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冬青书屋文存
6453900000041

第41章 学者诗人书画家商衍鎏

商衍鎏,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清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民国后称番禺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1875年1月11日)生。父商廷焕,庠生,为塾师,解馆后业医。兄商衍瀛,兄弟友爱。

商衍鎏自幼勤学。六岁在家塾玉莲园读书。十二岁后,先后在玄妙观、光孝寺西华堂、双桂堂、羊城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越华书院、应元书院学习,又在粤华等书院考课。他晚年作《怀师诗十六首》,前九首为“姻丈冯子庄(端)师”“母舅岳炳卿(世彪)师”“亭兰谷(国荃)、聘臣(国珍)师”“李尧阶(定梁)师”“易华献(鉴邦)、硕献(鉴徽)师”“易兰池(学清)师”“何济云(泰交)、刘曙亭(文照)、陈暄溥(绵芳)师”“叶南雪(衍兰)师”“吴玉臣(道?)师”,皆是受业师,“师生之情谊特洽”商衍鎏至老“犹记谈经讲舍时”。

十七岁考中秀才。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三十一岁考中贡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吏部尚书张百熙是光绪甲辰科会试大总裁,商衍鎏的座师。“师主兴学,奏开进士馆,令癸、甲两科进士学习法政,余在馆肄业,旋派往日本留学,东京法政大学毕业”。《怀师诗十六首?张秋(百熙)师》自注商衍鎏在日本期间,除了在学校里学习必修的课程之外,还聆听过一些日本学者的讲演,参加过《民报》的一些集会,扩展了政治视野,开拓了知识领域,对他的思想有重要影响。

三十五岁归国,晋升翰林院侍讲衔撰文,并兼其他职务。

以上是商衍鎏生平的第一阶段。

民国元年,商衍鎏三十九岁,应德国汉堡大学之聘,为学生讲授汉学,并为德国教师研究汉学作辅导。四年中,他为弘扬中华文明,为该校筹组中国语系和文化系,建立收藏汉籍的图书馆,促进中德文化教育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民国五年,聘约期满,由德回国,在北洋政府工作。

民国十六年以后,以鬻字为生。科举出身的商衍鎏,早年为应试的需要,书法是刻板式的“馆阁体”。中年以后,力攻草书,以补救自己书法之弱点。晚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兼有颜字的端庄和褚书的秀劲,为世所称。他《戏题润格后》云:“伯虎才华艰苦日,俟斋风雪闭门时,楚山和璧千行泪,留待连城万古知。”读此诗,可见他鬻字为生的心情。

商衍鎏喜画竹,取法乎上,风格高逸,其画竹理论及方法,详见《画竹一得浅说》。

抗日战争爆发,商衍鎏由南京住所,经扬州,辗转入蜀,生活飘零。抗战胜利后,回南京,又回广州,一度旅居澳门。

以上是商衍鎏生平的第二阶段。

建国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1953年3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成立。聘任前清探花商衍鎏为首任馆长。馆址在南京碑亭巷62号”。(《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册?大事记》)1956年回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居住。任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逝世,终年90岁。饱经沧桑的商衍鎏,晚年生活安定,心情愉快,发挥所长,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等书,是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

以上是商衍鎏生平的第三阶段。

商衍鎏之子商承祚说:“我父一生的遭遇,起伏很大。他少年艰辛,青年得志,中岁,晚年幸福美满,可谓否极泰来,红霞满天。”商衍鎏与一般封建遗老不同,他的思想比较开明,能接受新鲜事物,顺应时代潮流。

学者商衍鎏

作为学者的商衍鎏,有《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两部专著及一些有关清代科举考试的文章。以《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言之,他“以三年之光阴精力”,“检寻关于科举之典章制度,与各家著述杂记文集之记载,证之本人经过科场之故迹,将有清二百六十余年科举考试之事实,并上溯由唐至明之贡举方法以为征信,加之诠次,分章叙述”。(《序例》)书共八章,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章《童生之考试,生员及生员系内之各种考试》:包括童生之县试、府试、院试,生员之岁考、科考,生员、贡、监之录科、录遗,廪生、增生、监生,五贡(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以及考核教职等内容。附《清代科举考试系统简表》《清代科举考试考官、场官简表》等。

