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6447300000029

第29章 宣传“自力更生、团结抗战”

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一直到郁达夫出国去南洋后的几年,在郁达夫的心中,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团结抗战”的思想贯彻始终。他之所以有这种认识,除了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国家积弱不振、军阀连年内战以致外寇有机可乘外,还因为他看到了当时各民主国家的自私自利与各怀鬼胎。在《今天是“九一八”》一文中,郁达夫曾说,对于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那些不关己事的安定国家,对了隔岸的火灾,决不会出死力来挽救的”。他还说:

我们要特别于每年的这一个日子,不得不站起来说几句话的,是世界上的被压迫被侵略的民族,都应该存一个自力更生的心,联合起来,自己来解放自己。

从“九一八”之后的意对亚比西尼亚的侵略,与夫德意合作,推翻西班牙民主政府的阴谋,以及这次欧洲诸中立国弱小国的被侵被并,原因虽则久已伏于“九一八”的敌阀的一举,然重要之点,总仍在于诸被压迫民族的不肯真诚合作,自己起来解放自己。

由于郁达夫认识到了民主国家的援助无可凭恃,所以他认为弱小国家的生存之道,只能靠自力更生、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这一途径,并且这一思想是相当彻底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刚爆发时,他认为,国共两党能否合作、一致对外,是决定我国抗战大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他曾一再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发出呼吁。

1940年上半年,当郁达夫听到有关国共摩擦的宣传,甚至有人提倡有必要制造摩擦时,他感到对抗战极为不利,便发表了《抗战现阶段的诸问题》一文。他说:

我们是为了抗战,所以才开始团结这一事实,是谁也明白的;而且只有团结了之后,才有力量抗战这一常识,也是谁都知道的……

要知道国共摩擦这一口号,原是敌人制造出来的;你们且试去看一看敌人发行的倭字新闻纸,及在敌人势力下的中文伪机关报就可以知道;他们没有一天,不在大吹大擂,宣传国共的行将分裂,重庆中央统一的势将不保。我们自己,若也来受了他们的宣传,而附和其说,岂也不就成了与敌人为伍的奸人?

并且,即使国共之间,有了些许摩擦,但站在中华民国国民的立场上来说话,我们总只希望这摩擦会减少,会消失,以收精诚团结的实效。决不应该来过事宣传,或夸大其辞,或鼓励怂恿,使这摩擦日见扩大起来的。制造摩擦,有时候亦属必要等论调,当然不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所忍说的话。

在这几段话中,郁达夫不仅阐明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重要性,而且对国民党“鼓励怂恿”和“制造摩擦”也作了委婉而尖锐的抨击。可是国民党仍然背信弃义,终于在1941年1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千余人在安徽泾县突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对这一罪恶事件的发生,郁达夫于1941年3月14日发表了《星华文艺工作者致侨胞书——反对投降妥协坚持团结抗日》(由郁达夫领衔,共34人署名),文中对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破坏国共合作、危害抗战救国大业提出了强烈抗议,指出这一惨痛血案是“这些汪派汉奸、无耻败类所一手捏造出来的阴谋毒计!这阴谋毒计,实足以亡国有余!”这种旗帜鲜明、义正词严的谴责,充分显示了郁达夫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胆识。同时,他也对国民政府晓以大义,以期能够坚持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

郁达夫杂文,作者常常是寻求不同的角度,从各个方面,来动员民众团结起来积极投入抗战行列的。如在《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中他说道:“纪念先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赓续先生的遗志,拼命地去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及黑暗势力奋斗”;在《文化界的散兵线》一文里,作者要求文化界人士做好宣传工作,以“唤起正义,揭发兽行,联合世界的文化人来扑杀那疯犬,就是专以侵略为事的日本帝国主义者”;而在《不厌重复的一件事情》中,他则希望广大民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抗战,他说“在这一个时候,除自己拿出钱去买救国公债,及自己跑上征兵处去应募两事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是不厌重复的,就是用了个人自己的力量——金钱、时间与精力——去慰劳前方的将校士卒,与已经退入病院的受伤的勇义这一个义举”;等等。这些文章都比较正确地宣传了抗战的战略和策略,它对于动员民众积极投入抗战的行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