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使爱巴黎
6502700000034

第34章 Hector Louis Berlioz 柏辽兹

他,复活了贝多芬

打开音箱,放上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四周顿时进入一个虚幻的古典世界,脑子随着乐声起伏,激荡回旋。

柏辽兹在蒙马特,一个很大气的墓,是几经翻新了的,气势上正如他的交响曲,有荡气回肠之感,立碑上是他的侧面浮雕,下面则写着:

“埃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

柏辽兹晚年在巴黎并不是非常受落,但这个墓却足以让现在所有路过的人行注目礼。

1827年秋天的某一天,巴黎奥德翁剧院,来自英国的肯勃尔剧团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罗蜜欧和朱丽叶》。扮演朱丽叶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Harriet Smithson)年轻漂亮、娇艳迷人。台下,一个年轻小伙子看得怦然心动,接连几天都来捧场,史密森接下来又出演了《哈姆雷特》中的奥菲丽雅、《李尔王》中的科黛丽雅、《奥赛罗》中的黛丝德蒙娜,无不把这个小伙子迷得团团转。他立刻陷入了疯狂的爱恋中,每天都给史密森写情书,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比这更不可能的了。”这小伙子就是我们的主人翁柏辽兹,失望透顶的他,自掏腰包开了一场自己作品的演奏会,想一展自己的才华来征服对方,但结果是等到谢幕时,史密森都没出现。

此时的柏辽兹正在巴黎音乐学院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尚未成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饱受单相思之苦的他,把这股无处发泄的热情倾注到音乐创作上。三年后,也就是1830年,27岁的他,创作出第一部传世之作《幻想交响曲》,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这是古典音乐史上第一部有标题的交响乐,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

“一个艺术家”当然指的就是他自己。在这部交响乐中,他幻想自己是一个因失恋而企图自杀的年轻人,吞食了鸦片,不过因剂量不足,没有死去。但却陷入一片昏迷之中,幻境重生,他自认为谋杀了得不到的爱人,被判死刑。然后,在阴曹地府遇到了被他杀害的爱人,这时,一场女巫的安息日夜会正在举行,音乐激昂之时,正是群魔乱舞之际……

人们后来说,在1830年这一年,巴黎发生了三场轰动欧洲的革命,一场是政治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一场是文学与戏剧的革命,雨果推出了他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主导地位;第三场革命就是《幻想交响曲》引发的音乐革命,使柏辽兹成为法国浪漫主义乐派之父。

同年,柏辽兹另一部作品《莎丹那帕尔》获得了巴黎音乐学院的罗马大奖,这已经是他第四次竞争罗马大奖了,前三次都没拿到,据说不是因为作品太差,相反是因为作品太好,太超前,保守的评委们无法接受。这一次,是柏辽兹特意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创作出来的作品,终于获奖。感觉上,他就是想玩一下这帮评委,拿到奖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但不管怎么样,这种传统大奖对他的名声来说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1832年,史密森的剧团又一次来到巴黎演出,正红得发紫的柏辽兹再次向她求爱,这次,史密森当然没再拒绝了,而是欣然接受,一部作品赢来一段爱情似乎也不为过。两人很快订婚,并于1833年底在巴黎英国大使馆里举行了婚礼——尽管他们一个不会说英语,一个不会说法国,两人的交流时常像鸡同鸭讲。

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他,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一生中大部分优秀的作品都产生在1830年至1840年之间,如精美的巨著《安魂曲》、戏剧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等等。

1838年,柏辽兹指挥了一场他的作品音乐会(排练时,他觉得指挥不行,便亲自上场,由此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当时台下的观众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他听完音乐会之后,把柏辽兹请下台,56岁的他竟然跪下吻了35岁的柏辽兹的手,并在后来给柏辽兹的信中说:“贝多芬已经死了,柏辽兹自己可以让他复活,我听了你天赐的作品,请你能接受我崇拜你的象征——2万法郎。”为了感谢帕格尼尼,柏辽兹稍后完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题献给他。

