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演讲与口才实训
6419200000002

第2章 任务二 朗读训练

赵大妈家的电视机出毛病了。她想起隔壁的高云是个电工,就去敲他的门:

“高云啊,你会不会修电视机?”

“我不会修电视机。”(重音放在“修”字)

“不会修,敢情是装配过电视机……”

“我不会修电视机。”(重音放在“电视机”)

“我家收音机也坏了,帮我……”

“我不会修电视机!”(重音放在“我”字)

“你们玩电的小哥们儿多,你帮我找一个……”

高云把门打开,急得直抓头,说:“大妈,您怎么总是听不懂我的话呢?”

赵大妈说:“我说,你怎么老是把话答岔了呢?”

节奏、重音、停顿、语调是语言的外部技巧,能有效地提高演讲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样的言辞,如果不同的人来朗读,或同一人用不同的技巧来处理,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完全相同的。那么,怎样恰当地运用重音、停顿、节奏等清晰、响亮地朗读文章呢?

朗读训练是口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口才交际中,它更注重于突出讲解功能,是附属于讲解的一种口才表述形式。虽然在某些材料的朗读中,也需要结合情境和人物身份进行一定的模拟,在语言的色彩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和对比,以增强感染力,但从总体上说,朗读还是注重于通过语言的规范、语句的完整和语意的精确,将原文字的主旨明晰、准确地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送给听众,它呼唤的是听者的理智思考,使听者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原文。

一、朗读训练的意义

1.丰富口头语言

朗读过程是广泛汲取中外名家语言精华的过程。作品中那些准确的词语概念、精湛的句式结构、妥帖的修辞方法,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丰富着朗读者的语言宝库。这些都是口语表达所需要的物质材料。物质材料丰富,运用时就会信手拈来,而词不达意、半路“卡壳”的现象就会减少。

2.培养敏锐语感

汉语语法修辞的规律比较复杂,仅依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较为困难。而通过朗读,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这些规律,逐步培养语感。

3.提高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朗读者的气息、共鸣、声带以及唇舌等都得到了反复锻炼,表达技巧也逐步得以改善,这非常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

1.准确

准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对作品有较透彻的理解,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感情的基调;二是语音标准规范,断句准确。应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拖腔,不唱读。

2.流利

流利要求要做到语速快慢得体,语气贯通,节奏和谐协调,停顿长短恰当。

3.传情

传情要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当中,语调变化有致,把鲜明适度的情感传递给听者。

三、朗读训练的方法

朗读训练作为一种素质技能训练,应长期坚持自我训练(例如,以三个月或半年为一期),应力求短期见效,养成朗读时应有的诸方面的自觉控制意识。朗读训练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一是在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情感显现与朗读材料的情感内涵之间的有机融合;二是模仿样板上的理性自控与自身条件的扬长避短之间的有机融合。第一点中应注意不要过于“表现自我”,而更应将“自我”融合在朗读材料的语音显现之中;第二点中应注意避免“失去自我”,即在对样板的学习借鉴过程中,不要亦步亦趋,盲目服从,而应结合自身条件,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1.顺畅朗读训练

顺畅朗读训练要求朗读者在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对于朗读材料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不合理的断句、不规范的停顿较少,并且应有规范朗读的意识,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断句或不规范的停顿,能够立即自行纠正。

顺畅朗读不要求对于语调、节奏做出即时处理,但要求能在中声区或自然声区保持节奏均匀、音量均匀,没有忽快忽慢、忽高忽低等过于随意的变化。在顺畅朗读训练过程中,应同时训练共鸣位置与字正腔圆,注意训练声音的明亮度与穿透力。

2.流利朗读训练

流利朗读训练要求朗读者在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对于朗读材料能够流畅、快捷地朗读,并且在第一遍朗读时就基本没有、或很少有不合理的断句、不规范的停顿,同时,在遇到较长的句子时,能够即兴调整,恰当地停顿。

流利朗读训练时,要注意训练要求的自我控制,例如,训练快速朗读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强化视觉的快速扫描能力,即眼睛一扫而过,几个字或一行字已经全部“输入大脑”,并能准确地通过发声器官“输出”;训练慢速朗读时,则应同时注意发声共鸣的技能训练,注意训练自己的音色圆润、字正腔圆。

3.理解朗读训练

理解朗读训练要求朗读者能够在事先默读一遍后即能进行理解朗读训练。先默读一遍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全文,查检有无陌生的字、词,以便先查阅字典予以标注;看有无过长的语句,以便事先确定语句中的停顿之处。

理解朗读训练时,首先应侧重于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结构层次的逻辑显现以及内容主次的语音对比,在速度、节奏方面,不要求快,有时还可以略偏慢,但是,“略偏慢”在这里应当是从全篇的总体角度,而不是从词、句角度引发的忽快忽慢的变化。理解朗读训练的高层次要求在于对朗读内容的体裁特点的把握,要求重点把握在不同文体材料的朗读中,作为朗读者的“我”对于作品的介入度以及朗读语调的冷热度的差异。

