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案例
谢鹤亭担任天龙集团公司(原广东省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以来,对自己的管理方式情有独钟:“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朦胧管理。如果一切都循规蹈矩,那么我们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在财务管理方面,他一个电话、一张纸条就可以调动成千上万的资金为己所用。他四处出击,试图赌赌运气。许多投资项目每次都是他个人擅自拍板,缺乏科学论证,最后全部打了水漂。当时有位副总经理看不惯他的专横,提议多派几个熟悉业务的人去负责上述工程,他竟火冒三丈:“这件事你们谁也不用插手了!”不仅如此,他还迷上了港澳的赌窟,前后共输掉资金折合人民币1300多万元。为了筹措赌资,他强行向一下属厂长索取50万元,某职工食堂售卖饭票款5万元也被他索走送上赌台。在人事管理方面,谢鹤亭也是唯我独尊。天龙公司下属有一家“天美食品公司”,1993年,该公司一名职工通过招标竞争,当上了经理,不到一年,公司形势大好。但仅仅因为她看不惯谢鹤亭的“朦胧管理”模式,而被谢撤职。1993年初,谢鹤亭要提拔心腹刘展鹏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其他领导要求开党委会讨论,谢两眼一瞪:“什么事都要由党委会讨论,那还要我这个法人代表干什么?你们这样做,还给不给我面子?”于是,刘展鹏顺利地坐上了集团副总的位置。在天龙公司,无论是谢鹤亭的左膀右臂还是其下属公司的骨干,凡是吃透了“朦胧管理”之精神的,都无一例外地成了偷“腥”的猫,难怪天龙公司从此一蹶不振。谢鹤亭本人成了广东省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尽管被捕之前,他匆匆写信要求辞去一切职务,但他辞不去千古罪名。讨论题:谢鹤亭的“朦胧管理”模式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公司的团队领导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团队领导普遍存在的问题
1.权力分配不当所谓领导者的权力分配不当,就是权力与职位、职责不相匹配,也就是破坏了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层级分明原则,从而造成有职无权、职大权小,无职有权、职小权大,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小责大、权大责小,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领导权力分配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权力在组织中的分布,这是从组织结构角度对权力的分配;二是指权力的授与,是从事务和工作的需要出发,领导者根据实现任务和完成工作的需要将其权力的一部分授与下属。一般来讲,第一层权力分配因为是按照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的,所以每一职位权力的大小和责任的轻重都有相对稳定的规定;相对于第一层权力分配,第二层权力分配在权力和责任的大小上都有相当的灵活性。这样看来,第二层权力分配较为容易出现权力分配失当现象,第一层权力分配则较少。
2.领导权力错位权力错位即领导者的越权,指领导者实际行使的权力超越职位相应权力的现象。越权,广义讲既有范围上的越权,也有使用上的越权。范围上的越权,又分为僭越本分、兼理旁涉与越俎代庖三种情形。僭越本分,原指不守本分,冒用上级名义、礼仪和器物,此处用以指行使上级领导职权;兼理旁涉,指在未被委托和接受代理的情况下行使其他领导范围职权;越俎代庖,此处专指行使下级领导者的职权。在领导实践中,越权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现象。首先,它破坏正常工作秩序。分级领导、分工主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是领导活动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而越权行为破坏了这一正常工作秩序,它使得人们职责不清、位置不明,如同改变机器运转方向和速度,必然失去功能。其次,越权不利于团结。越权实则“侵权”。上级被侵权会认为侵权者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定有取代之心,因而或迎头痛击,或暗中设伏;平级侵权引起钩心斗角、关系紧张;下级被侵权则产生被“罢黜”心理,认为上级不信任自己。
3.权力不受权力不受有正当不受与无由不受之分。所谓正当权力不受,是指下属对领导者职业特权与越权行为的抵制。我们熟知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孙子对吴王越权行为的抵制。而对领导者职业特权的抵制,则是我们极为赞扬的,因为它是同以权谋私现象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斗争。所谓无由权力不受,是指下属对领导者职位权力的抵制。这种抵制是不能容许的。有人认为,你领导对了我就听,你领导错了我就不听。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但并不是一本糊涂账。这里必须弄清楚“领导错了”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是你认为的,那不能算数。比如领导者的决策,即便真的错了,从决策与其实施之初看,人们无法认定其错,又没有更好的决策出台,那下属还是要依计而行的。
