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路线
阴跷脉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小腿、大腿外侧,再向上经腹、胸侧面与肩部,由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
基本功能
“跷”,有轻健跷捷的含义。跷脉的功能为:
(1)主司下肢运动:《太平圣惠方·辨奇经八脉法》说:“夫跷脉者,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作之所由也,故日跷脉也。”跷脉,起于足踝下,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
(2)司眼睑开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灵枢·寒热病》:“阴跷、阳跷,阴阳相交……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所以阴阳跷脉有司眼睑开合的功能,跷脉有病则目不合。
常用穴位
阳跷脉穴歌
阳跷脉起申仆阳 居髎肩髃巨骨乡
臑俞地仓巨髎泣 终于睛明一穴强
阴跷脉穴歌
阴跷起于然谷穴 上行照海交信列
三穴原本足少阴 足之太阳睛明接
1、话说眼保健操改版
对于1972年版的眼保健操,大家都非常熟悉。该眼保健操共分四节,具体动作分别包括揉天应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和按太阳穴轮刮眼眶。基本的动作手法有揉、按、挤、刮等。
新修订的《眼保健操》,总时长还是5分钟。它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对原来的两个章节进行了修改,取消了“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两节,增加了“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并将“按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改为“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
而第一节中增加的“脚趾抓地”动作,也让许多学生感到“很有意思”。要保护好眼睛,除了认真做操,还有不少生活细节需要留意。肥胖、过食甜食、偏食,学习负担加重等都成为现在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此外,看书时的照明环境,也要明暗适度,学习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这样多方面综合调整,才能让“心灵的窗户”永远明亮。
◆比效果:保护视力要与时俱进。
眼保健操是通过按摩有治疗作用的穴位,起到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以达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它所采用的穴位都是针灸学上常见的穴位,正确地按摩这些部位的确能起到让眼部的肌肉放松、防止视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对治疗假性近视也是有好处的。
不可否认,1972年版眼保健操对中小学生预防近视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时代不同了,青少年的体质发生了一些改变,导致近视的原因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比如肥胖、过食甜食、偏食,学习负担加重等都是造成现在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因此,中医专家表示,对旧版眼保健操进行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
2008年5~7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3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新版眼保健操的试用追踪和效果评估。通过新、老眼保健操操作前后,学生的视力、脑力工作能力指数、眼血流速度等指标变化的比较,评估认为,新版眼保健操对改善学生视力、缓解眼部疲劳效果明显,各项指标优于旧版眼保健操。
◆比动作:更多样,更趣味。
第一节: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
地。通过对头部、脚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经络,使孩子全身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调节眼部的目的。
第二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按揉太阳穴”部分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从原先的“轮刮眼眶”改成了“刮上眼眶”。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该章节动作与1972年版眼保健操基本保持一致。
第四节:按揉风池穴。风池穴位置在后脑勺下方颈窝的两侧,由颈窝往外约两个拇指的左右即是。注意穴位不需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五节:按压头部督脉穴。督脉穴是从面部人中穴到脊椎,考虑操作方便,该节只按揉从前额到脑后发髻处的一段。
◆成人做眼保健操也有效
很多人上学时做眼保健操只是应付了事,毕业后就全部忘到脑后了,根本不认为这样的保健操可以保护眼睛。
专家表示,按摩穴位缓解眼疲劳还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长期对着电脑的人更应该坚持做眼保健操。
近年来干眼症患者逐渐增多,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年轻人。过去被看作老年病的“干眼症”正普遍发病于青年人当中,年轻白领患“干眼症”的越来越多。如果“干眼症”发病后长期得不到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其他眼疾,如常见的退化性眼疾白内障等。
而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眼睛过于疲劳,加上每天盯着电脑屏幕,造成眨眼次数减少,影响到泪膜的功能,久而久之,眼睛逐渐变得干涩,经常有异物感和刺痛感,“干眼症”就此形成了。
现在大多成年人都有一定的误区。如大多数人对眼保健操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么大年纪了,再做眼保健操显得挺幼稚的,有时间自己揉揉就行了。”也有人认为已经成年了,眼睛的(近视)水平也就那样了,做不做眼保健操根本没什么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眼保健操无论是对
于成年人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眼保健操能促进眼周围血液循环,能使眼部肌肉得以放松,对于缓解眼疲劳很有用。建议学生和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的人坚持做眼保健操。
◆犯头晕头疼不妨捏捏“后脑勺”
随着现代人因生活方式改变,坐的时间越来越久,颈椎、腰椎等脊柱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专家推荐,此类患者的穴位保健应选风池、风府、肾俞、命门四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颈椎病患者最适合按压风池和风府穴。这两穴都在脑后,具体来说,风府穴的位置为“后发际(发线根部)正中直上一寸”。风池穴的定位为“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在风府穴的两侧。除了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疼,刺激风池穴还能起到醒神、提神的作用。
在腰椎上的肾俞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为“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要找准此穴得花些工夫。专家说,我们日常系腰带的位置,即腰侧两处凸起是髂嵴,它与腰部正中凸起的骨头即第4腰椎棘突相平。找到第4腰椎棘突后,向上数两个,即为第2腰椎棘突。肾俞穴在其左右一点五寸。
找到肾俞穴,命门穴也便迎刃而解。该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方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属于督脉。武侠小说中常有“击中命门,冲击脊椎破气机,致敌截瘫”的描述,不无几分道理。肾俞穴、命门穴可缓解腰椎疼痛,除了按压外,更适合热敷。
此外,办公室一族中,阳虚、气虚等元气虚损者不在少数,因此,特别适合热敷或艾灸关元、气海两穴。这两穴对于容易疲劳、腰膝酸软、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者效果较好,月经不调、遗精等妇科、男科病也可将其作为辅助的保健穴位。关元穴的位置在“脐下三寸”,气海穴则在“脐下一寸”。
经络病候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就是说阴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阳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这说明跷脉与下肢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申脉通于阳跷,其主治证有腰背强直,癫痫、骨节疼痛、遍身肿、满头出汗等;照海通于阴跷,其主治证有咽喉气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暖气、梅核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