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6419100000004

第4章 手三阴经

在讲经络之前可以先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西方人特别强调洗澡,而中国人特别强调洗脚。

西方人特别强调洗澡是因为他们平时生活中多食肉类,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痰就是湿气的凝聚,西方人多食肉则体味重,不仅要勤洗澡,还要喷香水以遮盖体味。在中医观念里,洗脚的重要性远高于洗澡。中医认为,人的皮肤也属于呼吸系统。如果每天过分地洗澡的话,就会出一个问题:皮肤的开泄过度,那样的话对气机不好。而洗脚为什么好呢?因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开始,又是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结束,这六条经脉都走足,洗脚可以帮助我们疏理这六条经脉的经气。

我们的脚趾、脚面、足跟,甚至足底都布满了经脉和穴位,它们在脚上相互沟通,形成了一个小网。因此,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洗脚,而且泡脚是要泡到半小时,泡到浑身微微出汗比较好。所以中国人在累的时候会泡泡脚来放松自己,这就是西方人和中国人在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因为这六条经脉都走足部,所以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它有极密切的关系。例如,到更年期以后,有很多妇女觉得足跟疼,包括一些男性也会出现足跟痛。如果不懂经脉的话,在这些问题上就不容易清楚。我们的足跟主要是与两条经有关系:一条是肾经,一条是膀胱经。实际上就是到了更年期,人体气机该收敛的时候却没有收敛。后天没有什么东西可收了,就得从肾经里调经气上来,即调肾经的老本,那么足跟就会出现疼痛。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老腿先老”,也就是人老脚先老。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春天洗脚,生阳固脱”。就是说春天洗脚对身体特别好,可以生发阳气,固摄住阳气的外散。夏天洗脚就是“除湿去暑”,就是去热,所以说夏天也要用热水洗脚,这样可以带来凉爽。秋天洗脚可以润肺润肠;冬天洗脚,丹田就比较暖和。所以春夏秋冬都要洗脚。

所谓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就像河流一样。连接五脏六腑的脉一共有十二条。其中阴经六条,跟五脏相关,包括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以及手厥阴心包经。阳经也有六条,与六腑相关,包括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在这里,太阴、少阴、厥阴、少阳、阳明、太阳是中医里的专有名词。太阴是指阴气最盛的时候,少阴是指阴气稍微小一点的时候,厥阴是指阴阳转化的时候;少阳是阳气刚刚生发起来,太阳是阳气盛大,阳明是由阳向阴转化的时候。我们一般应该采取站立姿式,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我们的胳膊朝向身体一侧的面是内侧,另一侧就是外侧:大指就是前,小指就是后。

一、人的总理——手太阴肺经

《灵枢·经脉》中所述的经脉是以肺经开始的。十二经脉在《黄帝内经》里是这样的一个顺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其实十二经脉是如环无端的,就像一个圆一样,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

寅虎卯兔,寅为什么配虎?“左青龙右白虎”,中医学和风水学这样讲是有玄机在里面的。虎的特性是什么?虎是百兽之王,它能吞噬一切。白虎取的是虎的敛藏意象,是主降的。肺是主降的,因此寅配虎,寅时肺经当令是有一定道理的。

循行路线

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子而得名),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示指内(桡)侧,出其末端,在此经气接手阳明大肠经。

联络脏腑

从上面循行路线可以看出来,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胃和大肠。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为五脏之华盖。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黄帝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或是皇帝的老师,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其实肺经的作用之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

肺外合皮毛,即肺的外延部分是皮毛。皮肤需要肺经经气充养,如肺经经气过盛,皮肤血液循环过强,出现皮肤发红、怕热;反之,肺经经气虚,则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出现暗黑,没有光泽。因此,真正的美容养肤要从调整肺经入手。

中医认为:“肺在志为忧悲”,指情志的异常变化对肺的功能将产生影响,特别是悲哀忧伤易损伤肺,引起肺功能的下降或产生疾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异常情绪,节制情感,顺应自然。

有句话说“循行所过,主治所及”,就是说经从哪儿过就能治哪儿的病。从肺经的循行路线来看,与肺经的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胃和大肠,因此疏通此经气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肺与胃、大肠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内脏,其实它们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常常出现嗓子哑了或咽喉肿痛,同时还便秘。不了解实情的人是不会把这两种症状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上升到与肺相通的咽喉所引起的。如果大便通了,嗓子自然就会好了。中医称此为“金实不鸣”,因为五行里面肺与大肠都属金。

