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拿什么去创业:新生代企业家的10个创业感悟
6505600000044

第44章 创业者也要讲政治

自古以来,政治和经济便是一对紧密相连的孪生现象,创业者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除了要懂经济,同时还必须讲政治、懂政治,否则很难取得成功。而在中国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之下,讲政治更多地是要求创业者要低调做人、低调处世、本分创业、安分赚钱。

某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位在国内经商创业的日本企业家非常成功,于是就有人前去登门讨教经验。那位日本企业家说:“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经验,我们只不过是把贵国政府不同时期颁布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令、告示等视为商机与生财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研究和利用罢了。”可以说,这位日本商人凭借其敏感的政治头脑在中国发了财。

无独有偶,目前在网上风靡一时的所谓“浙商的二十二条军规”,其中第一条内容就是:“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要想把握经济局面,必须关注政治局面,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可以说,在国内这样一种商业环境中,需要创业者懂政治,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就像美的创始人何亨健所说的“可以不搞政治,但必须懂政治”。而且现实也是这样,那些懂政治的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似乎更加顺利。

华旗资讯的创始人冯军是一个聪明的创业者,他也被媒体冠之以“懂政治的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冯军并没有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去找工作,而是进行了自主创业,开始他只是在中关村倒卖一些电脑配件,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不久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名叫“华旗”,接下来,他又把产品品牌命名为“爱国者”,这可以说正是冯军的聪明之处,他确实挺懂政治。笔者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初冯军的华旗资讯悬挂在北京北三环上的一个巨幅广告牌,上面书写着“爱国者,大国崛起——全球爱国者为中华崛起而奋进!”几个大字,可以说很好地顺应了时代政治背景。而现在在人们眼里,冯军的懂政治又多了一层含义,那就是:对于社会整体环境他永远充满乐观,永远信心满满,永远只讲美好的前景而避讳面临的困难,不论是对自己的公司还是国家。

此外,冯军还坚决反对民营企业被冷落的说法。他说:“在两会召开前不久,总理还邀请了10位企业家到中南海征求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在座的包括4位副总理和国务委员,还有十几位部长。在3个多小时的会议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谈论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怎么能说民营企业被冷落呢?”冯军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对政府的做法要多鼓励,相反,如果大家都抱怨,政府做了多少事情都得不到大家的肯定,最后只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冯军的政治觉悟,可以说是值得很多创业者去借鉴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其创业总体环境也一直在改善,尽管其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周围的大环境确实越来越适合创业。因此,应该多看到好的一面,对于不好的地方也应该相信它们正在被改变着,这尽管只是一种态度问题,但有时却能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同样是一个懂政治的人,任正非在创建华为及带领企业征战的时候,惯于运用毛泽东的战术,并将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置于公司显要位置,有不少人都将这些情况归结于任正非的政治情结。

事实上,任正非的这些行为,既不是爱慕虚荣,也不是出于简单的政治情结。军人出身的他显然有着深远的政治眼光,如同冯军的爱国者一样,这从其企业名字“华为”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任正非深知,对于一个私人创业者、一个民营企业而言,把握好政治风向标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任正非创建的华为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与政府的帮扶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任正非创业初期,当华为试图扩大生产规模而苦于资金限制时,国家领导人适时到访华为,不久后,困扰华为已久的银行贷款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而且从那以后地方政府对华为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强。就连任正非自己也承认:“华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选择了通信产品,没想到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华为公司很容易被摧毁。”后来,任正非又通过随国家领导人出访,让华为走出了国门,在全球范围内打开了市场。

尽管任正非不是一个政治家,但他确实是一个有着敏锐政治眼光的创业家,这也正是他成功创立华为并将华为打造成为全球范围内知名通信设备巨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创业者同时也应该警醒的是,我们主张的讲政治、懂政治,并不是要创业者去钻营、去进行官商勾结、去进行权钱交易、去进行权力寻租。因为经验证明,政治是把双刃剑,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可以懂政治、学政治,但决不可去玩政治。总之,创业者应该在一种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去讲政治。

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关于讲政治,曾有这样一番演讲:“第一点就是要懂政治,讲政治,要尊敬共产党。因为民营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懂一点,不是说你要去搞政治,去当官,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你不懂一点,可能两眼一模糊就容易犯错,很多人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都是在这方面有深刻体会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这30年变化之大,能有这么多机会,让我们这样的人还能把企业做成,真是了不得。所以我们非常感激共产党,而且大家想想,现在全世界也很少有像共产党这样的组织,能够70年还不倒,可能还会有170年,还会有更长的时间,因为枪杆子、官杆子、钱杆子都在他这里,你不跟这个跟哪个,你跟错了就倒霉了,这一点我非常有体会。当我创办这个企业的时候,虽然我还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但是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后来给了我一顶官帽子:乡党委书记,虽然政府很关心我,给我一个办公室,但是我知道做好这个企业才是最好的。”

因此,创业者应该在一种合理的限度内讲政治,而不能去玩政治,同样是在“浙商的二十二条军规”中,也有这样一条:“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政治派系纷争。事实证明,把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派系纷争的任何一方,都是危险而且不明智的,在派系纷争之间,你必须冷静的保持中立。”这一条同样是值得创业者去引以为戒的。

此外,对于民营创业者要很好地做到讲政治,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尽量以一种关注社会公益、守法企业公民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作为政府,维护的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创业者的企业组织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具体利益与目标,它们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因此,有时候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可能并不符合某个或某些创业企业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创业者应该有“局部服从全局”的意识。

(2)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沟通是打造创业企业良好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创业者以及相关公关人员,应积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尽量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政策性的信息,这样会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与运营。此外,对于一些不能够理解甚至有异议的政策,应该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与协商,尽量与政府意见一致。

(3)要注重自身形象:政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其立场与企业的立场是不同的。因此,那些社会形象恶劣的创业者及企业是不可能得到政府支持的。所以,创业者要想获得政府的首肯与支持,就应该加强自身形象管理,要避免出现“污染破坏环境”、“对员工苛刻,不遵守劳动法”、“偷税漏税”、“高能耗、低产出”这些现象。

(4)要懂得为政府分忧:创业者在处理与政府关系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想从政府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而应该去协助政府,为政府排忧解难,这样才能赢得政府的好感。事实上,在当前这样一个就业环境极其严峻的形势下,任何类型的创业活动,可以说都是对政府“鼓励扩大就业政策”的现实支持,都是在为政府排忧解难。

其实,创业者不管在现实中如何去讲政治、懂政治,在这方面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学会低调,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太过于张扬、目空一切。事实上,一些普通创业者有时不妨去想一下,若论财富,你未必比得上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他们不张扬;若论名望,你更比不上那些上层政治人物,他们也不张扬。那么你又有何资本去张扬呢?所以说,创业者懂政治的核心就是要学会低调,因为任何时候枪打的都是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