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地理
6466100000007

第7章 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和海洋资源。本章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土地不仅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建设的必需场所,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指可供农业利用的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建筑用地等,就是按土地利用类型来分类的。

土地利用类型

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中国土地面积144亿亩,耕地不足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9%;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较低。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一)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中国地域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各温度带区域差异显著。加上地质、地形和水热等条件的综合差异,以及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使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都有大面积的分布。

(二)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尤其是平原少,故中国耕地的比重较小,这是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荷兰等)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而中国只有10%多一些;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

(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数量较少

中国土地辽阔,总量巨大,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计算,各类土地资源的相对数量较少,特别是耕地和林地更少,这是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世界人均耕地为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09公顷;世界人均草地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人地矛盾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8%,加拿大的2.4%,俄罗斯的7.0%,美国的21%。人均在世界排序中显然居后。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林地和人均草地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120、第114、第120和第84位。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近些年,中国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从1997年到2003年的7年间,中国耕地从19.5亿亩锐减到18.5亿亩,而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却年均增加1000万人。

中国虽有9.6亿公顷的土地资源,但人均只有0.74公顷,远低于世界人均2.46公顷的水平。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而耕地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将减少到18亿亩左右,人均耕地将不足1.2亩,届时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1.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草地多分布在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森林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部季风区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

中国淡水养殖水面绝大部分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自然生产力高。浅海滩涂及海岛周围海水可养面积2000万亩,目前利用率低,实行养殖与捕捞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海水水域的生产潜力。

中国土地利用图

2.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各地气候资源不同,造成了中国各地区土地生产力的巨大差异。在季风区内,东北地区属温带,土壤肥沃,但大部分地区热量略显不足,生长期短;华北地区耕地多,林地少,但水资源不足,旱涝盐碱灾害多;黄土高原虽然土层深厚,但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这三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比较低;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产量高。在西北内陆地区,既有荒瘠的沙漠,也有因冰雪融水灌溉而在山麓地带分布着的土地生产力较高的绿洲。青藏高原山地海拔较高,土地生产力的垂直差异非常显著。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不仅指在地理分布上,在土地质量上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土地资源中,高产田占21.5%,中低产田占78.5%,而中低产田的80%分布在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五)难以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

中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瘠,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目前已利用的中国土地资源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2/3,还有1/3的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石山、裸地、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等。

中国土地资源的质量的区域差异

地区土地资源区域差异自然原因

东部季风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

西北内陆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二、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尤其是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从而丧失大量良田。此外,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问题,以及城市、工业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也使土地资源中耕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一)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据估计,中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被冲走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约1亿吨,相当于中国一年中生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量。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合70多亿元。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1957-1977年的20年中,中国被占用的耕地达2700万公顷,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1/4以上,平均每年减少的耕地约133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地方的经济开发区和农村建房等占用耕地的现象较为突出。全国每年减少耕地约为50万公顷。

过去,中国在种植方面只重视粮食生产、轻视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结构不合理,致使许多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利用效率低下。耕地生产水平不高,耕地生产率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林地利用率低,有林地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低;林地中多为采伐后的次生幼林,特别是一些采伐不合理的林地,因没有及时营造幼林,留下的多为灌木次生林地。草地利用水平更低,优质牧草地比重小,产草量低,草地过载使草原退化,北方沙漠化和潜在沙化的草地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水域利用水平低,在全国可养殖池塘中利用面积仅占75%。城市土地利用率较低,尤以工业企业更为突出。建设项目用地普遍征多用少,闲置浪费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为地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使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作物及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农田土壤,使之免受污染是当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合理利用土地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土地资源人均相对量较少是土地资源的劣势,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只能精耕细作,走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道路。

针对中国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可耕地更少,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的具体特点,我们应根据各地的土地类型结构,以及人口、民族、经济基础等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农、林、牧、矿等生产,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北方许多半干旱地区草地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畜牧业要比垦荒种粮更为有利,这就要有计划地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的优势。

由于土地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因此,土地资源是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中国土地资源人均数量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未来15年的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要求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规划期内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第二节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一个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作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一、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中国领土辽阔,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种类多,矿产资源丰富

