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156

第156章 女词人李清照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及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许多家庭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著作佐郎等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在作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十八岁那年,她与太学士赵明诚结了婚。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卖书籍、古玩和碑贴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夫妻俩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件。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的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李清照失去了丈夫,她非常伤心。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有固定居所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偷,只剩下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现存的作品有词78首、诗15首,她在文学史的地位与南宋词人辛弃疾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