第二章《举人及关于举人系内之各种考试》:包括乡试之定制、场规、考法、考官、闱官、中额,乡会试之登科录、试录、同年录(附师生年谊),乡试卷之磨勘,举人之复试、拣选、大挑、截取等内容。附《清代各省乡试停科补行简表》。

第三章《进士及关于进士系内之各种考试》:包括会试、复试、殿试、朝考,翰林院庶吉士之散馆,考差,大考(附南书房、上书房)以及制科(博学鸿词、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经学、皇帝巡幸召试)等内容。附《清代会试年份科分表》《清代殿试、会试历科首选姓名表及省份人数统计表》。

第四章《停科举后之各项考试》:包括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学堂、游学毕业生之考试等内容。

第五章《武科、翻译科之考试》:包括武科之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翻译科之童试、乡试、会试等内容。

第六章《附属于科举中之各项考试》:包括誊录、中书、学正、学录、官学教习之考试(附笔帖式等),书院之制(附官学、社学、义学)等内容。

第七章《八股文、试帖诗概纪及举例释义(附律赋、经义、论、策、疏、经解举例释义)》:包括八股文之源流、文体、文题、变化盛衰、选本、稿本,试帖诗之源流、题目、诗体、选本、稿本,八股文、试帖诗、排律诗、律赋举例释义,经义、论、策、殿试策、朝考疏、经解举例释义等内容。

第八章《科场案件与轶闻》:包括清代以前科场之案与轶闻、清代科场之案与轶闻等内容。

关于科举之实物,如学宫、贡院、号舍、乡会殿试试卷、题名碑等,摄成照片五十余种,间加绘图,附于书中。总之,此书材料丰富,内容翔实,读后可对清代科举制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其学术价值为人们所公认。

商衍鎏于撰成《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后,又著《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唯太平天国的记载经过芟荑毁灭,流传至今者极不完备,其考试制度可以稍为考见者,仅存于《钦定士阶条例》一书”。商衍鎏“就当日的史料,参稽其散见于各项的文件,各家的著录,将有关于考试的事实,琐屑搜集,撮择而叙述之”。(《前言》)书共六章,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章《考试程序》:包括概纪,乡试、县试、郡试、省试、天试、武科、东试、北试、翼试等。

第二章《考试规则》:包括概纪,场规、试题、考官、服制、士阶等。附《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考官士阶简表》《太平天国职官简表》。

第三章《与科举有关的制度》:包括育才官,招贤榜,删书衙,避讳代改字、抬头字、隐语字等。

第四章《应试诗文》:包括概纪,八股文、论文、诗等。

第五章《科名人物》:包括概纪,京试科名,女状元傅善祥考伪等。

第六章《关于王韬与太平天国关系的考证》:包括概纪,黄畹上书太平天国的发现,黄畹即为王韬,黄畹上书使清廷震惊的原因,论王韬非太平天国状元等。

书中附图片。商衍鎏撰写此书时,已八十余岁高龄,仍虚怀若谷,将“自序”寄给罗尔纲,征求意见。1957年6月7日罗复函云:“先生大序……所列拟撰内容三篇,纲举目张,网罗宏富。太平天国一代之典,将于尊著见之……至拙著《太平天国史稿》虽有科举一卷,只粗述事实,未著典要,不足供高明之采撷也。随函附上天平天国《真神独一皇上帝》八股文一篇以供采辑。”罗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他对商衍鎏《太平天国考试纪略》的重视,可见此书之价值。

诗人商衍鎏

作为诗人的商衍鎏,有《商衍鎏自书诗草》影印出版。他自撰序言,开头云:“余少年汩没于干禄诗文。壮岁以还,猎词藻,炫绮缛,词林习气,言不由衷。忽忽以至晚年,奔走四方,间有感触,托之吟咏。”他扼要地说明了诗歌创作“少年”“壮岁”“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即所谓“一变再变”。序言又说明了诗篇散失情况:“存稿不甚爱惜,更因梗泛蓬飘,而多散失,最难以释然者,则东夷兴,仓皇避寇,所有杂著笔记各稿,未曾携出,遂随所藏书籍文物,同付劫灰,固不仅残诗已也。”《诗草》所载之诗,皆晚年作品。

