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东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区,北与丽江地区毗邻,南和临沧、思茅地区接壤。
历史沿革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风情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白族占有全市人口的65%。白族风情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白族民居: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大方,白墙青瓦,房屋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
宗教信仰:白族的宗教信仰体现为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是几个或几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神。本主神也是多种多样,如:自然本主有石头、猴子等;神灵本主有山神、太阳神等;英雄本主有杜朝选、段赤诚等;佛教与道教本主有观音、李靖等。
白族服饰:白族服饰在色彩上大多为红白相间,采用对比鲜明、明亮的色块反衬出色调的协调。“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白族舞蹈:霸王鞭舞是白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代表。舞蹈表演所用的彩棍为山竹所制,竹间穿有一串三枚或两串六枚的铜钱。舞蹈时,舞者右手持彩棍,左手拨动鞭的两端,并用鞭轻打身体各关节。
大理风光
苍山之麓,洱海南滨的大理自然景色独特秀美。盛传的“风花雪月”实际上正是大理的四处景观。
下关风:大理市下关,四面环山,四洱河入口地势形如喇叭,印度洋季风顺四洱河四十里山谷吹到下关收口聚集,风力特大;苍山十八溪冷空气亦吹向下关坝区,互相搏击,其狂如虎。每年秋末冬初,有35天尤甚。但是“风高而不寒,无沙亦无尘”。故“下关风”有益无害,美名远扬。
上官花:上关花公园在南诏古关龙首关(今上关)以南的关外,景区由山门、双胞大青树、花园、歌舞游乐园、天龙洞等组成。公园以久负盛名的上关花取名,上关花就在龙首关以北的关外花树村,称“十里香”,即木莲花,平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
苍山雪:相传在远古的大理,有一年来了一批瘟神散布瘟疫。人们苦不堪言。苍山脚下两兄妹从外学法回来,决心为民除害。哥哥带着狂风,妹妹带着大雪,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为使百姓不再受瘟疫的侵害,哥哥化为风神,妹妹化作雪神,用大风大雪把瘟神冻死在山顶。从此苍山上的积雪就终年不化,成为“风花雪月”四景之首--苍山雪。
洱海月:传说河宫里的七公主向往人间生活,私自来到洱海边与渔民段岸黑成婚。七公主有一面宝镜能照亮海底,她为了渔民能够多打鱼,就把自己的宝镜放入洱海中。宝镜从此变成洱海河,世世代代放着金色的光芒。故而,成了现今的洱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