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沟通学
6455900000017

第17章 沟通自我——认识情绪,提升情绪智力

第一节 情绪伴随人生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每天都要和情绪伴随在一起,我们可能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而日以继夜地操劳,为什么?因为你喜欢,喜欢就能产生某种激情;你可能为你喜欢的明星去世大哭一场,很久不能平静;可能为你痴迷的球赛胜利而高歌、欢呼;也可能为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未能得到而沮丧……,这就是情绪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天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当我们受到上级表扬的时候,当我们申请奥运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高兴而开怀大笑,当我们受到领导的批评,或是我们的国家足球队输掉比赛的时候,就可能因为悲伤而黯然泪下。

情绪有正向和负向两方面,正向的情绪如快乐、开心,会使我们获得激情、热情,所散发的力量,能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而负向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则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二、沟通中的情绪状态

中国古代《礼记》有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庸》中则有四情说:喜、怒、哀、乐。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恐惧、愤怒、悲伤。

通常所见情绪的各种不同状态很多,常见的有12种:快乐、愤怒、忧虑、抑郁、焦虑、嫉妒、恐惧、悲伤、仇恨、希望、爱情、拒绝、厌烦。

(一)快乐

快乐是人人都容易感受到的情绪,在儿童时期,当你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的时候;当你拿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穿上博士服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当你挽着深爱的人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当你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

1.快乐和幸福是一种感觉

你可能为自己获得的快乐而激动、喜悦、高兴,这就是你在感受快乐。但是,人们并不能事事如意,常常会受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干扰,使自己出现抑郁、忧虑甚至达到愤怒的边缘。别人获奖而自己却没有,老是有人在领导面前打你的小报告,领导给你为难,按资历和表现,该升职的应该是自己,但下属却成了自己的上级……这些对你来说可能都显得有失公正,使你不能得到快乐。

“案例”幸福的味道 幸福是什么?是拥有财富和地位?是穿金戴银珠光宝气?是开着宝马花天酒地吗?NO!作为平民百姓,我认为幸福也许就是一杯白开水加少许糖,是一种淡淡的甜,一种开心和谐。

近来我常常加班工作,中午很少能够回家吃饭,晚上也不能按正常时间回家。今天上午我能够在家休息半天,儿子开心地说:“妈妈,今天中午我能够吃上你给我做的饭了!”我说:“你想吃什么饭?”“西红柿炒鸡蛋,再蒸些大米饭就可以了。”我愕然,儿子的要求竟这么简单!看着他像小鸟一样开心地拍着巴掌,手舞足蹈,我有一种感动,一种甜甜的味道盈满心田。

一天中午下班我匆忙往家赶,当我把自行车放入车棚时,家属楼上有窗户被拉开的声响。我抬头看到老公开心地向我示意,原来快乐有时就是老婆能够有时间与自己一起吃顿午餐,自己把饭做好,等她回来也高兴!

昨天晚上回家路上,看到一小女孩梳着高高的小辫子,矮矮的个子,很可爱的样子。不过当时的确很可爱,她正在噘着小嘴冲他的男朋友撒娇,发脾气呢。而他的男友乐呵呵地看着她。我从他们的身旁经过时,笑了。爱情的神奇与包容,此时也是一种甜甜的味道。

还记得一次路上的见闻,一老者手脚不灵便,正在练习脚蹬三轮车。他的近四十岁的儿子用手把父亲的脚放在蹬子上。作为一个大男人,那种细心和耐心令我仰望,一幅淡淡的和谐图画。

比如,当正读初中的女儿有早恋的迹象时,母女能够窃窃私语,如朋友似地听她诉说,不留痕迹地给她指导,平稳地帮她度过青春期,母女之间没有战争的火药味,岂不也是一种甜甜的味道?

当你在外蒙受了委屈,回家向老公诉说,一把鼻涕一把泪,老公用弯弯的食指刮你的鼻子,用面巾纸为你擦去泪水,轻轻地笑着说:“有我呢,别担心。”这岂不是世界上最难忘的感觉?

婆婆的一个电话叮咛:“最近你身体还好吗?不要只忙工作,注意保重身体。”

小姑一个短信的问候:“嫂子,哥出差了,你如忙不过来,我随叫随到,为你服务!”

表弟的短信:“哥,我媳妇的癌症手术成功了!”

只要我们留心,细心去寻找,去感知,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是快乐、开心、和谐。原来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氛围中呢。

“案例分析”作者以敏锐、细腻的观察力,把看到的、遇到的一些很简单而平凡的现象,以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最朴实、简洁的语言,把“幸福是一种感觉”描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有心处处是幸福,无心事事不顺心。

2.内心情绪的调适,获得快乐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幸福来源于你自己而非外界。”也就是说感受幸福和快乐是你自己,内心情绪的调适才能使你获得永恒的幸福和快乐。美国的西奥多·德莱塞说过:“如果人想从人生中得到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一个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亢进的情绪和低落的情绪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是维持快乐心境的重要条件。快乐的心境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有了这种心境,人们在面对挑战或挫折时不会满腹焦虑、意志消沉。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闲暇时间内,我们看小说、看电视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或与朋友相聚,都是为了保持快乐的心境。

3.追求感受快乐的最高层次

快乐的第一个层次:当你生理和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所获得的快乐,这是动物属性所产生的快乐。例如,孩子饿了,不快乐,马上给他吃的,他就高兴了,快乐了;想吃“好吃的东西”,满足了,就快乐了;长大了想住好房子,有啦,快乐了;想要汽车,有了,快乐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

快乐的第二个层次:是精神上的,迈过生理方面的心理因素。例如,当你获奖的时候快乐了,当别人赞扬你的时候快乐了,即使吃得不怎么好,住得不怎么好,也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就高了一个档次,是高于动物属性的快乐。虽然,这种快乐的时间比前者长,可能快乐一天、一周等,但是,所获得的快乐依然是短暂的,快乐还是要过去的。

第三个层次,是以乐观的心情去对待一切事物。例如,以工作为乐趣,累也乐在其中;有些事想开了,所以也就快乐了。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看到自己的成果,再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乐在其中。

快乐的第四层次,也就是沟通人生的最高层次,“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的人,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宽广的心胸,坚强的自控力;冲破习惯的奴隶,成了习惯的主人;自觉自愿的自驱力,良好的心境;情绪自如的调适能力,大千世界、多彩生活尽在心中等等。人生所关注的不是钱财,不是官位,而是享受快乐,享受乐于助人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不是短暂而是长久的,快乐是用天来计算,是用时、分、秒来计算,这就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思维导言”幸福和快乐是人一生的追求,如果一个人能够站在人生的高度,通过自我沟通很好地接纳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拥有积极态度面对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学会更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能理智地面对,你就能长久地享受快乐带来的种种美好的、舒适的、愉悦的感觉。

(二)愤怒

1.愤怒的表现

假如你遇到以下情况,会有什么感觉:

你刚刚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你的同事要借用,你勉强借给了他,可是他出去不小心把车的某一部分给撞坏了,当他把车推回来还给你时,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道歉;

当你和情人约会,并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要决定你一生的大事。但是,因为其他的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造成了堵车,误了约会的时间;

你在外地辛辛苦苦赚钱,回到家里,看到你的妻子却和另一个男人约会。

在这些情况下,你应该愤怒吗?你会任由自己愤怒吗?你的愤怒有多少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有多少是由相关的事情引起的?上述出现的情况你有理由发脾气,但在你愤怒的成分中,也混杂着大量的畏惧因素:

你怕你车坏了受到你家人的责备;

你怕误了约会,终身大事受到影响;

你怕你妻子变了心离你而去;

……

这些情形中愤怒都是由其他情绪引起的畏惧、焦虑、被抛弃、被侮辱的感觉。

愤怒可以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心脏怦怦直跳,喉头或胸部发紧,消化滞胀或饥饿,出现过敏性肠道综合症的某些症状,脑后部刺痛,胸部、心脏部位有疼痛感,头痛,烦躁感等等。尽管这些征兆让人不适,但如果愤怒得到正确认识而不是被抑制,它们就会变弱。愤怒是本能的,具有原始性,如果因愤怒而失去控制,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们的理智功能停止了,人们变得精神不正常,不可理喻或发狂。

2.语言冲突所发生的愤怒的故事

“案例”李某在网上结识一个女孩,两人聊天,竟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李某向女孩诉说自己的身世,诉说自己的苦闷。女孩劝慰他,家庭不幸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可是逆境中更能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的例子?李某豁然开朗,庆幸自己遇上了知音,淤积心头多年的郁闷一扫而光。从此后,李某经常和女孩在网上约会,竟对她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不久,两人终于见面了。女孩就读的学校离李某的学校不远,她长得娇小玲珑,性格活泼,正是李某想像的那样。李某第一次接触女性,从虚拟世界走来的女孩给李某寂寞、单调的生活洒进一片亮色,李某觉得到处阳光灿烂,看什么都顺眼,他知道自己坠入甜蜜的初恋,他很幸福,也很知足。他觉得,凭自己这样的家庭出身,能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女孩相伴,算得上最大的幸福。

有一天,李某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很悲伤。老太太对李某特别疼爱,老太太出殡,李某哭成了泪人,送别了这个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从殡仪馆回来,李某急切想见到心爱的女孩,和她痛痛快快诉说失去亲人的悲痛,缓解一下心理压力。

