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享受不再纠结的人生
6464700000007

第7章 挣脱,打破心灵的瓶颈

一只小螃蟹在玻璃瓶里长大了,它想要往上爬,但瓶子的颈部却将其卡住,这只螃蟹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摆脱瓶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瓶颈,它就像是一道横在成功与失败间的一道槛,一旦我们迈过了心中的那道槛,那么就会获得成功。只是大多数人热衷于或者宁愿望着那道槛打发时光,却不愿抬一下腿迈过去,去领略无限风光。

1.让希望伴随自己一生

人生之路总是与希望为伴的,人的一生缺一些其他的东西还可以,就是不能没有希望。生活中总会交织着跌宕起伏,只有为了希望而活下去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一位银行家,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不但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而且还背上了一大堆债务。但是,他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权人的欠款后,这位金融家实现了他那伟大的承诺。

有一次,一位客人问他,他的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这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天性。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心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来不要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总是要看到事物阳光灿烂的一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你消极,生活就会暗淡;你积极向上,生活就会给你许多快乐。

可见,一念之间,一种心态的选择就会使人生命运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往好处多想一点儿,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时刻往坏处想,我们的人生也就充满了黑暗。康氏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由于命运的安排,她几乎经历了一个女人所能遭遇的一切不幸,然而她却用一颗满盛着希望的心灵演绎了一个幸福美丽的人生。

十八岁时,她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生意人,可刚结婚不久,丈夫外出做生意,便如同飞出的黄鹤,一去不返。有人说他死在了响马贼的枪下,有人说他是病死他乡了,还有人说他被一家有钱人招了养老女婿。此时,她已经怀上了孩子。

丈夫不见踪影几年以后,村里人都劝她改嫁。没有了男人,孩子又小,这寡居生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但她没有走。她说丈夫生死不明,也许在很远的地方做了大生意,没准哪一天发了大财就回来了。她被这个念头支撑着,带着儿子顽强地生活着。她甚至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她想,假如丈夫发了大财回来,不能让他觉得家里这么窝囊寒酸。

这样过去了十几年,在她的儿子17岁的那一年,一支部队从村里经过,她的儿子跟部队走了。儿子说,他要到外面去寻找父亲。

不料儿子走后又是音信全无。有人告诉她说儿子在一次战役中战死了,她不信,一个大活人怎么能说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儿子不仅没有死,而是做了军官了,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会衣锦还乡。她还想,也许儿子已经娶了媳妇,给她生了孙子,回来的时候是一家子人了。

尽管儿子依然杳无音信,但这个想象给了她无穷的希望。她是一个小脚女人,不能下田种地,就做绣花线的小生意,勤奋地奔走四乡,积累钱财。她告诉人们,她要挣些钱把房子翻盖了,等丈夫和儿子回来的时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大病,医生已经判了她死刑,但她最后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她说,她不能死,她死了,儿子回来到哪里找家呢?

这位老人一直在村里健康地生活着,今年已经满百岁了。直到现在,她还做着她的绣花线生意。诗人胡德说:“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的确,人生是一本难念的经,任何人都无法读透它。有时,它的内容是平平淡淡;有时,它的内容又是精彩纷呈;有时却又是枯燥乏味。但无论在何种境遇下,希望都是人生的力量,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有了这种精神寄托,你才会找到无穷的力量,帮你战胜困难。可见,人活着就应该有希望,没有什么能胜过希望!

生活中,没人喜欢挫折,没人不希望幸福,但是,当你本能地去生活、去追求幸福时,你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挫折、增加快乐。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得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没有希望,就如同失去了翅膀的鸟儿、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支撑,没有了依靠,只留下一颗孤独的心。

2.快乐就在你心里

快乐是什么?你问不同的人,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快乐,其实是无时不在我们身边的,只要我们细心地去感受,敏锐地去观察,你会发现,原来快乐与我们是那么接近!如果你一不小心,快乐也许会从我们身边偷偷地溜走。只关注现在,不顾及将来,也未尝不是一种保持快乐的捷径,所以,我们应该在快乐还没有溜走之前,好好地把握,好好地珍惜!

