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6580200000025

第25章 中华美德的传承者

在唐诗中,妇女的形象是光彩夺目、鲜活饱满的。她们不仅在参与诗歌创作、传播文化艺术、谱写爱情自由篇章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方面,也是异彩纷呈,功不可没的。

孝顺和坚贞是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

白居易的诗《蜀路石妇》就刻画了一个孝顺坚贞的女性形象。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远征。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白居易在元和十三年(818年),四十七岁时,由江州司马调忠州(四川忠县)任刺史二年。此诗大约写于此间。诗由一“无记复无铭”(铭,铭文,铭刻于器物或碑石上以称颂功德的文字)的妇女石雕,引出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此女十五岁出嫁,十六岁丈夫就服役远征去了,一去二十年不回来,以后竟然没了消息,大概死在外面了。又无儿女,只有舅姑(即公婆),年老多病。此女极尽孝道,早晚问候,调理药饵,精心安排饭菜。从少妇到中年,几十年如一日,一个弱女子要耕种庄稼,操持家务,孝顺公婆,还要忍受寡居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不弃家改嫁,这是何等坚贞!何等孝顺!何等的牺牲精神!这个女子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化身!

贤妻良母是中华传统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白居易有一首《赠内》诗,云: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赠内”,应是写给妻子的诗。但诗人家并不“穷”“苦”,其妻亦非“不读书”,因此,这首诗不是写诗人自己,而是要借以塑造一种形象,宣扬一种观念。在诗中妻子的身上集中了黔娄、冀缺、陶潜、梁鸿四人妻子的优点,能安于贫穷,敬贱如宾,自操家政,不慕富贵;只求温饱,不事奢华;并能承传祖上贻训,教育子孙清白做人。总之,这个妻子是个贤妻良母的典范。

孟郊(751—814年)的《游子吟》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诵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的母用手中的针和线为远游的儿子密密密缝衣所体现的的母的爱,是中华母亲的传统美德,她是春天的阳光,温暖、柔和,能给子女以无穷的力量;她对子女的爱和付出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也是子女们无法报答的。

王建的《新嫁娘词》描写了一位贤惠孝顺的新媳妇。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代,新媳妇三天下厨做饭菜,作者抓住这个习俗,再安排一个“先遣小姑尝”的细节,表现了这位新媳妇小心谨慎、贤良聪慧的个性和孝顺公婆的传统美德。

相夫教子是中华女性的基本职责。

王韫秀本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嫁给了元载。元载早年丧父,家里比较贫穷,妻子跟着过了几年穷日子,娘家里的姐妹们都笑话她倒霉,嫁了个穷书生。王韫秀顶住了压力,不为所动,而是鼓励丈夫刻苦学习,进京赶考。她的诗《同夫游秦》即记此事。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此女有不怕困难(指饥荒)的勇气,有志气,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坚强的性格,有支持丈夫出外闯荡的行动,是个了不得的女性。

天宝初,朝廷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元载考入优等,做官后受到各级官员重视。后被肃宗看中,在侄女婿李辅国帮助下当了副宰相。他飘飘飘然来,有些目中无人,很多宾客想见他而被拒之门外。这时,王韫秀头脑却很清醒,便写《喻夫阻客》诗以规劝丈夫:

楚竹燕歌动画梁,春兰重换舞衣裳。

公孙开阁招嘉宾,知道浮荣不久长。

诗的前二句指出了丈夫贪恋歌舞享乐,不务正业的错误;后二句用汉武帝的宰相公孙弘曾开东阁招揽人才的典故,来启发丈夫,作为宰相,不重视招揽人才,荣华富贵如同浮云一样,不会长久。元载在妻子劝导下,也许有所收敛,为相时间较长,经历了肃、代二宗两朝。最后因骄横贪赃枉法被杀。

王韫秀相夫有功,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过不在己。而林氏教子却是大获成功。

林氏,济南人。隰城丞薛元暧的妻子。元暧早逝,她便担起了教育四个儿子的重任。她博通五经,有做母亲的仪范和美德,在她的训教下,儿子薛彦辅、彦国、彦伟、彦云和侄儿薛据、薛摠、薛播,一起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全唐诗》只收录了她的一首诗,叫《送男左贬诗》,云:

