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203

第203章 苏禄国王访中国

在我国东南面的大海中,隔着巴士海峡和我国的湾岛相望,有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就是被人们称作“东方海洋中的明珠”的菲律宾。它的最南端有一大群岛屿,便是以盛产珍珠而举世闻名的苏禄群岛。

公元10世纪(相当于我国唐末到宋初这一时期)的时候,这个群岛上出现了一个苏禄国。在我国的明朝初年,苏禄国同时有三个国王,即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东王势力最大,最强盛,因而地位也最尊崇。

郑和下“西洋”后苏禄东王知道了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既强大又很友好,便决意找机会访问中国。后来又听说很多国家都争派使者前去访问,甚至有的国家的国王还亲自去明朝访问,于是,便和西王、峒王商量好,三人一起访问中国。

以东王为首的苏禄三王,率领着由王妃、王子及其随行人员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大型友好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品,漂洋过海,长途跋涉,终于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一日到达北京。

苏禄东王一行,受到明成祖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在明朝官员的陪同下,他们游览了正在大兴土木的北京城。

北京是个大都会,人群熙攘,车水马龙,这时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季节。西山红叶,海子碧波,点缀了北京的无限风光。那方圆四十里的巍峨城墙,一座座高耸的城楼,和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使北京城更加壮丽。这对一些外国来访者来说,该是多么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呀。

北京城的建设规模和雄伟的气派,使东王一行十分赞叹,极为钦佩。由于中国百姓的友好情谊,明朝政府的周到安排,他们在北京访问了二十七天之久。

当深秋来临的时节,长期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苏禄客人,有点不适应塞外刮来的寒风。八月二十七日,他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北京。临行之际,明成祖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珍贵礼物,有黄金、白银、玉带和丝织品等等,还亲自委派官员护送。

那时候南北交通主要靠运河,所以,东王一行先乘车到通州,然后再乘船南下。沿途经过各州县时,都受到当地官员、卫所军队和人民的款待与热情迎送。

当苏禄客人的船队将到德州的时候,天气突然恶化,彤云密布,寒风凛冽。苏禄东王本来体弱畏寒,又加上旅途劳累,急病发作,不幸于九月十三日病逝。噩耗传到北京,明成祖异常悲痛,亲自撰写祭文,并派官员赶到德州吊祭,还亲笔写了慰问苏禄东王长子都麻的信,同时命令州地方官员为苏禄东王修造墓穴。十月三日,为国王举行了隆重葬礼,将苏禄东王安葬在德州的北郊。

苏禄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子葛木宁和二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等十余人要求守墓,自愿留在德州。中国政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拨出二百三十八亩地作为祀田,免去赋税,收成作为祭祀东王的费用;还命令州地方官吏每年清明和仲秋按时祭祀。为了尊重苏禄东王和守墓人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明朝政府特地从德州和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拨了三户回民去协助守陵并照料他们的生活。又指令地方官员在墓前修造享殿,供奉苏禄东王画像,同时还修了配殿、牌楼等建筑。在墓道两侧立起石人、石马、石虎、石豹,陵墓周围也栽植了苍松翠柏。在苏禄东王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明成祖又命令地方官为苏禄东王修庙树碑,还亲自撰写了碑文。

那些留居德州的苏禄国人,原计划守墓三年而后回国。三年光阴匆匆地过去了,他们谁也不想再提起回国的事儿。东王妃葛木宁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回国一趟,但是第二年又回到了德州。所有留下来的苏禄人,后来都死在中国,葬于德州。苏禄东王墓后面的三个坟间,就是东王妃子葛木宁、二子安都鲁和三子温哈喇的墓葬。他们的后人也从此世代定居在德州的北郊。

到后来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苏禄国王苏丹来中国访问的时候,特地瞻仰了苏禄东王墓。东王的后代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要求,希望苏禄国王代为呈请。清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德州的东王八世孙安汝奇、温宗楷等便以安、温两姓入籍中国。从此以后,苏禄东王的后代就成了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了。

现在安、温两姓的后代除在德州市北营聚居以外,还散居于山东各地以及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天津等省市。

苏禄国王访问中国的故事,很久以来当作历史佳话广泛地流传在两国人民中间。它生动地说明了,我国与菲律宾这两个近邻,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和深厚的传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