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演讲与口才实训
6419200000006

第6章 任务二 演讲者的表情

演讲者应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对听众施加心理影响,构筑起与听众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那么,具体应该怎样通过面部表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灵敏、最鲜明、最恰当地显示出来呢?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眼神和面部肌肉。演讲者演讲时必须充满感情,而感情的传达一靠演讲者的声音,二靠其面部肌肉和眼神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传达信息的总量中,55%是经由面部表情传达的。因此,面部表情是感情的晴雨表,听众可以从中读懂演讲者的情感世界。

一、眼神

眼睛的奥秘在于它能如实反映人的喜、怒、哀、乐,反映人的思维活动,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演讲者上台演讲时,先用环视法和虚视法控制会场。目光应正视听众,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或微笑、或庄严、或开朗、或凝重,随时用眼神和听众交流感情,并进而通过与听众的眼神交流控制和感染听众。

眼神的运用除了与演讲内容相关外,还与演讲者眼睛注视的部位有关,与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与注视的方式有关,这些都是初学演讲者应该适度掌握的技巧。下面介绍六种运用眼神的方法。

1.前视法

演讲者在讲台上的视线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必须让每一个听众都感到“他在同我讲话”,从而引起注意。前视法就是视线的落点,应放在听众席的中间偏后位置,按照演讲的内容,视线通过语句有节奏地平直向前而弧形流转,要兼顾坐在偏僻角落的听众,直到视线落到最后排的听众头顶上。在此基础上适当变换视线,能随时掌握听众的情绪,很好地控制整个会场的气氛。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前视法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技巧。

2.环视法

环视法要求演讲者的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再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扫到后排,再从后排扫到前排。视线每走一步是弧形,弧形又构成一个整体环形。运用环视法要控制好节奏或周期,防止头部有规律地摆动或眼睛频繁乱转而影响演讲效果。

3.侧视法

侧视法在演讲中运用得较多。它运用“S”形的视线轨迹,观察听众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自己。演讲中,在前视法的基础上,辅之以侧视法,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点视法

演讲者的视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听众或会场的某个角落,用目光与之交流,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听众中找一两张快乐友善的脸,运用点视法可以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当个别听众出现不良反应时,运用点视法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5.虚视法

虚视法是指演讲者表面上在看听众,其实心中正在构思演讲内容。即“眼中无听众,心中有听众”。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演讲者的怯场心理,把思想集中到演讲内容上来。

6.闭目法

人眨眼的频率一般是5~8次/min。演讲时,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演讲者以短暂的闭目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例如,陷入极度悲伤之中或情绪极度紧张、心情难以平静时,运用闭目法。在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间的直接目光接触是演讲中的重要技巧,人们一般喜欢目光接触的持续时间约为1 s,演讲者与听众中的每个人或某部分人的目光接触,是一种很有力量的武器。

适当地运用眼神表达方法,既可照顾到每个在场的人,又能体现庄重、严肃、有亲和力。

二、微笑

在演讲中,微笑与平和是脸部表情的核心。微笑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象征、情感的体现。面带笑容,会使听众感到你与他的交往十分高兴,有亲切感,也增强了融洽的气氛。但由于场合不同,微笑也需要掌握分寸,演讲中的微笑要随演讲的内容及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或兴奋喜悦,或冷嘲热讽,或充满期盼。微笑有自身的价值,该笑则笑,不该笑则止。在演讲中,如何运用微笑表达美好的情感呢?

1.自然

微笑发自内心,是心灵美好的外现。演讲者上台与下台时面带微笑,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听众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2.真诚

微笑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切不可为笑而笑,假笑、皮笑肉不笑,给人以虚假滑稽之感。有的演讲者从头到尾一味微笑,没有感情,也就缺少一份真诚,使听众觉得是带了一个假面具上台演讲。只要真诚地投入演讲,肯定会笑得真诚。

3.得体

微笑要受到具体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应微笑;面对听众提问时,送上一份鼓励的微笑;面对喧闹的听众,视线点视的同时面带微笑是一种含蓄的批评与指责;肯定或否定听众的一些言行时,可配以点头或摇头。另外,演讲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不能使用微笑语,如表达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时不能微笑;不紧张、没有必要运用微笑来控制情绪时可不用微笑;演讲的话题较严肃或通告不幸的消息时,及时收起笑容是明智的。

尽管有些肢体语言是天生的,但是有一部分肢体动作是后天学习到的。表示害怕也有种种动作语言,例如,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喊叫、身体颤抖、身体向后退却、屏住呼吸等;表示气愤或愤怒可以有许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有脸色变红、双手掐腰或者双臂交叉、呼吸急促、嘴唇紧闭等。

1.萧楚女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演讲家。1922年年底,萧楚女带着宣传革命的重任,来到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每天天刚蒙蒙亮,萧楚女就悄悄地跑到后山,把一面镜子挂到树梢上,面对着镜子开始演讲。只见他一会儿怒不可遏,一会儿又笑容可掬,一会儿冷静果断,一会儿又满怀深情。他一边声情并茂地讲着,一边通过小镜子观察着自己的表情,如果感觉不对,就停下来反复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日复一日,经过长期不懈的勤学苦练,萧楚女再演讲时,他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的丰富生动,人们评价说,他的演讲是“未闻其言,先见其情”。

2.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杰出的演讲家、雄辩家。为了练习自己演讲时的动作和发音,林肯经常徒步30英里,到法庭去听律师的辩护,看他们如何批驳谬误,如何做手势,如何让声音更动听。偶尔遇到福音传教士的布道,他也会仔细揣摩他们的动作和发音方法。听完后,在回家的路上,林肯就会迫不及待地学着律师和传教士的样子,将田野里的树桩及成片的庄稼当成听众,对着它们大声演讲,反复模仿练习,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3.文学家、艺术家刘墉的演讲广受人们欢迎。上中学时的刘墉,十分重视通过演话剧来锻炼自己演讲所必需的能力。为了扮演好剧中不同的角色,他先根据人物个性和语言特点,在台下反复地练习“台词”,保证清晰响亮,使观众能听清台词,同时还在说的过程中用心揣摩台词的节奏,以及能充分表达所扮演人物的个性的语气、语调等。进而,刘墉根据舞台表演的要求,训练各种形体动作和手势,以表现人物的体态仪表、举止风度,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经过锻炼,刘墉在话剧表演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曾主演过《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

4.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奇怪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大肆抨击卡耐基,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而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十分尴尬,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后来那人发现他也在场,感到非常难堪,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听见他说自己坏话似的。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演练题”

结合演讲的手势语,为以下演讲稿配上适当的表情,并进行反复练习。

1.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人生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一个心态是积极的,一个心态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2.这里我想起了一位同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想冒尖吗?你想闯吗?往左看,亮起了“左倾”思想的红灯;往右看,亮起了偏见与嫉妒的红灯;往后看,亮起了愚昧无知的红灯;往脚下看,亮起了私心杂念的红灯。

3.只要我们还踏着东方这块亲情洋溢的土地,我们的肌肤就能触摸到她的搏动,我们的爱就能再创一个跨世纪的奥运之林,就能迎接一个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中国!

4.中国不需要“食客”!中国需要“民族的脊梁”!朋友们,你们说对吗?

训练提示:

1.讲三个句子时目光不要看同一个方向,可以是左—右—左。

2.“往左看”、“往右看”“往脚下看”,仰右手掌先后做向左、向右、向下状,头部随着手势的方向微微移动。

3.“迎接一个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中国”,仰右手掌指向右上方,面带微笑,似乎看见了祖国的新貌。

4.前两句目光坚定,“你们说对吗?”面带微笑、态度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