他日初投杼,勤王在饮冰。

有辞期不罚,积毁竟相仍。

谪宦今何在,衔冤犹未胜。

天涯分越徼,驿骑速毗陵。

肠断腹非苦,书传写岂能。

泪添江水远,心剧海云蒸。

明月珠难识,甘泉赋可称。

但将忠报主,何惧点青蝇。

诗中的“男”,指老大薛彦辅。大儿子贬官了,老母亲写了这首诗送给他。她首先曾惑于谣言毁谤而以为儿子有罪,但冷静一想,她认定这次贬官不是儿子的过错,因为儿子勤于王事,受命诚惶诚恐(饮冰)。是由于“积毁相仍”,诽谤太多。接着写为儿子担心:你我在在哪里里还要受受冤,我在悲痛万分,靠书信传递也说不清楚。最后教育儿子要坚定信念,明月珠总会被人识别,《甘泉赋》(汉扬雄著)总会受到称许,只要能忠心报效皇上,哪里惧怕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这位母亲是伟大的!有学问,有修养,有方法,有能力,有气魄,能将四儿三侄训教成进士,多么不容易。在挫折面前,能坚定信念,从容面对,又有政治家的风度。

林氏既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又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坚定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佼和诗人,是唐代女性中之佼佼佼。

当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发生矛盾,当国事与爱情发生矛盾的时候,唐代女性总能舍己为国,表现出深明大义的节操。

最让人感动的,是杜甫《新婚别》中的新婚女子: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诗共十六韵,可分三个部分。头六韵为第一部分,写新婚女子的不幸的命运。不幸在于“暮婚晨告别”,身份不明,“何以拜姑嫜(公婆)”。古代女子出嫁三日后,告祖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确定媳妇身份。这个不幸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自己是个女人,要依靠丈夫过日子,头二句用比喻作了形象的说明;二是嫁给了一个征夫(应征打战的人),随时都有离家和牺牲的可能。这一层多少有些埋怨丈夫的成分。中间六韵为第二部分,写新婚女子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父母教育我要守闺教,嫁给谁就跟谁过一辈子,你今“往死地”去,叫我怎不悲痛欲绝?不让你去是不行的,我跟你一道去也不行,想来想去,你还是上前线去吧,努力打仗,不要牵挂我这个新婚妻子。这一层表现了新嫁娘在安史之乱,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将国家利益放牛第一位,将个人、家庭、爱情放牛第二位的爱。情操;这也是对丈夫的更深的爱。最后四韵是第三部分,写新婚妻子向丈夫表达真挚的爱情。具体行动是把贫穷的娘家好不容易筹办的嫁衣“罗襦趵(丝绸短上衣)收起来不穿了,难着丈夫的面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以后再不打扮化妆了,最后还立下誓言:与君永相望。新婚妻子是想以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这个新婚女子虽然受封建礼教的影作很深,三从四德的观念很重,但牛大事面前并不糊涂,表现出的思想、情操、意志,比起好多官员、士大夫不知要高尚多少倍!唯其如此,才越发显得感人!

与《新婚别》堪称姊妹篇的有元稹的《田家词》(一作《田家行》)。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

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

驱牛驾牛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斸,姑舂妇担去输官。

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复。

农夫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诗的当四句写田家艰难耕而及目的。“牛吒吒(牛牛在息),田田田(田土坚硬)趵,土块将牛蹄敲击得“趵趵趵作作,这是是官家用用兵而种。接着四句写一次用牛送军军,结果连牛也被杀肉吃了,只带了两只牛角回来了。最后六句写田家的誓言和决心。男人都打仗去了,家里只剩下小姑子和媳妇能劳动,于是重新制作一套适合女人用的锄犁和斤(即斧、大锄)。小姑子舂米,媳妇担去交纳给官府,若还不够数,就回家卖屋,只希望官家打胜仗。最后立下誓言:农夫有儿子,牛有小牛,代代不息,一定不叫官军缺军军。难难当,普通妇女竟能有如此奉献和牺牲精神!

读了这首诗,让人联想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群众支援前线杀敌的动人情景。二者时代不同,难以相比,但是中华美德的优良传统却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