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感受不到身边的快乐,他们常常感受到生活的苦恼。其实,人过得快乐不快乐并没有什么评判标准,人对快乐的理解和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快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心态。你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人,那么快乐就唾手可得;你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那么快乐就遥不可及。所以说,快乐是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人生是有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要我们去完成的事情,而且想做的事更多。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果把精力都浪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或是无谓的人际关系上,又有何快乐可言呢?传说在天堂上的某一天,上帝和天使们召开会议。

上帝说:“我要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我们把人生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有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高山上,这样人类肯定很难发现,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大的努力。”

上帝听了摇摇头。

另一位天使说:“把它藏在大海深处,人们一定发现不了。”

上帝听了还是摇摇头。

又有一位天使说:“我看哪,还是把幸福快乐的秘密藏在人类的心中比较好,因为人们总是向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而从来没有人会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幸福快乐的秘密。”

上帝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

从此,幸福快乐的秘密就藏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偶尔听到有人说自己过得还算是幸福,也有不少人感到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诸如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工作压力、人际交往、感情问题,等等。快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心态,人在旅途,如果只是站着的羡慕坐着的,坐着的羡慕躺着的,躺着的羡慕睡着的,那人有多少快乐可言?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好的事情,只有心态不好的人,所以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想法去思考问题又将是另一个世界了。

人活得快不快乐是心态问题,只要心态调整好了,就会过得愉快,就会觉得幸福。

3.打开心房,让阳光走进来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有着丰富思想感情,所谓“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因此,人会患生理疾病,心理上也可能出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使用“心理障碍”这个词。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异常行为方式,这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这样的人时刻封闭自己,不懂得打开自己的心房,难以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就像一扇窗子一样,如果你不常常打开它,让阳光照进来,那么你的房间就会潮湿、污浊。但是,如果你懂得时常开窗,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你的心里,那么房间就会很温暖、很温馨。有这样一对弟兄,他们住在一间非常黑暗的小房子里,整天向往着外面的阳光。一次他们在院子里玩耍时,妈妈叫他们到屋里吃饭,他们俩不愿进屋,因为二人非常留恋阳光。

这时,哥哥提议说:“我们可以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儿进屋。”于是,他们拿着扫帚和簸箕,走到外面去扫阳光。扫的时候,簸箕里面似乎装满了阳光,可是等到他们把簸箕端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却一点儿也没有了。

妈妈过来问他们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里太黑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笑着说:“傻孩子,窗户是关着的,阳光是不会进来的,你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要扫呢?”这时,兄弟俩恍然大悟,按着母亲说的去做了,果然阳光充满了整个屋子。让心情开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开自己闭塞的心房,让阳光进来。只要心中有阳光,何处不是花香满园?所以,做一个快乐的、告别忧伤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阳光照进自己的心房,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要知道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生活中给自己留点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必讲形式。请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情好起来。

健康、财富、成功和幸福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一个美好与愉悦的心灵,在这个日趋浮躁和喧嚣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幸福与成功的人生,首先必须打开自己的心房,让阳光照进来,这样你的心才会感受到温暖。

因此,在这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我们不仅需要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还需要学会打开自己的心房,打造自己优质的心灵,把坚强、纯真、美好的思想注入自己的心灵,把生活的美妙注入自己的思想,让麻木的神经得到调节、放松,及时给心减负,留下该留下的,舍弃该舍弃的,让心灵有更多的时间放松,这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是一种心态,只要你能打开这扇心态的大门,那么快乐的种子就会播撒到你的心田里。

4.抱怨不如改变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允许我们在终日的抱怨中浪费光阴,那就让我们学会用平和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即使有抱怨,也请把抱怨化为努力,不要等到清醒的那一天才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抱怨”!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求得发展,避免被社会遗弃所应选择的道路。一天,一头驴在随主人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陷阱很深,驴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没有爬上来。主人看陷阱如此深,也就放弃了营救它的念头,任其在陷阱中自生自灭。那头驴看着自己的主人都不要自己了,它想,也许这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点吧!于是也放弃了求生的念头。

