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6454100000007

第7章 处世观:高调不要你来唱

低调不等于卑微。只有那些真正卑微的人,才会用高调来粉饰自己,以掩盖丑陋,以填平那个自觉低人一等的鸿沟。低调一点做人,才是真正聪明的表现。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大略你一定要学会。不要不分时宜地唱高调,否则,最终受伤的只是你。

1.入世先察己

入世是我们的必然生存方向,但并不等于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地生活下去。社会环境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许多时候我们依靠个人的力量无力改变它的一点皮毛。所以,假如你的个性太强,且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时,只有改变一下自己,而不是试图去改变这个社会。否则,你将无法顺利生存下去,把自己的心理位置放低一点,先检查自己的缺失是我们入世的前提,也是一种必要。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悠久,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人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原来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低头,否则,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低头弯腰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可以使人有所领悟。教师说,大门出入当然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那些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有很多时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的学生们,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尤其是通向这个小门的路上,没有一扇宽阔的大门,所有的门都需要弯腰低头才可以穿过。

我们不是佛教徒,但我们同佛教徒一样,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少遇挫折,弯腰、低头是最好的入世方式,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课。而低调做人正是这种人生功课的最佳成绩。

汉更始元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然而,刘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嫉妒。刘玄本是破落户子弟,投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战功,自当上更始皇帝后,又整日饮酒作乐,不事朝政。刘玄怕刘秀兄弟夺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刘璌久有异心”的莫须有罪名,将立有战功的刘璌杀害了。刘秀接到兄长刘璌被杀害的消息,几乎昏厥,但当着信使的面仍极力克制自己,说道:“陛下圣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璌罪有应得,诛之甚当。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转而,刘秀又对手下众将说:“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丧宛县,自作自受。我等当一心匡复汉室,拥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汉室复兴有望了。”刘秀的这种虔诚态度,感动得众将纷纷泪下。刘秀突然遭此打击,自然难以忍受。然而他心里清楚,刘玄既然杀了兄长,也难以容得下他刘秀。此后,刘秀对刘玄更加恭谨,绝口不提自己的战功。刘秀的行动,早已有人密报给刘玄。刘玄在放心的同时,觉得有些对不起刘秀,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之事。并令刘秀持令到河北巡视州郡。刘秀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刘秀实力已壮,便公开与刘玄决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刘秀登基,是为光武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此时,刘秀只有32岁,正是年轻气盛、成就大业的时候。以屈求伸,“忍小愤而就大谋”,终使刘秀化险为夷,创建了东汉王朝。

如果是一般人,估计在得知家兄被杀的消息之后,必会大举义旗,反戈相向。但刘秀深知其中之利害。为求自保和图谋大计,他宁可向刘玄低头俯耳,先屈后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如果以孟买佛学院的标准衡量刘秀,那他一定是个合格的学生。

低调做人是一种平和自然的入世情调。是我们入世前必修的一门人生功课。并且成绩越高就越会有助于我们在竞争的社会中活出精彩、活出风格。

2.低调为入世奠基

有则寓言说:一天,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在一条只能让一人通过的山路上相遇,下边是绝壁悬崖。这老虎与狮子向来都自称为兽中之王,互不买账。这会儿狭路相逢,两个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退回去让对方先过去的意思。老虎心想,要是我一让开,这事被其他动物知道了,我这兽中之王的威风岂不是从此威风扫地了!可是和狮子硬拼,且不说战胜它没有把握,就是这么陡峭的山路,只要自己一动,落地不稳就意味着自取灭亡……狮子也在想,过去你这老虎总与我争夺兽中王位,我还没好好教训你,今日狭路相逢,我岂能示弱,否则我这百兽之王的名声算是白废了。

可怜这两个愚笨的家伙为了争一时之气,互不相让,最后谁都捱不住了,就放手大动干戈。才一个回合,就双双坠入悬崖之下,两命呜呼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因为是兽类不懂得人间道理,才至于此。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也并不比老虎狮子聪明到哪里去!该忍的不忍,该让的不让,逞一时之英豪,最后危及自身。

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更何谈其他?低调处世是为入世、立世奠基。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话的意思是说谦让的美德。它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独食,要拿一部分与人分享。如果你经常这样想,经常这么做,那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所谓谦让的美德也绝非一味地让步,要知道,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时候你是让了一步,退了一步,但这可能就是你的进步。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凡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为什么必须谦让呢?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就必须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才不会因为争一时之气而弄得局面难以收拾。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样的特长或爱好,对方与你争胜斗强,最理智的办法是先让一步,即使对方的技艺敌不过你,你也得先让对方占点上风。当然一味地退让,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不是对手,从而引起对方视你为无足轻重的心理。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尽管要谦让,但必须先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继而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给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更添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

