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罗浮道教史略
6416000000002

第2章 著名道教人物鲍靓和鲍潜光

鲍靓是葛洪的老丈人,鲍潜光是葛洪的妻子。

鲍靓,字太玄,其道业颇深。他的籍贯史载不一。《晋书·葛洪传》称其为上党人;而《晋书·鲍靓传》又称其为东海(今江苏)人;《鲍靓真人传》却称其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而葛洪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今山东胶南)人。他精通经史,修身养性,明天文河洛书,从多从学,号儒林。他精通符箓道法,是迄今有史可查的最早进入岭南的道教符箓派人物。

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八月,鲍靓徒步上京,到龙山,见前有一少年,姿容茂盛,徒行甚徐而去殊疾。靓乘名马密逐数里,终不能及。意甚异之。乃问曰:“视君似有道者。”少年答曰:“我中山阴长生也。”靓知为异人,拜而师事焉。久之,阴长生乃授鲍靓以神丹尸解之术。《晋书·鲍靓传》记道:“靓尝见仙人阴君(即阴长生),授道诀。”鲍靓还有一个师父左慈(字元放),《鲍靓真人传》记道:“靓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

鲍靓后为南海太守,以道术称。靓以女妻洪,洪居(罗浮)山中,靓朝临民政,夜尝往来山中,或语论达旦。人见其来,门无车马,独双燕往还。道人怪而侯之,则双履也。对此仙事,《南越志》记述的是另一版本:“鲍靓为南海太守,尝夕飞往罗浮山晓还。有小吏晨洒扫,忽见两鹊飞入小斋,吏帚掷之,堕于地,视乃靓之履也。”后人于冲虚观后山建“遗履轩”以纪念此事,现已圯,只有岩壁上摩崖石刻“遗履轩”三字至今犹存。

鲍靓后还丹阳,年百余岁卒,葬于石子岗。苏峻之乱,发棺无尸,但有大刀而已。贼欲取刀,闻左右有兵马声,乃惊走。

鲍靓存世的道教之著是《晋鲍靓施用法》。此书是他的道学思想和各种符箓使用方法的述记。他在书中阐明了造符的原因,佩符的方法和佩符的作用。并指出:“(符箓)受付之法,限四十年一传。”还要“歃血委誓而约”,并告诫“奉之者不可不净身清神。若行邪乱慢,不尊所受,忽贱灵信,轻侮宗末者,祸至灭家,不可不慎。”说到佩符之作用,更有点神乎其神。他在文中写道:“有此文以佩身……在家则神人奉卫;入山即群灵奉迎;采药服芝草即真仙营护;结疫涉害则妖灾自灭尔。”为此,在道教丹鼎派流行于岭南大地之时,道教符箓派也凭鲍靓的大力宣扬而在岭南道教中流行起来。

鲍靓调任南海太守时,葛洪正滞留广州,得与道名颇著的鲍靓相识。葛洪对神仙道教和丹鼎方术的精深造诣深得鲍靓器重。“洪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即鲍靓),玄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并综练医术。”(见《晋书·葛洪传》)。鲍靓把前几年在嵩山刘君石室石壁上抄录的《三皇内文》这部上古道家经典传给葛洪,还把其擅长于针灸之术的女儿鲍潜光许配给他。自此,葛洪夫妇志同道合,修道悟玄而终老一生,谱写了罗浮道教史上辉煌的篇章。

鲍靓父女的神仙逸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伟,载于史书和岭南各地的方志之中。唐人杜光庭所著《墉城集仙录》记道:“洪居罗浮,靓昼临民政,夜尝往来山中,或语达旦。人见其来,门无车马,独双燕往还。(人)怪而侯之,则双履也。”为此,后人在冲虚观后山右壁建了“遗履轩”以纪,成为山中胜景。宋人蔡元厉赋诗咏道:“仙客相从步玉虚,轩前惟见老松枯。春来试问梁间燕,可是当年旧履无?“后此轩颓废。乙卯(公元1915年)秋,冲虚观士余宗耀建梦觉亭于轩址。

鲍靓爱女潜光人称鲍姑,善针灸。葛洪的《肘后要急方》的一百多条针灸方中,有99条是出自鲍姑的灸法。鲍靓曾于罗汉岩石为其建黍珠庵。此庵在唐代始圮。庵壁上尚残留有何仙姑题句:“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缺字应为“风”字)。宋人张仲密有诗赞道:“岩虚插太虚,云构在蓬壶。十里神仙宅,千年水墨图。燕来疑鲍守,鹤驻认仙姑。曾炼如珠黍,丹光认海隅。”

鲍潜光后于罗浮山玉鹅峰采药坠崖而卒,葬于罗浮山石子冈。道家认为其以“尸解之法”,“与葛洪相次登仙”。而民间则盛传其成仙后多于岭南一带为民艾炙治病。《广州府志》载道:“三元宫附近,葛先生炼丹地。尝有老妪采药其间,莫测其自来。问之,‘吾鲍姑也!’忽而不见。”

宋人李搛所编的《太平广记》则记述了“鲍姑神针传崔炜,危中脱险娶美妇”的神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