正在这时,“嘭”一袋子垃圾扔在了陷阱里,驴想:“太好了,挣扎了半天,我已经饿了,居然还有人给食物吃,感谢上苍。”于是,它把垃圾中能吃的食物都吃掉,不能吃的东西,踩在脚下。每天都有垃圾扔进陷阱,它每天都是这样做,结果一个月后,它依靠废旧的垃圾在自己的脚下垫起的高度,重新回到了地面。由此可知,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味地抱怨只会消磨人的志气、损伤自己的信心、危害自己的生活。所以,当你感到工作不顺心,同事之间太难以相处,需要得到的太多,而自己拥有的又太少的时候,不要抱怨,要学会用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就像于丹教授所说的那样,感觉到心里不平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我们总是抱怨得太多,却总不静下来想想自己。所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社会在嫌弃我们,不是社会不包容我们,也不是社会不提携我们,而是人类本身不知道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中积极努力地采取行动,由此,也就导致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脱节,使得很多人怨声载道。

就像掉进陷阱中的那头驴,虽然在它掉进陷阱之后,主人不救它,而且还有人向它头上扔垃圾,但它依旧没有丝毫的抱怨,没有责怪自己的主人,咒骂那些倒垃圾的人,而是将这些垃圾很好地加以利用,最后不仅自己求得了生存的空间,而且还依靠这些垃圾使自己重新走出了困境。生活中的你只要能停止抱怨,依然能把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垃圾”踩在脚下,登上人生的巅峰。

“生”容易,“活”容易,但如果将“生活”两个字组合到一起就不容易。不管是富裕的人,还是贫穷的人,在生活中都各自有各自的苦衷,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不过在旁人看来,富裕之人的苦比贫穷之人的苦要少些。其实,无论是贫穷之人,还是富裕之人,我想每个人一定不想生活在抱怨的生活中,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每个人不能减少一些生活中所谓的抱怨,走出抱怨的世界,迎接新的生活呢?

抱怨既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想改变现状就要丢掉抱怨,就要努力争取,使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所跨越,从而看到希望。

5.挣脱心灵的缰绳

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绳索捆住了我们,于是我们总是在自我否定,向困难低头,怨天尤人,很多人会相信“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现在的你,是否也有一条心灵的缰绳没有解开呢?如果是的话,请再次尝试一下,也许这次就能解开心灵的那条缰绳。从前,有一只小象,它被人们无情地捉了去。人们把它绑在一个木桩上,用尼龙绳缠了一圈又一圈,然后便把它忘却了。但它每天都没有忘记过,它每天都要试一试自己能不能够挣脱尼龙绳,结果每天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日子渐渐过去了,小象也已经长成了强壮的大象,大概没有会怀疑它能够挣脱尼龙绳,获得自由。但是的确有这样一个傻瓜——就是它自己。它很是自卑,小鸟儿飞过这里,对它忠实地劝告:“小象,你怎么还没有挣脱,获得自由啊?”“我不行的,我以前试过那么多次都没有成功过!”“不,傻瓜,你行的。你已经那么强壮了!”“不,你在笑话我!我不行,永远不行的。你想看我的笑话!哼!”小鸟无奈地摇摇头,走了。最后,那只象还被绑在木桩上,直到它死去。我相信每个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叹:难道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力量吗?小象不知道时间在变化,事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困死小象的不是那条绳子,而是它心理的思维定势!有一所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这一年,智力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报名参加比赛的有几百名学生,竞争非常激烈。终于,百里挑一,全校选出了6名学生,大家都等着看哪一位能获得第一名。

校长把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带进了教学楼第一层,指着6间教室,又指指大门,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6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不准硬闯出门,这是其一;其二,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校长说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们,请吧!”

