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6591100000047

第47章 厨师的行神

古代社会中,身份阶级固定,一旦进入一个行业,恐怕没法改行,所以君子慎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都显示改行与改嫁一样困难。不像今天,有人一年改三次行,当然也有人一嫁、再嫁,甚至三嫁、四嫁也所在多有。改行不易,就各安本业,找个体面人物给自己壮壮声色,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行神,也大都体面。唱戏的拜唐明皇,木匠找鲁班,医生拜华陀,都合情入理,就连做鞋的拜孙膑,也还有一说,因为孙膑没了脚,特别能感受鞋子的好处。

中国人饮茶,算是独步全球,不仅喝得早,喝得多,也喝得讲究,这都得归功陆羽。根据传说,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就已经吃茶解毒,按理,喝茶时要找个行神,得找神农氏,年纪大,名气响亮,可是神农已经是许多行业的行神,分身乏术,唐人识趣,另找了一个后生晚辈陆羽。陆羽,字鸿渐,唐代湖北人,湖北产茶,自然也制茶、烹茶。据闻陆羽从煮茶小童开始干起,到后来成了专家,著有《茶经》一书,算是集唐代饮茶文化大成,自此以后,喝茶才从解渴之物提升为文化,也就是说,喝茶不只是因为需要补充水分,而是一种社交或是摆谱的活动,文人雅士尤其喜欢。无怪乎陆羽死后,后人要尊其为“茶神”。宋人欧阳修在所写的笔记中记载:南宋首都临安地区,每个人都爱喝茶,市面上有近千家的茶肆,贩卖各种茶品。卖茶肆中多有一个瓷制的人偶,传说就是饮茶业的行神陆羽。一旦没有客人上门,店主人便以茶(浇)沃瓷偶,这种做法像极了佛教的浴佛。一旦祝祷,生意便能够好些。宋代祭祀陆羽的做法,到了明代仍无改变。明代一位叫许次纾的人,写了一本《茶疏》,提到:明代茶肆中也用陶瓷做成陆羽的像貌,也是“祀而沃之”。时至今日,台北有名的茶庄仍以陆羽命名,挂着陆羽的像,可见饮茶叶对陆羽的信仰,虽历经一千多年,丝毫没有动摇。

陆羽出身孤儿,因品行端正,学问也大,宋人推崇其为行神,自有道理。他所著的《茶经》一书,仍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厨师也有行神,广东人最早移民海外,必须互相扶持,崇尚忠义,所以许多广东馆子祭祀关公,但未必认定关公为行神。许多餐饮业则习惯以易牙为祖师爷,大小饭馆中,总要挂个“易牙再世”、“今之易牙”之类的匾额,也有馆子干脆就叫“易牙居”,好跟易牙攀亲搭故。

易牙是齐桓公时代齐国雍邑人,长于辨味,精于烹调。《列子》书中曾记载孔子称赞易牙,说他能分辨淄渑两条河水的差别,孟子也说:“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说到美味,天下大概就属易牙了)易牙做的菜肴是美味适口,深受齐桓公赏识。《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忘了吃宵夜,半夜饿醒,易牙一连弄了几道烧烤料理,桓公吃到美味,天亮了都不知道。

不过易牙的品行特坏,齐桓公说没吃过人肉,易牙真能把自己儿子杀了,做菜给主子吃。这种行为当然引起当时宰相管仲的戒心,劝诫桓公;但桓公不以为意,下场果然不佳。据说桓公死后,停尸数十日,都长了蛆,还是没人闻问,也算是报应。易牙这样的人,竟然有人要奉为祖师爷,显然是不读书,或是读书不求甚解的半吊子想出来的花样,实在有欠高明。

古代只有贵族才有专业厨子。有厨子,不一定有行神或祖师爷,大禹治水时期,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吃饱的机会,可是大禹不能把堤修到一半,喊暂停,弄饭吃,总得有个厨子替他们埋锅造饭。但是行业发达以后,才会有行神的出现。不论是要祭祀陆羽或是给易牙建庙,都说明人类到了一个相对物阜民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