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再弹一弦江湖曲
6451200000031

第31章 《精武门》与《精武英雄》

1972年,在香港的李小龙拍出了他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影片仍由罗维导演。但与李小龙的首部电影《唐山大兄》相比,本片在武打的表现上已经大有进步。李小龙请出了自己的弟子,美国空手道高手罗拔作他的对手,并首次在银幕上表演双截棍。李小龙对电影的控制度更高,踢馆一段的连环八腿在当时而言可谓前所未见。与罗拔的打斗不仅示范了李小龙对截拳道的理解,更成为功夫片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世界高手的对决。

但在一个电影能收百万已是极卖座的时代,《精武门》之所以狂收四百五十万票房,并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轰动的影片之一,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影片当时带给观众的强烈民族认同感。李小龙在片中以一人之力打垮日本空手道馆,将“东亚病夫”撕下来让日本人自食其果,痛打日本浪人并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踢个粉碎,都成为了影片永难忘怀的瞬间。影片结尾陈真面对射来的子弹凌空跃起壮烈牺牲的镜头更成为华语电影永远的定格。

二十二年后,陈嘉上与李连杰和袁和平一起翻拍了这一经典。对我来说,最早喜爱《精武英雄》,是因为影片动作场面的精彩,但看了多遍之后,却反而更加推崇影片的情怀。看到《精武英雄》这样的影片是让人非常开心的,除了电影的绝对精彩和对旧版的全面超越,它还让我们看到,时隔二十年后,中国人能够以更自信、更开明,也更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世界。

《精武门》的前一年,正是中国留美学生发起保钓运动(时在美国的徐克也深受这次运动的影响),波及香港,香港学生热烈响应,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流血,正是民族情绪高涨之时。《精武门》里的陈真,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勇气和正义感的平民英雄。他穿着传统中式服装,体魄强健,一腔热血。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国人不被尊重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拳头来反击,直到牺牲。

而陈嘉上所塑造的陈真则完全不同,是今日的视角。他留学日本,肯承认自己的不足,肯虚心学习。他的视野更广,头脑更加清醒。当对方不尊重他的时候,他并不愤怒也不慌张,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他有自信。当对方不可理喻时,他也并不理论,而以实力教训对方。而当片中芥川表示要和他进行一场公平的比武的时候,他便脱下鞋子,表示尊重对方的习俗和认可对方的人品。

其实这才是一个健全的灵魂所持的态度,也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精武英雄》里有着中国文化的平衡,自然,就像它在动作场面上的剪辑,凌厉而不凌乱,恰到好处。《精武门》则没有这种精神,不过不是李小龙没有,而是罗维没有(后期由李小龙控制的《龙争虎斗》中就表现了这种“自然”的精神)。就像《精武英雄》里船越向陈真讲道,告诉他“要想打倒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枪。学武的目标,是要把体能推向极限。”船越代表了武者的最高境界,陈嘉上借他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里的内容。比如“只有野兽才会决斗”,“是武学的修为,不是杀人的伎俩”。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得影片在思想性上远远地超过了旧版,使影片具有了以武入哲、智武合一的意味。影片还多次对中国人的守旧和封闭态度提出批评。比如陈真以西洋拳打败了霍廷恩的霍家拳,而霍廷恩最终也打破了迷踪拳不传外姓的家训,在赴虹口道场决斗前将迷踪拳传给陈真。

陈真这个角色在旧版中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强烈到自己也无法控制,所以他身上有着很强的神经质式的特点。而新版中的陈真却有自省的意味,一切行为都有节制和控制。《精武门》中陈真的最后牺牲是出于本能,出于对民族的热爱;而《精武英雄》中的陈真在结尾甘愿牺牲,则是出于理性,他知道中国人需要时间,所以甘愿以死阻止战争,为中国人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样的牺牲,其实更加伟大。李连杰饰演的陈真还具有天真的性情,毫无中国人传统的中庸和圆滑,以自己简单的心境去对人。比如当农劲荪提醒他,他在精武门的威望让霍廷恩心里无法接受时,他竟一脸茫然,仿佛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

在感情方面,李小龙的陈真是希望和苗可秀归隐,但始终无法做到,两人在乱世中谈论未来的一段,是片中唯一温馨的一个场面。李连杰的陈真在片中一度也和光子清茶茅舍,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但正如李连杰所说,“生于这个时代,你我都无法选择”,最终也只能分开,约定战争结束后再次相见。影片对情感着墨不多,但却相当动人。

但是,尽管《精武英雄》在方方面面都超越了《精武门》,《精武英雄》里的截拳道精神却是来自于二十年前《精武门》中的李小龙。陈嘉上站在李小龙的肩膀上完成了这部电影,影片中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固是袁和平的功劳,但其中一些细节的表现,却有陈嘉上向李小龙致敬的意味。比如和芥川比武一场,芥川打得非常匠气,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但陈真就不同,两人一亮拳架,高下立判。陈真的拳里有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自由无羁,就是道法自然,是突破形式的束缚。这就是截拳道的精神,就是不要墨守成规,不要老师教你什么,你就信什么,而要从本质上了解为什么是这样。截拳道的精神说白了其实就是智慧的精神,是思想独立和认知自我的精神。

实际上李小龙的武术并不是中国人的武术,而是取中国武术的发力方法和精华,结合现代博击术的简练直接,去芜存精而创出的武术。但是,截拳道这样的武术或者哲学创出来之后,却成为了中国武术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人得以骄傲,令世界尊敬的一样东西。