6位学生各自走进了一间教室,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正在这时,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了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校长伸出手一把抱起了这个孩子,高兴地说:“孩子,你是这次竞赛的胜出者!”人们往往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它解决起来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人也是如此,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有的感官都一片空白,大脑同样也是一片有待涂抹的空间,我们的思想可以任意驰骋。然而,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所受的教育方式和他人的眼光使得我们的思维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领域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所困扰,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其实,如果你懂得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片新的天地。

生活中,很多人走不出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的可悲结局;而一旦他们走出了思维定势,那么他们会创造出不同的精彩。

6.不要自我设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无论外界环境多么纷繁复杂,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而不应该给自己设限,将自己封闭起来。有一位名叫小凤的女孩儿,娴静漂亮,但总是爱躲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时,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大家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因此,在她的心里,一种自卑感让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她也一直不与同学交往。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小凤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那个角落,小凤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她的情况,他就一直点小凤的名字。

她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才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大家注意到,小凤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大家看到小凤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小凤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小凤很礼貌地向演讲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步履蹒跚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凤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学习一直很好的她,在高二那一年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小凤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她来信对老师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很多人的经历与此相似。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很容易遭受外界的打击或挫折,于是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就容易自我设限,压制自己、封杀自己。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就很容易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人是有无限潜力的,切莫因为自己具有一点点的缺陷或者某方面的不足而自我封闭起来,只要你突破自己,一定能自由自在地翱翔于成功的天空。

孟子曾言,我移不了泰山,是真话,因为没有人能做得了这件事,这就叫“不能”;而我折不了树枝,则是假话,因为基本上成年人都能做得了这件事,而是不愿去做,这就叫“不为”。当把“不能”与“不为”弄懂之后,就好办了,“不能”固然不可能,但“不为”则可以为,只是方法心态的问题。可见,生活其实很简单,不要自己给自己戴紧箍。一烦恼少年四处寻找解脱烦恼之法。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给我解脱烦恼之法吗?”“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牧童说。烦恼少年试了试,依然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啊,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荫,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之法吗?”老翁看了一眼面前忧郁的少年,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烦恼少年试了试,依然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听说方寸山仙云洞里有一个老人会解脱人的烦恼,他到了方寸仙云云洞,果然见一长髯老者独坐其中。烦恼少年长揖一礼,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对对对!恳请前辈,请为我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老人笑道:“有谁捆住你了吗?”

烦恼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老人说完,捋着长髯大笑而去。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生都在自我设限。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践踏,所以,无论你现在所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也无论你正在努力学习什么,你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审视你自己,看看你究竟适合在哪一块土地上生长;当然了,你也需要对你脚下的土地进行一番考察,看看它是否适合你生长,看看在这里,你的人生是否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开拓视野,多去尝试一下,这样,你会生活得更好。

生活本来很简单,我们生活得如此心累,只是我们自己心造的牢笼把自己囚禁了。

7.控制情绪

有这样一个句话:“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使自己很容易地就沦为它的奴隶。一头小狮子每天都大喊大叫,其他的小动物听了小狮子的喊叫,都感到很恐怖。

一天,小狮子又叫了起来“啊——呜,啊——呜”,其他小动物听到小狮子的叫喊声都赶紧捂上耳朵。

小兔子说:“哎呀,小狮子又发脾气了!”

“是啊,小狮子每天这样叫喊好多次,他的肚子里一定是有一座‘火山’,要不然怎么动不动就大喊大叫呢。”大家纷纷地说道。

于是,大家都来劝小狮子:“小狮子,你这样每天大喊大叫可不好,时间长了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糟,到时候你的情绪就更难控制了。”

小狮子听了小伙伴们的劝阻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肚子里的‘火山’。”

