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6584700000010

第10章 从偷换概念中获得幽默

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第一个方面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第二个方面表现在推理的方法上。本节主要讲概念在幽默中的特殊表现。

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通常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必须是同一事,或者一个概念的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如果在演说或文章中,同一概念的含义变过来变过去,那就是语无伦次。

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很容易发生的。因为同一个概念常常并不是一种含义,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概念往往有许多种含义。如果说话、写文章的人不讲究,常常会导致概念的转移。虽然在字面上这个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科学研究、政治生活或商业活动中,概念的含义在上下文之间发生种种变化是非常可怕的。因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逻辑学中就规定了一条:思考问题时概念要统一。违反了这条规律,就叫做“偷换概念”。也就是说,字面上你没有变,可是你把它所包含的意思偷偷地换掉了,这是不允许的。

可是幽默的思维并不属于这种类型,它并不完全是实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情感型的。而情感与理性是天生的一对矛盾体,对于普通思维是破坏性的东西,对于幽默感则可能是建设性的成分。

一位俄国的贵族妇人自恃身份特殊,经常在公共场合要求别人给予特殊的招待,以显示她的身份尊贵。有一次,当音乐家安东·鲁宾斯坦开音乐会时,她又走到后台,很傲慢地对鲁宾斯坦说:“请你马上安排一个最好的座位给我。”

鲁宾斯坦看了看这位穿戴得珠光宝气、傲慢地昂着头、看起来不把人放在眼里的贵妇,非常温和有礼地对她说:“夫人,目前我只有一个好座位可以让给你。”

贵妇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又加上一句:“我要最前排的喔!”

鲁宾斯坦回答:“我这个位子绝对是在最前排,你看!就在那里。”

贵妇顺着鲁宾斯坦的手势看过去,那个位置就是演奏钢琴的位置。

在生活中有时难免会碰到一些蛮横不讲理的人,此时不需要脸红脖子粗,只需要偷换概念,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再来看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今天我们来教减法。比如说,如果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可笑的,因为偷换了概念。老师讲的“结果怎样”的含义很明显是指还剩下多少苹果的意思,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孩子却把它转移到未经哥哥允许拿走了他的苹果的人事关系上去。

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形成来说,好就好在对这样的概念默默地转移或偷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这段对话的设计者的用心。他本可以让教师问还剩余多少,然而“剩余”的概念在这样的上下文中很难转移,于是他改用了含义弹性比较大的“结果”。这就便于孩子把减去的结果转化为偷偷拿苹果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类幽默感的构成,其功力就在于无声无息地把概念的内涵做大幅度的转移。在这个方法的应用中,有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偷换得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也越强烈。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小强说:“你说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较,哪个门好守?”

小刚回答:“要我说,哪个门也没有对方的门好守。”

从常理上来说,小强问的“哪个门好守”应该是指在足球和冰球的比赛中,对守门员来说双方的球门哪个更容易守,而小刚的回答一下子转移到比赛中本方球门和对方球门的比较上去了。

偷换了概念以后道理讲得通,显然这种“通”不是“常理”上的通,而是另外一种角度的通,但正是这种新角度的观察,显示了说话者的机智和幽默。还有这样一则小幽默:

“小明,细心点!”老师说,“四减四等于几?”

“等于八,老师。”小明很有把握地说。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又问。

“您把书桌的四个角都砍掉就明白了。”小明说出了答案。

这就是偷梁换柱、答非所问的效果,下面还有个更妙的例子:

“您的批评无疑是正确的,我决心改正。”

“你这是第十次下决心了!”

“千真万确。这个批评我接受,我不再下决心了。”

偷梁换柱的结果,不仅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而且是“拒绝接受、坚决不改”。

在许多幽默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维的深刻并不总是平衡的,它有时主要给人以趣味的满足,有时则主要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但最重要的还是幽默的奇趣,因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的因素。如果没奇趣,则没有启迪可言。有这么一则对话:

顾客说:“我已经在这窗口前面待了30多分钟了。”

服务员回答:“我已经在这窗口后面待了30多年了。”

这个意味本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由于缺乏概念之间的巧妙联系,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看起来很像是一种赌气,并没有幽默的成分。

再来看另一段对话。

编辑说:“你的稿子我看过了,总体说艺术造诣还不够成熟,幼稚了些。”

作者回答道:“那就把它当做儿童文学吧!”

这时,作者如果谦虚一下,就会利用概念转移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他这样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有丰富的意味让对方慢慢品味。因为被偷换了“儿童文学”的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谦之意,而且有豁达大度之气概。

偷梁换柱的目的就是要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预期失落,产生意外。偷换得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也越强烈。上述的例子无疑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总之,要想让自己有幽默感,那么首先你就要学会“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