4.角色朗读训练

角色朗读中的“角色”一词,并非单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同时还包括议论文的作者(评析议论者)的角色、说明文的作者(引导介绍者)的角色、散文随笔的作者(叙事抒情者)的角色,等等。

角色朗读训练重在对角色内涵的体味与理解,以及如何将其以最佳语音形式准确表现。例如,如何表现评析议论者的观点立场和思想倾向、引导介绍者的中心环绕和层次把握、叙事抒情者的情感寄托和联想逻辑等。

1.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像天上的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此段选自《中国石拱桥》,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朗读的基调是赞扬、自豪、歌颂。这一部分写的是石拱桥的特色与历史,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段是第一层,写它的形式优美;第二段是第二层,写它的结构坚固;第三段是第三层,写它的历史。朗读时不能太快,太快重音无法突出。另外,重音太多就等于没有重音。第一层可强调“拱桥”和“水上”,把“长虹卧波”念得略慢;第二层要把“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种递进的关系体现出来,有点鼓动性的意味;第三层的重音是“赵”和“卢”。重音宜精不宜多,这是朗读的一个原则。

2.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此段选自《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恩格斯在这篇演说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为人类历史及共产主义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大体包括两个意思:反动统治阶级和资产者对马克思的憎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他的热爱,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事业的不朽和人格的伟大。它的基调是激昂。“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一处要把对反动阶级的蔑视和不屑一顾表现出来,即要找一个恰当的内在语做内心的依托;最后一句也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内在语,如在前面加一句“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位伟人”,这样才会把气氛推上去,使人们找到继续战斗的力量。

3.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人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此段材料选自梁实秋的《中年》,这是一则以漫谈口吻写成的散文。在朗读训练中,既要保持散文的语调风格,又不能丢失其说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此段材料既不能读成比较单纯的发议论,又要能保持原文的抒情特点。朗读时可将其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一句话,用平调朗读,重音放在“不算晚”和“如何诠释”上;第二层次是列举,读得要轻松、幽默一些;第三层次是“中年的妙趣”一句,应音调上扬,保持中速,粒粒外送;第四层次是文章的结语,也是精妙的总结,强调“大武戏”和“轴子戏”的对比,进而推出“戏的内容”,读时要一字一顿,拖长音。

4.姚云鹏:干吗不理我!

文辉:我忙着呢。

姚云鹏:嗬,真是个人物了!跟你一起的那个家伙是谁?他就是你请的家庭教师吧!他挺有一套呀,一下子就让你成绩提高了……

文辉:要是没别的事,我就走了。

姚云鹏:别……帮我问问那家伙,看他愿不愿意教我……

文辉:别开玩笑了!

姚云鹏:我没心思跟你开玩笑。都他妈怨你,老师把你的事到处吹,我爸也知道你请家庭教师的事了,非让我也请一个……

文辉:这不可能……

姚云鹏:别把你当人你就不知道姓什么了!喏,这两本书送给你吧,算是对你的报酬。

文辉: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广播剧《家庭教师》中的一段对话。这两个中学生一个霸气、一个柔弱,现在“霸气”的有求于对方,而“柔弱的”在家庭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渐渐地提高了自我意识,不买“霸气的”账,“霸气的”只得恩威并施,既不甘又无奈。朗读时应反复体味,反复揣摩,借助于音色、音量、语调、节奏将朗读文字的思想内涵予以准确体现。

“演练题”

1.停顿练习:

节日期间,水果供应品种有︱红(黄)香蕉苹果、︱鸭梨、酥梨、瓢梨、京白梨、子母梨、雪花梨、胎黄梨;还有︱哈密瓜、伽师瓜、白兰瓜、黄金瓜、西瓜、︱鲜桃、葡萄、海棠、红果、石榴、沙果、香果、︱菠萝、柠檬、杨桃、柚子、椰子、龙眼︱等50多个品种。

2.重音练习:

江泽民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上付出艰苦的努力。”

3.节奏练习:

(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2)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4)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训练提示

1.停顿练习:“︱”表示停顿,这样可使句子紧凑协调。

2.重音练习:重音放在“多”、“薄”、“少”、“落后”上,说明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同时体现科技进步的重要,非艰苦努力所不成。

3.节奏练习:

(1)节奏轻快型。用声较偏前,音高柔和,多连少停,语流显得轻快。

(2)节奏低沉型。停顿多而长,运用音长,句尾沉重,语流沉缓。

(3)节奏高亢型。字正腔圆,有穿透力,多连少停,语气昂扬,语速稍快,节奏紧凑。

(4)节奏舒缓型。声音清亮,气息深而长,多连少停,语气舒缓开阔,注意吐字、意思、情感及气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