大家说:“既然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小火山’,那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于是,小狮子参加了合唱团,和其他伙伴们一起唱歌,渐渐的,心情好了很多。为了不给自己的“火山”一丝一毫的时间,他又参加了健身团,和其他小动物们一起做体操、跑步等,他心情特别好,慢慢的,肚子里的“小火山”再也没有发作过。人不可能事事顺心,肯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在这个时候,人就很容易被触怒、大动肝火,甚至大发脾气。其实,我们可能都清楚,发脾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可能使本来简单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一位高情商者,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保持冷静,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一直处于一种蓝天般的开朗状态。

当然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他情绪的奴隶或者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如果你断然拒绝这些剥夺你幸福的愤怒,如果你紧守自己的门户,将愤怒拒之门外,那么你就能以冷静战胜愤怒,让平和扫去所有的怒气。

下面是一些克服、处理并控制情绪的方法:

1.学会完全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经过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是很难的,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力量试图破坏个人的认知,使你从孩童时候一直到成人都相信自己是无法克服情绪的,无法克服这些情绪就只好接受它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主宰自己。

2.成功者一般都善于为自己的情绪寻得适当的表现机会。如有的人在激动的时候,会去做些需要体能的活动或运动,这可使因紧张而动怒的情绪获得一条出路;有的人在情绪不安的时候会去找要好的朋友谈谈,倾吐胸中的抑郁,把话说出来以后,心情也会平静许多;还有的人借观光游览来使自己离开那容易引起激动的环境,避免心理上的纷扰,等到旅游归来,心情不复紧张,同时事过境迁,原有的问题或许也已显得微不足道,不再为之烦心了。

3.你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说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情绪受制于你的思考,你是能够控制你的情绪的。你认为是某些人或事给你带来悲伤、沮丧、愤怒、烦恼和忧虑,这种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感情,新的思考和情绪就可以随之产生。一个健全和自由的人总是不断地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你学会主宰自己。

4.假如你是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那么你便是个聪明的人。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你的幸福增添光彩。如果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时,乐观的你仍充满信心,其实你已将自己的情感稳操在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时,你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真实的。

我们的情绪会跟随每日的生活波动而变化,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各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情绪。

8.解开心结

“结”这个词是指内心的结石、束缚或者疙瘩。比如,当你有某种缺陷或者当你有某种不健康的心理时,你往往会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不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话聊天……总之,无论在何时,你都喜欢把自己封闭在自身的小圈子里。此时,一个“结”或者说一个疙瘩也就在你心中形成了。一旦这种“结”在你心中形成而又无法解开,那么这个“结”最终会使你受到伤害;相反,如果你能把这个结解开,那么最终受益的也将是你自己。相传古时候,有一个长发公主叫雷凡莎,她头上长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婆天天念叨雷凡莎长得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古堡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

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城堡的顶端,把她从古堡里解救出来。心结,在细心与努力中,终究会有解开的一天,而解开的时刻,也就是你人生新的开始。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就是使她迷失自我的心里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使她无法示人,所以把自己囚禁在古堡里。解开心结,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感悟广阔天地的美好,你会走入另一个世界,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现代人似乎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自闭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无法摆脱的沉重的阴影,让我们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心灵只能是一片死寂。自闭的心灵拒绝了我们融入群体,封杀了我们接触中的所有机会。在自闭中,我们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也让周围的朋友、亲人一起加入到了忧伤的队伍,从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并大胆表现它的美好和幸福,就必须从走出自闭、打开自己的心门开始。

如何解开心结呢?从心理学角度看,战胜自闭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

1.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承认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没有一丝缺陷。或许你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别人或许在另一方面不如你。所以,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在过高的要求无法实现的时候,失败感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2.转移注意力

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后,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你停留的时间越长,黑色的阴影就越重。发挥你的长处,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更能让你肯定自我,从而克服自卑。

3.心理治疗

自卑感太强则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调节可能作用不是很大,需要通过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具体的步骤是先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找出产生自卑的原因,其目的是让自卑者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卑的原因并不是情况很糟,而是由于潜意识中产生了心理障碍。

