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战列舰与巡洋舰传奇
6559400000062

第62章 日本最上级重巡洋舰

概述

最上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舰。最上级重巡洋舰原本并非重巡洋舰,最初计划本来是轻巡洋舰,是在1930年4月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时,日本海军规划的80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

从舰名可以看出,舰名取自日本河川名来命名。最上级同级舰4艘:最上号、三隈号、铃谷号、熊野号。最上级首舰“最上”号1931年10月27日动工。至1937年4艘同级舰全部全部服役。事实上,为了规避条约的限制,最上级起初安装5座三联装155毫米口径主炮。后来换装5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变为重巡洋舰。被西方国家称为“惊人的违约舰”。

建造背景

1922年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建造。各缔约国开始重点发展建造巡洋舰以下的其他舰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级和高雄级共八艘万吨级巡洋舰。

1930年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签定的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未涉及的舰种的建造规模。条约对于巡洋舰主炮口径规定:超过155毫米的为A级巡洋舰(重巡洋舰),155毫米以下的为B级巡洋舰(轻巡洋舰),并对总吨位进行了限制。

在此条约的限制下,日本建造了四艘最上型巡洋舰。当时日本海军已拥有古鹰、青叶、妙高、高雄四级共12艘重巡洋舰,为了规避伦敦海军条约规定的重巡洋舰总吨位的限制,日本海军玩了个花招,最上级名义上是轻巡洋舰,对外宣称是“二等巡洋舰”,但设计时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实际在设计中即考虑到换装8英寸口径主炮的需要,预留了空间。

设计与建造

最上级巡洋舰最初是日本根据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而建造的轻巡洋舰。日本海军要求能够打击敌方巡洋舰编队,并为己方战列舰编队提供护航和侦察;装备155毫米口径主炮,并具备对空能力;依日本海军的本意是要把最上级改造成重巡洋舰,要求必要时能够换装八英吋口径主炮。于1931年日本海军的“第一次补充计划”内采购。

最上级排水量与高雄级重巡洋舰不相上下。舰体采用了较大长宽比。最初装备5座三联装155毫米口径主炮共15门,五座炮塔采用舰体前部三座,后部二座的方式布置,第1炮塔与其后的第2炮塔同位于上甲板,第3炮塔高于前两座炮塔,舰体后部的第4、第5两座炮塔呈背负式布置。

配备127毫米高射炮八门,4座三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共十二门,水上飞机弹射器两台,可搭载水上侦察机三架。动力机组的功率超过当时的高雄级重巡洋舰,设计航速37节(经过加强结构的改装后航速36节)。前烟囱烟道向后曲折与后烟囱的排烟口合并为一体,前烟囱远离舰桥,减小排烟对舰桥的影响。

最上级为了控制重量,大量采用了焊接技术,为了降低重心,在上层建筑大量使用轻制合金。由于焊接技术不成熟,导致强度不足的情况。

一号舰最上号试航其间各种测试发现不能符合军方提出的要求,由于俯仰速度和装填速度的问题使主炮不能有效的对空射击,而且在试航中发现复原性的问题(重心过高)以及部分的舰体强度不足的问题,1935年建成的前两艘最上号和三隈号在试航后进行了舰体结构加强的改装。

完工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11192吨,超出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定。1935年最上号参加演习时遭遇台风舰体受损,在此次被称为“第四舰队事件”的事故之后,再次进行了加强舰体改造。尚在建造中的最上级后两艘铃谷号、熊野号根据前两艘发现的问题变更设计修正了设计不足。

改装

最上级这四艘所谓的轻巡洋舰接受改造,1939年-1940年大改装中,换上5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变身为重巡洋舰,炮塔布置方式没有改变。最上级换下来的三联装15.5公分口径主炮炮塔后来被利用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副炮和大淀级轻巡洋舰的主炮。

在太平洋战争中,最上级各舰进行加装高射炮、雷达以及指挥设备等改进。

各舰概况

最上号

舰名取自位于山形县的庄内平原的河流最上川。建造于吴海军工厂,1931年10月27日开工,1934年3月14日下水,1935年7月28日竣工。1939年开始改装主炮工程。中途岛海战后1942年9月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始进行大改装,改装成航空巡洋舰。1944.10.25莱特湾海战苏里高海峡夜战被重创后自沉。

三隈号

舰名是以位于大分县的日田盆地的河流三隈川命名。建造于长崎三菱造船厂。1931年12月24日开工,1934年5月31日下水,1935年8月29日竣工。1939年开始改装主炮工程。1942.6.6中途岛海战中与“最上”号相撞受伤后被美军飞机击沉。

铃谷号

舰名是以桦太岛(库页岛)中部向南流的铃谷川命名。建造于横须贺海军工厂。1933.12.11开工,1934年11月20日下水,1937年10月31日竣工。1939年开始改装主炮工程。1944.10.25莱特湾海战中萨马岛海域遭美军飞机攻击重创后自沉。