序言末尾云:“夫诗以言志,重在抒发一己之性情,所谓诗可以兴、观、群、怨者。余性喜阅读古今人诗,以自怡悦,未下刻苦钻研之功,间有吟咏,不知唐宋,不识家数,托兴达情,以抒发当日身世社会之所感受接触而已。但六十岁前之诗,既经散失,而六十岁以后之诗,其间羁旅之迹,寇患之深,家室骨肉之情,亲朋往来之感,与夫国事之变革兴衰,人民之疾苦动荡,政治良窳,前后殊涂,未尝不可于此中略得梗概。统三十年来以观,余诗一变再变,谓之为历史鳞爪也可,谓之为余回忆录也亦无不可。暮齿吟咏,不忍弃掷,删其应酬空泛风景之作,选成约四百首,自书影印。”商衍鎏这一大段话,说明了他作诗的宗旨、自选诗的标准以及《诗草》所载四百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草》分九集,其名称、写作时间及地点为:

《壬丙集》:壬申(1932)至丙子(1936),在南京、北京、凤阳、河南各处作。

《广陵集》:丁丑(1937)七月至十一月,由南京到扬州作。

《巴渝集》:丁丑十二月至戊寅(1938)九月,在重庆作。

《锦城集》:戊寅十月至己卯(1939)四月,在成都作。

《弱集》:己卯五月至庚辰(1940)四月,在夹江作。

《纱集》:庚辰五月至癸未(1943)八月,在眉山作。

《凌云集》:癸未除夕至甲申(1944)八月,在嘉州作。

《凯歌集》:甲申八月至乙酉(1945)冬,在成都、重庆作。

《江海集》:丙戌(1946)至庚子(1960),在南京、广州等地作。

商衍鎏自评其诗,可以见“历史鳞爪”,故本文主要介绍《诗草》的历史价值。

(一)回忆清朝科举往事

《甲戌三月过开封贡院旧址》云“南柯蚁梦忽重温”,自注:“光绪癸卯、甲辰两科,皆在此会试。”又云:“三千桃李盛文园”,自注:“院址改为河南大学。”

《题汪静学金前辈及第后家书》第二首云:“簪花法酒马蹄风,京兆相迎礼数同,独有国雍瞻望日,行惆怅榭堂中。”自注:“光绪甲辰,国子监已裁,既往文庙释褐行礼,无至彝伦堂拜酒事。”第三首云:“射策大廷传第后,别封朝卷进丹墀,百年往事云烟散,论议颁题异昔时。”自注:“公书云:朝考题四道,为论、诏、疏、诗,一甲三卷另封进呈发下。光绪甲辰朝考改为论、议二题,一甲三卷虽另封而不进呈,仍列名于朝考进士等第内,皆与前制略异者。”

《寿朱聘三汝珍七十时聘三在香港讲学》第二首云:“君本鳌山第一人,追随我愧踏京尘。”自注:“廷对,君本第一,刘春霖第二,张启后第三,余第四。进呈,君与刘易,余与张易,君降第二,余遂第三。”

《怀师诗十六首?萧漱(荣爵)师》云:“闱场誊录制初除,文字亲看士子书。”自注:“(师)甲辰会试房考官,余卷出其房,谓余首场五艺无一错漏字,场中少见。以是时废誊录,房官得阅原卷。”又《张秋(百熙)师》云:“馆开进士灌新知,末路科名叹此时。”自注:“(师)光绪甲辰科会试大总裁,为余座师。师主兴学,奏开进士馆,令癸、甲两科进士学习法政,余在馆肄业。”

商衍鎏亲身经历生员、举人、进士各级考试,他回忆清朝科举的诗篇,对于了解其生平以及科举史,都是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二)怒斥日帝残暴侵华

《广陵集?七月十六日寅初日机飞扬州投弹用前韵》云:“中东甲午血痕在,肯使神州复见欺。”

《巴渝集?丁丑除夕》云:“欲鸣床剑寒?吐,夜倚长天望九州。”自注:“恨寇势之鸱张,欲拔剑而起舞。”

《纱集?咏蟹四首(愤夷祸也)》第三首云:“漫夸族类江湖阔,总入渔翁网簖中。向火飞蛾情略似,光明何处竟成空。”自注:“日本联德。我国加入与德宣战。”

(三)歌颂将士英勇抗敌

《巴渝集?闻德安捷》云:“闻道德安捷,欢声万户同。”