恰好那天是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许多好事的人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李某给女孩打电话,约她共度“七夕”情人节。女孩高兴地答应了。李某特意买来鲜花,骑上摩托车来到约定的饭店。

出乎李某的意料,女孩又约了几名同学,男生女生都有。李某心里不高兴,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他打算等女孩的同学走后,再和女孩单独坐一坐。女孩不知李某的心思,就把同学一一介绍给他,女孩说话时的亲昵语气让李某很不痛快。

“今天是情人节,你带着黑纱,大煞风景吧!”女孩的一个同学指着李某右臂上的黑纱,突然说了一句〔注:那个同学的无礼语言,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毫无同情之心,如雪上加霜,给亲人去世打击下的李某心灵的伤口上撒了把盐,点燃了李某心头之火,为以后的血案埋下了隐患〕

李某心头的火气“腾”地就蹿起来了〔注:非礼的言语是怒火的源头〕,他强压住顶到脑门的火气,心想要不是给女孩面子,非教训那小子不可〔注:理智暂时控制了情绪〕。其他人见李某表情不对,知趣地捅捅那个同学。那个同学依然不肯罢休,又说“好好的情人节,碰个戴孝的,要倒霉三天”〔注:表现得极端自私,无视对方的情绪变化,依然用刻薄的语言继续伤害对方〕。李某尽量克制自己,没有发作。

这顿饭吃得没滋没味,女孩的同学看出李某有事,纷纷告辞。等别人走后,李某拉着女孩来到公园。

公园里人不多,以前他们经常来这幽会,李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在这里和女孩诉说。可今天女孩的情绪有些不好,根本不愿听李某唠叨他家的事〔注:不欢而散的聚会产生的情绪,迁怒于朋友而无视朋友,不懂得接受朋友的倾诉〕。

“今天是情人节,你戴黑纱来,什么意思?”〔注:同情心哪里去了?不懂换位思考,她的思维依然停留在那个同学所言的话头〕。

“最疼爱我的人走了,我戴黑纱表示哀悼,有什么错?”〔注:言之有理〕

“大伙情绪都挺好,瞧你那哭丧样儿!”〔注:为什么不体谅你的朋友失去亲人的悲伤呢?这么没有同情心?〕

李某本来不想计较女孩的同学嘲笑自己戴黑纱,没想到女孩也说这话,难道她不懂亲情,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刹那间,女孩在他心目中的圣洁、贤淑、善解人意统统化为乌有。李某说出最尖刻的话回敬女孩。女孩也不示弱,反唇相讥,两个人在公园里大吵起来。

李某平时就是个闷葫芦,和别人吵架绝对是弱项,在女孩的伶牙俐齿前,很快败下阵来。他气得嘴唇直哆嗦,大脑一片空白,猛地从腰里拔出一把尖刀。这把刀他一直带在身边,只是谁也没有发现。女孩见他拿刀,有点害怕,连忙后退几步〔注:女孩不懂得理解的分量,自己争吵的胜利,却使男孩的心理严重失衡,理智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一触即发……〕。

“你干啥?”

“我……”

李某握着尖刀,不知要干什么,他深爱着女孩,女孩是他活着的动力,可为什么女孩不理解自己的心情?李某怒目相向,并不忍心对女孩动刀子,只想朝自己的胸口刺几刀,与其不被人理解不如自我了断吧〔注:想通过自残来释放自己的怒火〕。

世间预料不到的事太多了,李某在女孩面前挥刀乱骂的情景,被张某撞见。50多岁的张某为人正直,热心肠,遇到个大事小情的都愿意出面说和说和。女儿刚刚考上大学,张某心情很好,和朋友到公园散散心。他见一个小伙子拿刀在女孩面前比比划划,急忙上前劝解。

“小伙子,有话好好说,别动刀啊!”

“你管啥闲事?”

李某最讨厌别人掺和自己的事,马上把一腔邪火撒到了张某头上。张某耐心地解劝,李某根本听不进去,还对张某破口大骂〔注:当怒火无处泄的情况下,往往会发泄到无关的人身上〕。

“小伙子怎么这样不讲道理!”张某劝解不了,转身就走。李某正在气头上,几步追过去,揪住张某,张某不想纠缠,甩开李某。李某气急败坏,挥刀就刺,正中张某左胸,鲜血喷了出来〔注:鲜血的代价,释放了怒火〕。

李某见出血了,吓坏了,放开张某,拽起女孩就跑。张某拼全身力气,扯住女孩,李某又向张某胳膊刺了一刀,张某松开手,“扑通”摔倒。李某和女孩骑上摩托车就跑〔注:鲜血换回了理智〕。

锃亮的手铐铐住了李某的双手。这双手本来是拿笔写字的,却挥刀杀了人,17岁的年龄,本应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却身陷囹圄。李某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当时我情绪太激动,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很想自杀……我后悔死了,我对不起那个人,现在明白了,他是为我好啊……”〔注:愤怒的情绪,酿成大祸,理智回归,已经无法挽回〕。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激动情绪一旦发作,就会变成难以驾驭的野马,授权的刽子手,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女孩子的那个朋友懂得沟通,懂得尊重别人,懂得用不伤害对方的语言;如果女孩子能站在李某的角度看问题,懂得“换位思考”,在对方最痛苦的时候听听倾诉,这个血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解愤怒,在于打破引起愤怒的循环。要认清我们所有的潜在情绪是什么?并用加倍的爱心去对待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感受我们的愤怒并将怒火瞄准到正确的地方。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对如何表达它已经有所控制。

3.愤怒的循环

愤怒常常源于某种潜在的情绪。比如焦虑、厌倦、疲劳、畏惧或烦躁。潜在的脆弱感、紧张感和畏惧感,使人们失去控制引发愤怒。

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由于语言或行为使得对方受到伤害,那么受伤害的一方必然会引起愤怒,造成心理失衡,这种愤怒来源于报复心理、补偿心理,所造成的再伤害,引起“恶性循环”。

一个父亲在自己当儿子的时候被父亲的愤怒吓坏,在一种抑郁的情绪中生存,而自己当父亲的时候依然按照自己父亲的做法对孩子随意发怒,却意识不到去打破这种模式,于是这种模式就传到了下一代身上。传统的中国男人和女人,通常是男人发怒,女人抑制和抑郁。现代社会,女人同样会发怒并有着暴力倾向,当女人发怒的时候,男人抑制和抑郁。

4.愤怒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发怒?某天早晨,由于没睡好觉而情绪不好,接着是孩子的哭闹、味道糟糕却不得不吃的早餐、拥堵的交通……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和你过不去,你觉得生活完全乱了套。很快,你的心里升起一股无名火。这种恶劣的情绪会一直跟随着你,你也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我们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我们觉得,身边发生的事是对方出于敌意而针对我们,对我们造成一种威胁。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和我们作对,怒气也就很容易扩展到所有方面。

我们生气,是别人的行为违反了我们的愿望,违反了我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所以,规则的破坏是引起人们愤怒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我们努力维护的规则不被别人遵守时,我们会更加生气。

人有一种本能的自我扩张倾向,总想扩大自己的边界。一旦遇到阻力就会生气。发怒是一种促使人澄清自己与别人的边界、重建自己与别人正确距离的情感。

5.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发怒方式

男人,社会和职业环境、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同性朋友的关系等,在上述方面遇到障碍、挫折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男人容易发怒。

男人之间的生气、发怒、攻击和反攻击,是在调整双方力量对比,使其重新恢复平衡的重要途径。男人的生气和发怒大多是因为公认的原则被破坏。

女人,女性容易在私人领域、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生气、发怒。在夫妻关系中,女性常常表现得更易怒并富有攻击性,因为她们更为看重亲密的家庭关系和气氛,保持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对她们来说极其重要。因此,女性经常为小的误解和琐事生气,特别对丈夫与别的女人交往十分敏感。女性生气和发怒更多的是出于道德的原因,比如男人的婚外恋。

6.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情绪回顾

在闲暇的时候,不断审视地问问自己,称为情绪回顾。问问自己:

你认为你表现出来的愤怒是正确的吗?你认为你表现出来的愤怒是错误的吗?你能预料你的愤怒有什么样的后果吗?每天把答案记载在你的日记里,不时回过头来看看,你自己会有什么变化?