4.用行动找回自信

具体而言,主动找一些简单并且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渐增强自信心。一个人产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可以通过逐步获得的成功找回自信。随着自信的增加,自卑就相应地随之减少。

5.补偿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他仍克服困难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快乐,不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磨难,而是因为他能够用意志和适当的科学方法解开心结,走出阴影地带。

9.简单生活,愉快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可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我们都太忙了,往往淡忘了快乐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简单和平凡中寻找到快乐。一次,弘一大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应老友相邀,在夏先生住所小住数日。其间,弘一大师用餐时,享用的仅是一碗米饭、一盘素菜和一杯白开水。

有一回,夏先生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便说:“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大师平静地回答。

“不添茶叶,白开水就不嫌太淡吗?”

“淡有淡的味道。”弘一大师淡淡一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简单才是生活的真味。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经常性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可能你会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成功。”

成功可以是一个人生活的终极目的,但是,简单才是人一生的真谛。

愉快地享受生活,运用有限的时间、收入和精力,创造一种舒适、有效的生活方式。其实,简单就是一种潇洒,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生活哲学,简单生活是一种快乐的生活选择,无论是在田间隐居,还是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或者自愿选择一种一贫如洗的生活,他都会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快乐。

简单生活首先要求的是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单化。当你不需要为外在的生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为你内在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静。这时的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认识自我的本质。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其实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人的身体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时,精神也有可能进入一种轻松的时刻;反过来说当人的身体和精神进入到一种最佳状态的时候,人的生命力才可能简单化,然后再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即愉快生活的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考查一个人能否真正愉快地生活,并不在于其物质生活,而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即使身在闹市,如果你已经适应了这种高度的生活,也没有关系,更没有必要让你倒退到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你需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活法,去改变那些真正需要改变的、繁杂的、无实在意义的生活,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你就可以享受到简单而愉快的生活。

所以,无论是生活在落后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也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生活在一个超级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你都可以享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你都可以充分体会冰浴阳光雨露的滋味,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体会到活着的真正的意义。

成功可以是人一生的终极目标,而愉快地生活着则是成功的终极目标。依照这个标准,我们又可以说,凡是能够愉快地生活着的人,都是成功的。他可能没有很多钱,也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远播的名声,但他能够愉快地生活,能够邀来愉快并保持愉快,他就是成功的。

这就是所谓的“愉快生活原则”。

为了自己能够愉快地生活,必须首先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愉快。你的周围如果充满着愉快的氛围,这种氛围足以驱散一切忧虑和不安的阴云,足以使空气中都弥漫着愉快。

自己愉快地生活着,切不要总是想改变别人,企图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强加给他人,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当然,你可以从适应愉快的环境氛围的角度去尝试着影响和感染别人。如果这么做依旧没有效果,也不必强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他自己。

愉快地生活着,但不要争着去做“愉快的领袖”。你如果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愉快固然可贵,但若能响应周围愉快气氛的召唤更是难能可贵。只要你有一双发现愉快的慧眼,能从周围的生活中不断发现令人愉快的事情,你就能持续地愉快着。

不要埋怨任何不能给你带来愉快的人。这也是愉快生活着的一个重要原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并不是能给所有人带来愉快的人。因而,面对这些人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而只要他们不影响你愉快的生活就行,也不必试图将他们改变,因为人是难以改变的。

面对难免的不愉快因素,你不妨将它放一放。这种做法,也不失为愉快地生活着的一条原则。有些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只要发展下去不会扩大为影响更大的生活事件,冷却一下,于人于己可能都会有好处。

简单生活,愉快生活,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但是,如果你能够简单生活、愉快生活,这将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生活越简单,我们的生活就会越自然、越真实、越快乐。

10.别太在意,别为小事心烦

要知道,这种过于在意和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天长日久,许多小烦恼就会铸成大烦恼。其实,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为与为为结果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孩子哭起来没完,母亲哄了半天,但仍不奏效。父亲一边忙碌,一边叮嘱孩子的母亲:“哄哄孩子,别让孩子再哭了。”母亲没有说什么,继续哄孩子,但孩子仍然哭个不停。