《纱集?辛巳中秋喜湘北奏捷》云:“合围三军气吞虏,食肉寝皮云岚霾。长枪缓杀意不快,聚歼刀河长乐街。始知士气不可侮,十六万虏同灰埃。欢呼河山指日复,驱除虏骑清九垓。”又《湘北三捷》云:“兴戎四载半,寇我叠起仆。长沙三捷传,漫夜见微曙。”

从以上两组诗篇看出,当民族危机出现时,商衍鎏壮怀激烈,以笔墨怒斥日帝残暴侵华,歌颂将士英勇抗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四)关怀军民疾苦

《纱集?通货膨涨兴叹米珠赵孔白以斗米需钱百万多成辘轳体五章余亦成咏》第一首云:“欲寻干净已无土,下愍潜飞在网罗。”自注:“哀沦陷区无食。”

《弱集?己卯秋暮送前方将士寒衣次濠叟韵(体)》云:“凄厉军声关河远,同气袍泽挟纩传。”

抗战期间,在蜀避难的商衍鎏,生活清简,他以悲天悯人的高尚胸怀,关怀军民疾苦,形于诗篇。

(五)批判旧政府倒行逆施

《凯歌集?乙酉中秋望月(日本时方投降)》云:“八年秋月照人愁,今夜清光遍九州。尚冀吴刚休纵斧,广寒辜负梦中游。”自注:“望政府改良政治。”

又《感事六首》题下注:“日本降后,人民想望治平,刷新政事,不料政府毫无振作,钳制更甚,肆捕有志青年,学生游行请愿,社会纷然。”第一首云:“鱼烂梁亡事可哀,那堪劫火再然灰,万人空巷同忧国,共看诸生太学来。”

《江海集?发大钞》题下注:“近日发行二十万至五百万大钞四种,物价腾涌,因之民不聊生,痛而有作。”诗云:“‘前年物价贱如土,去岁艰难已贫窭。岂知今年数月间,万钞纷落似剧雨。八口千万未得饱,会看沟壑尽饿殍。’乍闻此语忧心,民室悬罄将何堪。”

日本投降后,商衍鎏与全国人民一样,“想望治平”,但现实情况使他愤慨,从上引诗篇反映出,他对旧政权不再存任何幻想了。

商衍鎏寓澳门时所作之诗,蕴涵丰富的地方史料,弥足珍贵,略举数首。《澳门杂诗二十首(己丑旅居澳门时作)》第二首云:“规圆如镜南环澳,海水纵横十字门,异代名存城郭渺,空留掌故向谁论。”自注:“澳门亦曰濠镜、濠江、濠湖,因南二湾规圆如镜,是称为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交贯成十字形,曰十字门,合言遂谓澳门。明季曾于此筑城……天启年间毁。”第五首云:“马交石倚螺丝山,妈阁闽音译市,仍是名从主人得,参稽史乘管窥斑。”自注:“据传,明代葡人初登岸,近妈阁庙,欲问地名,人以为其问庙名,答云妈阁,葡人音译,遂称澳门曰马交。螺丝山麓有一大石,葡人曰马交石,或亦曾在此登陆者。”第六首云:“粤闽唇齿往来通,天后旌旗爱护同,放海神船迎赛鼓,乘潮安稳一帆风。”自注:“闽商至澳最先。妈祖阁亦称天后庙,建于明时,赛祭日以神船放海。”第八首云:“甘清泉水二龙喉,松岭来源活活流,品第当前无陆羽,《茶经》应向此中收。”自注:“澳门水涩,惟二龙喉背倚松山,泉水甘洌。”第十首云:“几时一炬等阿房,磁石闳门古教堂,劫火胡僧何处去,路人误指说牌坊。”自注:“明嘉靖时葡人所建之天主教堂,不知何时毁于火,仅留前面大门,以石砌成,俗误指为牌坊。”第十一首云:“古庙莲峰普济先,黎、苏书画绕云烟,镇山若论名人迹,独漉、濂、归反在前。”自注:“莲峰庙最古,葡人未入澳门前已有,但其书画只有二樵、六朋,反不如普济禅院之藏有独漉、石濂、澹归之年月在前也。”商衍鎏诗中提到的五个人是:陈恭尹(独漉)、释大汕(石濂)、金堡(澹归)、黎简(二樵)、苏六朋(枕琴)。