通过不断的情绪回顾就会打破这种循环:潜在的情绪(畏惧、焦虑、脆弱、紧张、疲惫)→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使你沮丧的人或事所重复的多种诱因→怒火爆发、失去控制和自尊→再回到潜在情绪。如果学会感受愤怒和控制它的表达,就会打破这种循环获得自尊。

如果愤怒来了:

先深呼吸:吸—呼吸—呼,把气吐出来,也把气缓下来。从1数到10,看看自己要数几次,才能把气缓下来。

区别轻重缓急:稍微舒缓后,再问自己:“我需要生这个气吗?”想想发怒的原因。或是“我有必要这么生气吗?”区别此事对自己的轻重缓急。

培养换位思考习惯:再想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吗?如果会,大可不必这么生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试穿别人的鞋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原谅对方:如果还是怒气难消,难保平静。可试着问自己,“如果这个人今天晚上就死了,我还会不会生气?”了解人生无常,别太计较,学着原谅对方,更别让自己带着怒气上床睡觉。

善待自己:最后再想想,有必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损害自己的健康吗?所以也就不生气了。

“思维导言”愤怒在情绪中是最为激烈的一种,愤怒情绪的产生和结果,会给双方甚至是给双方以外的人或事物造成莫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是心理上的或是生理上的,不及时干预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伤害涉及面会更广,甚至走向极端。良好的沟通就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中止造成更大伤害的可能性。

(三)忧虑

忧虑是一种状态。当我们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时,或者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它时,就会产生这种状态。

1.忧虑的表现

忧虑与成功紧密相连,因为它一般会在我们进入充满变化和成长的新领域出现,忧虑是人生体验中的一个正确组成部分,存在于恐惧和兴奋之间。诀窍在于远离前者,向后者靠拢。如果我们趋向兴奋,忧虑将赋予我们充分施展身手的活力,但如果陷于恐惧,我们将发现对忧虑的体验会使人束手无策。在很多意义上能够感到忧虑,但不要被它搞得束手无策,对任何领域取得成功都很关键。

忧虑出现时,常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胸口发紧或嗓子发干。有时胃痉挛,腿发抖。几种精神的能力常常会降低。我们会重复去做咬指甲、摆弄头发、吸烟或暴食等动作。

我们永远不会对完全不关心或完全有把握之事的结果感到忧虑。如果你正好爱上了一个人,而你不知道他或她的想法如何,你会不会忧虑呢?如果你不感到忧虑,那你可能并没有坠入爱河。当单位给予我们一个新的、令人兴奋的项目,在兴奋的同时,是不会感到忧虑的。

2.忧虑的根源

忧虑的根源是在于对未来的恐惧。“死亡”不可避免但使人恐惧,因为它涉及未知世界;

忧虑与压力有关,而我们对付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有些人对它更敏感,有的人感觉是担心、也可以是忧心忡忡;有些人则全面爆发恐慌。同样的事有的人会感到压力,有人却很从容。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是要拿不同时期的自己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应付过去困扰你的局面。对情绪的把握会赋予你更多的自信和更广阔的生活。

3.忧虑克服的方法

第一,自信可以替代忧虑。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应付遇到的一切问题时,信心就会取代忧虑。随着我们建立起自信和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信心就会变成兴奋。不论家人、朋友和同事是否给予帮助,我们肯定会得到自己内在情绪的援助,在认知情绪的过程中,这些内在的情绪开始表露出来。

第二,保持忙碌。忙碌使人不再有忧虑的空间,一个人不可能很兴奋地做某件事,同时又很烦恼。在工作上保持忙碌,休闲时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动,特别是户外的爬山、运动或打球,让身体动一动,不给脑子多想的机会。

第三,要明白忧虑是来自自己的想像,并不能变成现实。你要明白,这件事发生的几率究竟有多少?仔细研究,你会发现,99%所担心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很多是来自自己的想像,而非现实。

第四,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于出现的情况,分析出最坏情况后,接受它,就会立刻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那就是马上使自己放松,得到心中的平静,在这种状况下,才能够思考做哪些改善?否则会一直忧虑下去。

第五,分析忧虑给自己带来的代价。当忧虑来到的时候,为了求取心灵的宁静,分析一下,自己所担忧的事到底有多重要?我所付出的烦恼是否值得?等等。

“思维导言”忧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多是压力造成的,对于压力的感受敏感程度大小,决定忧虑产生的程度,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就可以远离忧虑。

(四)抑郁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段时间内,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没有任何原因,情绪低落,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较轻的状态下,工作尚能勉强完成,较重时则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整天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以前非常喜欢的活动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很无聊,根本没兴趣。感到自己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干任何事情,更甚者,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出现轻生的念头。大多数人处于这种状态时,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太正常,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们往往采用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躺在床上对自己说:等我情绪好转时,我就能够……。然而,情绪什么时候好转呢?似乎并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很可能成为除心脏病外最大的一种疾病,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抑郁情绪的表现

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和发怒,出现的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明显的生理反应。也就是说,恶劣的情绪很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甚至疾病的产生,进而造成一种身心交织的恶性循环。

现实中,我们很难完全没有负面的情绪,划分是否成为“病症”的界限,就是要看“积极”和“消极”谁占据主导地位。而调节负面情绪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首先,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它们、承认它们的存在,之后才有可能找到消解的方法。一份好心情,无疑也是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

长久的抑郁情绪可以发展成抑郁症。例如:每天情绪不佳,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自我感觉不好、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常有自我责备、自我评价降低、持续性疲乏;睡眠差、没有食欲、记忆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学习、家务能力下降,心烦意乱、浑身说不出的难受及疼痛等;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所做所想的事情抱有怀疑、对自己的将来悲观、失望乃至绝望地进行想像,明显的体重减少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的加剧或障碍,疲乏或无力,思考能力下降和精神集中障碍,人感到沮丧,开始躲避其他人,对一切失去兴趣等。

抑郁情绪一旦发展到抑郁症,就会形成病态。轻度抑郁症患者会感到内心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社交能力下降,易患病且加重原有躯体疾病。严重抑郁症患者会自责、绝望、难以控制疾病、出现自杀企图,严重影响甚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抑郁症产生的诱发因素,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

失恋、家庭的变故、工作的压力、自我能力的否定。

2.女性容易患抑郁症

荷尔蒙的变化与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即使怀孕和生产完全顺利,对孩子也很喜欢,女性的精神仍然有可能在产后坠入抑郁之中。

女性在月经之前或月经当中容易患经期综合征,也会使女性陷入抑郁症。有研究显示,女性对光线变化的心理反应明显比男性强烈。所以研究“冬季抑郁症”的专家发现,此类抑郁症中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出3倍。

家庭的负面影响也会诱发抑郁症的产生。抑郁症和家庭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已婚男子受抑郁的困扰要比未婚男子少。而已婚女性的情况正好相反———婚姻的紧张状态和对夫妻关系的不满意、婚姻中的矛盾、配偶的不忠诚、对妻子的不理解等,都意味着女性在婚姻中比男性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实际上女性比男性更需要亲情,她们对亲近和密切的关系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是女性要比男性更有归属感的缘故。这也是女性的特点。如果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受到破坏,最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有一位女士,两年前因为老公有外遇,出现精神抑郁、焦虑。自述:脑子乱,想东西多,经常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心里很空,很烦闷,恨老公的背叛,时刻注意老公的行为,为了面子不得不和老公在一起,在别人面前还要装作和老公很亲密的样子。但是她不爱他,内心很痛苦,不开心。抑郁有自杀倾向,工作不顺心。为了报复老公,认识另外一个男人做情人,又感到怎么都不应该和那个男人在一起,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他的身上,非常不理智。接着又和那个男人分手,内心很痛苦,无法忍受。后来心烦又抽烟饮酒,成瘾了。觉得自己很乱,无头绪,做事无意义。发脾气,摔东西,摔家里的碟和碗。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灵魂,自己很傻很贱,对不起所有的人。经常站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想一死了之,但是又害怕死掉。胡思乱想:想到老公的出轨,想到自己的行为,想做人真难啊,有严重的罪恶感。

研究还发现,女性遇到不顺利的事时更喜欢“冥思苦想”———对自己当前、过去和未来的思维都是消极的,这是因为女性记住消极事物的数量要远比男性多,女性往往不主动用恰当的行动改善自己的情绪。

有些注重外表的女性,特别对年龄的增长深感忧虑,怕年龄增长影响自己的容貌,如青春的失去、皱纹的生长、身体的发胖、肌肉的松弛等,失去对他人的吸引力,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女性患抑郁症的危险也在增加。

3.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

据报道,中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约有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1%。美国加州大学卫生经济学胡德伟教授在会上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约为141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481亿元人民币。

当自己有了抑郁症情绪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及早克服,不要让抑郁的情绪进一步发展到抑郁症,克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克服抑郁情绪有三个重要步骤:

第一,把消极念头写在纸上,不要放在脑子里,然后坐下来读几遍,想想是否合理。若认为不合理,写上几句评语。当一种消极念头淡化了,你再把昨天写的东西看两遍,自然会觉得幼稚,可笑,你也可趁机讽刺自己几句。

第二,走出体验的圈子。抑郁的产生是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套了枷锁。若实在无法自己排除,就应该到新的环境中去,到人群中去,去找朋友,让新环境驱散烦恼。

第三,肌肉松弛法。静静地躺在床上,伸直腿,闭上眼,自然呼吸,注意空气从鼻腔、口腔、喉部进入肺部的过程,让全身处于全部松弛状态。默默地体验肌肉放松时的愉快感。走路时,放松四肢,学会昂首阔步。这样,就会心境放松肌肉松弛而开朗起来。

“思维导言”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程度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属于情绪,后者属于病态,前者通过情绪调适可以消除,后者除了情绪调适以外还要结合药物治疗。为此,发现抑郁情绪要及早调适,不要使其发展成为抑郁症。

(五)嫉妒

嫉妒是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就传统的观念而言,嫉妒有着极坏的名声。基督教将其描述为七种致命罪孽之最,嫉妒代表恶意和邪恶。精神分析家将嫉妒视为有高度破坏力的情绪。实际上嫉妒也有潜在的价值。例如,我嫉妒你是由于你比我强,我就可以通过努力去赶上你或超过你,它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学者称“嫉妒是缺陷的坐标”是有道理的。

1.一个由嫉妒而引发伤害自己同学的故事

“案例”案发当天凌晨2时许,信阳某高校住宿学生,正在香甜的梦中熟睡的8名女生,突然被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声惊醒。

惨叫声是门边下铺的张静发出的。和她同睡一个被窝的晶晶以为张静在做噩梦,赶紧伸手去摸桌子上的打火机,却感觉到手被什么东西烧了一下。她打开打火机,点燃蜡烛,发现好朋友张静已经摸黑起床。张静不住地喊痛,神情痛苦不堪,漂亮的脸部突然变成一片黑色,而且正在发泡,越来越恐惧。寝室的脸盆里有水,张静赶紧去洗脸,晶晶也跟着洗了自己被灼伤的手。这时,张静的脸更难看了,她好像感觉到什么,回到床边寻找镜子。晶晶反应极快,一把将镜子夺下来,然后转身出门喊人。

这时同寝室的女生纷纷起床,看到张静的样子,大家惊呆了:有人故意用硫酸作恶毁容!