在一定的区域和构造条件下,由于地质发展历史相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使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区域性和分带性。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地质状况复杂,具有多种矿产的成矿条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其中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钨、锑、锌、钒、钛、稀土等。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锡、钼、煤、汞、磷等。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二)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支柱性矿产后备储量不足,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较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用量较大的重要矿产,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磷等,或贫矿多,或难选矿多,开发利用条件较差。中国铁矿储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的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又如钾盐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

(三)伴生和共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中国地质情况相当复杂,伴生和共生矿多。据统计,中国有80多种矿产是共(伴)生矿,以有色金属最为普遍。虽然共(伴)生矿的潜在价值较大,甚至超过主要组分的价值,但其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亦大,选冶复杂,成本高,因而竞争力低。例如,中国钒储量居世界第一,但90%以上都伴生于其他矿种中;攀枝花铁矿石中,就含有钒、钛、镍等10多种元素;白云鄂博铁矿和金昌市的金川镍矿也都伴生有多种金属元素。矿石含有多种元素,给分选冶炼带来了困难。过去,这些伴生矿的回收率很低,浪费了大量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四)分布普遍但又相对集中

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许多重要矿产分布地区很广,地区分布不均。如27个省区均有铁和铜的分布、24个省区有磷分布、28个省区有煤分布、19个省区有钨分布。但这些矿藏又相对集中于少数省区。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而西北很少;铜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磷矿主要集中在川、滇、黔、湘、鄂等省,华北、东北、西北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贵州等省区最集中,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虽然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如北煤南运、南磷北运等。这就需要大力加强铁路和水运建设,使分布不均的资源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

二、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一定地域内能否形成矿产、形成多少与优劣均与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度,除地质条件外,与可供储矿的疆域空间条件直接有关。在同等有利于成矿的地质条件下,疆域越是辽阔,矿产资源就越丰富。

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与地形地貌为储存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宙到新生代这30多亿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多期广泛而又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是亚欧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产物。按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位于亚欧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洋板块相接。受几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影响,形成了多样性的矿产组合结构。正是由于以上诸种因素,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一)能源矿产

中国化石能源分布

能源矿产是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3%和95%左右。因此,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其次是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区)。

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新疆、渤海和北部湾等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以及新疆的油田是目前最主要的油田。

此外,铀和地热能资源等也有较大的储量。

(二)金属矿产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一些主要金属矿产的分布具有分布普遍但又相对集中的特征,如铁集中于辽宁、河北、四川等省,辽宁的鞍山、湖北的大冶、四川的攀枝花都是有名的铁矿产地;铜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桂、滇等省(区)。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三)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藏以外的所有矿物和岩石均属非金属矿藏。前者如云母、石棉、金刚石、石墨、滑石、磷等,后者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石等。目前已知的非金属矿藏已近200种,其中矿物约150种、岩石50种。中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主要矿产分布图

三、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第80位),而且后备探明储量不足。目前有6种支柱性矿产的探明储量不足。进入21世纪,在45种主要矿产中约有1/4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矿产基地。如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建立有色金属矿产基地;在内蒙古建立稀土工业基地;在湖北、云南、贵州建立磷矿基地等。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消耗;坚决制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或破坏,对各种矿产精打细算地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在铁矿利用上,应立足贫矿,加强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的研究,尽快解决贫矿利用的问题。

第三节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一、中国旅游资源特点

(一)分布广,类型多

中国的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十分广泛,从东海之滨到中国西部边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及南海诸岛,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五大丘陵和纵横交错的各大山系,无不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类型多样、美感性强、尺度各异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8999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是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的世界遗产(2005年)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14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山西五台山、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7项,自然遗产有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有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4项,文化景观有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项。

(二)风景奇特,地方特色鲜明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风景资源中,从山川风光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从文物古迹到民族风情、文化艺术,都有许多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的奇景。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年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凇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风景资源往往以某一类或两类为主,集中连片或呈带状分布,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如中国的西北甘、宁、青、新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沿线,以古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西南地区云、桂、黔三省区地形复杂,石灰岩溶蚀地貌发育形成奇山异水,加之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因而形成以自然山水胜景和民族风情为主的西南奇山异水风土民情旅游资源区。

神奇的张家界“四怪”

