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新而又有明朗的发展前景的产业必然会有高额的回报。以李嘉诚之聪明,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就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并悄悄着手在欧洲、美洲、亚洲乃至非洲构建自己的“通信王国”。1989年,他开始在英国投资电信业,几年下来虽赢利不佳,但是这为他后来“卖橙”埋下了伏笔。现在“和黄”的“和记”电讯业务遍及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英国、加纳、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澳洲、印度、斯里兰卡),为超过546万名用户提供无线电话、传呼、有线电话及其他服务。
在欧洲,“和黄”首先拥有英、德等4国的3G牌照,尔后又以低价获得丹麦的3G牌照。在香港,“和黄”旗下的“和记电讯”与日本“多科莫”公司合作成立了“和记3G”公司,成功投得香港3G牌照,足足比另外3家香港3G运营商的投资高出1倍。
在全球电信行业的角逐中,李嘉诚的联合企业成为了领先者,但是和记集团却于2000年出售了大量的电信资产,根据前面讲到的李嘉诚的逆市投资理念与投资退出战略,我们并不难理解其行为。这一举动使得“和黄”没有像其竞争对手那样惨遭股价暴跌的厄运。
此外,趁着全球电信股在“9.11”事件后回升,李嘉诚于2001年10月中旬减持“沃达丰”股份,获利近4.5亿港元。同时,“和记电讯(澳大利亚)”与新加坡电信旗下的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澳都斯(Optus)进行一项秘密磋商,为的是未雨绸缪,提前整合资源,集中发展3G业务。
和记黄埔在香港、澳大利亚、以色列以及印度的移动电话运营公司中都持有巨额股份,在中国内地的股份较小。亚洲政府对3G业务的执照费要价不高,因而在亚洲建电信基础设施的成本也相对低廉。就像移动电话狂潮曾在20世纪90年代席卷欧洲市场一样,现在在中国内地和印度的发展如日中天,中国政府允许李嘉诚买下中国联通2%股份(中国联通是仅次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第二大移动电话运营商)。在印度李嘉诚取得孟买、新德里以及加尔各答的非专有移动电话业务的营业执照。高盛投资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印度的未来发展潜力极大,有可能产生一家与中国电信相同规模的公司(中国电信的市值近1000亿美元),这就是和记黄埔开拓印度市场的原因。”
2002年1月28日,和记黄埔宣布,与新加坡电信合作,以现金7.5亿美元购入环球电讯60%股权,顺利进入光纤通讯业界。
李嘉诚无疑又扮演了一次大赢家的角色,他廉价取得环球电讯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底光缆网络筹码,首先将有助其发展第三代移动电话服务等业务。在欧洲,更有传闻称和黄有意竞投爱尔兰的3G牌照,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的3G版图,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李嘉诚在电信市场上的这一系列行动,是因为他坚信这一行业的未来。
在全球电信市场的搏杀中,我们看到了李嘉诚的灵活和野心。其实,做生意的所谓最大利润和最小风险都是相对而言。对于电信业这样一个前景光明的大市场,商机自然无限,但风险和利润的大小全在于如何操作。李嘉诚正是靠坚定的决心,频施大手笔,同时又不拘泥于一时一事之得失,从而牢牢掌握着利润与风险的主动权。
开发好传统行业这个“金矿”
李嘉诚说,传统行业如果能够配合新的technology,就能发展更好,赚钱更多。我们每一家公司都这样做。与房地产业务一样,港口业务也属于传统产业,同时也是李嘉诚不断拓展的业务领域。
港口业务是“和黄”的主业,盈利占整个集团的20%以上。“和黄”是当今全球最大的货柜码头商,在15个国家拥有29个货柜码头,资产值逼近900亿港元。在这一领域,李嘉诚屡屡趁低吸纳,拓展环球港口网络。
和记黄埔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控制着全球海上贸易中10%至15%的份额,由其管理的港口包括:上海、深圳、厦门、仰光(缅甸)、雅加达、巴拿马、巴哈马、鹿特丹、巴生港(马来西亚)、费利克斯托(英国),当然还包括香港。尽管与电信业相比,港口行业的吸引力并不很强,但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港口业务更具赢利能力。东方惠嘉证券公司(Indosuez W。I。Carr)的一位负责人说,1999年和记黄埔集团的营业利润为10.5亿美元,而港口业务就占了其中的30%,到2002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0%。另外,由于和记黄埔利用互联网创建网上交易,并将经营领域扩展至物流行业,从而压低了经营成本,这样港口业务的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霍建宁说:“港口是公司中业务最繁忙的部门,它为我们产生源源不断的可贵的流动现金。”
李嘉诚希望使和黄成为港口物流及管理顾问合而为一的角色,即让和记黄埔控制货物到港和离港的整个过程,不但要成为物流运营商,还要成为管理咨询顾问。和记黄埔通过对物流的全程管理,例如将中国内地的磁盘驱动器从生产车间运出,直到它们被运抵台湾或者日本,安装到笔记本电脑上。公司从整个过程中赚取的远不止是附加的手续费。和记黄埔将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深入了解客户业务的公司。和记黄埔港口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广东的生产商相信我们能够改进他们的生产过程,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供应链了如指掌。”当全球对新经济呼声入云之时,和记黄埔从欧洲电信市场上白热化的角逐中退出,在一项被低估的产业(港口业务)上反其道而行之,投下了赌注。而这也仅是李嘉诚以往事例的再现而已。
在欧洲,和黄斥资4亿港元,增持荷兰鹿特丹货柜港股权至60%,成为最大股东;在中美洲,和黄投资2亿港元扩建旗下一个货柜港码头,并兴建货仓;在中东,和黄投资伊朗一个港口。
东亚是李嘉诚整个环球港口棋局中最重要一个板块。和黄先斥巨资收购菲律宾国际码头服务公司旗下国际控股公司71%的股权,从而取得其所持海外8个码头资产的经营权;随后进军韩国,投资3.3亿美元参与光阳港第二期发展计划,并声言计划投资新釜山港等其他韩国港口。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立足于香港的和黄更把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黄内地港口业务的根据地,比如,集团通过发展深圳盐田港,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等,形成了中国沿海一线的港口网络。
与电信、网络这些热门产业相比,港口业务无疑是个冷门,但李嘉诚偏偏看到了冷门中蕴含的热点——这里的热不是让人眼红的投资回报,而是稳定并通过挖潜使之持续提高的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业务的增长能力以及对一个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现金流。李嘉诚偏爱稳定而适当的利润;因为他认为,过高的利润意味着过高的风险,你可能一时一本万利,但随之就可能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