父亲依然边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还在一边不断地叮嘱着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心中不高兴了,说:“哄孩子,哄孩子,就知道说别人,你不能过来哄哄啊,我一天天围着孩子转,烦都烦死了。”孩子的父亲一听,“哗啦”一声,把所有的东西丢在地上摔门而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细细想来,当然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生活中的人实在有点儿小心眼儿,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较真儿。

比如,在有些人那里,别人说的话,他们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对自己的得失喜欢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而且总是曲解和夸大外来信息。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可怕的心灵监狱,这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于是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

其实,在这一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以后,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这话实在发人深思。太在意琐事的毛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失去光彩。显然,这是一种最愚蠢的选择。

别太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儿,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儿、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儿小事而着急上火,动辄大喊大叫,以致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象;别把与你爱人说话的异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视之;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那么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要知道,人生有时真的需要一点儿大气。

别太在意,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来自我刺激,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泰然处之,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法,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妙策。我们的精力是毕竟有限的,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一生必将一事无成。

别太在意,也是一种豁达、大量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告别琐屑与平庸的。而当你学会了豁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别太不在意,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较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惹大烦恼;而不在意,乃是不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免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自己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当然,不在意并不等于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不是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豁达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妙的人生。

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

11.心态归零

心态归零,就是空杯心态,重新开始。什么样的心态决定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而生活其实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归零,我们会进入新的生活;归零,我们就会持续进步;归零,我们就能战胜困难,逃离困境,取得成功。上帝把1、2、3、4、5、6、7、8、9、0这10个数字摆出来,让10个人去取,并说道:“一人只能取一个。”人们一拥而上,把9、8、7、6、5、4、3都抢走了。

抢到2和1的人,都说自己运气不好,得到的太少了。

可是,有一个人却心甘情愿地拿走了0.

有人说他傻:“拿个0有什么用?”

有人笑他痴:“0是什么也没有呀!要它干啥?”

这个人说:“从0开始嘛!”于是,他就埋头苦干起来。

他获得了1,有0就成为10;他获得了5,有0就成了50.他全心全意地干着,踏踏实实地向前。他把0加在他获得的数字后面,就10倍10倍地增加收入。他终于成为最富有、最成功的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让自己的心态归零,从零开始经营自己、经营人生,这样你才能取得成就。

不仅如此,生活中也需要随时清理自己,别让过去太多的荣耀或者悲伤纠缠自己,清空过去的一切,让新的事情注入到自己心里,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人需要让自己的心态归零,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很重要,但认识自己却很困难。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心态归零,这就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我们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反省自己,常常被生活的实际问题所困扰,不知道自己还具有一种可以改变一切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向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但是,人往往不懂得让自己的心态归零,所以人缺乏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自己的审查、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能力。人会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虚耗和损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给别人、社会带来伤害。

心态归零,认识自己,就是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一个分裂自己的各个部分,发现自己的局部、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实际上,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地对话,正是一个人的内省过程,正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

空杯心态,从零开始。回到原点,创造无限可能。

12.积极的自我暗示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所谓“暗示”就是指通过人体的语言、行为、心理或者是环境的特殊语言,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一天,她陪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她已经死去。

当时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

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这就是心理暗示在作怪而导致的结果。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心理专家说,生活中充满了暗示,我们时刻都在经受着暗示的影响。比如,当一个人遇到困难,认为自己难以度过的时候,他可能会时刻想着自己难以度过。一个时刻给自己设限的人、给自己消极暗示的人,是难以取得更高成绩的;相反,一个人时刻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那么对他来说,任何困难都可逾越。因此,去掉消极的暗示,多给自己灌输积极的暗示,相信自己、鼓励自己是每一个爱自己的人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在运动项目中,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就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体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便是一个很难超越的瓶颈。所以,世界上力气再大的人也只能举到499磅,而无法超越500磅的界线。但是,前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使杠铃的总重量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失误被证实后,巴雷里非常震惊,没想到自己竟能举起超过500磅的杠铃。可是,当这个消息向公众发布之后,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6位举重好手,并在一瞬间就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