救人要紧。大家拉起张静,赶紧出门,拨打120急救中心的电话。急救车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医院里,张静容颜转变。老师、同学去探访她,大家心痛地看到,那张被硫酸肆虐的脸上,令人惨不忍睹,昔日的清纯美丽已经荡然无存。

和张静同床的好友晶晶,左手也被硫酸烧伤。幸运的是,她的伤只是轻微伤。

此案发生后,女生宿舍一片惶恐。因为遭硫酸袭击的床位,其实是晶晶的床,受伤的张静是另一个班的学生,一个说法悄悄传开:凶手谋害的是晶晶,张静不过是个“替死鬼”。

校方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常识,故意损毁他人容貌的案件,一般都是报复。但晶晶和张静这样单纯的高中女生到底得罪了什么人呢?是谁忍心对不经世事的姑娘下毒手呢?

马娟,又名马玉萍,罗山县彭新乡人。她坦白承认:2003年1月20日中午,在信阳市民权大道一家化学试剂商店里,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发现自己寝室门锁了之后,她将硫酸放在公共洗漱间水池下面。

当马娟走到晶晶的床前时,该寝室里一位女生说起梦话。马娟吓了一跳,以为有人看见她了。知道晶晶和张静同睡一床的她心慌意乱,将硫酸往床上一个人的脸上一泼,转身就逃。身后,传来张静痛苦的惨叫,她一听,就知道泼错人了。

张静和自己无怨无仇,自己竟然害了她!马娟偷偷跑回自己的寝室。外面的喧嚣声越来越大,她这才感到愧疚和后怕。

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驱使18岁的马娟非要采用泼硫酸毁容这样恶毒的报复手段呢?办案人员被马娟的回答惊呆了。马娟说:“因为晶晶聪明,比我学习好。”

马娟解释说:“在班里,老师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座位的,因为晶晶学习成绩好,被老师安排到前几排就座。我学习比较差,被安排到教室后面。有时晶晶和我说话的口气很伤我的自尊,我心里对晶晶很有气。1月20日又要考试了,我的压力比较大,决定想办法耽误一下晶晶的学习时间,这样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以免和她的学习成绩相差太远。考虑再三,我于是选定了泼硫酸这个办法。”办案人员和马娟的老师同学获悉马娟当时的想法,面面相觑。

在高高的大墙内,凶手马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是竞争,也应该靠勤奋、靠努力、靠永不服输的上进心。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马娟因嫉妒他人,采用泼硫酸的手段,致一人严重残疾,一人轻微伤。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该院依法做出判决:被告人马娟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分析”马娟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是,教师按成绩排座位,是教育的不公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致使马娟助长嫉妒心理而走向犯罪的潜在因素,这些教育现象,应该受到什么惩罚?是否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产生嫉妒的原因

认为社会不公平→自我感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来自社会比较的压力→嫉妒(他为什么优越)(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好的待遇)(人家行,我为什么不行?)(心理极度失衡)。

嫉妒是一种有破坏力的情绪,不仅腐蚀嫉妒的人,有时被嫉妒的人也会被腐蚀。如果你深深地被嫉妒着,你可能以一种骄傲的方式对其做出反应,因为你已成功地获取了别人欠缺的某种东西。而当你意识到朋友或同事们的嫉妒时,你的满足感很快就转化为一种压力和不适感。

嫉妒是一种让人极度痛苦的情绪,常常包含有愤怒、贪婪、憎恨、孤独和抑郁等因素。受嫉妒支配的人常常觉得生活不公平,他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拥有我们所嫉妒的东西会招来责难甚至仇恨。例如他有一幢大的房子而我没有,就可能出现两种心理状况:一是怀有夺走它的潜意识;二是恶意贬低它。当听说拥有房子的人遇到了车祸,嫉妒者会感到幸灾乐祸。

3.减轻嫉妒造成痛苦的方法

嫉妒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情绪,我们常常竭尽全力不去感觉它的痛苦折磨。减轻嫉妒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贬低所嫉妒的事物。说明所嫉妒的事物如何不好。二是贬低自己。把批评转向自己,“是我不行,是我没有做好”。三是学会赞美别人,构建人际和谐,形成习惯的思维方式。四是把嫉妒转化为自己的动力以获得比被嫉妒者更高的成就。

“思维导言”嫉妒是破坏力较大的情绪,可以促使自己走向极端。嫉妒假若控制得好,也可能转化为一种超乎寻常的动力,使自己的成就更大,赶超对方。要明白一个真理:所有美好的东西,和谐的环境等等都是要靠自己来创造的,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只要自己对自己公平就行,真诚的付出,就会带来快乐的回报。

(六)恐惧

在生命过程的不同时期,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体验。其表现轻微的是害怕,严重的几乎使人瘫痪。恐惧的表象包括:预感的哆嗦;惊恐和惊愕的感觉;使人毁灭的恐怖;不同形式的恐惧症,如惧水症,担心和焦虑、羞耻、希望、憎恨等。

1.什么叫做恐惧

身体对恐惧的感觉很明显,包括:剧烈的心跳、胃尖的紧缩感、严重的头痛、战栗、盗汗和刺痛等感觉。例如,“某人吓得屎都拉在裤子里了”总结了另外一种对恐惧的普遍反应是频繁地去厕所。

当我们的身体面对某种威胁时,第一反应就是避开,速度也比平时快,能及时调动最大的能量去对付威胁。例如,遇到大火、大水,人的本能就是快速躲开。

身体和精神是我们机体的组成部分,在一部分发生的情况会影响到另一部分。因此,通过解决心理问题,打破恐惧的链条,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新的平衡。

恐惧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情绪。在一个空间中,只需一个人就能很快把恐惧传播给多人。这种传递恐惧方式可以减轻传播者的痛苦。谣言、流言蜚语和半真半假的言语是十分有力的传播媒介。真相的逻辑可以击败流传恐惧的灾难。开诚布公和诚实地与人分享恐惧,可以给他人带来解脱。

2.儿童教育不当所产生的恐惧

“案例”小娟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每天天一黑,她就不敢出门,甚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里也会无缘无故产生一种害怕和恐惧。为什么小娟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呢?小娟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对她开始了早期教育。先是学拉小提琴,后是学画画,念英语,算算术,尽管小娟能断断续续地拉完《我爱北京天安门》,但她乐感不强,看不出她有学音乐的天赋。小娟每天晚上练琴就像受刑似的,因为如果达不到要求,妈妈就要打她的手掌,或者关在一间黑屋子里。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凶巴巴地说:“练不好琴,我就不要你了,让狼吃了你。”或者是说:“等天黑让鬼把你带走。”吓得小娟拼命哭喊。所以现在小娟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

像小娟的这种反应就属于典型的恐惧情绪反应。有的人特别怕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兔;有的人走在路上害怕汽车;有的人怕上高一点儿的楼梯;有很多人害怕见到生人或客人等。在这些害怕心理中,有些属于正常现象,如人一般见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儿怯生。有些怕则不正常,如怕上楼梯,怕看见汽车等。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力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退避的动作并伴有异常激动的表现和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毛发竖立、惊叫并有奇怪的面部表情等。引起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坏人、失去平衡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感染等。

“案例分析”小娟的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克服恐惧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孩子的定向培养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资质,不要强逼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3.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恐惧

“案例”有的人怕和他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惧感。一位学生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心里结了个无法解开的结,从那时开始生活似乎失去了光彩,每天我似乎都在与自己和别人抗争,明知道不该这样,却无法摆脱。

还是从我认为是心结出现的时候说起吧。记得一次上数学课,需要看我左侧的幻灯片,可不知道怎么了,眼睛总是向我后桌的方向看。当时,我特紧张,忙着看幻灯片,却怎么也管不住自己的视线,急得我出了一身汗。大概我的波动情绪被后桌男生发现了吧,女生的这种紧张情绪可能容易引起男孩子的误解。当我感到所有的男生一传十、十传百地对我指指点点时,他们已经以咳嗽、故意说脏话等方式来公开排挤我。我是一个学习较好、自尊心较强的女孩,怎受得了这些,可又无法向谁去解释和诉说。我开始少说话,少出门,身体也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后来,我顺利地转入职中,可是我不能适应新环境,不会调节自己。虽然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但却仍然会受到个别人的排挤。我越来越怕去公共场合。我似乎总听见别人在指责我,我想躲起来,想过离家出走,甚至想过结束生命,可是我不愿让父母为我伤心。

原以为家是我的避风港。可3个月的假期生活,我不敢面对家人、邻居,尤其对男性更敏感。我每天闭门不出,抑郁寡欢,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母亲知道我是心理作用,她鼓励我,可她不知道靠我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案例分析”这个学生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越怕受到别人的指责,就越不敢和他人进行交往,需要通过沟通干预打破这种社交恐惧症的链条,走进学生的心里,促使她本人大胆地倾诉,为纠正社交恐惧症奠定心理基础。

