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的父母每个月固定给他100元的零花钱,供他乘车、买水等零用。正常情况下,这么多钱正好能够满足他的日常需求,但有时要买一些玩具之类的东西,他的零用钱也就不够花了。为了增加自己的零用钱,小明找到了一条“勤工俭学”之路:让同学抄自己的作业,每科5元,然后获取相应的报酬。
成绩优异的小明写作业非常快,每天最后一节课结束,就有学习不好的同学找他抄作业。遇到周末,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多,他就会适时抬高价格。尽管如此,他仍然是生意兴隆。尝到赚钱的“甜头”后,小明又与几个成绩不好的男生达成了协议:考试时传一次纸条付款10元。
小明的班主任后来发现了这件事情,批评他不该用这种不正当的方式在同学身上赚钱,可是小明对老师的话却不屑一顾,而且满不在乎地对老师说道:“现在都在提倡勤工俭学,我这也是呀!再说了,我爸爸妈妈说了,这是理财的学习,我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
像小明这样的孩子现在有很多,由于过度地对金钱依赖,以至于连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此时,父母就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孩子走出认知误区。
对于孩子来说,早期的金钱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然而,很多父母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产生了两个极端错误的观念:一种是在孩子面前过分拔高钱的价值,造成孩子认为干什么都需要钱,随便做点什么事都想要得到报酬,帮家长做点家务就要钱,帮同学做点事情也要钱,更有甚者,还会利用金钱来找关系,就像案例中的小明,通过一些不正确的途径来赚取零花钱,这反而并不利于他的成长。长大后,他无论做什么事情的出发点就是“钱”,这样他怎么可能获得真诚的友谊和充满感情的爱情?
物极必反。第一种错误的理财观点是太过看重钱,而第二种错误观点则是在孩子面前尽量避免谈钱,结果造成孩子对金钱一无所知,甚至还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从下面的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点。
仔仔的父母是一对商人,看惯了商场上尔虞我诈的他们,深感金钱的罪恶。为了让仔仔远离金钱,在仔仔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他送到爷爷家,每月给其足够的生活费用。
爷爷非常疼爱仔仔,只要是仔仔看中的东西,爷爷都会毫不犹豫地买给他,仔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
有一天,仔仔看到别的小朋友正在玩机器猫,他特别喜欢,于是直接就跟人家要。人家当然不给他,那个小朋友理直气壮地对仔仔说道:“这是我爸爸妈妈花很多钱给我买的,让你爸爸妈妈也给你买。”
在这之前,仔仔从来没听过“钱”这个词,于是问道:“钱是什么东西啊?”
“连钱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是一个大傻瓜!”周围的小朋友都笑了起来。
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只要一说到与金钱有关的事物,仔仔就会想起小朋友的嘲笑声,所以他对金钱一直很恐惧,甚至惧怕听到“钱”这个字。
仔仔的父母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所以一味地让仔仔尽量回避金钱。但他们不知道,人们的生活是不能离开金钱的,只要父母帮助孩子正确的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也就不必担心孩子因此而堕落了。
我们所提到的这两种错误的观念都不利于孩子正确地看待金钱,过度地强调金钱会让孩子认为金钱就是万能的,可以达到他的任何目的;如果不让孩子认识金钱的话,不仅会使你的孩子不知道玩具、零食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而且也会让他们以为这些东西是可以随便拿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呢?
1.讲明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给孩子买东西通常是父母表达对孩子感情的方式。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之所以给你买玩具,是因为爸爸妈妈爱你。当孩子对金钱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跟他们谈论一下关于钱的话题。
2.在一言一行中言传身教
孩子的洞察力是很强的,当你给孩子买冰淇淋的时候,应该告诉他花费了多少钱。可以通过这样的小事情让他们慢慢地理解金钱的概念。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太明白,不过慢慢地就能明白金钱与物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了。这一点是理财的关键所在:只有懂得金钱究竟是干什么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高财商。
3.劳动并非都是有偿的
当孩子帮你打扫卫生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他,他帮忙做家务并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报酬,而是出于对爸爸妈妈的爱;作为家庭的一员,他也有义务这么做。正是通过这些小事让你的孩子明白虽然劳动可以获取金钱,但并不是任何劳动都要去换取金钱。让孩子懂得劳动的真实含义,他才不整天总是想着“钱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