常用穴位

1、按揉鱼际穴保肺平安

鱼际穴在手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如果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鱼际穴,则可以治疗咳嗽等与肺有关的疾病,从而保肺的平安无恙。不过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 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 抵指少商如韭叶

操作方法: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3分钟。同时,还可以服用玉屏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2、点揉太渊穴补肺气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3、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

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出肘时很明显的肌腱)桡侧(大拇指方向)的凹陷处。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作用也有点相似,都是泻热的作用。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但是按压此处力度要大,效果才好。另外,尺泽穴与肱二头肌肌腱相近,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痉挛。

4、经渠穴治疗咳嗽的万能穴

经渠穴位于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处。这里介绍一个简便的取穴方法:掌心向上时腕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尺侧缘凹陷处。

经渠穴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点按此穴,操作方便,无需辨证。

5、点按孔最好处多

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在尺泽与太渊(腕部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手腕至肘共12寸,按比例取穴)。

作用:孔最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主治急症,阴经的郄穴主要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根据经脉循行,可以看出本穴除了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外,对痔疮出血也有一定的作用。

6、针刺少商

少商穴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7、肺脏健康的镜子——中府

怎样可以找到中府穴?锁骨下窝1寸,距正中线6寸(夹紧上肢时,大概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就是。中府穴是肺经的募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况,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用来治疗咳嗽、气喘、胸痛,此外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穴位上常有异常反应。又因为此穴是手、足太阴之会,故又能健脾,治疗腹胀、肩背痛等病。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

8、列缺穴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将两手的虎口相对,两手交握,左手示指在右腕背部,示指下即是。摸到列缺的时候会感觉到这里好像是有一个裂缝一样,古人就认为它是天地的裂隙,阴阳的交界。列缺也是三经交会穴,可以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及任脉的经气。平常生活中,人有时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其实,大多数都是不经意感受风寒导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样同属于感冒的一个症状,这时按揉列缺穴疏卫解表,加上热敷或者艾灸效果会更好。

列缺还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循行在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以及更年期的一系列不适,例如烦躁、失眠等多是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而使用列缺就可以调节。对于手腕活动不便、手掌发热、前臂的各种活动的感觉不适,亦属于列缺的“差事”。

9、穴位联手让我们喝糖尿病说再见

糖尿病在中医里面称为消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在这里我们将系统地为大家介绍。

◆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

口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中医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现在是探索我们身体的密码的时候了,只要我们选胰俞、鱼际、太溪三个穴位问题就可以解决。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他内脏的背俞穴作用一样。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我们可以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来刺激这个穴位。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上面,在第8胸椎棘突旁开两横指的膀胱经第一条线上。

鱼际穴前面已介绍过,这里还需补充一点。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以治标。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积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由于太溪穴会在足少阴肾里面详细介绍,因此不在此多讲。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9点左右,先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用手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侧3分钟。

除了坚持每天以上的操作外,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还要注意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少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水果,多吃酸味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冬、天花粉等熬粥,这些都是滋阴的药物,而且没有什么苦味,便于食用。

上面讲完上消,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中消了。

◆中消的对手——胰俞、内庭、太溪

有些人除了有上消的症状外,还会伴有如下的情况。每次都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有饥饿感,总感觉好像没有吃饱似的,不过体重却在下降,口渴、尿多、大便干。

胃为水谷之海,负责把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而胃阴胃阳的平衡是保证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阴不足,又有燥热,就会出现阳偏盛的情况。阳主动,阴主静,胃火相对炽盛,所以会出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的情况。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气血物质被吸收,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看起来才会变瘦。六腑以降为顺,火性炎上,易伤津液,胃火偏盛,整个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紊乱,该降不降,所以会便秘。

这时除了选胰俞外,还要选内庭泄胃火,太溪补肾阴。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善去热邪,十二经的荥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因此要治疗中消一定要加上善去胃热的内庭。

操作方法:每天上午7~9时,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揉双侧内庭各5分钟,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晚上9时左右再重复做一遍。接着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然后再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按揉双侧太溪各3分钟。

中消的饮食禁忌和上消一样,少吃辛辣食物,平时要熬些麦冬、山药、粳米粥以养胃气滋胃阴,还可以泡栀子茶以清火气,祛三焦之火。

最后轮到下消了,下消—般与肾有关。

◆下消的救命大穴——胰俞、肾俞、太冲、太溪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这是典型的肾阴虚症状。

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谷精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同时,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

这时除了选胰俞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补肾阴上面,再取肾俞和太溪;同时降虚火,引火下趋,选太冲,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取“实则泻其子”的意思。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9~11时的时候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两侧太冲穴,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每穴按揉3分钟;接着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

