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智慧吉祥书
6604900000009

第9章 公正质朴无邪,人生往来吉祥——无妄,往吉

“原典”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易经·无妄》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易经·履》

“释义”

《无妄》卦初九爻说:不妄想,没邪念,人生往来必获吉祥。

《象传》说:带着一颗纯正之心而前往做事,必然会实现心中的愿望。

《履》卦九二爻说:走在平平坦坦的道路上,幽隐之人静中得正,必获吉祥。

《象传》说:幽隐之人,与世无争,安于本分,自我约束,能够获得吉祥,因为内心安然清净,所以不会被外物扰乱心志。

古人云:“心无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苦海垒。”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毫不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快乐的仙境,也会使精神坠入痛苦深渊。

为人处世要公正无邪,一旦严重偏离道义、礼节等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比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首鼠两端,殚精竭虑,而自以为得计,蝇营狗苟,纷纷扰扰之际,纵使得到蝇头微末之利,却丧失了长远根本之利。

做人有纯正之心,能吉祥一生。大凡做尽坏事之人,即使再如何向“神灵”祷告内心的不安都是没有用的。消灾避祸之道在于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干违反道义的坏事,不要让自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以致无法自拔、自救,否则,早晚都要遭到报应。

“事典”

故事一:徐世勣品行不变

隋唐时代的徐世勣是李密的部将,深受李密重用。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率部投降了李渊。

李密原来所辖之地东至于海,南至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由徐世勣据守。于是,徐世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然归顺大唐,我们现在据有的这些地方,是魏公所统辖的。如果上表献给大唐,即是趁主人失败的机会自己为自己表功,以求取富贵,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现在应该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汇集起来启奏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大唐,那么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启告李密。

使者刚到时,唐高祖听说徐世勋没有上表,只有书信给李密,感到很奇怪。使者把徐世勣的意思告诉唐高祖。唐高祖高兴地说:“徐世勣感德推动。确实是个非常纯正的人。”于是对他大加重用,授他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又加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李勣。

李密是徐世勣的老领导,李渊是徐世勣的新领导。对于一些见风使舵的人来说,老领导不得势了,他们马上就会转向新领导示好,这种人走茶凉的事太多了。徐世勣的确是个很正直的人,这样的人不管到哪里都是可以信赖的中坚力量。

徐世勣本来是在瓦岗寨做事,以前的上司是翟让,后来换了李密,现在李密归唐,他的上司又变成了李渊。岗位变了,上司变了,但徐世勣的人品没有变。

一个人做事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越做越大还是越做越小,他的品行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伴随品格而生的智慧,往往会优先追求眼前可以带来快乐或其他甜头的事物而失去长远的发展。所以,做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品行,恪守一定的原则。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做人光明正大,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故事二:武则天以德报怨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真是令人发指。但她惜才、爱才,对于有能力辅佐她的人却不惜以德报怨,进行感化,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这是她的优点。

李唐时期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后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与母则为宫婢。上官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上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但上官婉儿则为武则天所赦。

有一天,上官婉儿做的一首《彩书怨》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做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上官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上官婉儿是什么意思。上官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是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

上官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

接着她又问上官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上官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

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上官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然而,上官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又参与了政变。司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

武则天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

鉴于此,武则天决定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上官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感化天下”呢?

武则天确实把上官婉儿感化了。该杀而不杀,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已使上官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上官婉儿悉心指导,从多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

上官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德报怨,常常能够以很小的代价换来敌人的信赖,并忠心耿耿地甘愿为你付出,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故事三:陈淳祖身正不怕影子歪

南宋理宗时期,贾似道等大臣乘理宗贪恋美色等特点,渐渐地把持了朝政。在贾似道当政时,许多文人投入其门下成为其门客,为贾似道出谋划策。

在众多门客中,有一位叫陈淳祖的人,此人正直而且很有豪气,与别的门客大不一样,因此门客们都想法排挤他,贾似道的家人也不喜欢他。

有一天,贾似道的诸姬争宠,有人就把一位姬的鞋子偷走,藏在了陈淳祖的床下,意欲借机陷害两人。贾似道在陈淳祖的房间里发现了自己爱妾的鞋子,但他没有立刻发火下令把陈淳祖抓起来,而是不动声色地退了出来。

当天夜里,贾似道把爱妾叫到自己跟前,在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她面色绯红、站着不动。贾似道又凑其跟前,说了几句,她才胆战心惊地朝外走去。

她走到陈淳祖的房门前站住了,她抬起玉手,轻轻地叩了一下门。陈淳祖正在灯下看书,听见敲门声,就放下书,问道:“是哪位?有何事体?”