凡事要用理智来指导你的行动,对于无关紧要处的较量,该让的要毫不犹豫地谦让。这样为人处世,表面上看是退是让,是与世无争,实则是以退为进,以不争为大争。

3.不要轻易让自己高出于人

一个不够成熟的人总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势,仿佛只有他才是这个世界的核心。其实,细究起来这种人并不一定真正有才干。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正是这个道理。退一步说即使你有才干,轻易让自己暴露于众人面前,就等于树立了一个靶子,让别人打。这种傻事决不是聪明人干得出来的。我们为人处事应该学会“攻”与“守”的道理,在不到“攻”的时候只需做好“守”就可以了。时机一旦成熟就要反“守”为“攻”,这样才不负自己的才华。

柯立芝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美国历史学会曾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并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那时,距柯立芝领取这一奖章已有六周了。从佛蒙特州的村庄到白宫,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业中都以这种真诚的谦逊闻名于世。

当他竞选麻省州议员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忽然无意中听到了州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赶往诺坦普顿的车站。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有大多数州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地出任麻省州议会议长,从而迈开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这位以谦逊著称的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出击,当仁不让地拿走了他应得的东西。如果不是他平时的谦逊,估计不会有多少人支持他当选州议长。

另一位以谦逊著称的人——“石城”杰克逊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的一员猛将,他和李将军一同被人们推崇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人。

托马斯·杰克逊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谦逊”。在西点军校时,他就以谦逊著称。在墨西哥战争中,总司令斯科特将军曾对他的英勇善战给予了公开的盛情称赞,但杰克逊后来从未提及此事,甚至在他的至亲好友面前都只字不提。直到他弥留之际,他还是坚持认为“石城”这一美誉不应当仅仅属于他个人,而应归他所率领的整个部队共同享有。

但是,就在墨西哥战争刚刚爆发时,在杰克逊写给他姐姐的信中,满纸都是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而在当时,他只不过是拥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副官的虚衔而已。信中,他冷静地分析了连州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位勇敢而谦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曾有过一次聪明的举措,即主动要求从常规部队转到炮兵部队里去。因为他相信,在那里,“长官们更容易把整个部队的功绩归功于某一个人”,这样无疑有利于自己的升迁。果然,他获得了斯科特将军的亲口赞赏,这直接为他随后的几次升迁奠定了基础。几年以后,因为预先就看到当上弗吉尼亚陆军大学的教官必将“声名卓著”,他又用尽浑身解数去争取这个位置。

铁路建筑专家哈里曼也一贯都是这样的谦逊。他的一个很要好的老朋友甚至在他取得了自己事业上最辉煌的几次成功之后,还一直以为他不过是几百个有点成就的经纪人之一,因为哈里曼从未炫耀过自己的成就。直到后来,他的这位老朋友才无意中从别人那里了解到真实的情形。

真正伟大的人物,一般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这种似曾相识的谦逊。

4.自视高人一等只会被孤立

一个人要想孤立自己并不难,只要自视高人一等就足以奏效。受自傲心理所累的人同受自卑心理所困的人在与社会的融合方面,结果是一样的,都不会获得好的结局。所以,要学会低调做人,真诚地关心别人。

不唱“高调”,平易近人是西奥多·罗斯福异常受欢迎的秘诀之一。罗斯福是个使仆人都喜爱他的人,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阿默斯就曾写过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阿默斯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

“我妻子有一次问总统关于鹑鸟的事,因为她从未见过鹑鸟,于是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一天,我们小屋里的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拿起电话,才知道是总统本人打来的,他特意来告诉她,我们屋子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往外看,就能看到。罗斯福时常做这类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如果看不到我们,他就会轻轻地叫着‘安妮’或‘詹姆斯’,这是他表示友好的一种招呼习惯。”

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统能做到如此平易近人,仆人怎能不喜欢他呢?