还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了。”

教练问他:“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一跃而过。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和消极的暗示具有同样强大的力量,所以,人能否挣脱自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自我暗示。积极的暗示能把好事吸引到身边,消极的暗示会带来坏的结果。

自我暗示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两种。积极自我暗示就是对待任何事物都能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并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科学家对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做过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在关键时刻都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都能给自己增强信心,因此他们能战胜无数的困难,获得最终的成功;消极暗示则与之相反,它更容易让人产生消极的心理,容易使人走向失败的深渊。

相信自己,你就会成功。让积极自我暗示,助你一臂之力。

13.认识自己,改变命运

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能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成功的指数押在他人身上,要主宰自己的命运,驾驭自己的命运,要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忽然看见观音正撑着一把伞从身边走过。那人连忙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请带我一程,以解救我淋雨之苦,如何?”

观音回答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无须我度。”

于是,那人立刻跳出屋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该救我了吧。”

观音又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也去找把伞。”说完便消失在雨中。

第二天,这人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他又想到了观音,便去庙里祈求观音。一进庙,发现庙里观音像前也有一个跪拜者,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这人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观音吗?”

“我正是观音。”那位跪拜者答。

“那你为什么还自己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在人生的大海上,你就是命运之船的掌舵手。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例子来说,有时候,为了一个包子,也许命运就发生了变化。一个包子,拿去帮助饥饿的人,对方解决了温饱问题,反过来感谢你,你就得到了善缘。一个包子,你拿去扔到别人脸上,自己惹来祸患。一个包子,不同的用法会给一个人带来不同的命运。所以说,改变命运,要靠自己。一个人未来的走向,要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而与你的出身无关。命运不是注定的,一个人也许不可以改变自身的出身,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关键就是一定要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与行动。从前,有一位十分贫穷的年轻人。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于是他请求算命先生为他算一算自己将来的命运。那位算命先生闭着眼睛算了一会儿,然后睁开眼睛说:“你注定一生贫困,到最后孤独而死。”年轻人一听算命先生说的话,心里马上凉了下来,所有的斗志都丧失了。心想:反正人生也就是这样了,还奋斗干吗,努力与不努力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命中早已注定。后来他索性连地也不种了。此后,每天从早到晚喝得烂醉如泥,整天晕晕乎乎、无精打采。

一年后的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和尚,他看到这个年轻人整天喝酒,潦倒度日,就问:“你为什么不去地里干活呢?为什么天天喝这么多酒?”年轻人说:“我为什么要去地里干活,我的命运在一年前就知道了,无论我怎样努力,最终都是贫困一生,还下地干活做什么?”和尚听了年轻人的话后说:“你错了,因为你完全误解了算命之人的话,算卦并不能预测你将来的命运,因为卦本来就代表着变化,如果命运是一成不变的,那又怎么能用卦算得出来呢?所以说,命运每天都在变化,不仅如此,它还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年轻人听了和尚的教诲,觉得很有道理,心里也舒坦了很多。

从此,年轻人不再喝得烂醉如泥,不再昏昏沉沉地度日,而是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看一些高考的书,结果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算命先生的卦根本没有应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想让它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那么它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关键是你要学会认识自己,要珍惜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机会和时间,在这种对生命的珍惜中,学会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命运、关注命运,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好命运。但是,什么是命运?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过去,我们一直都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天安排好了的,每个人都只能服从,不可违背,不可逆天行事。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一直过着被动的日子,我们无力改变自己,也不敢想着改变自己。直到有一天,我们穷得实在忍不下去了,我们被人欺压得实在过不下去了,我们痛苦得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发愤一搏,突然,命运就改变了。于是,人们就发现,命运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

一切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要想让自己的命运发生变化,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