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在自己的创业实践中,对于遇到的难题与分歧,应该予以恰当的分类,即应该分清哪些问题可以妥协?哪些问题是坚决不能让步的?也就是要把握好妥协的度,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不分问题的性质与青红皂白,一旦遇到麻烦就想到去妥协,那么创业企业也会因之而误入歧途。
王峻涛1999年开始在北京筹划电子商务项目,不久8848.net开通,王峻涛出任总经理。
随后融资问题被提上日程,VC们蜂拥而至。除了IDG,还有雅虎、软银和其他华尔街投资企业和个人。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创业者的股份被迅速稀释,IDG成为最大股东,同时也掌控了话语权。下一步他们要做的就是到纳斯达克上市。
2000年7月,8848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文,据说8848还在纳斯达克进行了路演,甚至已经取得了股票上市的代码。
但是,就在最后关头,董事会内部却出现了重大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IPO的价格上。此时全球互联网泡沫正在破灭,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从2000年4月起开始下滑,已经先行上市的网易、新浪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摘牌的边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8848IPO的定价。据说只有10美元左右,而当时8848的私募价格已经达到了每股8、9美元。VC们认为,如果以每股10美元IPO价格上市,那么后来进入的投资者就几乎无利可图,VC们的股票就无法迅速套现,这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
为此,大股东IDG建议推迟上市,等待纳斯达克回暖。无奈之下,创始人王峻涛也只能做出妥协让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纳市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反弹,而是一路狂跌。8848的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最终错过纳市规定的6个月期限。
怎么办?过了很久,同样的问题依旧摆在面前。既不想亏本上市,也不能继续傻等纳斯达克的回暖,不甘心的投资者找到了想象中的一根救命稻草——B2B。即让在B2C电子商务领军的8848,将自己的运营模式转变为B2B。这在公司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分歧与争吵,对于投资者提出的转型方案,王峻涛表示坚决反对,但是最终在资本方的压力下,又再一次做出了妥协。
最后,投资人决定将8848的B2C业务拆分出来,只留下刚发布的Market Place和ASP业务,单独以B2B的概念上市;分拆出来的B2C业务由王峻涛另找投资人买下,自己经营。后来事实证明,这是8848走向最后崩溃的转折点。
分家后的日子并不好过。王峻涛的B2C业务迟迟找不到资金,引发了原8848投资者的极大不满,王峻涛不得已选择了抽身走人。随后,B2C管理层开始大量流失,业务开始迅速萎缩。B2B业务由谭智全面负责,结果也不尽如人意。2001年9月中旬,8848宣布与电商网合并。但时隔不久,谭智就挂职而去。随后,8848电商数据进入休眠状态,不久清盘,喧嚣一时的8848自此正式宣告消亡。
8848最终落此下场,可以说与王峻涛没有原则的妥协有很大关系,当然其背后的风险资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创业者应该把握好妥协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以小换大,这就要求创业者要缜密思考让步的幅度,做到恰到好处,既不太过于损害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使对方的利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双赢。
创业者要想把握好创业过程中是否需要妥协以及如何掌握妥协的度,首先应该明白哪些问题是不能妥协的。
1.在道德上不可妥协
自从2008年国内牛奶行业出现了“三聚氰胺”丑闻以后,商业道德问题再次受到了空前而广泛的关注。对于创业者来说,商业道德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触及的底线,一旦违反了商业道德,往往会被公众群起而攻,甚至会像三鹿一样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创业者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
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做客搜狐IT《博客训练营》节目时,面对台下观众的这一提问“目前创业出现了两个分歧,有一个像史玉柱这个类型,另外一个是马云这个类型。在创业初,道德和创业哪个更重要?”
他回答道:“我不谈谁有道德,谁没有道德,但是我觉得营销这个创业也相当好。把握你的用户,知道他们,这也是好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道德是不可妥协的。如果你创一个没有道德的公司,你的员工也会开始没有道德,你对你的用户没有道德,你对你的竞争对手没有道德,你的员工最后也会对你没有道德。所以不可以贪图短暂的利益。能够把握你的用户,他们想要买你的东西,怎么花钱,这也不构成道德的问题。如果道德真的是在我们广义的道德上有严重的缺陷,这样的公司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2.在企业使命上不可妥协
对于企业使命与责任,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我的责任就是为公众提供卓越的产品,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带去乐趣。如果我们公司的利润下降、收入减少,就说明了我们没有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对于创业者来说,所谓企业使命也就是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你将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向谁提供?怎样提供?
要回答这些问题,创业者应该做到,第一,扪心自问,自己能做什么,擅长什么?第二,在自己所在的市场或希望进入的市场里,有哪些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或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第三,列出在进入市场后,与自己的竞争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何在。
当然,创业者们往往会对自己的产品情有独钟,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消费者也喜欢自己的产品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对创业者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正是企业使命之所在。企业的追求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追求三个,也许你只能得到其中的一两个。公司的企业使命是创业团队及员工的日常行为准则。因此,对于这种企业使命,创业者不应该轻易屈从于外部的力量而做出妥协,因为,企业使命上的一次妥协也许就会葬送你多年的努力,在这一方面,创业者一定不能轻易做出妥协与让步。
3.在投资者面前不要轻易做出妥协
创业者在面对投资者特别是VC时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原则,不要轻易做出妥协。因为,VC手里的大把美元看起来是让人垂涎欲滴,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VC亦不是万能的。事实上,VC能赚钱,但它更能赔钱。VC追求的目标是“短期获利,套现退出”,这显然与创业者的企业要长久经营的追求是矛盾的。所以,在处理双方之间的分歧时,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切不可一味妥协退让,而失了方寸。在这种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新生企业的未来埋下很大的隐患,甚至会将企业活活地拉入无底深渊,就像上述案例中的王峻涛与他的8848.
对于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的关系,马云是这样认为的:跟VC谈风险计划,我们是平等的,VC问你100个问题的时候你也要问他99个,我拒绝了很多风险投资,我上过中国黄页的当,他投了以后你就被他套住了。在你面对VC的时候,你要问他投资你的理念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企业最倒霉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是好公司,七八个VC会追着你转。追着你转的时候让他们把帮助你的计划和方法写下来,同时对你的承诺每年都要写下来,这是互相的约束,是婚姻合同。我觉得为什么今天我拿VC有信心,我从来没有做错的,有的人说阿里巴巴的数字有假,但是孙正义他们不是傻瓜。跟VC之间的合作是点点滴滴,你告诉他我这个月会亏、下个月会亏,但是只要局势可控VC都不怕,最可怕是局势不可控。
“所以跟VC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的重要,不一定要找大牌,跟VC沟通过程当中,不要觉得VC是爷,VC永远是舅舅。你是这个创业孩子的爸爸妈妈,你知道把这个孩子带到哪去,舅舅可以给你建议、给你钱,但是把孩子养大的职责是你,VC不是来替你救命的VC,只是把你的公司养得更大。”
可以说,马云在对待VC上,保持的是一种平和而又客观的心态。事实也正是这样,双方是一种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关系。创业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找资金,而风险资金同样也在找合适的项目,因此,双方之间并不存在谁求谁的关系,也没有必要在VC面前故意放低自己的姿态,更无须做出一些有失原则的妥协与让步。其实对于双方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更多的还需要去借助良好的沟通,因为双方尽管会有一些小分歧,但在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可以说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对于创业者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只要有助于创业企业的,VC是会接受的。总之,在面对与VC之间的分歧时,创业者需要做更多的是沟通与坚持,而非妥协与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