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 2
6496000000012

第12章 夏侯婴:一个真正做到了“杀人于无形”和“无为而治”的职场顶级高手

不敢浪费读者您的宝贵时间,在本节开头处直接提出最核心的问题:

读者您认为,夏侯婴冒着被刘邦怒杀的危险,连续三次坚持救刘邦的两个孩子上车,其最真实的动机是什么?

这个夏侯婴,人称滕公,也是江苏沛县人,和刘邦是真正意义上的老乡,而且他和刘邦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属于从小一起撒尿和泥、互相抄作业、帮对方给班花传纸条、放了学一起去胡同口游戏机铺打街机、进入青春期之后一起躲在卧室里看“那些年一起下载的女孩”的那种交情,俗称“发小”。

可惜夏侯婴不是个女的,要不然两个人说不定真的“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到时候吕雉同学只能算个小三,即使刘邦娶了她,也只能和关羽、猪八戒一样排第二位。

当然,不光历史不能假设,爱情更不能随随便便去假设。

综上所述,刘邦和夏侯婴的交情那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铁,即使是萧何也比不上。

所以,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当时在车上,夏侯婴救太子和公主的时候,刘邦会真心杀他吗?

《资治通鉴》原文是这么说的:

“汉王怒,欲斩之者十余。”

也就是说,当时刘邦有十几次都想杀掉夏侯婴,当然,最后都没有杀。大家想想,如果刘邦真心想杀一个人时,用得着前后反复十几次吗?

所以,这也是刘邦比较精明的地方。

因为刘邦毕竟也是人,虎毒不食子,他一心想着王图霸业的时候,仍然也没有放弃掉自己的舐犊之情,毕竟这是他和吕雉仅有的两个孩子啊。

刘邦之所以要反反复复地做出杀夏侯婴的架势,无非就是要表演给其余的将士们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推亲生骨肉下车的决心,进而收买他们的人心。

夏侯婴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一个配合刘邦表演的男二号,两个人演了一场非常默契的对手戏。

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又来了:夏侯婴去救孩子是因为原本就看穿了刘邦的心思,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可怜进而从内心的善念出发去救他们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夏侯婴这个人到底是大忠还是大奸。

这个问题,估计元芳也不好回答。

其实,要想彻底了解夏侯婴这个人,我们不妨跳出这一段历史故事,从他整个一生的职业生涯来看,说不定能看出些许端倪。

首先先要谈与夏侯婴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人:韩信和萧何。

他们和夏侯婴有什么关系呢?

先剧透一下,当然很多的读者也知道,韩信这个军事天才的崛起和灭亡都和萧何密切相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指的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而被刘邦重用,同时又因为萧何的欺骗导致了其最终被杀害。

关于这一历史常识,已经被大家讲滥了,同时又被影视作品演滥了,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说“成也夏侯婴败也夏侯婴”也是不过分的。

先看第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夏侯婴和萧何谁更先识别出屌丝韩信是个被埋没的人才的?

答案是夏侯婴,而不是萧何。

空说无凭,上证据。

《资治通鉴》的“汉纪一”中有这样的记载: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

斩;与语,大说之,言于王。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前面讲到过这段,韩信到了汉军大营后犯了错误,十三个同案犯要一起被斩首,就在屠刀即将砍下的瞬间,韩信抬起头看到了滕公,也就是夏侯婴,而后韩信喊了一句:“汉王难道不想夺得天下吗?为何还要把壮士斩首呢?”

当时夏侯婴对韩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对韩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又同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谈,最后决定把他推荐给汉王,当然众所周知,刘邦这一次并没有觉得韩信是个多么出色的人才。

这是《资治通鉴》对夏侯婴发现并举荐韩信的记载。

紧接着就在这段史料的后面,司马光马上又写到了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人才进而举荐给汉王的全过程。

特摘抄如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这一段关于萧何详细举荐韩信的全过程前面都讲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按《资治通鉴》的说法,夏侯婴和萧何都优先于刘邦识别出韩信的能力,而夏侯婴先于萧何识别出韩信是个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二,夏侯婴举荐韩信给刘邦之后,刘邦并未予以重视,夏侯婴便没有再继续努力举荐,而萧何则冒着被刘邦误会的危险,不事先打招呼去追逃跑的韩信,并最终举荐韩信成功。可见夏侯婴这个人做事情不同于萧何,属于做事情不怎么执着、不会认定一个死理就一条路走到黑的那种做派:我举荐人才给最高领导,领导要是觉得好,那就重用,领导要是觉得不好,我的义务也尽到了,没有必要为此继续坚持,以免得罪领导。

当然,关于第二点很多人会说,无论如何人家萧何举荐成功了,他夏侯婴是没法比的。

笔者我想说的是,这样看问题是片面的。

你吃了三碗饭最后吃饱了,但是你绝对不能说让你吃饱肚子的就是第三碗饭,甚至你更不能说“早知道这样,我就只吃第三碗饭不就得了?反正前两碗饭吃了也没有让我饱”。

我打这个比方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有了夏侯婴在前面的铺垫,后面萧何说服刘邦时会有更大的胜算。

前面讲到,夏侯婴是刘邦的发小,两个人的感情和信任自然不必多说,夏侯婴给他推荐的人才或许他不会重视,但是这个事儿他肯定会放在心里。到了后面,萧何作为刘邦的另一个心腹,再次向他举荐韩信时,刘邦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两个心腹一前一后都给我推荐过的人才,想必不会太差吧!