熊野号

舰名是以纪伊半岛注入熊野滩的河流熊野川命名。建造于神户川崎造船厂。1934.4.5开工,1936年10月15日下水,1937年10月31日竣工。1939年开始改装主炮工程。1944.11.6在菲律宾圣塔克鲁兹遭受美军潜舰攻击,被两枚鱼雷击中。1944.11.25修理其间遭到美军飞机攻击,命中4枚炸弹和5枚鱼雷后沉没。

作战经历

最上级重巡洋舰同级四舰编为第七战队,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被派到南遣舰队协助进攻马来亚。1942年2月25日,第七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岛的登陆部队。28日夜巴达维亚海战中,击沉美国“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及澳大利亚“佩斯”号轻巡洋舰。此后,第七战队参加了安达曼群岛和缅甸攻略作战以及孟加拉湾的破交作战。

1942年6月,由粟田健男少将指挥的第七战队最上级重巡洋舰四舰参加了中途岛战役。6月4日机动部队四艘航空母舰被美军战机摧毁后,第七战队正奉令炮击中途岛。

深夜取消了炮击的计划,第七战队撤退返航,夜间“熊野”右舷发现一艘潜艇,立刻发出一齐转向命令,排在最后的“最上”号高速撞上前方“三隈”号,“最上”号的舰首被部分撞掉,航速降到12节。

两艘驱逐舰留下掩护“三隈”号、“最上”号撤退。6月5日,遭到美军轰炸机攻击,“三隈”号沉没,成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舰。“最上”号虽然中弹,最终得以返回。

根据中途岛海战缺乏侦察能力的教训“最上”号返回本土佐世保海军工厂修理过程中进行了大改装,拆除了舰体后部第4、第5炮塔,将位于后桅之后的水上飞机甲板一直延伸到舰尾,安装滑道,搭载11架水上侦察机,改装成航空巡洋舰,并加强了防空火力。于1943年4月完成改装再次服役。

中途岛海战后,第七战队铃谷号和熊野号被编入西村祥治少将的第三舰队,担任航空母舰的护卫任务。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斯海战)。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1942年11月13日夜间,“铃谷”号和“熊野”号驶抵瓜岛的隆格角海域,炮击瓜岛上的美军机场。

1943年7月20日,熊野号在从拉包尔往寇隆班加拉航行中遭到美国鱼雷机的攻击被鱼雷击中,后返回本土修理。

1944年6月,最上级投入马里亚那海战,隶属于由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此次海战以日本海军大败告终。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最上号编入西村祥治指挥的舰队,奉命突入苏里高海峡。25日凌晨,遭到严阵以待的美军舰队炮击,“最上”号中弹起火,遇上随后的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舰队,“最上”号与“那智”号巡洋舰相撞,伤势加重,天亮后,美军飞机发现了掉队的最上号,命中一枚炸弹。

彻底失去了航行能力的最上号由己方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铃谷”和“熊野”号被编入粟田健男海军中将指挥的舰队作战。

25日在萨马岛海域交战中,“铃谷”号遭到美军飞机攻击,重创掉队,由己方驱逐舰击沉。“熊野”号被美军驱逐舰的鱼雷命中严重受损,撤退途中遭美军飞机攻击被命中三枚炸弹。1944年11月25日,“熊野”号在圣塔克鲁兹港被美军飞机击沉。

逸闻

1942年2月25日,第七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岛的登陆部队。28日夜战中,击沉美国“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及澳大利亚“佩斯”号轻巡洋舰。海战中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件。

夜战中,“三隈”号向“休斯敦”号发射的八枚九三式长矛鱼雷没有击中休斯顿号,射偏了的鱼雷却击中附近位于孔雀湾的日本运输舰,击沉四艘运输舰,包括第十六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乘坐的龙城丸在内,今村均落海游水上岸。

后来第五驱逐舰队的司令吉川周吉中佐奉命去道歉,但第十六军的参谋长让他不要吭声,因为今村均以为是遭到“休斯敦”号发射的鱼雷击中,结果后来双方的正式记录中仍然记载这枚鱼雷系“休斯敦”号重巡洋舰所发射。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2万吨(铃谷号、熊野号1万吨),改装后标准排水量排水量14万吨。

全长200.6米,宽18.2米(铃谷号、熊野号宽20.2米),吃水6.9米;改装后全长200.6米,宽20.5米。

动力系统:锅炉大型8台、小型两台(铃谷号、熊野号大型8台),舰本式蒸汽轮机4台,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54000马力,4轴,航速36节,续航力8000浬/14节;改装后航速35节,续航力7463里/14节。

武备:三联装15.5厘米/60倍口径主炮十五门,12.7厘米口径高射炮八门,25毫米口径高射炮八门,13毫米口径机枪四挺,61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装甲:舷侧水线装甲带:127毫米,装甲甲板:35毫米;主炮炮塔:25毫米。

舰载机:水上侦察机三架,弹射器两座。

舰员9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