她轻声说道:“是小女子,今晚无事,想来先生处一坐,想必先生是愿意的。”

陈淳祖是个正直的人,听见是贾似道小妾的声音,连忙回答道:“夫人,夜已晚,我已睡下,请回吧。”

她又用言语挑逗陈淳祖,陈淳祖一声不吭,不予理会。双方相持了一会儿,陈淳祖见她还不离开,就大怒道:“夫人,晚生为人正直,决不做偷鸡摸狗之事,夫人请自重,不然,晚生明天就将此事禀告宰相大人。”

这女子轻声笑了笑,就离开了。躲在暗处的贾似道见陈淳祖没有他意,就解除了心中的疑团。第二天,他询问了一位使女,得知内情后,就更加看重陈淳祖了。

贾似道在陈淳祖房间里发现自己爱妾的鞋子后,为了进一步孬清事情的真相,了解陈淳祖的真实想法,就采取了“投石问路”的计策,派爱妾去试一试,终于弄清了陈淳祖的真实意图。而陈淳祖自身正直,也就不怕任何方式的考验,结果免去了一场灾难。

我们主张做人要坦荡磊落,做事正大光明。单纯的人们往往以己度人,无法想象别人竟然会利用自己、暗算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的确存在这种情形,玩弄权术的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把目标对准了你,而你一定要引起警戒心,不给对方留缝隙钻空子。如果能够保持自身的完美无缺,不过分看重自身的利益,就不会被人以利诱惑,以至于利令智昏、身败名裂。

故事四:左宗棠视公事如己事

左宗棠一生戎马生涯,驰骋南北,尽忠国事。到了晚年,他又被召入京师在中枢任职。中央是个权力争夺激烈的地方,尤其是李鸿章对他颇多掣肘,但左宗棠在其位,即尽其责,仍为国事忧劳。

左宗棠对外国的鸦片输入向来深恶痛绝。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被迫接受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事实,左宗棠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清政府为减少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于同治七年(1868年)与英国驻华公使协商,欲将进口鸦片的征税由旧额增加20%。但十几年过去了,增税的问题一直受到外国鸦片贩子的阻挠而未能实现。

左宗棠痛陈鸦片烟毒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他提出以加税捐的办法来阻绝鸦片的建议,对于试图解决积重难返的鸦片流毒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是,仅凭他一人之力是无法扭转形势的,他只能感到痛心和无奈。

尽管左宗棠在入京辅政期间成绩斐然,且有目共睹,但他却被政敌排斥出中央,调任两江总督。他不以个人荣辱为意,而是尽力多做实事,在两江总督任上为加强海防和投入新的抗法斗争而努力拼搏。

左宗棠生活俭朴,家教甚严,他要求亲属,“在督署住家,要照住家规模,不要沾染官场习气、少爷排场,一切简约为主”。他胸怀坦荡,人格受人尊敬。

左宗棠在历史上是一个刚正、爱国、务实、有魄力的形象,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能做到“视公事如己事”。这是一种伟大的品格,是一种做人的胸襟,更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吉言”

古语说得好:“寸心不昧,万法皆明。”“平生正直无曲私,何问天公饶不饶。”用心险恶、不择手段,毕竟不是正道,即使偶得小利,也必不会长久,且终不得安宁;内心始终抱有仁德,以和为贵,行为光明,才能够成就大事,才能够获得永久的幸福与财富。

“正直的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贴切。没有灵魂的精神,没有行为的才智,没有善行的聪明,虽说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它们都只会产生不大的影响。正直不仅是一个人处世应有的基本品质,而且还能够使人达到一个人人都渴望达到的目标。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确认错误的东西。马丁·路德在他被判死刑时面对着他的敌人说:“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既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明智。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选择。”

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自己所选择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道德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没有谁能迫使你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没有谁能强迫你献身。同样,没有谁能勉强你服从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样,一位正直的人却自觉地做到了这些,从而使他具有伟大的信念和力量。

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正直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