“堵”为“疏”,让自信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我们不妨对他说:“孩子,你想和其他人比是正常心理,大人有时候也攀比呢!但是,我们不会只想着怎么得到,而是去想想为什么没有。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落后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去努力做出改变,这是不是比单纯地买个东西去比要更棒?”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认同父母的观点的!
2.要想让孩子不攀比,首先家长不攀比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前提是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和杜绝不良心理对孩子的影响。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孩子来说,之所以会养成攀比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通过孩子来炫耀自己。看到父母大手大脚地消费时,孩子就会记在心上。孩子就像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消费观直接反映家长的消费观,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攀比,首先家长不攀比。
3.家长可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让孩子了解一下家庭的收支情况,也是杜绝孩子攀比心理的一种办法。每个月的家庭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和孩子一起来记记账,其实这比父母直接告诉孩子家庭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
另外,在让孩子参与理财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了解一下哪些钱是多余的支出,哪些钱花得物有所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明白哪些是必要的支出,进而帮助孩子设定储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