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204

第204章 明成祖卫国亲征

朱棣登基之后,特别重视边境的安全。在东北地区,他设立了奴尔干都司,那时黑龙江南北、乌苏里河东西,包括苦兀岛(即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奴尔干司的辖境,先后设置了130个卫所。西方则设了哈密卫,连结西域各国,把哈密建成统治西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重心。

在南方,朱棣出兵安南,打击了屡次侵扰边境的安南国王胡,使其再也不敢蠢动。只是在北方,蒙古有鞑靼,瓦剌和朵颜三卫的兀良哈族三股势力时时威胁着大明国的安全。开始他利用“分则易治,合则难图”的策略,有时拉拢,有时打击。但到了永乐七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了朱棣派去的使者。朱棣派淇国公丘福帅师北伐。丘福轻信敌人的谣言,中了埋伏,全军覆灭。朱棣见事态严重,便决定亲征。

永乐八年正月,朱棣命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留守。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助皇长孙朱瞻基驻守北京。他自己亲率50万大军,于当年二月,离开北京,向北进发。

五月,大军过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朱棣骑马站在土丘目,见明军的几万骑兵,分成若干小队渡河。在沙漠地带奔驰了半天的战马,看到清凉的河水,个个低下头去饮。一时长河上下布满了饮水的战马。有些马应声附合,原野上回荡着雄壮的马嘶声。朱棣看着“哈哈”大笑。他回头问清远侯王友:“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胪朐河,又叫驴驹河。”

“叫驴驹河不好,我给这条河另起个名字吧,就叫饮马河。”

大军过了饮马河,扎营休息。并派出许多小队哨骑,探听本雅失里的下落。有一个小队捉到了一名鞑靼兵,经审问供出说本雅失里闻风潜逃,现驻在兀古儿扎河(即乌勒吉河)。兀吉儿扎河在饮马河以北400里。朱棣怕大军行动缓慢,不等开到,敌人又会向北逃窜。就决定选出两万名轻骑兵,带20天干粮,由他自己率领,去追袭敌人。

两万名轻骑兵,两万匹快马,在荒漠上风驰电掣般地猛奔,终于在斡难河(即鄂嫩河)将本雅失里追上。本雅失里见逃不脱,只好返身来战。鞑靼兵仓猝迎战,还没等列成阵势,明军已经杀到。朱棣率领两千骑前锋跑在最前面。他自己挺着长矛,身先士卒,直冲入敌阵中。鞑靼兵抵挡不住,那本雅失里怯起阵来,拨马便逃。鞑靼军跟着主帅向北逃去,朱棣长矛一挥,明军一部分在后追击,一部分抢前堵截。偏偏前边斡难河涨水,把鞑靼兵和辎重等隔在河这岸。结果本雅失里只带着七骑,游过斡难河,逃了性命。鞑靼太师阿鲁台听说本雅失里被明军追击,便带5万骑兵来救,但晚了一步,在回军途中也被明军消灭了。阿鲁台也右臂受伤,骑马逃走了。

朱棣大获全胜,回到饮马河大营,休息了几天,凯旋班师。六月,正是漠北的酷夏,朱棣拣早晚时行军,中午搭起帐篷休息。有时饮水不多,他让将士们先饮;吃饭时也是等将士们开饭了,他才肯动筷子。大军人多,缺少肉类,他也吃起素来。他的这些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作法,充分表现了一个统帅的风格。明军班师,行到擒狐山。为了纪念这次北征,朱棣命令在山顶上勒石刻碑,碑文是: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沙漠。走到清流泉,又在泉边的山上树一座碑:于铄六师,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这年七月,大军回到北京。待到秋凉,朱棣才返回首都南京。朱棣卫国亲征的业绩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