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的嘲讽和屈辱,家庭的冷落,生活的艰困:从北京回返江南的唐伯虎,真可谓“虎落平阳”,尝尽了人世的辛酸。
出妻之后,孑然一身,使他有种解脱的快意。
“新春踪迹转飘蓬,多在莺花野夺中;昨日醉连今日醉,试灯风接落灯风。苦拈险韵邀僧和,煖簇薰笼与妓烘……”——春日写怀(注一)
他笔下的风流洒脱岁月,看来恍如闲云野鹤;然而,却无补于他心灵深处的空虚。
一种在学术上“总疎百家,叙述十经”,以成一家之言的使命感,以及二三好友对他的期许和鼓舞,时刻未能去怀,可是他却无法沉下心来,开始那名山之业。因此,他决意于孤帆远游,扩充心胸和眼界,而后再静虑澄怀,着手着述。
依照祝枝山对唐伯虎被黜后游踪的记述:
“……黜椽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卢、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書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注二)
以祝枝山对唐伯虎暸解之深,他笔下所列举的自伯虎放浪形迹,翩翩远游,到归而得疾这段期间的行踪,应属可信;但是,想从中理出历次出游的时间和先后次序,却让人感到一片茫然。加以习惯上,唐氏的诗词书画中,很少署有干支月日,就愈发显得踪迹如谜,欲觅无由了。
例如,沈周痛丧爱子的弘治十五年,无论从唐伯虎作品的款识,或朋友的交游,都难以找出他这一年生活的蛛丝马迹;而传说中的卖身为奴,三笑姻缘的风流韵事,似乎很能补足这段生命史上的间隙,难怪后世千秋,人们要津津乐道,且言之凿凿了。
弹词、戏曲、杂记……三笑故事来源不一,传播久远,但就情节分析,主要不离二端:
其一,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唐解元出奇玩世”(注三):
那天,苏州金阊门外,河面上帆樯林立,船行如织。
唐伯虎所乘的游艇上,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乃至古董商贩,纷纷拿出纸或扇,求这位落魄解元当众挥毫。那种喧嚣、附庸风雅,令人厌烦的景象,不亚于乃师沈周在有竹庄中所受到的困扰。无如唐解元没有沈周的耐心和涵养;应酬一阵之后,就搁笔不画,任凭人们烦乞不休,只当过耳秋风。
当随身书僮进以大觥,唐伯虎索性独自凭窗啜饮起来。
忽然一艘画舫,从船边滑过,激起一阵粼粼的水浪。光彩夺目,珠络摇曳中,一个青衣小鬟的影子,映入伯虎眼中。她那俏丽无比的容颜,流转的眼波,和那掩口而笑的娇态,竟不知不觉地慑住了他的心神。魂不守舍的唐伯虎,从舟子口中知道是无锡华鸿山华学士府眷的画舫时,顾不得宾客们的惊诧和议论,急忙唤舟尾随而去。
凑巧他忙乱中所招唤来的,是好友王宠(雅宜)的茅山进香船;虽然有助于跟踪画舫,但舟泊无锡之后,他却不得不费一番唇舌,以摆脱好友善意的追问和关怀。
无锡城,华学士府旁所开设的典当铺内,突然来了一个典当衣物的穷书生。他面貌白皙,不仅言词谦卑有礼,举止间,更带有浓厚的书卷气,所以虽然是初上门的主顾,却很快地赢得老板的好感。
他说:
“小子姓康,名宣,吴县人士,颇善书,处一个小馆为生……”
原来是位潦倒先生,主管自认阅人多矣,绝对不会看走了眼;接下去的话语,更不免让人一掬同情之泪:
“近因拙妻亡故,又失了馆,孤身无活。”
青年丧偶,已是极大的不幸,丧妻失馆,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啻走上了山穷水尽的绝路,典当中人,虽然心肠较硬,听了这穷书生的遭遇,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看了看那摊开的包袱,想着从宽估价;但见他慢条斯理地从袖中取出数行端整挺秀的楷书,才知道他意不在此。
“欲投一大家,充书办役,未知府上用得否?倘收用时,不敢忘恩。”康宣说。