神堂湾奇怪的响声神堂湾是一个天然的半圆形深谷,面积达10余公顷,三面悬崖峭壁,湾内深不见底,神秘莫测;有时霞光万道,瑞气煦煦;有时又阴风惨惨,雾雨绵绵。更令人惊叹的是,只要你靠近湾边,耳边便隐隐约约响起一片鸣锣击鼓、人喊马嘶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在鏖战……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神堂湾里鼓乐齐鸣,人声鼎沸,像千家万户聚在一起欢度节目一样。有人说,当年向王天子率众将士跳入神堂湾,那阵阵的喧闹声,是向王和众将士在过除夕之夜。也有人说,神堂湾深不可测,里面“藏龙卧虎”,是那些动物发出的声音。还有人说,神堂湾的石头有磁性,录下了当年向王与官军作战的声音,录下了狂风暴雨、雷鸣电闪的声音,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声音又会被放出来。

月亮垭奇怪的红月太阳是红色的,月亮是白色的,这个普通常识连三岁小孩都懂。可在武陵源的月亮垭,却能看到红色的月亮,真叫人惊奇不已。月亮垭的红月亮,一般是在春夏季的月中旬,发生在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圆圆的月亮,像早晨初升的太阳,血红血红,发出黄昏时的光环,把贺龙公园、石家檐、神堂湾一带照得通明,如晨曦初照,给那直插云霄而静谧的大峰林染上一层金色。这种现象大约可持续一个多小时。

金鞭溪奇怪的影子峨眉山上的佛光在世人的眼中,那是一圈圣洁的光环。武陵源金鞭溪那一人成三影的幻景,却是当地人幸福吉祥的佳话。金鞭溪优雅清澈,像一条洁白的哈达飘动在武陵源的千峰万谷之间,把景区装点得更加富有罗曼蒂克的情调。秋天,当游客从水绕四门至张家界,沿途观赏五步一个景,十步一层天的景致时,溪水哗哗,鸟鸣蝉叫,山花新香,野果串串,如诗如画,好不惬意。当行至五千米许,若遇上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影子由一变二,由二变三,人动影随,影随人至。

西海奇怪的光环茫茫西海,是一个奇特的石林海洋,石峰数以千计,千姿百态,有的如擎天柱,有的如长鞭,有的如棒槌,有的如神剑……十几个层次的景致,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幅。在神堂湾与贺龙公园的风景地段,一根高约200米的石柱,峰顶叠翠,两个小石峰,中间钳着一块小石头。就这块神奇的石头,就这个奇妙的石峰,每年要发生一次奇迹——发一次光,其光亮就像烧电焊那样,火光四射,四射的光芒照亮了神堂湾一带,把整个西海照得有如白昼,其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最大的亮度大约持续三四分钟,最后由强变弱,再慢慢地消失。

——中华网旅游论坛,2009年8月21日

(三)历史悠久,风光无限

中国是世界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开发历史,使中国所有风景区几乎都渗透了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是经过数千年的历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而成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天然赋予的、由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营造的产物。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是在古今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旅游资源,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和可创造性,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一)山景

在各类地形中,以山地的旅游价值最高。作为旅游资源,旅游名山是雄、奇、险、秀、幽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是中国山景的代表。安徽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山,它集众多名山之长,兼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雁荡之怪石、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奇秀,以怪石、奇松、云海和温泉“四绝”最负盛名。此外,庐山、雁荡山、武夷山、崂山、武当山、青城山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西部山地高峻,风光迥异,雪峰冰川和奇特的动植物为登山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岳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为历代祭神和游览胜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古迹。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巍峨挺拔,气势磅礴,自古以“雄”而闻名天下。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东西两侧河谷深切,南为断层所限,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奇观。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山形峻秀,为儒、佛、道教之圣地,山中的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闻名天下。恒山在山西浑源县,山中怪石争奇,古树参天,景观幽静,悬空寺堪称古建筑一绝。衡山在湖南衡山县境内,以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和水帘洞之奇四绝令人神往。

中国山景依其成因大体可分为:新生代造山运动隆起的世界高峰,如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花岗岩形成的风景名山,如黄山、九华山、华山;石灰岩溶蚀而成峰林和溶洞的喀斯特景观,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安顺龙宫;丹霞地貌如武夷山、韶关金鸡岭、承德双塔山;火山喷发物流纹岩再经风化作用造就的奇峰,如雁荡山、天目山;由火山喷溢的玄武岩构成的火山景观,如长白山白头峰和五大连池火山群;古老变质岩形成的名山,如泰山、五台山、嵩山;由构造断裂而隆起的名山,如峨眉山、恒山;新构造运动和冰川作用塑造的奇峰,如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二)洞景