五味禁忌:尽量少吃辣味和煎炸的食物,每天要限制主食和油脂的摄入量。要多吃酸味食品,一定要少吃甜食,多吃杂粮、米、麦,配合蔬菜、豆类、瘦肉、鸡蛋,忌浓茶和咖啡。还要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坚持熬山药粥。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外伤,因为消渴(糖尿病)患者伤口很不容易愈合。

10、儿童有呼吸道疾病就找肺经补

肺为娇脏,好比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似的,属于弱势群体,抵抗外来病邪侵略的力量比较弱,再加上儿童天生抵抗力就弱,就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入。鼻为肺之窍,也就是肺的城门口,肺主皮毛,皮肤就像是城墙,但是它们并不牢固,所以很容易被病邪突破。儿童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就可以运用小儿推拿的特殊方法和穴位来给儿童补泻肺经。注意,这里介绍一个肺经是小儿推拿里面的穴位,是指无指最后一节掌侧罗纹面。旋转按揉为补肺,向着掌心方向推为清肺热。

如果儿童有感冒、发热、流鼻涕可以在每天早上7时左右和每晚临睡前,给儿童旋揉两手的肺经3分钟。

脏腑经络病候

肺经如果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

外经病:沿肺经循行路线上会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锁骨上窝“缺盆”内(锁骨上窝部,包括喉咙部分)疼痛等症状。

脏腑病:本经经气异常会出现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本经气盛有余常会见到感冒风寒,汗出等。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就是肺经,平时敲一敲稍微会有酸痛感。如果当你敲肺经感觉疼痛难忍,这时你可能快要感冒了,那你可以每天多敲几次,直到没有疼痛难忍了,说明肺经已经把感冒给消除了。

由于肺在志为忧悲,所以肺经可以调节不良的情绪。常用的方法有强身健体的气功导引,也可以通过平静自己的心情,即使心中空空如也的方式来疏通经脉里的气血。

按摩肺经最佳时间即凌晨3~5时,此时肺经的气血最旺,但是此时人们正在深睡中,不过可以找手太阴的同名经也就是足太阴脾经代替。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午的9~11时来按摩肺经。

二、主宰人体的君王——手少阴心经

心经旺在午时,即中午11~13时,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就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所以疏通心经,让它的气血畅通对身体的整体调节很重要。

午在十二生肖当中属马。为什么是马呢?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认为马是属于火性的,马是这样的一种动物,当你用鞭子抽打它时,它会一直跑到死,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永远在那儿跳跃不停。因此午属马,心经在午时当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循行路线

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目系)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到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联络脏腑

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肠与心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它的重要意义就可想而知了。君主,在中国古代就是指皇上,还叫“天子”,也可以说就是天的儿子。那么这个“心”对五脏这些“百姓”而言,它就是“天子”,它在最高位。

“心主神明”,因此按摩手少阴心经对调节情志有很大的作用。《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因此,养生必须先养心,如果心神昏乱,却想身体健康,这根本不可能。

养心最好的药是按摩心经。沿着心经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极泉穴在腋窝中,点按可使心律正常,又治劳损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纹内,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神门穴在掌纹边,点掐可促进消化,帮助睡眠,预防老年痴呆;少府穴在感情线,可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此外还有4种常用调心的中成药一一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和人参生脉饮。

常用穴位

1、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极泉

极泉穴为什么叫极泉呢?“极”的意思是到头了,“极”字左边是木,与木头有关,这是哪根木头呢?以前人盖房子,房子的最高点屋脊叫“极”,有到极点或是超越的意思。极泉就是最高的泉,因为脚心是涌泉,所以古人给经穴起名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光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的作用了。

极泉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此穴。极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预防、治疗及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可以用于心绞痛发病时的辅助治疗。主要的操作都是弹拨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点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点酸胀等感觉为止,然后向旁边拨动,注意拨动时手指的力不要减。一般会有麻感顺着手臂向下传导直到手指。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 极泉青灵少海深

郄灵道通里阴郄邃 神门少府少冲寻

2、治疗肘关节病的助理——少海

少海穴在肘关节处,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即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少海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治疗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点揉。但是在治疗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前臂麻木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拨动,方向同上面的极泉。

3、失眠、心悸可按腕上穴位——神门与内关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神门在针灸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慌、失眠等病,在自我保健时也主要着眼于这几个方面的病症。