商衍鎏在广州时所作之《竹枝词》,描述旧时风俗,生动活泼,略举一二首。《粤垣旧历年俗竹枝词》题下注:“旧历元旦改为春节,旧俗人多不详,特择咏之。”第一首云:“桨栏街与双门底,迷目千红万紫稠,独有吊钟称异品,顶湖花好共罗浮。”自注:“旧日除夕花市,在双门底桨栏街,花类繁盛,独吊钟花为岭南特种,产自罗浮顶湖,色如蜡梅,垂吊似钟,一枝干数百朵,腊尾春初盛开,多以此点缀年景。”第二首云:“家家除夕庆团年,生菜茨菇炉火边,饱啖黄沙生大蚬,接神爆竹响连天。”自注:“除夕全家团年打边炉肉鱼外,必有生菜茨菇蚬肉。蚬音同显,取显达意。生菜取生旺意。茨菇一名慈姑,意取添丁与家姑慈爱。守岁至子丑时。迎神祭祖,爆竹之声不绝于耳。”读之有趣,是民俗学的好资料。

《商衍鎏自书诗草》末尾有《题画竹诗》四十余首,皆佳作。五绝如:“挺立清超节,常虚淡荡心,纵然遭风雨,犹作老龙吟。”“南溪结茅堂,修竹不受暑,择交无热客,乐与君子处。”“一片玲珑石,依依两无语,劲节瘦逾坚,相期在心许。”借竹言志,表达了商衍鎏虚心高节的襟怀。七绝如:“杂草行边憎伪(自注:旁根者为行边,出为伪),锄将非种保生机,春风长养浓阴茂,万丈凌云拂落晖。”“绝壁悬崖竹一枝,四山风雨正危时,飘摇不改青苍色,独抱高寒劲挺姿。”(自注:悬崖竹)“抱节不妨身暂俯,修竹凌云自有姿,岂惧悬崖千丈险,足根立定已多时。”(自注:悬崖垂竹)以上三首,皆抗日时期作。商衍鎏以画寓意,表彰临危不惧的烈士,痛斥汉奸,伸张民族大义。又如:“密倚筠最合群,竿头雨露不知分,纵教海山陬里,自卫常能抗斧斤。”(自注:赠新加坡友)鼓励海外侨胞,一往情深。“丛竹斗志倍刚强,不惧寒威不畏霜,尤喜狂风吹不断,盘根错节总青苍。”(自注:丛竹)从自然物(丛竹)之“刚强”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见识不凡。“晴日蒸云射画廊,炎敲今正盛南方,愿将绕舍清风竹,送与劳人荫晚凉。”(自注:晴竹)与郑燮《板桥题画》所云“(画竹)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同一抱负,难能可贵。

总之,商衍鎏之诗,“一变再变”,格调老成,所选印诗四百首,皆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意。

书画家商衍鎏

作为书画家的商衍鎏,有《画竹一得浅说》,手书影印。此书“采取前说,参以己见”,共五章,简要介绍如下:

一、《画竹入门之基础》:商衍鎏强调:“画法重在气韵,而竹尤甚。须要一气呵成,大气鼓铸,一竿两竿以至十余竿,气不贯注,则彼此不照应,上下不相生,气为主而韵为辅,有气方能有韵,自是定理。又作画每云章法,画竹章法之疏密聚散变化照顾,亦当从气韵生出,而不可以随意为之。”他忠告学者:“画竹最忌粗犷软弱,不遵法度而胸中无涵泳书卷气,逾级躐等,只知放弛性情,东涂西抹,以为能脱去翰墨蹊径者,易流粗犷。不能执笔,胆放不开,只求形似,过于拘束,顺逆往来疏密轻重之间,未得其生动活泼之趣者,失必软弱。软弱之病,尚可从功力上渐渐转变,粗犷之病,则非洗髓伐肠,从新改头换面不可。”这是商衍鎏一生画竹的经验之谈,读者可与《板桥题画》“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可率意为也”“奋苦数十年”等语参照研究。

二、《画竹应用之工具》:商衍鎏指出:“画竹之笔墨纸张不可以不讲,苟不得法,不独事倍功半,而优劣且于此攸分。”他详述画竹用笔、用墨(包括用色)、用纸(包括用绢)之宜忌,皆经验之谈,今不一一介绍。

