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71800000043

第43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政党是具有特定世界观、特定价值观和共同理想的人们,为维护或实现本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自愿组织起来,并以掌握政治权力为目的的政治组织。显然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政党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并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性质从党成立之日起就已确定,且其阶级基础在党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强。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前提和根本。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始终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具有以全局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阶级基础。第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工人阶级先进的觉悟阶层,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先进分子。这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但党员队伍的构成,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人阶级成分,而包括拥护党的纲领、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奋斗的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吸收他们加入到党的队伍中,并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第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这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严密而完整的世界观,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党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在非工人出身的党员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关键在于党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用先进的指导思想,凝聚全党的意志和灵魂,指导党员为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必须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意愿,发愤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是社会主义大厦的顶梁柱。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之所以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根本原因是: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美好社会。这一历史进程是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一切劳动者阶级解放的过程,是全人类的解放过程。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据此,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当然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始终紧密相连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90年的历程,党始终如一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前列,全心全意地宣传、动员、组织和依靠群众,用不懈的努力,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第二,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为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因为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党执政的最宝贵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的拥护,党的执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群众基础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必然选择。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博大胸怀,吸纳、借鉴和利用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就要把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就要把全民族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越是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振兴就会越有保障。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只有依靠了自己的政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才有可能解放全人类。党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拥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科学指南、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些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继续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同时,也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具有“两个先锋队”性质,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己任,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前赴后继、浴血奋斗。建党初期,党领导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是为了实现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抗日武装力量,广泛团结所有爱国进步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利益;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赶走帝国主义,推翻剥削阶级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更是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生活幸福的梦想;此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人民群众长远的、现实的利益开辟了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全心全意领导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起来的同时,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30余年的艰苦创业,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开始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

党的历史证明,在任何历史阶段,只要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的事情就好办,党就无往而不胜。人民的拥护是确立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但都因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终归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艰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党顺应人民的要求,千方百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这是人民拥护、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结果。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党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并且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促进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在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无前例地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极富创造性地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框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而历史性地全面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格局。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以不可争辩的逻辑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来执政,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表现在阶级基础上是工人阶级,表现在理论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表现在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上,始终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表现在利益目标上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集诸多先进性于一体,构成了巨大的政治优势,使她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别的政治力量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不可能组织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不同的国家对它有不同选择和把握。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要保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人既没有留下现成的理论答案,历史也没留下成功的经验。只能根据中国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正确路线和纲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新时期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在这个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我们党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党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在其进行的过程中,既经常性地受到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利因素的破坏干扰,又面临着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困扰。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实现和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力量、能够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实践证明,在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具有驾驭和解决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才能维护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伟业,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会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她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愿意跟党走,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要求自己的党员干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组织和凝聚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在中国从来就没有一个政党组织像共产党那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那么密切的联系,并且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勇于纠正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等,都只能靠共产党的领导,别的任何政治力量都是不可能胜任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但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因为:第一,党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在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全面胜利后,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如何执好政,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合格?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新的考验。第二,党所肩负的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是,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不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党就难以实现领导职能。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作风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领导体制和方式落后于形势和任务,必然会削弱党的领导。第三,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我们长期在外部封锁的环境下领导党的事业。现在,我们要在全面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来执政。如何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和协调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种深层次矛盾,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这是对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严峻考验。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出现了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尤其是腐败现象得不到根本遏制,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方式上,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够,工作作风涣散,效率不高,治党不严等现象广泛存在。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只有切实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真正坚持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目前应着力解决这样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真正实施这一方略有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改变党的执政方式,把过去主要依靠政策、依靠行政手段的领导,逐步改变为不仅依靠政策,而且要通过和依靠法律手段、依照法定程序领导和管理国家事务。党领导人民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以此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行为,带头执行宪法和法律,实现依法治国,这样才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其次,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特殊的条件和要求,形成了党政职能不分的一元化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形势变了,目标也变了,但党的领导方式却没有改变,依然是党管一切,权力高度集中。这不利于充分发挥政权机关和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违背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最终也妨碍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好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党政各有自己的职能,不能随意混淆,更不能越俎代庖。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的实践结合起来,建立最大限度地及时反映民意、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要长期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从各方面形成从严治党的管理约束体系,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