中国洞穴资源数以千计,在南方一些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洞穴分布和岩性、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关系。目前中国开发的洞穴约300处,其中一部分是在原来洞穴的基础上进行整修而成的。开发较早的是桂林七星岩、芦笛岩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的辽宁本溪水洞、贵州安顺龙宫、浙江桐庐瑶琳仙境、北京房山石花洞,90年代以来开发的广西荔浦丰鱼岩、桂林冠岩、重庆武隆芙蓉洞等,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水景

自然风光的基本要素是山和水。水体的形、态、声、色、光、影及其组合变化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几乎所有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水。水景使人感到温柔、秀丽、幽雅、清静。中国海洋、江河、湖泊、泉水兼备,水体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1)河景。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特色。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潺潺流水的武夷山曲溪,四时长丰的珠江,均别具情趣。

(2)湖景。波光潋滟的湖泊自古被人们视为风景佳地。中国湖泊遍布大江南北,许多湖泊因其矿物质含量差异和风光明媚而具有疗养与旅游价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全国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不下数十处。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哈纳斯湖,到京都侧畔的昆明湖。东西南北,闻名遐迩。中国各地兴建的水库已经有多处辟为游览地,如新安江水库、刘家峡水库、红枫湖水库、十三陵水库等。

(3)瀑景。中国疆域辽阔,地势复杂,为瀑布大量发育提供了基本条件。据统计,中国大小瀑布至少在数百个以上,瀑布群也不下数十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庐山瀑布群、雁荡山瀑布群、黄果树瀑布群、九寨沟瀑布群、天柱山瀑布群、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上下22级并连,其中18级为地面瀑布,4级为地下瀑布,主瀑落差74米。金华冰壶洞瀑布是在岩洞中形成的地下瀑,瀑布跌入地下暗河潜流而去,人称其为“银河倒泻入冰壶”。中国最美的瀑布群是九寨沟瀑布群;水量最大的瀑布是壶口瀑布,有翻江倒海之势。

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面积超过72000公顷,因周围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整个风景区面积720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600平方千米。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由则查洼、日则、树正三条沟组成,总长50余千米。则查洼沟尽端是长湖,日则沟尽端是草湖,两沟由南向北在若日朗合为树正沟,两沟尽端湖泊至树正沟口高差1000余米,其间有呈梯级分布的大小湖泊114个,湖泊之间有47眼泉水、17个瀑布群、11段激流、5处钙华滩流,相串相连,形成以高山湖泊和瀑布群以及钙化滩流为特色,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藏族风情为一体,体现原始美、自然美、野趣美的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被当地的藏民奉为神山圣水,得到了极好的保护。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尖峭雪山雄奇之美和多姿多彩的秀水绚丽之美并存。九寨沟的精灵是水,这里的水清澈透底,纯净碧澄,没有污染。由于水中沉积物和湖底水藻对阳光的反射,水色五彩缤纷,加之蓝天、雪山、层林、红叶倒映在水中,色彩斑斓,形成层次丰富的组画,美不胜收。湖泊、瀑布和滩流随季节、日照和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幻无穷的景致,令人叹为观止。九寨沟是大自然的杰作,体现了风景美学的最高境界。它集水形、水色、水姿、水声于一体,收尽天下水景,构成了一幅多层次、多方位的天然画卷。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布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真是“九寨归来不看水”!

(4)泉景。中国泉水遍布全国各地,水质好、水量大。因奇水怪泉而闻名遐迩的“名泉”有上百处之多。因地下水的储存条件不同,它们中有四季如汤的温泉,刺骨冰肌的冷泉,喷涌而出的承压水泉,汩汩外流的潜水泉,水雾弥漫的喷泉,时淌时停的间歇泉,去病医疾的药泉,甘甜爽口的矿泉,还有离奇古怪的水火泉、甘苦泉、鸳鸯泉,更有北京西山的玉泉、杭州西湖的虎跑泉、江西庐山的聪明泉。这些名泉,对风景名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开发历史最早、历久不衰的矿泉风景名胜首推西安骊山华清池,广东从化、北京小汤山、云南安宁、黑龙江五大连池也都是驰名的矿泉疗养地。