社交恐惧现象,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尴尬的境况,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社交障碍。这种恐惧的突出表现是害怕社会交往,又因害怕的具体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疾病名称,如见人脸红、害怕被别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者,称为赤面恐惧症;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对视恐惧症或余光恐惧症;害怕在公共场合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者,称对人恐惧症;害怕与异性相遇者称对异性恐惧症。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交交往或当众表演感到恐惧,称为特殊社交恐惧症。

患有恐惧症的病人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或进入害怕的情境时才会出现症状,此时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常伴有脸红、出汗、心慌或口干等植物神经症状,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惧症最突出的表现。认知方面则与人相遇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对自己的社交表现评价过低,有的发生认知曲解。如:任意推断或过度引申等,严重时发生敏感性关系妄想。就像女孩信里所讲“大概我的波动情绪被后桌男生发现了吧”(任意推断),“他们已经以咳嗽、故意说脏话等方式来公开排挤我”,“我似乎总听见别人在指责我……”(敏感性关系妄想),时间久了便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害怕社交场合,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4.条件反射所形成对某种情景的记忆产生的恐惧

“案例”有一位少女对春天烦恼,就是因为她认为“鲜花对我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世界上竟有害怕鲜花的人。

原来这位少女7个月时,她母亲抱着她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刚进新房,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一只小花猫窜上桌子,把插着花的花瓶碰倒并摔到地上。孩子见此情景非常害怕,大哭起来。10个月时,她奶奶抱她在院子里玩,一看到院里种的牡丹花就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抱她离开花,就不哭了。1岁时,又带她去串门,发现她一看见别人家床单上的花卉图案和花瓶里的花就放声大哭,家里人这才意识到孩子怕花。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重了。

4岁时,她和村里的一群孩子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看热闹,当她发现棺材上的大白花和人们佩戴的小白花时,立刻转身没命地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已经面无血色了。她奶奶焦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惊恐异常地答:“花追我来了!花张着嘴追我来了!”逗得全家人哄然大笑。

6岁时,她上了学前预备班,正赶上欢度国庆节,排演文艺节目。她们班女同学的节目是手持纸花跳舞,这下可触犯了她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肯参加排演。

以后渐渐发展到只要是花她就害怕,无论是布上、纸上的花卉图案,还是纸花、塑料花、鲜花,她都怕得不得了。

近几年,城市绿化有了进展,很多街旁绿地上栽种了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这对这个少女来说却是件可怕的事,在她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竟不得不绕道走。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有的还故意把花扔在她身上,吓得她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甚至上课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总是东张西望,惟恐窗外有人恶作剧。在她的心里花是那么可怕,使得她生活不宁,成绩下降。

“案例分析”这种现象是孩提时代突发事件所产生的条件反射,由记忆所产生的惊恐症。这种恐惧症一是通过自我沟通来逐步纠正;二是通过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不断设置不同的情景进行分段训练可以校正。

5.产生恐惧的原因与纠正的方法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心理疾病呢?目前研究证实,这类患者有内源性胺类系统功能调节不良,并观察到用影响生物胺类的药物治疗有效。另有研究表明,认知过程对本病症状的发生起一定作用。同时笔者认为性格特征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该病常于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无明显诱因,也有被羞辱的社交经历后急性起病者。纠正方法如下:

转移刺激法:把引起恐惧的刺激物暂时移开虽然不能消除对刺激物的恐惧,但能消除惧怕心理。例如,小学生看见狗就惧怕,不让他看见狗,就消除了对狗的惧怕。可是他以后再看到狗,仍然会和从前一样怕狗。所以,这种方法控制恐惧是不理想的。

系统脱敏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反应有一种习惯化倾向,习惯化指每当某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但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出现时,人对它的反应性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不再对此反应,就好像产生了一种习惯似的。因此,不断地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对这事产生习惯化反应,从而降低人的反应性。同样,如果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习惯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这种刺激物。例如,一个恐惧考试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参加考试,才会消除这种恐惧。另外,反复练习的开始要注意降低难度。例如,为了消除对高度的恐惧,开始时只要求登上三个台阶,以后才逐渐向1米、10米、20米或更高的高度攀登。

掌握知识法:恐惧的产生大多是因缺乏科学知识而胡思乱想造成的。有位科学家说过,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生怕黑,一到天黑就担心会不会出现妖怪或魔鬼之类,当他知道所谓的妖魔鬼怪之类不过是人们虚构的,他就不会再有这种恐惧的情绪了。

转移注意法:这种方法是使注意力从恐惧的对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例如,每年学校都会组织集体打疫苗针,总会有学生惧怕打针,所以,在打针的时候,可以讲一个笑话,或让他考虑一个问题,使该生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这样,恐惧就会消除。

“思维导言”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现象,恐惧是人们面对不可知、不确定的事物,无法判断而形成的心理反应,也可能是因偶发事件引起的惊恐,不能一下消除。通过自我沟通、自我训练,使恐惧心理反应及早纠正,避免形成心理病症。

(七)悲伤

悲伤是对丧失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需要运用想像来调理的情绪。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丧失一些东西:容貌、青春、父母、朋友、工作、机会、爱情,最后是生命本身。我们对失去的东西积郁于心,直到我们愿意让它成为过去。悲伤是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门廊。也是变化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悲伤不是一种舒适的感觉,但恰恰需要那么一种感觉推动我们前进。如果太悠闲我们可能会沉沦。悲伤的目标就是超越我们为之动容的失落,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自我的整合。

例如,一个人下岗了,必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历程。就是失去原来的地位,失去专车,失去经济保障,失去是一种自我需要的感觉。如果你经历了这个过程,感受了这种痛楚,就尽力通过提出更高的要求,去闯出新的天地来。

一个人的悲伤出现以后,人们可能看一切都觉得邪恶和可恨,对任何安慰的话都拒之不受。在此阶段,一个人总是显得失望或绝望。失望意味着放弃对未来的具体计划,而这正是今后开启新的希望的途径。绝望意味着人们落入悲愤的陷阱。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会逐渐淡化,无论丧失什么,让过去的生活成为过去,要认识到事情绝不能复原,应该开始新的生活。

一位研究员的来信:

李老师您好:

我已年近半百,在人生的长河中,曾经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几年不幸从天而降,我最心爱的丈夫,惟一的挚爱,因病离我而去。这件事给了我致命的打击,使我悲痛欲绝,甚至想一死了之。幸好我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儿,她是我的一线希望,是她给了我继续生存下去的力量。但是由于我的思想总沉浸在无限的思念和悲痛之中,对生活曾一度失去信心。整天闷闷不乐,我很清楚地记得,在那辗转难眠的岁月里,大约有3~4年吧!我的表情是冷酷的,没有一丝笑容。期间我的家人、同事、同学及朋友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可是我呢,还是放不下这件事,仿佛他的影子无时不在我的脑海里游荡,我真的不能自拔。从此对待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时间长了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我无数次地自问:我该怎么办呢?始终找不到答案。一天,有一位真诚的朋友介绍了你的网站。第一次打开我就被那些生动的语言吸引住了,自那天起我就成了常客,利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沟通学,认真地阅读,其中有很多语言打动了我的心,对我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通过学习、沟通、理解慢慢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逐渐使我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从此,我对工作和今后的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谢谢老师

学生:许敏

“案例分析”许敏是某市农科院的一位研究员,通过自我沟通从悲痛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近两年其研究成果多次受到省、市级奖励,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生离死别所带来的悲伤情绪对当事人而言,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每个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以小我言,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所言“聚亦吾体,散亦吾体”,自然不必为死亡而惶恐不安;以大我言,宇宙和人类都是生生不已的过程。由此观之,生死是一个自然现象,何必恐惧死亡所带来的生离死别?如果发现自己处在悲伤情绪无法走出悲伤的阴影时,沟通干预,可以帮你从悲伤情绪中解脱出来。过去的已经过去,时光不可能倒流,为什么不珍惜现在和未来,用快乐的心态代替悲伤情绪呢?

当遇到上述事件的时候,与其让生离死别的悲伤情绪来盘踞自己的心灵,倒不如将重点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化悲伤为力量,充实自己,为人类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如此自然不会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伤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顺利地走出悲伤的阴影。

因此,面对生离死别的悲伤,更积极的做法是认清生命的本质,把握生命的美好。亲人虽然离去,自己的生命尚在,无时无刻要好好品味珍惜,未来是美好的,不要被悲伤所击倒,经历生离死别的悲伤,深刻地把握生命中的拥有,并好好珍惜难得的人生。

有人认为人的一生都在过“秒关”。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是三十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六十分,一分六十秒,分分秒秒都很珍贵。我们实在有必要充分利用时间,把握生命,好好发挥生命的潜能。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真正在学习或做事的时间,即使再勤劳的人,也只用了三分之一而已。有人约略计算一天二十四小时,睡眠八小时、吃饭两小时,一个月三十天,就睡了十天、吃掉六十小时;一年十二个月,睡了四个月、吃掉七百二十小时。又除去幼年不懂事、老年不能做事的时间,据此推论,人生能做事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人生犹如过“秒关”!