三、《画竹参考之谱录》:商衍鎏列举元李《竹谱详录》、元柯九思《柯敬仲竹谱》、明高松《高松竹谱》、明周履靖《淇园肖影》、明程大宪《雪斋竹谱》、明黄凤池《集雅斋竹谱》、明胡正言《十竹斋梨云馆竹谱》、清王蓍《芥子园画传竹谱》、清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竹谱》、清蒋和《写竹简明法》、清李景黄《李似仙墨竹谱》、清杨士安《瓶花书屋竹谱》、清王寅《冶梅竹谱》、清竹禅《画家三昧》等十四种可供参考之竹谱,述其版本。商衍鎏认为:“重要者为前三种之李谱、柯谱、高谱。”“近日家置一编者莫如《芥子园画传》,又蒋和《写竹简明法》以法为主,亦有可以广多识多闻之助者。”“其余各谱展转钞袭者居多。”今摘录商衍鎏对十四种竹谱之评语如下:

1.《竹谱详录》:“于画竹之方法详细解释,将金针尽度于人。”

2.《柯敬仲竹谱》:“笔墨精湛,如宝剑脱鞘,快马入阵,令人目眩神移,不可逼视,真神品也。”

3.《高松竹谱》:“特就李息斋谱发扬而光大之,惟讲解图释,分析眉目,较为多种多样而更清楚,可为学者先路之导。”

4.《淇园肖影》:“多袭诸《高松竹谱》。”

5.《雪斋竹谱》:“多钞自李、柯、高三谱,惟谱图甚富,形态较备。”

6.《集雅斋竹谱》:“完全袭自《雪斋竹谱》。”

7.《十竹斋梨云馆竹谱》:“亦多袭自《雪斋竹谱》而变化其式,但谱内著色,墨分浓淡,雕刻精工,则较在各谱之上,故能与《芥子园画传》齐名。”

8.《芥子园画传竹谱》:“其解释图式虽多本诸旧谱,特加以剪裁,颇为眉目开朗。但所缺者,则未将竹忌编入。”

9.《天下有山堂画艺竹谱》:“议论空疏,不切实际,推崇诸语多过分,谱内小枝小叶随意点剔,无复规矩,节竿之不合理更无论矣。”

10.《写竹简明法》:“就全谱论之,用笔殊欠清超,木刻更无神采,惟其以法为主,图式多,解说细,会其意而勿泥其迹可耳。”

11.《李似仙墨竹谱》:“竿节枝叶各式全钞自芥子园,用笔拙滞而简略,其所举画竹家挂一漏万,实谱中之下驷也。”

12.《瓶花书屋竹谱》:“全钞自蒋和《写竹简明法》,无讨论之价值。”

13.《冶梅竹谱》:“多取自《竹谱详录》,解释图说颇觉简略。”

14.《画家三昧》:“毫无纪律,笔法甚乱,竿枝似藤,叶似柳,解说少而不明,殊无可取之处。”

四、《写竿节枝叶法与竹忌》:商衍鎏既传授写竿、节、枝、叶之法,又指出写竿、节、枝、叶之忌,其要点为:

画竿:“画竹以画竿为先。竿分数节,要一气贯注,笔锋似断实连,竹干中间长,上梢头下节根略短,或由上画下,或由下画上均可”,“竿有老嫩粗细直弯斜断垂横各种”,“写竿用墨略淡”。又指出竿忌十四种:冲天撞地,对节排竿,鼓架胜眼,间粗间细,间枯间浓,匀长匀短,弯竿拥肿。

画节:“画竿以后,次写节无论何式,节要与竿一气,照应连属,是为定理。画节如书隶字法,须苍老劲拙。用墨比竿稍浓”。又指出节忌五种:齐大,齐小,太弯,太远,太平。

画枝:“画节以后安枝大抵枝必附名目有鹿角鱼骨鹊爪钗股丁香头各式。或从里画出,或从外画入皆可。大枝之正枝多附旁细枝,参差穿插,切勿零乱”。“画枝当用行草书法。墨之浓淡,就叶之浓淡以为配合”。又指出枝忌三种:偏在一边出,枝俱生前枝俱生后,生枝不应节随意乱出。