当时的一份报纸《伦敦图片新闻》有一篇文章曾说过,当柏辽兹看到史密森扮演的朱丽叶之后,就叫出声来:“我要娶这个女人,我要为这个戏剧写我最伟大的交响乐。”看来,这两件事他都做到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相信他的父母也会因为跟他断绝关系而后悔——他们不同意柏辽兹走音乐的道路,而是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医生。

但当时众多的作曲家中,柏辽兹是一个怪杰,他竟然不懂得弹钢琴!他甚至认为,只有二流作曲家才依赖钢琴作曲——就凭这一点,我猜他和肖邦不会是什么好朋友。他精通的是长笛和吉他,曾经有一回在一场歌剧的现场,作为观众的他突然站起来对着乐队大喊:“那里不能用两支长笛,应该用两支短笛才对,听到没有,要用两支短笛!唉!真是一群笨蛋!”骂完后,他大摇大摆的坐回原位,继续看演出。

虽然柏辽兹已经确立了他的名声,但他却从没富有过,事实上,他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糟糕,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收入。而且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史密森负债累累,都需要他来偿还。他不得不靠撰写大量的音乐评论和一些杂文来增加收入,尽管其实他非常厌恶这项工作。他曾这样描述过:

“有一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一首交响乐……当我第二天早晨醒来,我还记得它的第一主题……我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一考虑:如果我把这个主题写下来,它会使我激动地要把整个交响乐作完,那么,我就无空再写什么副刊杂文了,我的收入就会减少……而且写完之后,我就得找人抄写这首交响乐的乐谱,这样我将会负上l2OO法郎的债……我还会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出,它的收入不够开销的一半……那么,我将丧失掉我根本没有的、无法筹措我可怜的病妻必要的东西以及儿子的膳食费和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我克服了它的诱惑,我一再强迫自己将它忘掉……第二天早上,对于这首交响乐的记忆就让它永远地消失了。”

直到1838年,收到了帕格尼尼的2万法郎,在一段时间里,他的经济状况才有所缓解。

但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爱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年长色衰的史密森已经没有多少演出机会,对自己事业的沮丧变成一种对柏辽兹的疯狂占有,她产生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连他出门都要疑神疑鬼,最终两人在1844年正式分居。可怜的史密森之后几度中风,于1854年去世。

其实早在1841年,柏辽兹就认识了年轻女歌手玛丽·莱西奥(Marie Recio),玛丽对柏辽兹温柔体贴,照顾有加,多次陪伴柏辽兹出国旅行。玛丽还希望在柏辽兹的音乐会上演唱,可惜柏辽兹对她的评价是:“她像猫一样的歌唱。”他们在史密森去世后一年结婚。

而从1840年代开始,柏辽兹就游走在欧洲各地,演出他自己的音乐作品,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渐渐的,他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远大于在法国国内,这种情形到晚年更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黎的剧院已经很少演奏他的音乐了,以致于他几乎都不愿回巴黎。

1860年,对柏辽兹来说,是充满了死亡阴影的一年:1862年,他的妻子玛丽因心脏病去世;1867年,他和史密森所生的儿子路易斯患黄热病死在古巴哈瓦那,年仅33岁,这是他唯一的孩子;身边的好友也离他而去。孤独的他,意志消沉,烧毁了许多手稿和收藏品,身边只留下帕格尼尼送给他的一把吉他,还有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送给他的指挥棒。

1968年3月初,他来到法国南部尼斯,一天在路上行走时突发脑溢血倒在地上。3月中,预感自己生命之火已经快要熄灭的他还是回到了巴黎。接下来的一年里,病魔缠身,他甚至要靠吸食鸦片来减轻痛苦。1869年3月8日,66岁的他离开了人间,和两个妻子一起葬在了蒙马特。

最后,让我们以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他的几句评语来结束这篇文章吧,萧伯纳从来都极少称许别人,尤其以攻击莎士比亚而知名,但他却对柏辽滋非常推崇,他说柏辽兹的作品:

“轻灵细腻,美妙非常,脱离尘俗,出人意表,高深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