《精武英雄》中的陈真所用的拳术,也并不是中国人的武术,而是结合了世界众多拳种优点而改良出来的武术。在他的打斗中,除了中国武术,还可以看到泰拳、西洋拳、跆拳道、柔道等拳种的影响。陈嘉上的态度是,我们应该自信,但不该自大和自欺,只有勇于学习和拥有智慧的人,才会永远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李小龙务实,理性,这是中国文化里容易缺失的内容。《精武英雄》里船越赞陈真说:“中国人的武功一向是讲求个人的修为,不注重实战,你今天有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突破。”这句话很可能便是在说李小龙。《精武英雄》中的陈真,本质上也非常像李小龙。都是突破同时代人眼光的局限,海纳百川,自成一派。

李小龙曾经说,武术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这实际上已经是艺术的态度,因为只有艺术才是表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技巧。《精武英雄》中的人物,无一不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藤田刚的性格暴戾,所以他的拳残忍霸道(周比利本来就是世界搏击冠军);不懂化验为何物,永远穿着长衫马褂的霍廷恩是传统的代表,不肯改变,所以他的拳有着太多的破绽和花巧;船越是智者的代表,他以陈真的拳法和陈真比武,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以长者的身份在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和陈嘉上相比,我不喜欢罗维,从他和李小龙、成龙相处的很多小事上都让人觉得他的人品不够好。而陈嘉上的作品单是这一部自编自导的《精武英雄》,就足以使他成为最令我尊敬的导演之一。

陈嘉上年轻的时候,曾经背包走中国,他曾说登上长城时哭了,“眼泪停不住”,他说他想:中国人太苦了,从秦始皇到今天,中国人还是这么苦。

即使是从《精武英雄》中也可以看到,陈嘉上是个有自己的历史见解,与历史责任感的人。《精武英雄》的格局非常博大,影片动作场面占去大半,情感、历史、人物、意识,都只能是寥寥数笔,但却都相当传神和精练。光子从不理解陈真对日本人的仇恨,到甘愿离开他回到东京去等待;船越早早便看出日本军部的侵华野心,并对陈真有着一种长者对少年人的期许;芥川的武功平庸,却是堂堂正正的武者。这些都相当动人,有余意未尽的精彩。船越在和领事下棋时谈论时局,称日本是“强大的蚂蚁”,而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大象”,这既是对当时历史的理性分析,同时也是陈嘉上今日的态度和理想。《精武英雄》中的一些情节设定其实早已成为俗套,但《精武英雄》的表现却突破了这种桎梏,非常动人。

至于《精武英雄》的动作场面,不用完美是无法形容的,它绝对值得一次一次地反复欣赏。

陈真和芥川龙一比武一场,是以陈真的截拳道对芥川的传统空手道。空手道本身的特色即较为呆板,而芥川的打法更是十足匠气,毫无变通,有板有眼。反观陈真的拳法,则如行云流水一般,极具创造力。这正是截拳道的精神,“包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包容”。最精彩的一幕是芥川一记势大力沉的侧踢,而陈真竟在后退的过程中出拳,击中了对手的脚心。这一段堪称神来之笔。

与霍廷恩比武一场,霍廷恩用的是传统的中国武术,不仅平实严谨,而且有相当多的花巧和“不必要动作”。而陈真则把动作放到最小,以西洋拳的跳步和攻防技巧打败了霍廷恩的霍家拳。这一段除了武术,也表现出陈嘉上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和船越文夫比武一场,是整部电影中最具观赏性的一次。因为只有这两个人才是真正地把武功视为一种艺术和精神,而非一种“杀人的伎俩”的高手。船越在见识了陈真的武功后,转而用对方的武术与其对打,显示出其高超的修为和境界,以及高远的人格境界。

结尾的决战,尽管藤田刚是空手道的高手,但由于周比利本人的武功特色,这场打斗更像是一场截拳道对泰拳,即一种自由的武术和一种至刚至强武术的对决。陈真在被对方打倒之后,改变战术,以灵活巧妙的动作和攻击来对抗对手霸道的武功,表现出中国武术以小胜大的精髓和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的精神。

最后提醒一下,本片绝非一部不用带着脑子观看的动作片,片中无论打斗还是情节,细节上都有很多隐藏的东西值得去发现。

我们也应该看到,《精武门》可以大火,《精武英雄》却只反响平平。这里也许有着功夫武侠片势微的原因,但恐怕《精武英雄》中的表述仍旧有超前的元素,这是让人有些遗憾的。

最后说一点历史,《精武英雄》的开头就说,本片是借一部分历史事实杜撰而成,那么,这一部分历史事实是什么呢?霍元甲先生也并非仅止一介武夫,他一手创立精武体育会,对中国体育教育有莫大贡献;精武体育会与孙中山有极大关系,霍元甲与农劲荪都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其培养人才,对辛亥革命有不小的贡献,孙中山也曾为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的匾额。霍元甲一生尚武爱国,多次击败、吓走外国高手,堪称真正大侠。一次霍元甲和日本高手比武取胜后,日方设宴款待,席中听说霍元甲的咯血症宿疾,就介绍一个医生为其诊治,霍元甲服药之后反而病情加剧,后不治逝世。当时很多人怀疑是日本人因比武不胜而怀恨在心,下毒暗算霍元甲。这就是《精武门》故事的由来。

陈真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代表了中国人对霍元甲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