“思维导言”当我们领悟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便应该好好把握现在,不要沉浸在悲伤之中,调适自己的心情,去超越悲伤,勇敢去面对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八)仇恨

仇恨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反应,恨人和知道被人恨都是非常痛苦的。仇恨的破坏性可以出现谋杀和灭绝。它集中于一个人或是一个派别、一个种族,所产生的是虐待、迫害、战争和仇杀等。

1.恨也可以是建设性的

如当人们为没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愤愤不平时,也可以用恨这个词。小孩子也会说:“我恨你,妈妈”,妻子也可以对她的丈夫说:“我恨你,成天把家里搞得这么乱!”恋爱的双方,爱和恨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仇恨的感觉可以范围较广,从挫折感、失望感到不能忍受、焦虑不安的憎恨都有相似之处。它的可控性越强,人们就越可能承认它。当仇恨达到破坏程度时,人们极可能把它隐藏起来。恨的感觉同时具有好坏两面。感觉不好是因为其中有太多的愤怒和痛苦。感觉好是因为它给了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在心理上压倒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有一个妇女这样描述:“我痛恨我妈妈对我的恶劣态度时,就咬牙切齿。也许我恨她的感觉比受到压抑、感到无助要好一些。”

2.在有些情绪中可能包含着仇恨的标志

例如:

以内疚掩饰仇恨。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恨某人时,常常激起内疚。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是好人,好人不要恨,那么我们可能感到内疚,并将它当作仇恨的掩饰;

嫉妒的前方就是恨。如果我们感到妒忌,那就意味着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人有的东西我们没有,而这些正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再走一小步就是恨;

为寻衅制造依据。如果我们向某人寻衅,那么我们经常先施之以恨,为自己的寻衅行动制造依据,有诸多理由,说明某一具体属性或身体某一部分该恨,虽然这些理由不一定站得住脚。

缺陷、失败引起自恨。如果自己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信仰失败受到打击,感到失望,就会产生自恨。

如果说你认为你工作得不好是自己笨,你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踏踏实实去努力做了,还是你选择了一个错误的领域?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太胖影响漂亮,就该检查一下你的念头是否对,许多人可能认为胖是丰满也是一种美,你要学习对于自己的缺陷不予理睬的人。自恨也能给予我们一个重新调整目标的机会,并使自己如愿以偿的机会最大化。

无论是爱还是恨,根源都非常相近。它们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联系。仇恨是爱的相反形式,源于受到伤害。在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恨都包含着一部分爱,就如所有的爱都包含有许多恨一样。

“案例”恨引起的凶杀案

小白和小于本是大学同窗。当年,二人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都是以优异的成绩从农村县区考进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小于老家在山东省某县,从小到大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以全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被这所名牌大学录取。也是建国以来该县第一个医学硕士,是小县城里众多年轻学子引以为豪的学习榜样。同样优秀的小白对父母也很孝顺。他的家庭不富裕,为了供他念大学,父母天天粗茶淡饭,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工作服。小白知道父母的艰辛,在学校里生活非常简朴。他虽然性格腼腆却并不内向,爱好颇为广泛,还是学校的运动员。

进入大学后,小白、小于和小洁都在98级医学临床专业同班学习。3个人在班里都很优秀,小白担任班长,他和小洁都入了党,小于也是一名好学生,对学业刻苦钻研,并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当年的班级团支书回忆说,由于都是学生干部,他和班长小白经常打交道,小白工作能力挺强,对班级的事情也尽心尽力,平时接触中感觉其为人随和,在几年的搭档中从没发生过摩擦。就这样,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朝夕相伴,度过了5年美好的时光。

2003年大学毕业后,小于和小洁有幸得到学校的保送名额,继续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当时班里有11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而身为班长的小白却没能考上。小白并没气馁,毕业回家后,他一心一意抓紧复习,准备继续报考本校研究生。

小白与小于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在一个寝室里住对面床,彼此以“哥们儿”相称。就在上大二那年,小白在滑冰时不慎摔伤了腿,打上石膏不能走路,作为亲密的同窗好友,小于帮他打饭,扶他上厕所,精心照料了20多天。

大约在2000年前后,小于和小洁谈起了恋爱。两人花前月下尽管品尝了许多温馨和甜蜜,可他们的恋情进展得并不如意,两年后友好地分手了。到了毕业前夕的2003年5月,小洁又与小白确定了恋爱关系。

眼瞅着自己所心仪的姑娘投入别人的怀抱,小于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后来留校了,他又和小洁一起读研究生,对这位以前的恋人,他依然旧情难忘。而小白考研落榜后则回了大连老家,可谓天赐良机,小于满心期待着与小洁消除裂痕再续前缘。哪知偏偏在此时,小白返回母校复习功课,全力备考2004年硕士研究生。

一天,小白在学校门口遇见了小于,由于处在爱情中的三角关系,他俩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亲密和热情。小于说:“咱俩应该找个时间认真谈谈。”小白点头答应了,两人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宿舍楼下见面。

小白与小于吃完午饭如约见了面。进入寝室后,小白随手将房门锁上,两人都靠墙站着,开始“爱情谈判”。小于说:“咱俩都是真心喜欢小洁的,但是两人不可能得到同一个女孩,必须有一人退出。你没考上研究生,已经配不上小洁了,你们在一起不合适。”小白听了与他争辩道:“我现在正积极备考,我们会很幸福的。”还说:“不能让小洁与一个好色之徒在一起。”这样的谈话自然是火药味越来越浓,彼此指责毫不让步,渐渐由争吵变成了厮打。

两人在打斗中,小于猛然从腰间抽出一把木柄尖刀,扎在小白的大腿上,而且还要朝他的要害部位扎。小白学过武术,看见小于下了狠手,厮打中他夺过刀将小于扎死了。

“案例分析”他们曾经是非常亲密的同窗好友,他们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都有着美好的前途。但是仇恨却致使一人生命结束,一人毁掉了前程,两个家庭就此处于悲痛之中。摆脱仇恨循环的惟一出路是理智地承认自己的仇恨、明白自己的仇恨,不向他人发泄,把仇恨转化成一种力量,一种动力,促进自己的人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九)爱情

1.爱情是一种驱动的力量

爱情这种力量活动于我们种种情绪状态之中,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渴望。这种渴望可以激起体内的最大能量。人们可能在某些时候感觉寂寞,寂寞就是需要爱情的明显形式;可能出现害怕爱情丧失的恐惧,爱情无故被人夺走产生的仇恨、沮丧和厌恶;人人都渴望爱情永远在不断产生新的激情。但是,随着人生的推移以及人性弱点的影响,爱情的淡化、情感贫困期的出现在不时地折磨自己。

2.与爱情关联的其他情绪的产生

丧失爱情是失恋,其表现是无比伤心;长期寻不到爱情要愤怒,会嫉妒别人;爱恨交加会产生焦虑等。

失恋是爱情追求过程中的丧失体验,对个体打击也比较大。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伤心、痛苦与烦恼,大多数失恋少女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少女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失恋少女比较突出的几种表现情况是:

(1)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

(2)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笔者在接受一位研究生咨询时,他告诉笔者自己最近“成天想着要学习武术,老师,我请教一下是怎么回事?”笔者说:“想练武术的原因只有你自己知道,谈一下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继续说:“失恋了,就想练武术,到时好好教训那个抢走自己心爱女孩的情敌。”笔者和这位研究生谈了这样做的利和弊,才慢慢打消了他的报复心理。

(3)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有的人为了爱情一同上学,一同工作,理想是做居里夫妇,一旦失恋,失去未来的希望,什么也不想做。实际上渺茫、焦虑,于事无补,只有重新振作起来总结爱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再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3.爱的体验

我们体验的第一种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说它无私是因为它是一种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这种爱被称之为伟大的爱。我们被爱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存在。

我们体验的第二种爱是平等的兄弟姐妹之爱。与父母之爱相比,相似之处具有无条件性。最纯洁的兄弟姐妹的爱富有同情心,并以自然感情和慷慨精神为主要特征。

但是这种爱具有两极性。一是肯定极:我们是兄弟姐妹一母同胞,是手足之情。二是否定极:对兄弟姐妹也必须提防,因为他们可能带走你的某些东西。

夫妻之间的爱,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爱慕、相互吸引的爱,是一种甘愿给予付出的爱。它应该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无私付出的爱,这种付出应该是双方的,是双方爱的给予。双方在共同给予交叉点上享受爱情的甜蜜,如果单方面施爱,另一方却欣然地接受,爱情也不会长久。

异性相吸坠入情网属于浪漫的爱情。它与上述两种爱不同,因为它专注于一个人,它寻求与另一个人接触,伴随着一种结合的欲望,肉体上表现为性行为。但它表现了对结合更深层次的情感渴望。性经常被看做是通向这一结合而排他的桥梁,就其关系而言,这意味着它承担的负荷要比它应该承担的重得多。

当我们坠入情网时,可能认为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是美好的,对方的任何想法和作为都是优秀的。成熟的爱情,应该是对双方的优缺点了如指掌,“我爱这个人,尽管他有许多缺陷(我也有),因为我看到了反映在他身上的人性的火花是我最欣赏的。”这是应该肯定的。有一种人,把爱情作为自己发展的一种需要,一是利用对方的家庭背景;二是利用对方的美色达到需要的目的;三是满足生理的需要。“我爱这个人,因为他(她)可满足我的需要”,对于这种说法你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思维导言”爱情常常处于某些事物的中心,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爱情。爱情会给你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快乐的来源,也可能是悲伤的原因。把握爱情,享受爱情的美好过程,使你度过值得回忆的快乐时光;拥有爱情和失去爱情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要因拥有爱情而津津乐道,因为爱情也有可能失去,失去爱情不要因此而悲痛、仇恨,因为你曾经享受过爱情给你带来的快乐时光,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十)拒绝