“写得好,不似俗人之笔,明日可唤来见我。”
华鸿山学士把康宣的楷字看了又看,点头吩咐的时候,这位典当铺中主管,华学士身边得力的红人,心中也浮起一种知人的喜悦。
就这样,这个称为康宣的青年,就在华学士府中安顿下来,取名“华安”,确定了在华府仆役中的身份。
他说他攻的是暡易经暢;学士是一位治易经的人,此点最投合华学士的心意。至于他所说的数度童试未得进学一节,华大人认为“考试无常”,与一个人的时运有关;想想当年自己的春风得意,真是一点也不可强求。对于身价一事,学士觉得这个命运多舛的青年,倒也淡泊知足;只见康宣谦恭地回道:
“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这个既平常、又简单的条件,竟作了点秋香,成就美满姻缘的伏笔。
华安的任务,是整备文房四宝,伴随两位公子读书,或为公子抄写些应酬性的文字……但不久之后,两位公子就发现华安另有妙用:他不仅能抄写文字,遇有错落或文句不当的地方,他还能自动将之修改,使文意通畅,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他们试着让他代为捉刀,结果两个人同时博得塾师的惊喜和称赞。他们那些互相揣摩或应酬的诗文,竟使同侪看了,倒抽一口冷气,争言华府公子再也不是吴下阿蒙。
儿子学业突然大进的事,使华学土欣慰,也引起了作父亲的怀疑;盘问之下,才知道书房中藏龙卧虎,竟然是华安的杰作,索性要亲自考校一下,这个卖身投靠的厮役,到底有多少学问根底。
无论时文、古文,学士命下题来,华安援笔力就,词意兼美,字迹挺拔,学士赞叹不已。在他把文稿呈递给主人的时候,华学土不但透过他恭敬唯谨的脸上,看到他所含蕴的智慧,同时也注意到他腕洁如玉,左手生有枝指。
他决意要把这个从各方面看来,都不会长在人下的仆役,留在自己身侧,掌理书记,一应往来书剳,均交他处理。
华学士对他宠信和赏赐日益加重之时,华安并没有表现出不可一世的骄傲,对府中的家人、管事,依然那样随和亲近,有时更买酒菜与他们共享;有意无意地探听那青衣小鬟的讯息。
在太湖的航行中,他整个心神都在画舫之上,痴望着前面的帆影,想像着那纤细婀娜的身影,纯真而含有无限情意的笑容,那秋水般的眼波,似乎流露着一种爱怜的讯息。转瞬间,红霞漫天,他感到自己像湖上的孤骛一般,茫无所之地翱翔。他所祈盼的人影,始终没有出现,只有几点暗淡的船上灯火,在无边的湖面上,起起伏伏地浮动着。
踯躅在无锡城的南门街上;那时,他正不知那里去寻找画舫中一行人的踪迹,寻找萦绕在他心中的倩影。忽然一声呼喝,十余个仆夫引着一乘煖轿,自东而来。轿后的女从之中,他再次接触到那朗星一般的双眸,一抹似有意似无意的笑;但随即淹没在出迎的人群,和高大的府门后面。许久许久,他怔怔忡忡地望着那高大的门墙,出出入入的人役出神。遐想中,他以为只要能进入那门墙,便可能跟他心里的影像相会,至于相会之后如何,一时似乎无暇计及。然而进来之后,他才知道庭院深深深似海,相逢远不如在南门大街上那么容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那时,一种在绝望中突然而来的惊喜,使他疑真似幻。然而进府之后,一切音讯反倒沉寂得像片死海。
春媚、夏清、秋香、冬瑞。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打听到夫人四个贴身丫鬟的名字。春媚掌管学士夫人的首饰脂粉,夏清侍候香炉茶灶,秋香专管四季衣物,冬瑞则管酒果饮食,他所念念不忘的青衣小鬟,极可能就是深受夫人宠信的秋香了。
“秋香”,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加上萦绕在他心中深情妩媚的眼神,纯真而神秘的笑容,形成他时刻无法忘怀的偶像。在渴思和孤寂的折磨中,他题一首“黄莺儿”于卧室的粉壁:
“风雨送春归,杜鹃愁,花乱飞,青苔满院朱门闭。孤灯半垂,孤衾半欹,萧萧孤影汪汪泪。忆归期,相思未了,春梦绕天涯。”
