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6466300000003

第3章 3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有人认为,一个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科学知识+管理艺术+经验积累;还指出,一个现代管理者如果仅具备管理的经验和艺术,其成功的概率只有50%,如果仅掌握了管理的科学知识,其成功的概率也只有50%。这种观点表明,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反映的是千变万化的管理现象,而管理的科学性则反映纷繁万千的现象中的规律性,并通过实践使之上升为理论、原理和方法。因此二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和转化的。管理的艺术可以上升为科学的管理理论,管理艺术又需要理论指导;而管理科学理论的运用也必须讲究艺术,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前提条件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1.3.1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学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做好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依据。要搞好科学管理,必须有科学的基础工作与之相适应。

(2)群众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为各项专业管理发挥其职能作用而创造条件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企业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密切相关,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依靠全体管理人员、生产工人以及全体员工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才能搞好。

(3)变动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以后,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但又必须随着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随着管理现代化的推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本身也需要改进和提高。所以,基础工作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一劳永逸。

(4)先行性。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为各项专业管理提供资料、准则、条件和手段的。所以,它必须走在各项管理职能工作之前,是一种先行性的工作。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基层的部分,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和信息反馈的转折点。加强基础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都是极为重要的。

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它是实现企业管理职能的必要前提和依据;②它有利于实行科学管理,并为向现代化管理发展提供条件;③它是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④它为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供计算和考核的依据。

1.3.2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基础工作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态都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抓哪些基础工作。但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对基础工作有着共同的要求。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实验成果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总结,形成一定的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我国《标准化法》已颁布实施,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进入法治管理的新阶段。

标准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搞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促进技术进步,稳定和提高质量,合理发展品种,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能源消耗等有着重大作用。企业在基础标准方面要全面采用国际通用标准,重要的产品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按作用范围不同,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集团性标准;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它是企业标准的核心和主体,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运等所作的应该达到的尺度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是一种技术上的法规。按其内容来说,主要有:

①基础标准。它是指现代企业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具有最一般性和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例如,为保证产品、零部件互换性而制定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直径”、“标准长度”等;为统一各专业的技术语言而制定的名词、术语、符号等。它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定其他各类标准的前提。

②产品标准。它是为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型号、尺寸、主要性能参数、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至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

③工艺规程。它是为制造产品或零件而规定的加工路线和加工方法。

④操作规程。它是为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仪器等所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⑤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它是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职工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规定。

⑥设备使用、维护、修理规程。它是指设备在使用中以及在进行维护、保养、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标准。

(2)管理标准。它是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作的规定,对管理的规则规章、程序及其他管理事项制定标准。其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标准。这些标准为企业合理地组织指挥生产和正确地处理生产、交换、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使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

(3)工作标准。它是对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等所作的规定,是衡量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的依据和准则。工作标准一般是按部门的职能和岗位制定的,是岗位责任制、职责条例和经济责任制的深化和发展。

2.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指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修改和管理工作。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占用以及利用程度方面应遵守和达到的标准。定额也是一种标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定额工作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内容。由于它对合理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被单列为一项基础工作。

企业的定额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设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费用定额等。

3.信息工作

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是指技术经济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对企业管理活动有影响的数据。按其来源不同,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产生于企业本身的技术经济活动,包括原始记录、资料、报表等;外部信息涉及企业外部环境,包括上级的指示、市场情况、用户信息、技术经济情报、物资供应趋势等。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内外部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对管理效率、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是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信息的反馈,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偏差,保证企业目标和计划的实现。信息还是沟通组织有效活动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一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信息在管理系统中运转,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信息系统,是由原始记录、统计资料、科技经济情报和科技经济档案等构成的。

4.计量工作

计量是用计量器具的标准量值去测量各种计量对象的量值。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化验和分析等工作。它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与质的数值进行掌握和管理。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不可能准确鉴别产品质量,也难以进行严格的物资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因此,企业必须对从原材料、燃料等物资进厂,一直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做好计量工作。

5.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劳动操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它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行动规范,是职工进行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以及正确处理人们在企业中的相互关系的准则。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尽相同。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制度(如企业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等。

规章制度以责任制为核心,而在责任制中又以岗位责任制为主。因为在现代企业中,拥有成百上千甚至几万名职工,要把这些职工合理地安排在每一个岗位上,把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把工作协调起来,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