睡眠不好是都市人群的典型症候。专家建议,失眠时不妨按按手腕上的内关、神门两穴。两穴均可缓解心血管系统的不适,并各有侧重。内关穴的定位为“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骨)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有个简单的测量办法,即先握拳屈腕,可摸到手臂正中的两根最为凸起的筋,内关穴约在两筋之间,再以手掌与手腕相接的横纹到肘部的距离为12寸,则选择靠近手腕一端的六分之一处为内关穴。按此穴可缓解胸闷、心慌、眩晕、晕船、胃痛、呕吐。

神门穴对失眠的缓解效果更为突出。其位置是“手腕关节手掌侧,尺(骨)侧腕屈肌腱的桡(骨)侧凹陷处”。简单来说,先握拳屈腕,摸到手臂上最靠近小指一侧的一根筋,神门穴的位置在这根筋近大拇指方向且在手腕横纹上。每天用手指对此穴进行缓慢的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用追求所谓的酸胀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平时除了点按揉以外,还可以艾灸。

4、按摩通里、少府平定情绪

通里穴和少府穴均有清心宁神的作用,神经性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神经衰弱及精神病,多取两穴按摩。遇事紧张之时,放松心神,在两穴处作和缓的按摩,有很好的平定情绪的作用。

通里穴在前臂掌侧,尺侧腕横纹上1寸处。

少府穴在手掌处,第4、5掌骨间,平劳宫穴。取穴时,半握拳,手指端压在掌心上,手小指指尖所点之处,即是。少,指手少阴心经;府,指神气所居处。穴属手少阴心经荥穴,居神门之后手掌中,故称“府”。

按摩方法

(1)一手屈肘,前臂斜向胸约45°,另一手四指并拢,靠在前臂内侧,拇指指端放在通里穴处,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做14次。

(2)一手屈肘,前臂斜向胸,另一手四指并拢,越过尺侧,托在前臂背侧,拇指指腹放在通里穴处,用指腹向指尖方向推擦,连做14次。

(3)一手前臂在胸前,另一手四指在手背部,拇指指端按放在通里穴处,用指腹向肘关节方向推擦,连做14次。

(4)一手在胸前,掌心朝上,掌微屈,拇指指端放在少府穴处,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做14次。

(5)一手屈肘在胸前,掌心朝上,掌微屈,四指向正前方,拇指指腹放在少府穴处,四指并拢,抵放在当少府对侧的手背部位,用指腹推擦少府穴,连做1分钟。

脏腑经络病候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属于心,而心在中医上讲“心主神”,“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神智、精神”。比如失眠在中医上讲就是“心神不守”,也就是说神本来到了晚上应该回到屋子里面,但是它一直躁动不安,还在外面,所以人就睡不着。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眼睛发黄,胸胁疼痛,手掌心热痛;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所以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经的经气,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司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还能治疗失眠。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臂时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感觉明显效果就好。经常敲心经有利于心脏健康,心主神明,敲心经也有安神的作用。

三、代心受过、替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戌时是指晚上19~21时,这时是“阴气正盛,阳气将尽”,也是心包经当令的时间。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双手合十。从中医的角度讲,双手合十就是收敛心包。然后把这个动作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就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神就收敛了。眼睛就是神的外散,就是肝魂,所以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这个动作,其实它们就是我们自己自生自长的灵丹妙药。

循行路线

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联络脏腑

心包能代心受过,替心受邪,即外邪侵犯人体时它要代替心去承受侵袭。因为“心为五脏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就相当于身体之国的君主,所以有什么病灾危难的当然要由心包来替心君承受了。

常用穴位

学习经络穴位要从实用出发,只学那些学会马上就可使用且确有疗效的方法。

心包经上的穴位很少,但宝贝很多,有些穴位是专病专穴,是其他的穴位无法取代的。比如说处于腕横纹上10厘米处的郄门穴(胳膊长短不同,这是大概位置),它对于防治心绞痛疗效神奇。

手厥阴心包络经(左右共18穴)

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 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 大陵劳宫中冲侵

1、郄门穴是救急大穴

郄门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右手大拇指点按郄门穴(又称救急穴,右手五根手指并拢的长度),同时左手掌作顺时针旋转),对于防止心绞痛疗效神奇。

2、内关穴

将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当握拳并且手腕上抬时,我们就能在手臂中间看见两条筋,内关就在腕上两寸两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对心脏系统疾病、胃肠不适等有疗效。特别是内关对心律失常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平时既可边走边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操作,每天花2分钟时间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有酸胀感即可。内关穴作为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其功能。

另外,当我们打嗝一直不停时,为了避免尴尬,可用拇指对该穴位进行一压一放,这样就可以止住了。打嗝是因为胃气上逆,本来胃气应该是向下的,就是说“脾主升迁,胃主降浊”,但是胃气不降反升。浊气上泛,就会产生呃逆、恶心等症状。