适典当铺中主管病故,委华安暂代,华学士见他处理得井井有序,对他也就愈发倚重。那首表现内心孤独与无奈的“黄莺儿”,使华学士觉得除非依约为他找到一个良配,像这样才华干练之士,恐怕难以久留,随托媒代为物色。华安则趁机传达久藏在心中的愿望:
“华安蒙老爷夫人提拔,复为置室,恩同天地。但恐外面小家之女,不习里面规矩;倘得于侍儿中择一人见配,此华安之愿也。”
学士和夫人商量结果,觉得华安所提,不失为两便之策。
某夜,华府中堂明烛高照,画屏前面学士夫人盛装而坐,婆子仆妇穿梭忙碌,二三十位年轻丫鬟,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夫人两侧成雁字形地排开。不管见过或仅仅听过华安的少女,心里都充满又紧张又兴奋的情绪,万一能雀屏中选,也是一个出头的机会。
“老爷说你小心得用,欲赏你一房妻小,这几个粗婢中,任你自择。”
步入中堂的他,听见仆妇传下夫人的吩咐,兴奋申怀着几分忐忑;不知在多少漫漫长夜中辗转反侧,梦寐以求的她,是否在备选行列之中?叩谢过夫人之后,随着仆妇手中红烛的照射,他带着几分惶惑地扫视着一张张羞红的粉脸。他唯恐遗漏或一时错认,形成了终身的遗憾。然而,看了几遍之后,他确信牢印在心灵深处的偶像,并不在这片粉香烛影之中。
“你去问华安,那一个中他的意,就配与他。”再一次由仆妇传来夫人的温语,聆听之下的唐伯虎,脸上不由得流露出失望与踌躇。坐在上面的夫人,似乎也感受到了眼前的困惑:
“华安,你好大眼孔,难道我这些丫头就没一个中你意的?”
为恐别人见疑,他不能直指秋香不在列中。在仆妇惊愕,少女们的失望与窃窃私议中,他以诚挚、坚定而又带着几分慌恐的语调说:
“覆夫人,华安蒙夫人赐配,又许华安自择,这是旷古隆恩,粉身难报;只是夫人随身侍婢还来不齐,既蒙恩典,愿得尽观。”
平日只听学士和儿子,赞许华安的人品和才华,如今远远地看见那灯下的面貌,那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的言词,知道丈夫儿子所言不虚。想想四个年轻貌美聪明灵慧的随身女侍,能够得到这样的良匹,也就不为辱没。一阵沉默之后,夫人笑着说道:
“你敢是疑我有吝啬之意;也罢,房中那四个一发唤出来与他看看,满他的心愿。”
在等待中,时间显得非常的漫长,厅中发出一阵阵轻微的骚动,没有人知道这年轻记室兼典当铺的新主管,到底以怎样眼光来选择续弦的妻室。只见画屏前面,四个丫鬟,悄没声息地走到夫人身边。想是时间伧促,四个少女,都是平日的素装,比起站立在烛光下的珠翠和胭脂,她们仿佛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白莲;难怪在为得力家人择配的时刻,夫人还舍不得放她们露面。然而,就这样电光石火的一闪,他已认出她绽放在眼中和唇边的那抹纯洁的笑意。
“若得穿青的这位小娘子,足遂生平。”
心满意足的华安,语调中混合着一种幸福的轻颤。
合卺之夕,新娘于烛下细看华安的面庞,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珠环翠绕中选妻的那夜,显然不是他们的初识。但学士府内外谨严,因此也不太可能在府邸私会过。备感困惑的秋香,不禁向记忆深处,苦苦搜索起来。
“向日阊门游船中看见的可就是你?”秋香忍不住问。果真是他的话,一个儒雅潇洒的书生,又怎么会投身为学士府的家奴?实在使她无法想像。
听秋香追问,化名投靠的唐伯虎,才和盘道出蕴藏在心中的相思和恋慕:
“吾为小娘子傍舟一笑,不能忘情,所以从权相就。”
回想那天舟上,她偶然探身舱外,看见对面船上,许多华服少年,纷纷以纸或扇向一位儒巾文士索画,后者却一概置之不理,那种依窗独酌的轩昂洒脱气度,使她不觉为之倾慕。当两艘船迎面驶过的时候,当他偶然抬头望向画舫的剎那,一抹怜惜、知音的笑意,回荡在两个“萍水相逢”的男女之间。
南门街上的一瞥,在秋香敏慧的心灵中,或者以为是一次不期而然的巧遇;或者是冥冥中的“缘份”在牵掣着,使她不觉嫣然而笑;但对尾随而来,寻寻觅觅的唐伯虎却是无可比拟的鼓舞。
