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43

第43章 复兴困局:内战中的建设与破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8月30日,阎锡山回到了沦陷8年之久的太原,再次主政山西。

阎锡山很快以西北实业公司的名义接收了日伪“山西产业株式会社”所属企业,恢复西北实业公司,包括日军占领期间强占的私营工厂也一并划入西北实业公司,公司本部设于太原市典膳所10号。到1945年底,西北实业公司所属企业达50多个,包括西北实业公司旧有厂矿26个,强吞的私营工厂13个,接管日军所建厂矿13个。

西北实业公司创立之宗旨,原为立足山西,着眼于西北,首先开发山西,然后逐及西北诸省。终因八年艰苦抗战,未能实现。尽管如此,还是在山西创建了为数可观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企业。其技术进步,仅电炉钢一项,就可炼制48个合金钢种,在全国首屈一指。1947年8月,阎锡山将西北实业公司改名为西北实业建设公司,除原属企业外,增设大同工厂管理处,在上海、天津设立分公司,还在西安、北平、石家庄、青岛、郑州设立办事处,掌握了山西经济命脉和对外通道。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所辖企业迅速达到60多个,成为山西最大的官僚资本工业集团,其中在太原地区的工厂有27个。

阎锡山又成立晋兴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复兴机械公司等,大幅度提高军火生产能力,支持内战。

但是,由于日寇占领期间对太原工业的长期掠夺榨取,主要工厂设备破坏严重,加之解放战争开始、太原陷入重围,解放前三年多时间里,太原工业整体处于衰落下降中,不少工厂倒闭,太原工业面临绝境。

1946年到1948年,这一时期,西北实业建设公司基本没添什么设备,除机器制造方面有所进展外,其余各种工业都由维持工作降落到不能维持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共产生68项技术改进和创造发明,较以前几个时期都多,表现出技术水平的提高。

这一时期,由于阎锡山官僚资本加剧吞并扩张,民族资本工业处境岌岌可危,濒临破产。据统计,1946年,太原从事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厂家为883家,到1949年解放前夕,仅留下411家,不及原有的一半。其中机械业由32家减为11家,纺织业由33家减为10家,手工业作坊由612家减为295家。

1949年4月24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1300门大炮向太原城垣同时开火,25万解放军兵分12路攻上城头。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太原宣告解放。

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从此灭亡。

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官僚资本企业全部回到人民手中。

已经衰败不堪的太原工业,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翻开了崭新篇章。

纵观太原近代工业将近六十年的历史,从太原火柴局的艰难创业,蹒跚而行;历经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兴盛发展,沉浮波折;日寇铁蹄下的饱受摧残,艰难生存……太原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潮起潮落,艰难发展,既是太原工业经济发展的缩影,也留给我们一份深刻厚重的工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