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44

第44章 辛亥遗事:中山先生到太原

第七章 红色太原:近代革命之策源

太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启了太原历史上璀璨壮丽的华章。讲中国革命的历史不能不讲山西,讲山西党的历史首先要讲太原。

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时,随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山西一省每年分担的庚子赔款即达116.3万两。除此之外,法、意、英、美等侵略者还利用以太原为中心发生的所谓“山西教案”,大肆讹诈,迫使山西与之订立《山西教案合同》及《善后合同》,勒索白银263.3万两。身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多重压迫的太原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为缓和国内矛盾,清政府提出兴办学堂、预备立宪等口号。山西上下涌现出一股办学浪潮。1904年,山西派遣出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这50名学生到达日本之时,正值孙中山在东京创立革命团体之时。1905年同盟会成立,山西留学生成为北方参加同盟会人数最多的省份。阎锡山、温寿泉、何澄、乔煦、张瑜等人还参加了由28人军事骨干组成的“铁血丈夫团”。1905年后,留日学生开始陆续回国。这批接受了革命思想的青年人回到太原后,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向新军渗透,伺机发动武装起义。

1905年,英国福公司与清政府签订《拟设山西熔化厂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当得知盗卖山西矿权的消息后,以山西大学堂为首的太原学生,奋起抗争,结队包围设在海子边的山西商务局,拉开了我国近代史上保矿运动的序幕。面对海内外学生和各界人士的抗争,清政府仍企图向英方妥协。在东京法政大学留学的山西阳高人李培仁为励国人,留下《蹈海绝命书》,纵身蹈海。绝命书虽为同盟会人王用宾所写,但他的死则唤起了海内外山西同盟会的合流。李培仁的遗体运回太原后,群情激愤,誓死收回山西矿权。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最终签订《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保矿运动取得胜利。这也成为辛亥革命在太原的一次成功预演。

1909年,清政府颁布分期戒烟令,规定6年内禁绝种植鸦片。时任山西巡抚丁宝铨无视交城、文水等地百余年种植鸦片的历史,诳奏山西境内已禁绝鸦片。等到次年春山西咨议局派孟步云前往文水宣传禁烟时,大片出土烟苗随处可见。丁宝铨急派亲信夏学津带兵进驻到交城、文水,强令铲烟,引发冲突,酿成死伤百余人的“交文惨案”。同盟会利用控制的《晋阳公报》揭诸报端,交文惨案不胫而走,传向全国。借交文惨案,同盟会扩大宣传,一方面赢得了民心,另一方面打击了旧官僚,实现了夺取兵权的目的。1910年12月间,黄国梁接任第85标标统,阎锡山接任第86标标统。前者同情革命,后者则是同盟会在山西的中坚。

1911年秋,丁宝铨调离山西,陆钟琦接任山西巡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长沙、西安起义。忧心忡忡的陆钟琦决定将他不信任的新军调开太原,命85标开往蒲州,86标开往大同。危机之下,革命党人提前采取措施。10月28日,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樑、赵戴文、乔煦、张瑜、南桂馨等在五福庵黄国梁寓所召开秘密会议,商定85标一、二营领到子弹后即行发难。当晚,在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的倡议下,公推第二营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组成以杨为队长的先锋队。10月29日晨3时,在太原城南十里铺狄村大操场上,姚以价召集85标第一、第二营的500余名官兵,誓师起义。5时许起义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承恩门,旋即夺取巡抚署,毙命抚台吏,攻占满洲城,至8时胜利光复太原。中午,咨议局召开会议,选举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姚以价为东路军总司令,成立军政府。军政府当日改新南门为首义门。也因为此,太原起义又被后人称作太原首义。

“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空,万里之妖氛尽扫。”太原首义成功后,彻底动摇了山西数千年的封建板块,全省各府、州、县相继得到光复。太原起义使晋陕革命势力连成一片,断绝南北交通,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孙中山先生1912年视察太原时,高度评价山西的辛亥革命:“去岁武昌起义,不半截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建立了民国。辛亥革命推动了全民族的思想解放,为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