(5)海景。海景旅游资源包括海蚀奇观、沙滩风景、五彩卵石、海滩森林、海底花园、大海波澜、神奇岛屿、海市蜃楼、海上观日、神秘海火。在中国疆域之内,漫长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分布着至少6500个岛屿,50多个群岛和列岛。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到北仑河口,全长1.8万千米,沿海岛屿达5000多个。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普陀山、厦门和三亚等都是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的滨海风景区。

(四)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是自然旅游资源中具生命力的、最富有特色的类型。蓬勃的生机、艳丽的色彩、多姿的形态、迷人的芳香往往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名木,珍禽异兽。银杏、银杉、金钱松、白豆杉等皆为珍稀裸子植物;牡丹、芍药、月季、菊花、兰花、莲花、海棠、山茶、水仙、梅花为中国著名的十大名花。珍稀特有动物资源如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金丝猴、丹顶鹤等是地质历史的见证者。许多动植物既能起到烘托主景作用,又能独立成景,构成颇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一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区,如黑龙江扎龙鹤乡,江西与青海鸟岛,福建鸳鸯溪,云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景色奇秀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长白山、卧龙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方。

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

(五)历史古迹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及各地,尤以黄河流域最为集中。可供人们游览观赏并获得知识启迪的有古人类遗址、帝都宫苑、园林建筑、宝刹古寺、石窟碑碣、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

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央王朝的帝都或封建割据政权首府的,从禹都阳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余处。其中安阳、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居于显赫地位,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遗留古迹很多。西安与北京几乎平分了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帝都历史,举凡宫殿、祭坛、陵寝、王府、宅第、寺庙、道观、园囿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区,成为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名城。

(六)文化古迹

历史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在中国的文化遗存中,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寺庙、道观、经堂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三大道教胜地;云岗、龙门、敦煌和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厦门南普陀、宾川鸡足山、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等,亦终年香火不绝;寺庙、道观、经堂是建筑艺术的精华;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如敦煌莫高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此外,河北定县开元寺塔、山西应县木塔、大理崇圣寺三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开封铁塔等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七)古建筑工程

古代中国创造的众多浩大工程,今天已经成为中外游人重要的游览参观地,如长城、京杭运河、都江堰、古栈道、赵州桥、应县木塔等。长城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工程,始建于西周,现保存下来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建筑的,它西起嘉峪关,东止山海关,以修筑年代久远、工程浩大闻名于世,它的一砖一瓦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贯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新疆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历史上曾修筑的驿道、栈道规模也堪称壮举;中国的宫殿和亭台楼阁等古建筑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如北京的明清故宫、曲阜的孔府、孔庙,拉萨的布达拉宫等都是世界闻名、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为江南三大名楼;安徽琅琊山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为四大名亭。

(八)古典园林

中国造园艺术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它把建筑、山池、园艺、雕刻、绘画、书法、装饰、美学等融于一体,使生景、画景、意境巧妙结合,虽为人作,却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中国古典园林又可分为皇家园林、宅第园林和寺庙园林等。北方多帝王园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具雄伟的阳刚之气。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江南历史上是文人墨客、名士商贾云集之地,私家园林小桥流水,玲珑精巧,清秀淡雅,尤以苏州、扬州最负盛名。苏州园林堪称中国园林代表,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九)民俗风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节日盛会或风俗习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画卷。汉族的春节、壮族的歌圩、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浴佛节、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生动活泼的喜庆活动,吸引着中外游人。

中国的民俗风情

苗族、土家族: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族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好,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赶年”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普通话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作“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竿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掷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偷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白族:“放高升”。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咪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撒尼族:食汤圆。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十)美味佳肴

中国菜肴名扬四海,色香味形兼美。中国烹饪选料讲究,刀工精细,配料巧妙,善于调味,技法多样,注意火候,盛器精美,品种丰富。八大菜系,各具千秋,其共同的特点是用料考究,刀工精细,制作精绝,百菜百味,回味无穷,余香满口。各地充分利用地方土特产、运用民间技艺等优势,烹制了多种地方风味食品,如北京全聚德烤鸭、东来顺涮羊肉、天津狗不理包子、西安羊肉泡馍、新疆烤羊肉串、南京板鸭、杭州东坡肉等。

八大菜系

中国菜肴由于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之分。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

鲁菜是中国开创最早的地方菜系,它选料精细、讲究丰满实惠、善于烹调高热量高蛋白菜肴,口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称。

