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处华中腹地,扼南北要冲;东屏罗霄毗江西,西障雪峰连云贵,南峙衡岳达广州,北托洞庭通武汉。素称“荆豫唇齿,黔粤咽喉”。
历史沿革
殷商,长沙属扬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黔中郡。秦置长沙郡。汉高祖五年,汉封吴芮为长沙王。公元9年,王莽纂汉,改长沙郡为填(镇)蛮郡。三国时属吴。永嘉元年,析荆、江两州置湘州,辖长沙等郡,州、郡治所设临湘。东晋末,长沙郡仍隶荆州。南朝宋、齐、梁、陈共169年,长沙或置国,或置州(郡)。隋开皇九年,改长沙郡为潭州。炀帝时,废州复郡。唐武德三年,复改长沙郡为潭州。天成二年,马殷建国,国号楚,都长沙。元初,将潭州改为潭州路。文宗时又改为天临路,路治长沙。1364年,吴王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明洪武五年,再改为长沙府,清沿明制,建置依旧。康熙三年,湖广开始分治,置湖南布政使司,偏沅巡抚抚署由沅州迁长沙,改称湖南省,省治、府治、县治同在长沙。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长沙为湖南省会。
人文荟萃
长沙人文荟萃,素有“潇湘洙泗”之称。屈原、贾谊等曾“一为迁客去长沙”,楚辞汉赋,遗风远播。唐代怀素,笔走龙蛇,欧阳双璧并美。刘蜕“破天荒”,名噪文坛。杜陵写句,北海题碑,长卿作赋,皆脍炙人口。宋代长沙太守朱洞于公元967年创办的岳麓书院,历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著名理学家朱熹、张轼在此讲学,形成全国颇具影响的“湖湘学派”,时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明清以来,王夫之师法屈原,孜孜探索;魏源光大船山,启蒙后世。及至近代,谭嗣同、唐才常变法维新,开湖湘风气之先。
英雄之城
长沙英雄辈出,素有“革命摇篮”之称。近代史上,这里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等一批仁人志士在这里从事反清斗争,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立下了不朽功勋。现代史上,这里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此求学,从事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影响遍及神州大地。
自然风光
长沙风景秀丽,素有“山水名郡”之称。岳麓山耸立西岸,湘江纵贯全城,浏阳河逶迤东来,橘子洲和月亮岛伏卧江心,12座公园和诸多绿地点缀城中,水光山色和洲景城廓浑然一体。东有山奇水秀石怪林幽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蜿蜒数十里的浏阳湖风景带,西有名山伪山名水伪水和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南有风光优美的森林植物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墓葬,北有长沙野生动物园、山鹰潭度假村、城郊海拔最高的名山黑糜峰和十里古陶都铜官镇等。城内城外江山如此多娇,更显示出这座南国名城的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