拒绝和被拒绝是人生发展道路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当你的好朋友或者是你的亲人向你提出要求,拒绝可能给对方造成伤害,满足他们的要求则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会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马家爵在向他喜欢的女孩送求爱信的时候受到这个女孩的拒绝,当众撕毁情书。被拒绝的马家爵,由此形成了更加糟糕的自我概念,我是一个“人生失败者”的不正确的自我认识,对于以后酿成的校园杀人案,起到了潜在的激化作用。

当你认识到被拒绝时,极度的痛苦就会慢慢袭来。被拒绝的可能是你特别想要的一份工作,你极想从事的事业,你倾心已久的房子,或是你深爱的情人,或者可能是一位长期的朋友绝情弃你而去。你觉得彻底完蛋了,成了一个地道的失败者。被拒绝一直是许多寻求自杀或陷入绝望事件的起因,它给你的感觉是如同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可怕的时刻。

当你被拒绝后相关的情绪有盛怒、悲伤、沮丧、仇恨、恐惧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有可能使人们表现出反向行为。

但是在这个时期,也是最具有激起潜力的时刻。一个独特梦想的末端或一种激情的尽头往往是威力和能量。被拒绝是痛苦的,但是,所激起的潜能也是巨大的,由此可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一个完全无忧无虑的人具有绝对的自信,相信他是在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有时遇到困难,但他的生活是一个更大计划的基本部分,对任何拒绝都不会感到痛苦。虽然这些人只是少数,但对人们的启迪是重要的。

“思维导言”我们应该去体验被拒绝的滋味,当真的被拒绝时,就想这样对自己的内心是一次锻炼,也是一种升华。被拒绝的次数多了,人们对于被拒绝所造成的痛苦也就减轻了很多。被拒绝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能量会使自己再去尝试新的历程。一个伟大的、优秀的推销员就是在不断被拒绝中锻炼、升华的。

思考与练习

1.情绪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谈谈自己如何面对负向的情绪,建设正向的情绪?

2.总结自己的人生,当前你快乐吗?你可以达到哪种层次的快乐?如何认识快乐感悟人生的真谛?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变化与情绪智力

一、人的情绪的生理变化

情绪的激烈波动,会使生理产生变化。如:

呼吸。人在平静时每分钟一般呼吸20次,而愤怒时每分钟可呼吸40~50次,消极悲痛时每分钟呼吸9次。突然惊惧时,人的呼吸中断;狂喜或悲痛时,会有呼吸痉挛产生。

血液循环:在吃惊、恐惧情绪的状况下,血液循环加快,一个外在表现是,脸涨得通红,心率比平时增加20次,血压也会增高,这种现象女性表现得比男性激烈。

脑电反应:当人们紧张和忧虑时,脑电波波幅降低,波动频率增大。

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在情绪的刺激下,加强了皮肤电阻的变化,使皮肤的导电性加速波动。

内外分泌腺的反应:在悲痛或过于高兴的情况下人会落泪;焦急或恐惧时会冒汗;紧张时唾液腺等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会使人口干、食欲减退等。

“思维导言”情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可以引起生理变化。它既可以有自身的信息加工过程,又可以参与到认知加工中去。这都对情绪本身、认知和人的行为有驱动作用。当一个人激烈情绪到来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不理智的状态就会导致不正确地判断,其行为就是低效的,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激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生理的激烈变化,可以引起病理的变化,特别是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突发,直至危及生命。

二、情绪智力

(一)一个难解之谜被破译

为什么有些经测定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在社会上能做出好的成绩,而有些经测定智商平平的人却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呢?人们并不能给出一个科学的答案,成为长期以来难以破解之谜,情商的提出,使这个难解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1.传统智力测验所造成的误区

多少年来人的智能高低,往往通过一些心理学家编制的智力测验来证明。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题目,实际上只局限在测定人们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商数。这样一来,长期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个误区:即智能高的人,就是经智力测验智商高的人。受这种误导的影响,教育战线上把考查智商作为招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智商”高的人理所当然的就成为各类学校录取的对象了。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对原智力测验的内容进行质疑,他们曾对伊利诺伊州一所中学81届81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是全校之冠,他们上大学后,成绩也不错,但在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毕业10年后,他们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而很多人还不如一般的同学。波士顿大学教授凯伦·阿诺针对这项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致词代表,你惟一知道的就是他考试成绩不错,面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们所编制的智力测验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对他未来的成败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过于狭隘,实际上在客观上起到了具有破坏性的社会效果,严重浪费了人类的潜能。

我国某名牌大学少年班曾有这么一位学生,他进校时,经专家测得智商高达160分以上,属于超天才型。然而,此人自命不凡,性格孤僻,言语刻薄,无法与同学处理好关系,以至于终日里神情落寞,忧郁寡欢。后来竟迷上什么教,独自一人走入茫茫深山中,寻仙问道,从此一去不返。若论智商,此人是很高的,但是,不懂得与人沟通和交流,最终选择了出家的道路。

2.情商概念的提出使难以破解之谜大白于天下

进入20世纪80年代,情绪对人生的影响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发现人的情绪对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影响甚大。并对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传统智力测验所得来的智商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不断致力于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

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尼尔·戈尔曼总结了学术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他的新作《情绪智力》。此书一出版,在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一个新的概念———EQ出现,揭开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难以破解之谜。即:为什么经测定智商高的一些人却不能在社会取得成功,而智商平平的人却能在事业上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现在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因为缺乏情商,缺乏情商方面的教育。情商是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用EQ表示。

(二)戈尔曼笔下“情商”的内涵

1.自我意识

通过自我感觉来认识自己的情感,并从情绪中脱离出来的能力。当处理他人的情绪时,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乃至产生过激行为。

积极的自我意识包含着对自身素质的清醒认识,对自身素质有意识的运用能促进自我发展,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我意识的人,就能把平凡的才能发挥到异乎寻常的高度。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中国古代的韩信、法国的拿破仑就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最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从而成为优秀的军事家。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低效的。

我一个同学的女儿初中以前学习成绩很差,说自己比别人笨,大人也这样认为,无意之间她发现自己不是母亲亲生,当时觉得打击很大,一度情绪非常低落,后来在母亲的影响下,为了展示自己比其他本家孩子强,她发愤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结果以优异成绩考上河北省医科大学。由于情绪的变化,使她在学习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在力量,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她在学习上产生了一个飞跃。

2.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就是针对具体情况情绪恰当的表达方式。一个人的气愤、焦虑或者抑郁等情绪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或反社会行为。每个人的情绪随时都可能产生,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例如,行车中某司机可能对插到他前面的司机感到气愤,并用一些不文明的词语作为回应。这样,他可能气消了。然而有时气愤变得难以控制,就可能转化为暴力。如果这个司机加快车速并冲撞插到他前面司机的车尾,就说明他的情绪失去了控制。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可能对孩子出外旅行、开车等会非常担心,以至于父母不能入睡,除非他们能控制自己的忧虑。

当你失去友情、失去爱人、失去自尊,感到伤心的时候;当你因为怕受到伤害,而表示焦急、忧虑、恐惧、紧张的时候;当别人得罪了你,使你愤怒的时候;当你该办的事没有办成而感到内疚的时候,或是愤怒没有地方发泄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可能平静的。因为你的情绪随着事情发展的轻重缓急而随之波动,特别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对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愤怒的情绪会使生理上能量激增,如果不释放出来就会影响人的健康。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树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人本来就具有人性的软弱,无论是多么大的伟人都有与常人一样的缺点和错误,但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战胜这种人性的软弱。

软弱的一面是永远存在的。你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每天进行自我激励,战胜人性的软弱。

对奥林匹克运动员来说,能够赢得奖牌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们所做的很多训练都是乏味和重复的,并且经常受到教练的严厉批评,若在国际大赛中输了还不免受到国人的误解和责骂。运动员如果没有自我激励,是不能坚持下去的。

很多自我激励包含抵制冲动。例如,当你为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积极准备的时候,你可能受到打开电脑与某个朋友聊天的诱惑。如果你屈服于这种冲动,你可能会全神贯注于电脑之中,以至于你完全忘记即将来临考试的紧迫感。

抵制冲动是强化自我激励的关键因素,自我激励和抵制冲动是一对孪生兄弟,当你定好目标,通过自我激励去完成的时候,就要克服一切影响达到目标的诱惑给你形成的冲动。唐僧西天取经就是一个自我激励和抵制冲动的典型故事,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最终取得了真经。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唐僧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

4.认知他人情绪

就是富有同情心,称为感情移入,就是认知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当我们在路上发现一个受冻挨饿的孩子,用乞求的眼光看着你的时候,你的心中不由激起一种同情的感受,想帮助他,这是感情移入。感情移入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它来自于倾听人们的真正思想,并且很多是通过理解如手势和面部表情这样的形体语言,以及由一种特定的音调所意味的内容来感知的。

情感移入具有强烈的道德含义,能够认知和分享他人的痛苦意味着你不会伤害他。例如,打扰和干涉孩子的人就是缺乏感情移入的人。与他人相互之间情感移入,也意味着你能伸出手来帮助他们。