无论巧遇也好,或是所谓缘份也好,对一个处身于巨邸深院中的青衣小鬟。并不敢有什么遐想,只能当作心灵中一闪即逝的火花。然而,经过半年之久,那微弱,甚至被她遗忘的火花,却在两人心中熊熊燃烧起来,倒是她始料所未及的吧。
夫妻仳离,亲友反目,士林中知与不知,目视手指纷纷以为不肖;冤狱后的唐伯虎,已整个陷入生命的低潮。一些年轻文士、无赖子弟,也不过把他看成画师,或酒食追逐的玩伴;然而一个年轻女子,却能在迎面的匆匆一瞥中,认识他的本质和气度,愈发使他惊喜交集:
“女子家能于流俗中识名士,诚红拂、绿绮之流也。”
然而,在恩爱、喜悦之余,两个人都觉得以伯虎这样名满江南的才士,不宜在华府久留,以免被人识破。因此,数日后的黄昏,伯虎封存了一切所掌管的财产、账目和学士、夫人的赏赐,乃至同侪所赠的贺礼,夫妻相偕买舟而去。
“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日尚含羞。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
看了伯虎留诗的华学士,虽然知道当日落魄书生,是为可人而来,宿愿既达,相携而逊,令人艳羡。临行尽封所掌,一介不取的廉洁风范,也使人肃然起敬。只是,其真名实姓,隐含于“康宣”两字一节,让他依然如坠五里雾中。此外,无论学士和夫人,对秋香、“华安”之去,莫不怅然若失。着家下随时明查暗访,以期参透这神秘的谜底。
转瞬年余,一日,学士前往苏州拜客。书僮眼利,一眼见到在阊门内书肆观书的儒士,颇类离府出走的华安,只是不敢唐突。经过尾随、探询之后,知道是本府的唐伯虎唐解元。为了一看究竟,第二天,华学士怀刺专程到吴趋里拜见。
出迎的唐伯虎,不仅面庞、语音,一似当日的华安,奉茶时,华学士更从他左手上的枝指,断定昔日那练达、得力的记室,正是风流倜傥的唐伯虎的化身。同时,他也恍然了悟,“康宣”二字的字头,岂不正影射着“唐寅”二字!
酒席上,华学士和唐伯虎宾主相对,举杯称寿,但却各怀心事。一个不断提出心中的疑惑;华安到底是否唐寅?一个口中“唯唯”,避而不作正面答覆。
直到酒后,一个超尘绝俗的美人出来拜客,唐伯虎才笑着问说:
“老先生请仔细端详;方才说学生貌似华安,不识此女亦似秋香否?”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此后,两家不但以亲戚往来,三笑姻缘更传为江南佳话。
故事之二,出自嘉兴名鉴藏家、书画家项元汴(子京、墨林居士)的暡蕉窗杂录暢(注四)。比起冯梦龙的“唐解元出奇玩世”,项氏所录,要简洁得多。
故事依然起于金阊门外的画舫,但秋香的主人,则由太湖北边的无锡变成太湖东南,以丝绸、桥梁和南湖中年轻美貌船孃闻名的嘉兴。
为秋香笑容所倾倒,而乔装求佣于仕宦之家的唐伯虎,未为主公的记室或典当铺中的主管,只作两位公子的伴读,暗为公子文章枪手。因此,成全伯虎和秋香美满姻缘的,也以唯恐其离去,失去凭依的公子为主。
婚后不久,适有贵客过门,主人命言行文雅,面貌不俗的书僮,出来待客。席中,来客一再注视书僮,并私下探问:
“君貌何似唐子畏?”
“然,余慕主家女郎,故来此耳。”唐伯虎只好以实相告。由于客人转告主人,遂使故事减少了许多曲折;主人骇于唐伯虎的声望,敬重他的才学,立刻把他让于宾席,然后,赶紧为他们置下丰盛的嫁妆,将这对神仙美眷,送往吴下。
无论弹词中的暡三笑姻缘暢,冯梦龙的“出奇玩世”,另一位杂剧作家孟称舜(子若)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暢或项元汴暡蕉窗杂录暢的点秋香,故事莫不浪漫而缠绵,动人遐思。并以落魄才子唐伯虎为故事主角,绘影绘形,仿佛实有其事;但证之书中某些人物和唐伯虎的生平事迹,则又都有若干令人迷惑的地方。
注一、暡唐伯虎全集暢页五二,水牛版。
二、暡唐伯虎全集暢页一八四,汉声版。
三、暡明代小说选读暢页八六,大夏出版社。
四、见杨静書编暡唐寅年谱暢页四九,大西洋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