川菜川菜有用料广博、味型多样、菜肴适应面广等特点。川菜以麻辣味浓著称,川菜味浓、重油、主题突出。

苏菜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粤菜用料广泛,选料精细,鸟、兽、虫、蛇和生猛海鲜都是席上珍品,口味讲究清、鲜、爽、滑,并随季节时令而变化,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鲜。

闽菜注重清鲜、淡雅、爽脆,善于调汤,有“百汤百味”、“一汤十变”、“无汤不行”的传统说法。

浙菜一是多选用得天独厚的特产来突出地方菜肴特色;二是注重火候,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三是口味清鲜、滑嫩,突出主料本色真味;四是秀丽雅致,美如其景。

湘菜选料广泛,刀工精湛,口味重辣、酸、香、鲜、软、脆,常用的味型有酸辣味、咸鲜味等家常味型和咸甜酸香鲜兼有的多种复合味型。

徽菜原料丰富,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工,注意食补。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即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遗迹及传统文化风貌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历史、文物古迹、风貌和居民生活情景是历史的缩影和国家的橱窗,是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古都。中国安阳、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建都朝代多,时间长,被列为七大古都。其中安阳作为古都的历史最早,西安作为古都的时间最长,北京是距今历史最近的都城。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区域特征

中国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分布广泛。就全国而论,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旅游资源区。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可将中国划分为8大旅游区。

(一)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

包括黑、吉、辽。东北区自然景观的突出特点是原野广阔,河流湖泊众多,山地林海茫茫,冬季呈北国冰雪景观,夏季为避暑胜地,以白山黑水、火山熔岩、原始森林为其特色。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辽、金、清等王朝兴起之地,少数民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文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明显。

(二)西北干旱景观旅游区

包括新、甘、宁、内蒙古。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内陆型旅游资源区。以黄土高原、戈壁沙漠、森林雪山、塞外草原和片片绿洲构成中国的西部风光。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沿线有大量珍贵古迹,敦煌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三)中原古迹名山旅游区

包括京、津、陕、晋、冀、鲁、豫。中原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中原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这里成为中国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自然风光以山地最为突出,五岳中的东、西、北、中岳均在本区。人文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七大古都中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在本区。特别是首都北京,不仅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还是外国旅游者来华的首选旅游地。

(四)长江中上游名山峡谷区

包括湘、鄂、川、渝。地处中国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过渡地带,原始的自然保护区风貌、壮丽的峡谷风光以及引人入胜的三国胜迹等主要旅游资源具有地域关联性,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级旅游资源区。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光以及王朗、卧龙、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人文旅游资源中以古代楚文化和三国遗迹最具特色。

(五)华东名山—园林旅游区

包括苏、浙、皖、赣、沪。华东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更为密集),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客源地。区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多样。拥有庐山、黄山、雁荡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一批名山和长江、钱塘江、富春江、太湖、鄱阳湖等一批秀水。古都南京、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在这里。此外,杭州西湖风光、苏州园林、京杭古运河均为著名的旅游点。

本区既为“资源型”旅游区,又为“市场型”旅游区,成为一种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综合型”旅游区。

(六)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区

包括黔、滇、桂。西南区喀斯特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著名的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均在本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西双版纳、梵净山、玉龙、草海等自然保护区。本区少数民族众多,有壮族、苗族、傣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多民族的文化习俗绚丽多彩。

(七)华南热带—亚热带景观旅游区

包括闽、粤、琼、台、港、澳。以热带、亚热带风光最为突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流水切割和风化、溶蚀等作用,形成许多奇石、幽谷和名山。绵长的海岸地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岩和滨海景观,特别是阳光海岸、沙滩、珊瑚岛礁独具特色。广东、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台等地还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八)青藏雪山高原旅游区

包括青海和西藏。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以高原高山、雪山冰川、大江大河源头为特色。这里有高山雪峰、星罗棋布的湖泊、深邃的峡谷,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茫茫草原、原始森林,又是野生耐旱动物的天然乐园。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以藏族宗教文化为主,有古城拉萨。神话般的高原民族风情,令人神往。

思考与练习

1.讨论对中国“地大物博”的概念,应如何正确认识。

2.阅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熟悉图上各种土地类型的符号,并说明中国耕地、林地、草地、荒漠等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

3.为什么说中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试举实例说明。

4.说明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5.举例说明中国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6.分析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