画叶:“画枝以后写叶”,“画竹实以画叶为主其式不过人字、个字、分字三种,而有重(平)有破,有分有并,有仰有偃,有正有侧,有聚有散,有左有右,有大有小,有顺有逆,有轻有重,有提有飞,有平排,有叠缀,有接脉,有过渡,形形色色,各样不同。”“至于浓淡相间,疏密相生,整而不板,复而不乱,若断若续,或直或斜,应手从心,不离于法”。又指出叶忌八种:粗而肥短似桃,细而瘦长似柳,一叶孤生,两叶并立,三叶如义,四叶如井,五叶如手、指如蜻蜓。

还有枝叶并忌之病:前枝后叶,前叶后枝,一枝之叶极浓,一枝之叶极淡,老枝嫩叶,嫩枝老叶。

竿、节、枝、叶以外,“画由出土渐长以至过母解箨,可用钩勒法行之,亦有以浓淡墨钩廓而成者”。

五、《画竹参考画本之资料》:商衍鎏列举各种“画竹专刊”以及“散见于画册之竹幅”,评其优劣,以供学者参考临摹。又建议:“再随时寻求墨迹,细观其用笔用墨精神之所在。”还忠告学者:“写生亦不可忽”,怎样“写生”呢?“必时盘桓于竹林之外,复逍遥于竹林之中,粗观细观,动观静观,审其四时寒燠风晴雨露阴阳向背之真面貌,博资约取,神与形会,以是为此君写照,庶不失于苟简钝滞耳,是望学者有以思之”。

综观《画竹一得浅说》,商衍鎏十分崇拜清石涛、“扬州八怪”,表现出他不囿于传统而具有革新思想,略举数例:

1.商衍鎏谈道:“画竹到胸有成竹,再进一步则又要胸无成竹,此固非初学者所敢望,但究不可以不知,特引板桥之论以为证…知如板桥之聪明学力,尚须以定则为要,不能一蹴而至于化机,则学者之入门,宜识其所向矣”。

2.商衍鎏谈道:“书画原同一理,而画竹尤与书法相通。”引用郑燮画论,“据此可知书法与画竹实为沆瀣同气之事,故竹不曰画而曰写”。

3.商衍鎏谈道:“雪竹另是一种写法”,引用郑燮画论,“读板桥论,是可知写雪竹之纲要”。

4.商衍鎏谈道:“惟石涛、板桥可以说是得野字之趣者。石涛画竹,风驰电扫,飒飒有声,神妙至不可及。郑板桥师之,而出入变化,笔墨之迹皆泯,于宋元宗派外别创一格。”引用郑燮画论:“所谓好野战、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者。”“倘功夫未深,法尚未明,无此聪明才力,辄思逾于法外,而妄自模仿,必入恶道,学者慎之。”

5.商衍鎏谈道:“前人画竹,何尝不由写生而入。”引用金农、郑燮画论,“观前人论画竹之重写生也固已如此。”又说:“写生又要为多方面之观察,乃得其趣。”引罗聘画论:“身在竹中,多见枝与竿,身在竹外,多见梢与叶。”“此理甚明,画人须自审耳。”商衍鎏所引金农画论见《画竹题记》,郑燮画论见《板桥题画》,今不赘述。

《画竹一得浅说》影印商衍鎏书画作品二十六幅及徐宗浩临柯九思竹谱于后。徐宗浩,字石雪,江苏常州人,是商衍鎏的画友,以其临摹的柯九思竹谱赠商衍鎏,商衍鎏影印之,并写了一段题跋,略云:“石雪喜余画竹,具有同心,遂以临本相赠,余敬谨爱护,藏之箧笥者有年。石雪逝矣,不忍老友之精光埋没,故影印以公于世之赏鉴家焉。一九六零年十月商衍鎏识。”一生一死,乃见交情,二老生死不渝的友谊,可于此跋见之。

大家知道,在中央和各省、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有的是学者,有的是诗(词)人,有的是书画家,各具特长,但一身而兼有学者、诗(词)人、书画家几种特长者不多。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商衍鎏,一身兼有几种特长,诚为佳话。今撰此传,详引资料,不尚空谈,据事直书,不务文采,以供世人了解商馆长为人以及学艺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