有一天,卸任后的罗斯福到白宫去做客。不巧的是,塔夫脱总统和夫人都不在。这时,他那种真诚对待身份卑微的人的态度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同所有的白宫旧仆人打招呼,而且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连厨房里的仆役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阿丽丝时,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阿丽丝回答,她有时为其他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颇为不平,“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

阿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放在盘子上给他,他端着盘子一面吃着一面向办公室走去,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不断跟他们打招呼……

“他对待每一个人,还和以前一样。”仆人们互相低声讨论着。而一名叫艾克·胡佛的仆人眼中含泪地说:“这是近两年来我们惟一的愉快日子,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拿这个美好的日子去换一张百元钞票。”可见,大人物之所以成为大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自视高人一等,使自己孤立起来。

查尔斯·伊里特博士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位大学校长——他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一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下面是伊里特博士做人做事的一个例子。

有一天,一个名叫克立顿的学生到校长室去借50美元的学生贷款。这笔贷款被批准了。“当我万分感激地致了谢,正要离去时,”——克立顿自己叙述道——“伊里特校长说:‘请再坐会儿。’然后他对我说:‘听说你在自己的房里亲手做饭吃,只要你所吃的食物适当、分量足够,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事。我念大学时也这样做。你做过牛肉狮子头吗?如果把牛肉煮烂,就是一道好菜,因为不会浪费。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然后他就耐心地教我怎样做牛肉狮子头吃。”

即使是极为忙碌,也不忘关心别人是这些伟大人物身上的共同点,这种做法使他们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而永远不会使自己孤立起来。

还有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大人物的所作所为更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法国巴黎以她的美丽和古老的欧洲文明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天,一位美国的有钱人来到这座城市游览。她在林荫道和草坪中散步时,忽然看见一个老头儿正在花坛里浇水。他是那样内行,他那一丝不苟的姿态,足以证明他是个上等的园丁。这位阔太太有一座私人花园,她想,这位法国老头儿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园丁。在美国恐怕出高价也很难找到,现在既然有幸碰上了,为什么不带他到美国去呢?

于是她问那位老头儿,愿不愿意赴美国去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高于法国三倍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为了说服老头儿,她又把美国吹嘘了一番,仿佛那儿遍地是黄金,到那里去了人人都能发财。

“夫人,”老头儿彬彬有礼地回答说,“真是不巧得很,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

“那就把它辞掉吧!这些,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园丁,还兼职干什么工作呢?是送牛奶还是养鸽子?”阔太太不屑一顾地问。

“都不是,”老头儿微笑着说,“我希望人们下次不要再选我,我就可以做你的园丁了。”

“选你做什么呀?”

“选我当……”

“你是……”阔太太在仔细端详了老头儿一会儿后惊讶地张大了嘴。

“我就是安里,我这个园丁兼任法国总统。”

这些伟大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了,他们从未把自己同普通人区别开来,他们都是下意识地、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定格在平凡人的位置上,他们因为自认平凡才更显伟大,他们堪称是天欲降大任给他们的人。

5.言行不要太出格

言行上的趾高气扬、放浪不羁是做人的大忌,而低调做人正好可以收敛自己的过分言行。有些人喜欢说大话、摆架子、耍威风,张扬卖弄,神气十足,到头来只能淹没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他们不管显达也罢,落魄也罢,都可能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挫折,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

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力求在现实生活中摒弃那些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的行为。

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与皇上意见不合,并在朝堂上引起争执,引起皇帝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决心要吸取上次教训,凡事必须保持低调。

从此,公孙弘上朝议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时当庭论争的事情。凡事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由皇帝自己拿主意,汉武帝认为他谨慎淳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为迎合圣意放弃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帝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廷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信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汉武帝见他回答如此机巧而妥当,十分满意。从那以后,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并在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认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确有此事。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被拜为丞相后,名重一时。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多次征召贤良之士。公孙弘便在丞相府开办了各种客馆,开放东阁迎接各地来的贤人。每次会见宾客,他都格外谦让恭敬。有一次,他的老朋友高贺前来进谒,公孙弘接待了他,而且留他在丞相府邸住宿,不过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也比较粗糙,睡觉只让他盖布被。高贺还以为公孙弘故意怠慢他,到侍者那里一打听,原来公孙弘自己的饮食服饰同样如此简朴。公孙弘的俸禄很多,但由于许多宾客朋友的衣食都仰仗于他,因此家里并没有多余的财产。

公孙弘活到80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因为言行不谨慎,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看来,公孙弘不肯廷争,取容当世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处世之法。

聪明人很清楚自己的不当言行将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处处小心,时时在意,所以在身处高位时,尽管险境叠生,也能保全自己。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帝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长孙皇后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乳母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做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因此,长孙皇后不但受到了李世民的敬重,也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也许你还没有体会到身处险境时,自己的言行举止所诱发的一切不利后果。但人贵有先见之明,如果你在顺境中就可以注意自己的言行,必能赢得生活中的一切有利条件。