3、掐按劳宫补养心脏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掐按劳宫穴(手心正中,中指弯曲过来处),就能补养心脏,且补养的速度极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就是劳累以后到宫殿里去休息。这些穴位如果对症使用的话,绝对就是灵丹妙药,且没有丝毫的副作用。

劳宫穴的功效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第一次参加面试或是在重大会议上,我们有时会紧张得手心出汗、心跳过速,这时你不妨按按劳宫穴(左手效果更好)。转瞬间,你就会找回从容镇定的感觉。

4、膻中

心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膻中,它在两乳之间。人的心情特别郁闷或生气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拍胸脯,这就叫做搏膺。表面上我们打的是胸脯,其实是在打膻中穴。因为它是主喜乐、主高兴的一个穴位。如果这个穴位不通畅,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请记住用自己的手去按摩膻中。

5、天泉穴

当感到郁闷或是压力非常大时,可以敲打心包经来缓解。首先要用手指掐住自己腋下里边的一根大筋,然后就可以拨动它。当拨到这根筋的时候,小指和无名指就会发麻。这个大筋底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天泉穴。用手掐住它,并且手指感到发麻,就证明拨对位置了。

心包经在晚上戌时最旺,这段时间吃过晚饭正是应该促进消化的时候。但是不要在晚饭后立刻就做,因为那样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如果每天晚上临睡前拨十来遍加上敲打的话,我们就可以排去自己的郁闷和心包的积液,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心包积液除掉了,心脏的活力就加强了。心脏的活力加强,整个身心的代谢都会加强。

◆压心包好处多

为什么压心包?人体要健康首先要血够,没有一个人不会造血,这是人的本能,但如少了造血的材料或造血时间,人体的血一定会越来越不够用。有了血还不够,还要抓心脏的搏动力,无论心脏有积水还是心包有积水都会影响心脏对全身的供血情况。所以这两条经络的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当心脏有积水时,人体会有心慌的感觉,当心包积水时,人体会有胸闷、心情低下、心脉沉的现象。如何让血多起来?只要坚持一个月就可以体会到,现在希望你自己给自己压心包经,如果你没有经络系统图,可以先压一个膻中穴,用手指、用小棍都可以,位置在两乳连线正中,不要太用力,只要一点点力就可以了,但要时间长,每次压要5分钟以上,同时最好让自己的意念集中在膻中穴上。为了让心包积水容易除去,可以先压脚跟外侧的昆仑穴各1分钟。

心包经应该是两边都要压,压时要得气,不要太快。因为我们是要通过每一点传到心包上,使心包上的积液、脂肪逐步被排除,让心脏的搏动力增强,压时可以在腹部听,开始可能什么也听不到,但时间久了或压了几次后一定能听到流水声,声音也会由浑浊不清到清楚,甚至会很大声。开始每晚睡前做半小时。等到心包经压起来的水声比较流畅时,可以每周做2次,情况改善后,就可以随意了。

操作方法:可以先选一些穴位来做,如:膻中穴(是心包的募穴,在心包经别上)、天池、曲泽、内关、大陵、劳宫穴。以后再沿心包经别,心包经一路一点一点指压下来。坐在那儿慢慢地压,每次要1小时以上,但每次有1条或2条经是重点,其他只是招呼一下。实际上,人体也不会乱弹琴的,它每次一定有一个主要问题,而问题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压的地方,也一定是最痛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积水,有积水就是有问题。

血上升后,就可以压心包经了。先压脚跟外侧昆仑穴。你认真去找,很痛的点就对,不用很用力,但要时间长一些,每个脚跟压2分钟。然后平卧,用你的手指压在两乳连线的正中,静静的冥想这一点,10分钟左右。如果你无法集中你的注意力于这一点,那么你就坐在一个桌子的角上,让自己的膻中穴(即两乳连线的正中点)顶在桌子尖上(只要顶在那儿有感觉就可以了),人可以趴在桌子上假寐10分钟。这样心包的积水就会减少,小木棍是作为工具而已,长短无所谓,你自己拿着方便就可以了。

脏腑经络病候

心脏的病,首先会表现在心包上。在中医里心包经的病叫“心淡淡大动”,就是感觉心慌或心脏“扑通、扑通”往外跳的时候,那肯定是心包的病而不是心脏的病。

心包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心中热,前臂和肘弯掣强拘急,腋窝部肿胀,甚至胸中满闷,心跳不宁,面赤、眼睛昏黄,喜笑不止。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脉”(心主血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