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要认识时间的真正价值,攫取抓住,并且享受时间的每一刻。不要闲散,不要懒惰,不要拖延,今天能做的事情绝不要推迟到明天去做。
拖延是时间的杀手,是让人工作进度落后、无法赶上截止期限、使工作成效极差的最大因素。
导致采取拖延作风的事因大致分为:不愉快的事、困难的事、含重大决策的事。至于克服拖延的方法,常用的有各个击破法、平衡表法、思维方式改变法、避免过分追求尽善尽美法。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对抗因不愉快的事或困难的事而导致的拖延,最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对抗因重大决策而导致的拖延。
各个击破法
这种方法有时被比喻为“香肠切片法”,原是意大利香肠,在切片之前因它巨大无比且其貌不扬,所以有令人难以下咽的感觉。但在切成薄片之后,因形状及色调改变而颇能引起食欲。令人不愉快或令人感到困难的事,若能照样地细分为许多件小事,且每次只处理其中的一件,则这种事情的处理本身将不至于令人反胃。例如,一个令人感到尴尬的电话,如非打不可,则可用书面列出以下的行动步骤而予以各个击破:
(1)查出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并写下来。
(2)决定何时打电话。
(3)翻查有关资料并检查全面情况。
(4)决定到底在电话中应怎么说。
(5)拨电话。
假如事情本身很艰巨,就逐步进行。采取各个击破法以对付拖延的作风时,有两点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第一,每一个行动步骤都要非常简单,而且很快即可做好可能的话,应使每一个步骤在几分钟之内能处理完毕;第二,每一个行动步骤都必须以书面列明,因为如不这样做,就可能永远不会针对拖延的事情采取行动。
平衡表法
这也是一种书面分析法。在纸的左边列出拖延的理由,在纸的右边则列出办妥拖延的事情的潜在好处。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左边通常只有一两个情绪上的借口。如“可能导致尴尬的局面”、“可能令自己感到厌烦”等;右边则有许多的好处,其中的一项可能是“将讨厌的事做好,轻松了许多”。平衡表法足以令有拖延恶习的人在冷漠与逃避的心态中觉醒,并面对现实。
思维方式改变法
拖延可以说是深植于内心的一种思维方式所造成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是这样的:
“这种任务必须履行,但是它令人感到不愉快,因此我将尽量予以拖延。”倘若能将以上的思维方式改为:
“这种任务是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但是它必须完成,因此我将立即做完它,以便尽早忘掉它。”则拖延的恶习将可望获得矫正。
避免过分追求尽善尽美法
由于“真、善、美”在人的价值尺度中向来被视为一种圭臬,因此在制定决策时人们往往趋于过分小心、过分理想化,以致非到资料齐全或有确切把握时不敢随便进行。这说明了为何人们一遇重大事件便会犹豫徘徊,也说明了何以求好心切的作家老是无法写好一本书的开头。对那些因过分追求完美迟疑不决的人来说,以下的两剂药方相信是有益的:
(1)决策环境本身若具风险性,即是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想获得完备的决策资料是不可能的。基于这个道理,应在已收集了大多数的关键性资料(即进一步再获得的资料所产生的好处不大)时,就立刻进行决策。
(2)若能及早进行决策,则当决策显示错误的迹象时,他才有时间采取补救或善后措施。一旦将决策拖延到期限届满时才予以制定,那么不出错则已,一出错则永远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