5.人际沟通能力

就是人们通过语言、非语言符号系统与人交往、交流和相处的能力。

人际沟通是反映情商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如果一个人与别人缺乏沟通,不但与同事难以相处,甚至连邻居、亲戚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也搞不好,那么,即使再聪明,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人缘好,朋友也多。一个嫉妒心强、小心眼、事事计较,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一个心境低沉、消极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喜欢和信任,也不会有真挚的友谊和长久的朋友。一个心境豁达、开朗或是轻松、肯帮助别人的人,身边必定有许多值得信赖的朋友。

“思维导言”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发行,是20 世纪80年代学者对“情商”研究成果的总结,揭示了千百年来以智商为主要依据衡量和判断人的能力的误区,以及情绪智力影响人生发展的奥秘,对人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三、做情绪的主人,创造幸福和快乐

情绪的特点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则来自早年生活的经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逐步改变自己的情绪特点基础。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从两极对立的角度看待事物。例如,人们既要有乐观的情绪,也需要悲观的情绪,因为两者都是重要的内在感受。我们需要两个方面去协调地为我们服务,了解这个不均衡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随机应变,按照需要调整自己情绪的感受。

我们每一个人都梦想着天降幸福和快乐,这种梦想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迁,小时候是得到一根冰棍;长大成人了,是上大学、恋爱结婚、找到喜欢的工作、发财致富或成为名人。无论是通过什么形式,我们总是梦想它将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得到无比的幸福,我们也常常如愿,但是有些快乐一晃而过竟是那么的短暂。得到一根冰棍,一时的幸福;拿到大学通知书,瞬间的幸福;和心爱的人进入洞房,虽然甜蜜,但是蜜月一过,还是要过那些令人烦恼的生活,经历那些难以处理的情绪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幸福来源于你自身而不是外界。这是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确定幸福的存在形态。

外部事件不会使我们感到长久的满足,而内心对情绪的认识,却能使我们获得持久不变的幸福。我们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快乐,全在于能够感受而不被它完全左右。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体验爱情、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而我们的思想也不再具有破坏性,只有通过情绪的努力,做情绪的主人,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的情绪与肌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是人的精神与躯体健康的前提。反之,消极和不愉快的情绪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精神活动失调,对肌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有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各门功课成绩都是优良,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上。从梦想的伊甸园,进入平庸、繁琐的现实,他觉得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看成他生活的惟一出路。但是,由于诸多的烦恼困扰,他名落孙山。为了自己的前途,凭借着强大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捧起书本,却因极度的烦恼而毫无成效。第三次失败之后,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恼、绝望将他紧紧地包围,他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开始天天喝酒买醉,不再上班。短短四年,竟成了一生的终结。

这位学生只经历了三次失败,就使自己精神上彻底崩溃,这位学生被情绪所左右走到自己的极端。

文龙从某农业大学毕业时,年龄将近二十七八岁了,当有人问起他怎么毕业年龄这么大时,他说,他原是一个偏僻山区的学生,考大学就用了五年,一次次的高考失败,一次次地振作起来,最终考取了大学。后来他工作几年后又考取了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分配到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享受着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在艰难条件下,他没有被情绪所左右,做了自己情绪的主人,最后取得了成功。

同一类事情,不同的人生体验,产生不同的结果。

负面情绪,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受情绪所左右,我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生活在痛苦之中。当情绪来临时,可以使我们的意志变得脆弱,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瓦解。负面的情绪不仅使我们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它还会摧毁我们的肌体。像高血压、心脏病等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情绪在不断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思维导言”大多数人都有过受情绪左右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的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2.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

有的人说:“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自我否定)

这些自我否定的话,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

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抱怨生活)

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其结果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

如果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自控情绪)

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基本的转变,因为这样做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思维导言”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关键的一步。自我否定和抱怨生活,只能使自己在情绪中久久不能解脱。只有立刻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惟有你可以担此重任。

3.静心,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

人只要“静”下来,就会有内容。当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在静中缓解情绪对自己的压力。

人只有在极度的安静中,才可能产生大智慧。有时候,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想,尽可能把心置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在极度的沉静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睡觉是身体的休息,静心是心的休息,只有在身体和心理都获得更新及舒适的情况下,才能有创作的源泉。

当你在独处时,才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并获得心灵的释放,把身外的烦嚣嘈杂皆抛诸脑后,如此才可获得真正的安静。心灵平静的人一般皆具有大智慧,所谓“宁静以致远”,现代人应学习如何放松心情,在最小的压力下,获得最大的成就。在忙碌中偶尔静坐一下,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让工作效率更高。

“思维导言”我们应该常常给自己有独处及沉思的时间,而“身动心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动静之间好比一个人的心灵拔河。可以每天给自己几分钟独处的时间和静心的环境进行心灵对话,把心灵好好地予以抚慰,因为,静能使人洞彻世事,忙碌只会使人更加混乱。

4.思想上积极,语言上快乐,行动上主动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喜怒哀乐等生活体验,可以多回忆积极向上、愉快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我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执掌和控制人生命运的法则就在于思想上积极,语言上快乐,行动上主动。

当有人问:“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若回答:“我很疲倦。”别人就会觉得很糟糕。你要练习做到下面这一点,它很简单,却有无比的威力。当有人问:“你好吗?”或“你今天觉得怎么样?”你要回答:“好极了,谢谢你,你呢?”在每一种时机说你很快乐,就会真的感到快乐,而且,这会使你更有分量,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朋友。

“思维导言”思想上的积极,语言上的快乐,行动上的主动,是一种愉快生活的科学体验,当你感受这些体验的时候,反馈给你的回报就是积极性的,思想的积极带来语言上的快乐,语言上的快乐带来行动上的主动,行动上的主动带来快乐的享受,这就是科学轨迹。

5.要用积极的话语对别人陈述你的计划

当人们听到类似“这是个好消息”、“我们遇到了绝佳的机会”的话时,心中自然会升起希望,但是当他们听到“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得做这工作”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沉闷、厌烦的感觉,他们的行动反映也跟着受影响。所以,要让人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赢得别人的支持。要看到未来的发展,不要只看到现状。

美国文学家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思维导言”用积极的话语描述、阐明你的现状,展望你的未来,你什么时候都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他人也因此感到你所具有的希望,会更加支持你的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

6.乐观主义者用积极的思维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

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当乐观主义者把事物看得足够美好的时候,悲观主义者却对此感到恐惧。当悲观主义者看到自己酒杯的酒还剩半杯的时候,就感到忧虑,而乐观的人却认为不必担忧,只需再拿来一瓶酒把它加满即可!

当我们即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需要积极的乐观主义,因为乐观主义者夸大人们的期望和能力,而悲观主义者则缩小它们。

乐观主义者用积极的思维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能够善于观察事物看到事物的正面因素,并积极地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悲观主义者,当事物发生的时候,对负面的东西总是敏感,总是首先感受它们,使自己常常存在于抑郁之中。因此,乐观主义者从事物的正面寻找乐趣,悲观主义者总是从事物的负面接受悲哀。

“思维导言”许多人可能在生活的某个领域表现的是乐观主义者,而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出悲观主义者。比如有人在处理工作问题上,表现出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胸怀,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却表现出悲观情绪。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需要用乐观主义的积极思维去面对。

7.利用气质和性格对情绪反映的特点,更好地征服负面情绪

(1)气质。多血质的人遇到伤害的时候,可能马上产生“火气”,一触即发,情绪容易激动,说话不经考虑,但是半个小时就把说过的话忘记。人称“麦秸火”,属于“发泄型”的人;粘液质气质的人则喜欢沉思,他们把伤害藏在心里,无论这些事情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但是当深受刺激时,也会愤怒地抨击他人的缺点,甚至把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前的事情拿出来说,属于沉思型。发泄型的人,常常对由于急躁发生的事情,过后懊悔;而沉思型的人情绪反应比较迟钝。人们需要沉思,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发泄,当情绪来临时通过宣泄,来缓解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伤害。

(2)性格。你是外向型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对于性格外向的人来说,把孤独看做是最可怕的事情,往往认为性格外向的人善于和人相处,人际关系较好,但是该性格的人由于说话直爽,常常伤害他人,如果经过学习,会培养出好的沟通交际人才;而内向型的人内心感受最为重要,不善于与人交往,但是内向型的人也有很多可以培养出高超的社交技巧,可以在任何社交聚会中隐藏自己的性格。

性情随和宽容的人对情绪刺激往往反应迟钝,而神经高度紧张的人对情感刺激总是过于敏感。如果你的性情随和宽容,你遇到事情遭受的痛苦就少,但是却忽略一些细微的东西。你如果是神经高度紧张的人,你就会发现自己比那些快活、宽容随和的人对事物的感觉就敏感得多,这类型的人代价高昂。多数具有创造性的人神经就高度紧张,如果他们变得宽容随和一点,他们的工作就会更有效率。但是,有些人往往遇到事情,用表面上宽容、随和来掩盖内心的高度紧张。

“思维导言”每个人由于气质和性格不同,对于情绪的感受就不同,当人们处于宽容气氛的时候,可能变得随和宽容;而处于激烈气氛的时候,又会显得神经高度紧张。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发展,有些人可能由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也可能由外向型转变为内向型,这都是人生体验的结果。

思考与练习

1.长期以来科学家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难以破解之谜是什么?结合现代教育加以阐述。

2.怎样做才能当好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