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麻辣近代史:1885—1905
6447500000018

第18章 好人与坏人

脍炙人口的“公车上书”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康有为到底是怎么跟光绪搭上线的?日本人伊藤博文跟“戊戌变法”有什么干系?袁世凯到底是不是维新党的叛徒?谭嗣同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六君子”都是唯新党吗?本章所揭示的真相也许令人不快,但现实难道不正是如此残酷吗?

经过百余年来文学作品的涂抹,历史人物早已被装进好人坏人的框框里,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史学界,历史人物除了好人就是坏人。一旦被定性为好人,那么所有缺点错误在史书中就蒸发了;一旦他定性为坏人,那么所有功劳业绩在史书中就没有了。在这种史观指导下,就“戊戌变法”而言,袁世凯,是“坏人”,那么即便他在某些举动上支持变法,他也一定是投机钻营、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想从变法中捞实惠;他的改革之手肯定是肮脏的,不过套上了一副干净的手套;他的改革动机肯定是自私的,不过罩上了一种光明正大的外表。康有为,是“好人”,那么即便他在“戊戌变法”中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在私生活上那么不堪,那么他也一定是一心为了变法,至于私生活嘛,则从略了。

在“戊戌变法”中,历史的事实被“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于是人们歌颂“戊戌六君子”,同情维新党,而“出卖”维新党的袁世凯则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要发现真相,需要把鲜血淘洗掉,这很残酷,但只要是真实的东西,不都是很残酷吗?本章的目的就是为您还原残酷的历史。

在“戊戌变法”中,“公车上书”根本没发生过,“戊戌六君子”不是因被袁世凯出卖而死,谭嗣同临终时的诗是假的,光绪压根没有给维新党密诏,换句话说主流史学界对于“戊戌变法”的论述很多都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