6.做一个善忍之人

克制忍让是低调为人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人吃了一点亏就喜欢大声吵嚷,像泼妇骂街一样。这种做法,即使自己有理也难以立足,令人生厌。遇事克制忍让一点,如果是你有理,则更显你的涵养之高,对方才能知趣而退;如果是你无理,证明你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明你是一个知书达礼、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对方也不忍去伤害你。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冷静、克制、忍让一点,没有什么坏处。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共主新政,在北宋时期长期担任宰相一职。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有一次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儿,蜡烛烧了他鬓角的头发,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发现侍卫换人了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侍卫心悦诚服改正缺点,甘心跟随。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赏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惶恐地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一点也不在意,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的,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是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韩琦此言一出,众人无不赞叹,而肇事者对他更是感激涕零。

元代吴亮在谈到韩琦时说:“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他所担任的责任重大,经常在官场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一生不弄虚作假。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一切出自真诚。”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学会忍。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君子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这就是韩琦处世高人一筹的秘密。从根本上说,韩琦已经把忍的精神作为立身之本,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能容忍同事的缺点,容忍部下的过失,也能容忍小人。他对社会看得很透,知道小人到处都存在,他不回避小人,主张以君子的姿态诚恳地对待小人,以正压邪。即使是小人捣鬼,也用不着耗神费力去和他计较,最好是不理睬他,让他自讨没趣。所以韩琦一生都安然自在、平和潇洒。

古人言:“行忍情性,然后能修。”我们立身处世不能忍就无法让自己活得平和静怡。整天为琐事所困,当然无法专心干自己的大事。所以,不必为许多琐事斤斤计较,忍让克制一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7.大事可做不可吹

有的人喜欢用吹牛来证明自己就是一个可以做大事的料。可是,能做大事就值得吹嘘吗?细究那些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他们的成就有几个是靠吹牛吹出来的?再细究一下,你可能还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吹嘘过自己。他们的成绩完全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而且你要干出一番事业就不能只凭嘴上的功夫去实现。

有一个很有实力的电脑业老板与一个朋友闲谈,这个朋友说:“据我观察,你的实力和影响堪称我们地区电脑业的老大。”这个老板说:“确实,无论从经济实力、社会影响还是经营之道来讲,如果要选老大,我当之无愧;但真的选起来,不会有人选我。因为从表面上看,我不是最大的。因为在处世上我没有大事张扬。”

他说,当“老大”不容易,因为不论研发、行销、人员、设备,都要比别人强,为了怕被别的公司赶过去,便不断地扩充、投资。换句话说,要花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他说,这样太辛苦了,而且一没弄好,不但老大当不成,甚至连当老二的资格都丢了。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因为并不是当“老大”就一定会很辛苦,因为有人就当得轻松愉快,因此当老大或老二或老三完全是观念问题。不过这位老板所说的却也是事实——当“老大”的,要费很多力气来维持“老大”的地位。

不只从事企业经营是如此,上班拿薪水也是如此,比如主管就是该部门的“老大”,这老大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带领手下,也要和上级长官打理好关系,以免位子不保。所以,如果你自认能力有限,个性懒散,那么就算有机会,也不要去当“老大”,因为当得好则好,当不好就要经受许多心理上的折磨。

因此,做事或经营企业,先不要当“老大”,从基层积累好一定的资本才能做好一个“老大”。

这位电脑老板可谓是对社会对处世有认识,有体验,因此处世也较理智。但也有一些暴发户却显得很无知,平日里表现得态度傲慢、飞扬跋扈,以物炫人。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会比较普遍地发生于暴发户身上呢?暴发户为什么会那么着意地在行动上夸耀自己“有钱”呢?太简单了,因为他以前没有钱,现在一旦有了钱,他发现了鱼翅、鲍鱼和老鼠肉如此好吃,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竟然”吃得起这些以前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自然要炫耀一番了。

美国一名大富豪曾有一句关于财富的经典名言:“有钱的一大好处,是今后你不必再想到钱这种东西,也不必再口口声声讲钱了。”这句话很值得那些喜欢张扬的暴发户深思。

很明显,如果你的行为像个暴发户,等于把你的“底牌”打出来给人看,说明了你再了不起也还只是个暴发户。

在真正“已发达”的人眼中,所谓“发”也许仅是相对于此人以前的情况来说的。

只有最不懂做人艺术的人,才会以暴发户的行为暴露出自己的底牌,惟恐别人不知他有钱而已,但懂做人艺术的暴发户,应该知道真正的有钱人是不会讲钱的。

由此可见,即使你真正“暴发”了,也切不要摆出“暴发模样”来,吹嘘自己干了多少大事,赚了多少大钱。那样只会让别人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你。

§§下篇 好习惯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坏习惯是失败者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