4.领导权力变异领导权力变异,主要表现为使用权力的“越位”现象,即无限制地使用权力,将权力泛化到自己的职业中去,从而使自身职业的服务功能(职业规范所规定的应该做的乃至必须做的本职工作)转化为职业特权。所谓职业特权,是指超出职业规范的规定,利用职业之便实施对他人的控制能力。职业特权不只产生于领导权力变异的现象中,每个有职业的人都有可能获取职业特权。比如,旅客列车上卧铺车厢的列车员,他手中有少数机动卧票。按其职业规范规定,这是为解决有特殊需要的旅客(如急症患者)的困难而赋予他的职业权力。可他却超越这个规定,将这几张卧票部分乃至全部出售给除票价外肯拿出一定好处费的人,这就使他的职业服务功能变成了职业特权。职业特权的实质是以权谋私。少数领导者利令智昏、见利忘义、见利忘法,最后终将自食恶果,走上人民的审判台。领导者的职业特权,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极大危害,它不仅直接造成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有形财产损失,还使按规定该办的事办不成,严令禁止的事却畅通无阻,更严重的是它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党风,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必须坚决杜绝。
5.领导权力旁落权力旁落不同于上述第二层权力分配即权力授与,后者是领导者有意识的、明确的授权行为,是根据实现任务和完成具体工作的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而前者没有明确的授权行为,是在长期过程中,领导者的权力被他人逐渐蚕食后形成的不正常局面。领导权力旁落,一种表现为领导者的无奈、认可、默许;另一种则表现为领导者与权力蚕食者的激烈“夺权”冲突。不管哪种表现形式,权力旁落的领导者都只是个牌位,形同虚设。这样的领导者“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向他请示、汇报工作,他的指示无人照办,指挥失灵。
二、实训技能与拓展不到两年换一个,换了12任厂长也没摆脱亏损的一家国有企业,却在一个农民手里起死回生。1994年5月,当王义堂接手河南泌阳县水泥厂时,该厂亏损123万元,到年底,王义堂却使该厂赢利7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税525万元。第三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仍实现利税470万元。当时水泥厂多年亏损,再任命谁为厂长呢?难!有人说:“让王义堂试试吧!”王义堂?这提议让大家一愣,他是水泥厂所在地的农民,他怎么能当国有企业的厂长呢?可再一琢磨,认为王义堂有本事,他和别人合伙开办的公司,个个赢利。县里与王义堂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王义堂交10万元抵押金,企业亏损,抵押金没收;企业赢利,退还抵押金本息,还可按30%的比例得到奖励。谈起当时厂里的情况,王义堂至今记忆犹新:全厂413名职工,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13人,厂长一正八副,各自为政。一个科室有五六个人,天天没事干。来三五个客人,是一两桌相陪;来一个客人,也是一两桌相陪,20个月吃掉30多万元。上任后,王义堂把原来的9个正、副厂长全部免掉,但对原来的规章制度,没有改变,只是不让原来的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空口号。他规定,职工犯错误只允许三次,第四次就开除。不过,他到底也没开除一个人,倒是有二三十个光棍汉主动调走了,因为实行计件工资后,这些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光拿钱不干活了。于是,企业每小时水泥的产量从过去的五六吨提高到十多吨。起初,有城里人身份的人对王义堂的严格不很满意,但王义堂早上5点钟就上班,一天在厂里呆十几个小时,他的责任心,最终让职工认可了。针对王义堂现象,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厂长、经理个人的道德境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生死兴衰。这不是纯经济学所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企业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关注并研究王义堂现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讨论题:
1.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2.王义堂是如何展示领导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