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冬青书屋文存
6453900000038

第38章 38、水云楼与《水云楼词》

(一)

嘉庆《东台县志》卷三十四《录一?古迹》云:“水云楼:在秦潼镇寿圣寺内,明吏部侍郎储读书处。乾隆年间,镇人朱廷琛重修。韩子野《水云楼诗》云‘寿圣楼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读书来,元灯谁续琉璃古,凭眺犹能照客怀。’”明储、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传二》:“储,字静夫,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哭冢,夜读书不辍。成化十九年乡试,明年会试,皆第一。体貌清羸,若不胜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诗文,好推引知名士,辟远非类,不恶而严。进士顾尝谒尚书邵宝,宝语曰:‘子立身,当以柴墟为法。’柴墟者,别号也。嘉靖初,赐谥文懿。”需作两点说明:(1)储是秦潼人,明朝秦潼属泰州管辖,故《明史》曰“泰州人”。(2)古代寒士,常借佛寺读书。储“家贫”,《东台县志》说他借寿圣寺内水云楼读书,可信。

又,《东台县志》卷二十七《传八?尚义(捐施)》云:“朱廷琛,秦潼人。少鳏,不再娶,历四十余年,建石桥,施棺七百余具。”尚义捐施之朱廷琛,重修水云楼古建筑,可信。

我对水云楼有永远难忘的记忆。日军侵华,故乡扬州沦陷,我不愿受敌伪奴化教育,负笈于秦潼小镇,肄业于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校址在寿圣寺,水云楼楼上为宿舍,楼下为教室。“文化大革命”时,水云楼遭火灾,虽重建,不是真文物。今将《东台县志》卷一《图》之《秦潼水云楼图》影印,俾读者得窥原貌,有助于理解《水云楼词》。

(二)

《水云楼词》,蒋春霖著。春霖,字鹿潭。江阴人,寄籍大兴。著名词人。《江阴县续志》卷十五《人物》、《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传一》都说他“慕”纳兰性德之《饮水》、项鸿祚之《忆云》名其词曰《水云》。此说缺乏文献根据,尚需觅证,才能成立。另有一说,则谓春霖曾居秦潼水云楼。但《水云楼词》《水云楼词续》《水云楼剩稿》等书中,均无春霖自言居秦潼水云楼之事,王璋《民国东台县志》中,亦无蒋春霖之名。

蒋春霖任富安场、东台场盐课大使时,居于东台。秦潼水云楼为东台县境内之胜地,春霖选择住处,以水云楼最为可能。盖寿圣寺在小岛上,水云楼旧有“水流云在”匾,登楼四望,烟水茫茫,小舟来往,风景如画,富有诗意,适合文人墨客居住。陈寅恪自述研究方法曰:“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必“神游冥想”,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表一种之同情”,“始可以真了解”。(见《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如我是蒋春霖,于漂泊干戈之际,亦必以此楼为安身之所。

《水云楼词续》宗源瀚《序》云:“先刻《水云楼词》于东台”。今按:《水云楼词》徐《序》撰于咸丰七年,何咏《序》撰于八年,李肇增、褚荣槐二《序》撰于十一年。《水云楼词》之刻印,当在咸丰末、同治初。(同治四年蒋春霖所作之《琵琶仙》,即入《词续》。)古人常借佛寺刻书,《水云楼词》当刻于寿圣寺。春霖寓居于此,刻词集于此,故以水云楼名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