所以,夏侯婴的举荐是很有作用的。只不过,后来读史的人们往往只盯着表面的结果,认为萧何是韩信崛起的唯一贵人,这是不合适的。

不过,有一点大家千万不要忽略,同样都是举荐韩信,夏侯婴和萧何比,夏侯婴表现出了些许的圆滑,当然你也可以从正能量的角度理解为他做事情不容易走极端。

现在,笔者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韩信,你在心里会更感激夏侯婴还是更感激萧何呢?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笔者的答案是夏侯婴。

理由很简单,萧何对我韩信而言有引荐之恩,而夏侯婴对我韩信则既有引荐之恩,又有救命之恩。所以,在我韩信心目中虽然不敢说夏侯婴同志的地位要高于萧何多少,但是也绝不会低于萧何。

可见,“成也萧何”的提法虽正确,却屏蔽掉了夏侯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是不合适的,对后来人也是有误导的。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戏剧曲目、影视文学作品都把萧何的作用拔得高高的,提及夏侯婴的笔墨则很少,如此片面地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岂能提炼出能够指导我们职场的真正有用的干货?还记得郭冬临在春晚小品上的那句“用谎言验证谎言得到的永远是谎言”吗?同样,用不客观不全面的史料解读出的职场干货也就没有什么说服力。

很多熟悉汉朝历史的读者可能知道(当然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到,此处简单提一下),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不久,韩信和刘邦撕破脸并选择造反,最终刘邦在陈县活捉了韩信,而当时跟着刘邦一起收拾韩信的人恰恰就是这位夏侯婴。

所以,“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背后其实站着一个不为我们所知道的夏侯婴。

可见,夏侯婴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大众视线的聚光灯下,他只让自己在关键的时刻做一些关键的事情,并把自己藏得深深的,论看人识人的能力,他也不输给任何人。

事实上,夏侯婴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以及整个人生曲线就是对其个人能力最好的证明。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前面讲到的被刘邦踹下车子的嫡长子刘盈登基继承大位,也就是所谓的“汉孝惠帝”,又叫“汉惠帝”。

此时的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当年在路上三次挽救孝惠帝和鲁元公主的性命,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风水的大宅子赐给了他,并命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们最近”,可见,吕后对夏侯婴是多么地信

任和尊宠。

后来夏侯婴协助吕后大搞专权,辅助吕氏家族的人掌握了军政大权,一时间吕雉几乎掌握了整个刘家的天下。

再后来,夏侯婴选择重新站队,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一起对吕后突然翻脸搞起了政变,并在这场政变中把诸吕一网打尽,最后重新立刘邦的儿子刘恒为新的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汉文帝。于是,刘氏家族重新夺回实权,当然,夏侯婴同志再次成为新皇帝的恩人之一。

后来夏侯婴去世了,他的子孙后代一直沾这位老祖宗的光,家族地位一直不低,而且人丁兴旺,人才也很多。

一直到了东汉末年,众所周知,曹操的崛起得益于夏侯家族的辅助,而当时的几个大名鼎鼎的夏侯氏的人才都是夏侯婴的后代。提几个名字大家就知道了,比如,一代名将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玄、夏侯献、夏侯湛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夏侯湛还写过一本历史名著叫《魏书》,不过不幸的是后来失传了。

前面说过,夏侯婴最初跟着刘邦的时候担任的是太仆一职,这个太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安排领导的车马,属于一个不怎么重要的职位。

大家可能不知道,夏侯婴长袖善舞地悠游在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汉文帝刘恒这四个时期内,虽然都是得宠的近臣,但是他始终让自己担任的都是太仆一职!

反观历史上名气很大的韩信、彭越之类的人物,虽然也一度有着高职位,虽然也红极一时,虽然在历史上留有很响亮的千古美名,但是他们往往没啥好下场。

即使用小市民的视角来看他们,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韩信、彭越等人虽然有过一时短暂的精彩,但是都没有夏侯婴捞着的实惠多——人家夏侯婴不仅捞着了泽被子孙的实惠和油水,还让自己做到了真正的善终。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时期内比夏侯婴牛的人多了去了,但纵观他们的一生以及他们的后代,没有几个人过得比夏侯婴舒服。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范雎以及汉初的张良有着极其难得的激流勇退的智

慧的话,人家夏侯婴则更高出一个档次:他连激流都没有给自己制造和争取,更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勇退。

这就是历史上顶级职场高手夏侯婴,也是一个一直被大家忽视的夏侯婴,当然也正是这种忽视,才恰恰体现了夏侯婴的东方智慧之所在。

这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既有超一流的业务能力,又有超一流的政治能力,还有超一流的洞察人心和人性的能力,甚至有着泥鳅一样灵活游动的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让自己不受任何伤害。

最后,送各位读者一句真心话:想在职场混出头,踏踏实实地把夏侯婴研究透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