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37

第37章 “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红与黑》第一

司汤达的本名叫做享利·贝尔,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诸多文学作品都极其注重对事物的细节描写,同时又不失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因此,他被人们称之为“现代小说之父”。

一七八三年,司汤达出生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市。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但是父亲却反对资产价级革命,维护王权与教会的利益,满脑子全是腐朽的贵族观念。母亲是意大利人,性情活泼开朗,为人正直善良,喜欢读《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等著名的文学作品,头脑里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追求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但不幸的是,司汤达七岁时她就去世了。

还没有正式上学的时候,父亲就给司汤达请了一个神甫,做他的家庭教师。这个神甫的教育理念完全是贵族式教育,他不准司汤达与一般的孩子玩耍。好在司汤达还有一个外祖父——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思想极其自由开放,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司汤达小时候很喜欢到外祖父家里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外祖父给他灌输了很多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指导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七九六年,司汤达来到格勒布尔的中心学校就读,这所学校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立的。司汤达在这里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对法国文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着特别的偏爱。一七七九年,他抱着考入巴黎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的期望,来到了巴黎。在巴黎准备会考期间,他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热潮日益高涨,人民对腐朽封建的贵族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日益膨胀。这种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黑暗统治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司汤达。后来,他决定放弃学业,积极地参加到革命的队伍中去。

一八零零年,司汤达跟随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去了意大利的米兰。意大利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米兰人民对法国革命者的称赞,给司汤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八零六年,他又跟随拿破仑的大军来到了欧洲大陆。长期的斗争生活,使司汤达变得更加勇敢、坚毅,在军队中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因此他于一八一二年被战士们推选为后勤军官。

一八一四年,拿破仑下台,腐朽落没的封建王朝又一次崛起,资产阶级革命者们遭到残酷的打击。面对这样情形,司汤达认为“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么”,于是他很失落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十分喜爱的意大利米兰,并准备长期在这里生活。

然而,当时的米兰正在遭受奥地利人的统治,司汤达对米兰人民遭受的压迫和凌辱深表同情,对为了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烧炭党给予了很高的称赞,并与他们保持着频繁的往来。司汤达的这种行动,使奥地利的军警们对他起了疑心。一八二一年,烧炭党的解放斗争失败,很多党内的高层人员被送入监狱,司汤达也被奥地利军警驱逐出境。到一八三四年,他被教皇派任为一个城的领事后,才有机会回到米兰。

司汤达一生创作了很多部文学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意大利绘画史》是于一八一七年开始发表的。随后,他又完成了游记《罗马、那不靳斯和佛罗伦萨》和论文集《拉辛和莎士比亚》。此后,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小说的创作当中,相继写作了《红与黑》、《瓦尼娜·瓦尼尼》、《艾蕾》等优秀的文学著作。

从一八三二年开始,司汤达进入了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时期,这时他不仅要克服经济上的拮据,而且还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这位伟大的作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写作,直到一八四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在米兰逝世,乃至临终前还有几部没有完成的作品。