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动服从
6487500000040

第40章 企业需要热情的因子

最近在某月刊上看到,说现如今很多美国人自愿每天工作15小时并且有时还没有周末,很多公司的老板们看了后反应很强烈,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发达的国度,他们享受着最新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情趣,他们可以悠闲地开着汽车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去度假,他们也可以到全世界去旅游。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他们处在科技的最前端,是整个世界的火车头,他们受到的压力也就最大了。然而现在我们的员工有许多人每天工作8小时就喊累,这样的工作热情怎么能跟的上公司的发展呢?

再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来,假如我们对待工作总是冷冰冰、毫无生气的中,那我们还会有积极的工作乐趣吗?这样的企业能做百年企业吗?答案可想而知。首先这样的企业生命力会是短暂的,虽然原因会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基础性的,这儿的人至少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在冷冰冰地工作,毫无生气,更谈不上提升自己,更有甚者是在为加速其所效力公司的“消失”而努力。所以怎样去激发员工的热情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管理如何出热情,企业文化应是最有效的工具。如今是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参与者都要竭力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站稳脚跟,实现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在此转换过程中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杰克·韦尔奇认为“成功者共有的一个品质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极大的热情能够一美遮百丑,激情不是浮夸张扬,而是某种内心世界的东西。优秀企业的标志是能够燃起员工的工作激情。”

企业一时的赢利相对比较容易,但能持续长久盈利就不那么容易,1896年设立的道琼斯工业股价指数入选股不断变化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那些能长久立于入选行列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营造出了让员工充满热情的企业文化。在这一方面全球的两种主流企业文化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注重人性,对人的尊重。我们都知道,企业是靠产品或服务来获利的,因此技术、设备、工艺带动盈利更加趋于表面而直观,而文化显得似乎微不足道,但深层次上讲,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在企业中技术拷贝比较容易,规章制度拷贝也不难,而企业文化的拷贝却不容易。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每个企业对留住人才的条件认识也基本趋同,但现实中真正做起来却差别很大,人的热情释放情况也不一样,也就出现了热情-1=?可见能最终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是文化,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代表了热情-1>0,能够留住人才,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企业的成长力取决于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可简化为数学公式形如“主人翁意识=能力×热情(责任感)”,在我们提倡服从精神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了热情这个能力的权数。我们高度重视这个最基本的原理将指导我们建立起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个人价值观,激活这个最敏感因子,让一代又一代人挥洒激情,我们距离世界级企业将不再遥远,成为百年企业将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